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中辈往生的七个条件


   日期:2012/5/28 11: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中辈往生的七个条件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10集(净土法门法师)  
  

中辈往生这七个因缘,就是七个条件,「一者,发无上菩提心」,跟前面上辈三品完全相同。由此可知,发菩提心是往生先决条件,凡是往生的,没有一个不发菩提心的。菩提心,用蕅益大师的解释就好懂。蕅益大师的解释很简单,真信,一点怀疑都没有,真信有阿弥陀佛,真信有极乐世界,真信依照阿弥陀佛的教诲,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我往生,这叫真信。真信接着是真愿,我愿意在这一生到极乐世界。这个世界还有留恋吗?没有了。有留恋的,那就是佛在经上讲的富贵学道难。富贵人觉得这个世界还不错,还很美好,不愿意离开。所以佛教弟子,教他什么?教他吃苦、教他持戒,一生严持戒律,生活非常困苦,他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世尊末后这二条教戒是给弟子做逆增上缘,好事!生活愈苦愈好,愈苦你会愈精进,你会愈发愤,你对这个世间就愈不会留恋。吃得太好,穿得太好,居住太好,不想走了,这地方不错,极乐世界虽然好,我还没见到,现前的好处我见到了,我享受到了。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没有讲堂,我们今天建个富丽堂皇宫殿的讲堂,你就舍不得离开。死了以后怎么办?舍不得讲堂,讲堂里头有什么东西?有老鼠、有蟑螂、有蚂蚁,你就变成这些东西,你就投胎干这个,为什么?舍不得离开。你看多可怕!释迦牟尼佛有智慧、有善巧方便,所以他老人家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一生不要讲堂,不要居住的房舍。晚上睡觉,树下一宿,三衣一钵,日中一食,这就是他老人家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教学的生活方式,真舍得。我们要懂,要能体会到佛陀那种真诚的慈悲,时时刻刻念念都在为我们着想,如何让我们对这个世界,这个虚幻不实的世界不生留恋,他想出这么多方法出来。我们能依教奉行,那就是真的好弟子、好学生。所以,受苦受难的时候立刻想到释迦牟尼佛,那我们受这一点小苦小难算什么,佛受的困难比我们多得多了,大得多,多得多。我们的心就平静了,不再以为这是困难的事情。所以要发心。  

二者,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这二句,三辈九品完全相同,那你就晓得,这是最重要的条件。一个方向,专念,专念是不怀疑、不夹杂,一切时、一切处念念不忘阿弥陀佛。「三者,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这个重要。斋是不过中食,叫斋,斋不是素食的意思,过中不食叫斋。佛是一天吃一餐,这一餐是在中午,但是他不过中。不过中是什么时候?应该在现在来讲,十一点到十一点半,这个时候不过中。这是每天吃饭的时间,早晚都不吃。早晨的功课是托钵,早晨时间托钵,托钵一定是在城市乡镇,人多的地方,才能托一钵饭。释迦牟尼佛这个僧团很大,出家人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加上释迦牟尼佛是一千二百五十六人,这是佛的僧团。我们一定会想到,还有一些居士,别的地方的出家人,其他宗教里面的出家人,有不少跟着释迦牟尼佛学习的。他不是一辈子跟的,有的人学一、二个月,一年、半年,三年、五年,很多,他们的生活方式跟僧团完全相同,也都是三衣一钵。佛陀的在家弟子,他们有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都跟释迦牟尼佛学。这个我们要知道,释迦牟尼佛是教育,他不是宗教。  

所以,当年方东美先生把佛教介绍给我,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教的经典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样介绍给我。好学的人,无论是哪一种族群,他信仰哪一种宗教,他都求学,他都想去探索哲学的奥祕、宇宙的真相,他都想探索,释迦牟尼佛一生就是教这个。所以,如果有人要问,特别是我们学佛的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人家问我们,佛到底是什么?佛教那么多经典,它里头讲些什么东西?你要能答得出来。佛教是什么?佛教是教育。佛经讲的是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用现代的话说,高等的哲学、高等的科学。他所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就是今天科学跟哲学所研究的这三种现象,自然现象、心理现象、物质现象。它不是迷信,它提升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灵性,自自然然提升了我们的福报。有智慧一定有福报,有福报不一定有智慧。佛是有圆满智慧的人,他就有圆满的福报。我们想求智慧、求福报,到这儿来学好,这个学校就传授这个东西。

这第三个条件,佛教我们,「多少修善」,或多或少,别忘记要修善,远离一切不善。善不善的标准就是世尊讲的《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就是标准。头一个,不杀生,真正做到不杀生,你一定是不吃肉。所以,有很多人听到这句话不敢学佛了,为什么?他要吃肉,没有肉他饭就吃不下去。他为了要活命,所以他一定要吃众生肉,以为吃肉才有营养。现在这个话有问题,从前古时候众生肉可以吃,现在肉不能吃。为什么?现在肉有毒,这些畜生喂的那些饲料,你要去看一下你会吓坏了。我是前几年,是四年前是五年前,齐素萍居士邀请我到庆云去参观,她在那里建的海岛金山寺,我去看的时候还没完全完工。当地的领导很欢迎我们去参观,第二天陪同我去看一个养鸭的基地,规模很大,带我去看。这里面的,大概地位也相当高,是这个基地里头的领导,陪同我参观。我看到小鸭,他提了一只放在我手掌,跟我手掌一样大,这么长,小鸭有这么大。他问我,他说法师你看看,这个鸭子出生几天?我估计,至少十天到一个星期的样子,七天到十天牠才能长这么大。他告诉我,昨天出生的。我就呆了,昨天出生的,今天长这么大!你这鸭子长大卖给市场,多少时间?两个星期。我们从前在乡下养过鸭子,鸭子长大卖的时候多久时间?差不多半年。怎么现在两个星期就可以卖了?牠吃的什么东西?全是化学肥料、激素,就是让牠膨胀。这东西能吃吗?他告诉我,北京烤鸭三分之一是他们这个场提供的。我回过头来告诉我们的佛友们,鸭蛋不能吃,别说鸭不能吃,鸭蛋都不能吃。为什么?牠不正常!所以现在人得了许许多多怪病,病从哪里来的?古人说得好,病从口入。我听台湾同修告诉我,现在养猪,六个星期猪就卖掉被杀掉了,就长大了。在从前,要养十个月到一年,牠才能长那么大,现在六个星期长大了。像鸡、鸭的时候,二、三个星期就去卖了。所以现在不可以吃了。  

我跟方老师多年,老师过世之后,我常常到他家里去,照顾师母。我曾经有一次问她,我说师母,妳冷静想一想,妳们现在吃的这些肉食,猪肉、鸡肉这些东西,跟四、五十年前妳们吃的这些东西,味道一样不一样?她很冷静,大概想了五、六分钟,然后告诉我,不一样。真的,不但是吃肉食不一样,我们吃的稻米、蔬菜都不一样。从前蔬菜香,鲜味,现在没有了。你看我们从小吃蘑菇,蘑菇的香味很远都闻到,真的香味,现在没有了,现在吃的都没有味道;东西长得很大,很好看,没味道。这个与多少修善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从前的人心善良,影响一切动物也善良,植物也善良。善良,它就生长得正常,有它正常的能量,有它正常的滋味。现在完全反常了!常是什么?中国人讲五常,常道,不能变的,永恒不能变的。五个字,仁,仁爱;义,义是循理,什么事情都合情、合理、合法,合理;礼貌,人与人之间礼不能够失掉,礼失掉人就乱了,家里秩序乱了,社会秩序也乱了,没有礼了;智,智是理智,不能用感情,要用理智,处世待人不能用情对待,用智对待;最后是信,仁义礼智信。《左传》上说「人弃常则妖兴」,这句话怎么说?人要把五常丢掉了,也就是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个人就不是人了,是什么?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他已经不是人了。所以,家不像家,社会不像社会,国不像国,世界不像世界。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善,善不能不修。今天别人不修善,我们自己修善。为什么?共业里头有别业,善因结善果,恶因感恶报,怎么能不做?怎么可以不做?生在这个社会,不读圣贤书,你不知道善恶的标准,所以圣贤书还是要读。最起码的,《弟子规》,世间善的标准,十善业是世出世法的标准,《太上感应篇》是因果的标准,这三样东西是儒释道的三个根,不能不学。认真学习就是修善、持戒,这三样东西是佛法戒律的基础,戒律的根本。今天学佛,戒律废弛了,什么原因?没有学三个根,所以那个戒律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要以善心待自己,要以善心待人,要以善心对一切万物,西方极乐世界欢迎这种人。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他一天念佛十万声,他也不能往生。什么原因?他不是善人,外表怎么装,假善人,伪善,这种人不能往生。我们一定要记住,自己要学伪善的话,极乐世界没分,一定要真善。  

四者,起立塔像」,这是什么?这是属于正法久住。建塔、造像,这里面接着的就是供养经典,属于这一类的。印经,布施供养,这修福。建塔我们就想到寺,建塔供佛,建寺安僧,让出家人有一个修学的地方,他有地方居住、有地方学习,这是大福报。要知道,学佛的人是好人,你能够护持他,你能够成就他,他一生的成就就是你的成就,何乐而不为之?他为什么能成就?是因为你帮助他,他才有成就,你要不帮助他,他就没有成就。他有多大的成就,你就有多大的福报,你不一定有智慧,但是你有福报。如果你要是学佛的话,你的福慧都增长;你不学佛的话,你供养、你护持他们,你有大福报。诸位想想,古代的帝王福报为什么那么大?我们社会上一般讲富不过三代。你发了,发福了,你这一代、儿子,可能到孙子就衰了。现代你仔细观察,多少这些大富大贵的,他自己一代都保不住。年轻发了,四、五十岁就败了;五、六十岁发了,七、八十岁就完了,很多。公司倒闭,破产了,国内、国外我们常常看见,一代都保不住。你想想以前这些帝王大臣、大富长者,他们能传十几代,靠什么?靠积善积德。善与德跟文化、跟佛陀教育就有密切关系,帝王大臣、大富长者没有不护持佛法的,自己学不学不一定,他护持。为什么?他知道这个能修大福,很多。所以帝王他能传十几代,二十几代,传几百年,这福报大,修得好,懂得修福,懂得积德,不是一代二代就完了。这个要有智慧,要想到修什么才能让你的子子孙孙世代享受。所以,起立塔像的功德不可思议,象是造佛像。无论什么人见到佛像,阿赖耶识里就种了善根,佛的印象印在阿赖耶里面去了,这一生不能成就,来生后世遇到缘,这个种子起现行。这个种子什么人给他种的?是你给他种的。所以,造一尊庄严佛像,或者是菩萨像,能跟许许多多人种善根。印造经书,流通法宝,那是接什么?那是接一些肯读经的人,这个少数;到寺庙来参观,看到佛像的,那是多数。这都是好事,得的都是大福报。  

五者,饭食沙门」。这就是供养出家人,见到出家人托钵一定要布施。在古印度它成了一个习惯,每家吃饭他都会多煮一点,为什么?有出家人来托钵,供养他们一钵饭。他们什么都不要,每天需要的就是一钵饭而已。在中国,把饭食沙门现在都用金钱来代替了,中国人供养红包,就是代替饭食沙门。也是帮助他们在物质上不至于缺乏,让他们能够安居,所谓是心安则道隆,他才能够安心办道。但是供养一定要有分寸,供养太多了,让他起了贪心,你把他送到地狱去了,这个供养不但没有福,你造的是罪业。本来他是个好出家人,现在让他起了贪瞋痴慢,他堕落了,你要负责任。供养固然是修福,福也会变成祸,你看中国福跟祸二个字的写法好像,一不小心福就变成祸,这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中国文字,智慧的符号。一不小心,本来是种福的,以后变成祸害。  

所以古人,古时候好,古时候建立寺庙,寺庙的经济来源靠什么?有这些信徒布施土地、田地,这些田地他可以租给农民种植,向农民收租。农民种那个地收的粮食分一点给寺庙,寺庙的经济来源就固定。它不要化缘,它也不要做佛事,也不要做经忏,它不需要,生活稳定。所以他天天在研经,研究经教,认真修行。不像现在,现在寺庙里头没有经济来源,经济来源靠什么?完全靠信徒的供养,这个不得了,流弊就发生了。变成出家人不能不攀缘,不攀缘信徒不来了,寺庙经济就断绝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今天建道场,如果环境许可的话,多有一点土地好,种植,自己不能种植,请农民种植。  

我们在澳洲种植就是请农民,当地农民,我们是给工资,他工作一天多少钱,我给工资给你。你替我种植多少天,我给你多少工资,收成全部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大规模的农作是从去年才开始,去年这一年收成不错,这是做个试验,我们种小米,收了一万三千公斤。希望我们自己将来主食跟副食、蔬菜,统统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可以卖到市场。我们的生活就稳定了,不需要靠外面供养,我们能生活得下去。所以信徒们供养我们这些钱,我们拿去买土地,合中国我们现在大概有一万多亩土地。我们计划,主食方面我们种水稻、种小麦、种玉米、种马铃薯、番薯、花生,这都可以做主食用。蔬菜,我们的菜园很大,每天可以供养五百人没有问题,我们自己生产。百丈大师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我们搞农耕,你只有这样子,吃的东西可靠。现在怕什么?怕农药、化肥。我们自己没有农药、没有化肥,真正是健康的食品。我觉得寺院庵堂还是要用古时候的方法,我们建在农村,建在乡下,不要建在都市,都市你没有耕地。修学的环境一定要幽雅、要清静,人太多了不行,人太多就变成热闹道场,变成都会,那不能修行。人多应酬多了,那不就搞旅游事业去了,那哪里是修行?所以这些道理都要懂,不懂不行。  

六者,悬缯燃灯,散华烧香」。这桩事,就是现在所说的宣扬佛教,对广大群众弘法利生,这个事情。缯是丝织品,佛家讲的幡幢,扁的叫幡,圆的叫幢,圆的很像飞机场那个风筒一样,圆形的。在古时候,这是寺庙对大众一个信号,寺庙今天有法会,寺庙有旗杆,旗杆上就挂幡。别人一看有幡,寺庙今天挂幡,今天它这里有法会,喜欢参加法会的人自己就来了。在从前没办法通知,就用这个方法。如果这个寺庙里面讲经,就悬幢,看到挂的是圆形的幢,寺庙今天讲经,喜欢听经的他就来了。现在没有,现在用电话、用网络来通知,用报纸,报纸上刊登广告,或者是电视台给你做广告,都可以。古时候没有这些工具,就是悬缯,用这个做信息传播。这都是属于活动,活动方面的一种宣传。  

燃灯、散花、烧香这是供佛。灯代表智慧,佛前面点蜡烛、点油灯是代表智慧。另一个代表是奉献,燃烧自己,照耀别人,就是说舍己为人。燃香,出家人在头顶上燃香,燃香疤。有人说这是戒疤,错了,戒哪有疤,受戒没有疤,燃香有疤。燃香什么意思?在佛前发誓,我燃烧自己,照耀别人;意思就是我牺牲自己,我要奉献给别人,为别人服务,是这个意思。所以头上燃了很多,自私自利,一毛不拔,那你完全就是骗人。你骗谁?你骗佛菩萨,在佛菩萨面前燃香,发这个誓,自己没有兑现,你就全错了,你燃这个疤有罪过,骗佛、骗众生。一般在家佛弟子燃在手臂上,出家燃在头顶上,实际这都是中国人真干,全世界没有把香燃在头顶上、燃在身上的。佛经上有,它是告诉你,你要懂得这个意思,佛菩萨面前发誓,舍己为人,不一定要燃,要懂这个意思。中国人真燃了,燃了也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叫自己别忘了,这个好。所以一定要晓得它的用意,不知道它的用意那你就错了。  

散华,这都是供养,花代表什么?花代表因。植物先开花后结果,花开得好,果一定好,所以花代表因。这是表法,表善因善果,恶因恶报,表这个意思。所以佛前面供花,你懂得供花的意义,不是佛要看,是提醒我们善因善果,是这个意思。灯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烧香,香代表信,代表戒定,佛门讲戒定是真香。那么燃这炷香,你就要想到持戒、修定,提醒你,作用在此地。如果说这支香是供佛,与自己不相干,全错了,佛要这个香干什么?佛什么都不要。在佛面前烧,是以佛给我们做证明,我们要学习,是这个意思。我要修戒、修定,佛给我做证明,不是佛需要。  

香还表信,叫信香,这个意思也很深。古时候传递信息没有今天科学技术,边防,几千里路之外,如果敌人侵犯我们这个地方,如何把这个信息立刻通报给皇上?所以就想出这么个方法,中国北方的防御是长城,长城每隔一段有个烽火台,你们到长城去参观就看到。烽火台是什么?就像香炉一样,边关有了事情,他就点狼烟,狼的粪,就烧这个。因为狼烟风不容易吹散,很不容易吹散,那个狼烟一点,第二个人一看,马上自己点起来,这样大概几个小时就传到京师,北京就知道了。用这个方法传递信息,烽火台就像香炉一样。所以这是表,烧燃这支香表我们对诸佛菩萨传递信息,是这个意思,表法的。你要不知道表法,灯是白点了,香也白烧了,花也白散了,你全都不懂它的意思。如果你懂得,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自己,告诉我自己怎样修行。它是教育,用现在的术语它是教具,教学的工具。包括塑造前面讲起立塔像,也是工具,教具,让你看到佛像,见贤思齐,我本来是佛,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要认真努力修行,回归本位。  

佛代表性德,自性本有的,菩萨代表修德,我要不认真修行,我回不了本位。修是什么?修是修正,修行,行是什么?行是行为,我们的行为错了,必须把它修正过来。标准就是经、律、论,佛四十九年所教的,那是标准。经、论是修正我们思想的行为,我们的思想见解是正是邪,要用经论做标准。戒律,这些戒条,是我们的口、我们的身,是身口的行为;我们说话有没有说错,我们动作有没有错误,那是戒律。所以戒律是修正身口行为的标准,经论是修正思想行为的标准。你要明白它的用意,你在佛法里能学到真东西。端正的行为对自己现前的利益,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你这一生,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什么?精神生活你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你能达到这个水平,清心寡欲,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现在人讲没有压力;你的身心没有病痛,健康长寿,快乐无比,这是真正幸福美满。  

幸福美满不是地位高,不是拥有多少财富,与那个不相干。我们见过地位高的人,也见过拥有亿万财富的人,他生活得不快乐,他没有我快乐,没有我这么自在。快乐人生与地位、财富毫不相干。我们在古籍里面看到,孔子是平民,物质环境并不好,学生里面物质生活条件最差的是颜回,可是夫子赞叹的,同学当中过得最幸福、最快乐的就是颜回,孔子对他赞叹。颜回确实我们今天讲一贫如洗,他有那样美满的精神生活,从哪里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他快乐无比。读圣贤书,落实圣贤的教诲,常常有悟处,怎么不快乐?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圣贤教诲,那就是说,中国自古相传的,就是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总原则,四科,全做到了。五伦做到了,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做到了,这怎么不快乐!五常做到了,仁义礼智信,全做到了。四维八德做到了,四维八德总共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全做到了。满心的欢喜,佛法里面所说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孔子、颜回真的是过这个生活。  

末后第七,「以此回向,愿生安乐」,安乐就是极乐世界。把自己身口意所修行的功德,不为自己,也就是对这个世间一无所求,回向,回向我所求的。第一个,回向实际。实际是什么?回归自性。我们真正终极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回向实际就是求明心见性。第二个,回向菩提。菩提是智慧、是觉悟,与名闻利养毫不相关。第三个,回向众生,回向众生就是教学。教学头一个是身教,我一定把所学的统统做到,落实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大众都看到了,大众都向你学习,这是回向。我得到圣贤的教诲,得到圣贤教诲殊胜的利益,那就是过着快乐人生,我要把快乐人生给大家分享,不是独享。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大彻大悟,这个回向,他回向实际做到了,回向菩提做到了,四十九年的讲经教学是回向众生。他的日常生活,回向众生是给众生做好样子,你看他做出来的,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知足常乐,一生从事于教学,乐此不疲。为什么?这个事业是天上人间最伟大的事业,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没有比这个事业更伟大。做伟大的事业,他的心情多舒适、多快乐,所以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你不学体会不到,你真正学了才真体会到。六十年前,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我很听话,我这六十年就这一条路,愈走愈欢喜,愈走愈自在,法喜充满。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往生)(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往生)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大寂尼师: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 

 大寂尼师:临终、中阴身、作七、度亡开示(如何对往生的亲友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郑振煌居士: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六、“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四、临终的解脱与往生——说“ 

 杨云唐居士:无我与往生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