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日期:2012/5/30 11: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世间的人颠倒梦想,难信正理,以错将错,姑且将就,痴疑轻慢,这些都是常有的事。因此,世人的一生是稀里糊涂的一生,稀里糊涂的来,稀里糊涂的去,苦了哀号,乐了忘形,心里虚捞捞,共争一把泥。世间人以痴业为根本,痴就是无明,不明真相,不明世界本相,不明万物缘起,这就是无明,人无明则成痴。因此说,世人以无明为本,立世间一切道理。
  痴业是烦恼本,人的喜怒哀乐之情也是根本痴业。因此,人之情也多是痴情。庄子的“相濡以沫”很可以说明这些。相濡以沫,是说鱼离开水很痛苦,互相吹泡沫来安慰,人与人之情大多属此。人之情多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因此需要相互体贴照顾,一有不周到的,就可能转恩为怨了。大家可以考证一下世间的爱情、友情、亲情等,是否很多如此。我对你付出了,你也要相应回报给自己,你就要忠诚于自己。我对你付出了体贴关爱,你也要对我同样如此,否则就会怨起,起而不平,则会成恨。世间人的情爱就是如此,人与人之间如果不会造成过多痛苦还好,否则,很可能就是由爱而生恨。情人间的陌路,兄弟间的反目,父子间的恩怨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就是世人的情是建立在痴上的,如在沙中建立的楼房,终是不牢固的。
  《红楼梦》中说:“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这是古人对亲情的一种感叹。我们多少的父母对儿女们的爱,不是建立在痴情上,视之如心肝,视之如宝贝。养着供着,身怕一点过失,但从来不考虑子女们真正是需要什么。庄子故事中,说国王见一次神鸟,相要供养它。他用最好酒食歌舞招待神鸟,结果神鸟死了。我们许多的父母其实都在做这样一些傻事,以为这就是在关心孩子,教育孩子,结果反而把孩子害得也一样傻。
    我们的父母多痴心,养着哄着孩子,给孩子好吃好穿,希望孩子对自己也一样痴心回报。但很少知道如何教会孩子怎么做人,以为耍些小聪明,能讨些乖就是聪明孩子。因父母自己本身也是同样痴,以为耍些小聪明,能讨些乖就是会做人,如此把自己本事也传给孩子,这不是痴痴相传么。这也没办法,父母是痴,痴来源于无明,也只有这样可以教的了。所以父母们只能原谅自己:“大人们没本事,希望孩子们会原谅自己。”更痴了,施人以痴,却希望孩子们有好的回报。所以,父母能真心对待孩子,真心为他们着想,能不痴的,真的非常少。
  父母与子女,就是讨债还债,报恩报怨这几种关系。父母本性好的,孩子得福;孩子本性好的,父母得福。所以,靠痴情是难以使父母子女关系真正牢固,真正关系和洽的是决定于他们的德性。因此,有些父母对孩子很宠溺,给最好吃穿的,但从来不教他们如何好好做人,以为孩子将来会买他们乖,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此,以这种用世间痴情来维持融洽的关系,这是很困难的。而有的父母虽然供养孩子条件不好,但时时教育他们怎么做人,反而这种感情维持得相当牢固。这是因为真真能使父母子女关系牢固的是德性,而不是痴情。
  所以,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自己对孩子付出很多,以为自己很爱孩子,其实很多都是痴在作怪。将来孩子长大了,并不会如自己所愿。为什么呢?孩子无德,无德人不会孝顺父母的。除非你永远是他们的靠山,否则乘早给自己找后路吧,孩子很可能依靠不上,即使依靠,也是寄人蓠下的感觉。
  所以,父母的痴是前因,孩子的不孝是果报。有些父母骂孩子不孝,也要思考自己以前所种之因,你从小给孩子灌输了什么。
  说完了父母们,就给说说天下的子女儿孙们。父母们的痴或许是真实存在的,但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确实付出很多,做子女的不该不为之动容啊。父母们的痴业已成,子女就应该觉悟到了,不要再痴痴相传下去。一些孩子们依赖惯了父母,父母有靠有依还好,如果父母生老病痛,麻烦多多,这些子女们就会起厌恶心了。有的勉强能照料,也只仅怕落个不孝的罪名。能无怨无悔对待自己父母生老病痛的,确实非常少,哪有父母对待孩子生病的焦急心理。所以说,中国是个讲孝道的国家,但实质上做的真是相差还很远。有些父母还一味反对中国孝文化,认为是封建的,这些人也不怕自己的孩子报应给你看看。
  古人说得没错。很多子女看到父母好好的,都很孝顺,锦上添花的事很常有。但父母有困难了,病了痛了,就少有人照料了,不是这忙,就是那忙,雪中送炭真的很少。父母有财产,子女们争着要,一有分配不平,则都怨恨父母。所以,这也都是痴的病,互相买乖,有分歧了就相争。所以,天下的子女们,真的应该都好好反省了,父母们老了,小辈的是否还有真情实意在,这孝顺是做给人看的,还是发自内心的。
  中国想要发扬孝文化,实在不是件容易事。嘴上形式上做容易,但真正在生活上能体现这种文化的,很难得。一方面,父母们自己德性不够,不懂教孩子,不懂教孩子重德轻物。另一方面,子女们受社会影响,物质第一,对父母以物养代替心养,没有尊敬心,关切的细致心。所以,中国的孝与古德所提倡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这是或许是因环境不同,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建立在痴情上,而不是建立在德性上。
  所以,中国想要发扬自己的文化,非提倡孝文化不可。以德立性,而非以痴立性。儒学是以孝为本,有孝才能及天下,才可以配谈对人的爱心,对社会的责任心。今日人与人相争相怨,与孝文化的的暗淡莫不有很大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痴心父母       孝顺儿孙)(五明学佛网:痴心父母       孝顺儿孙)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