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4)(《大经解》讲授)


   日期:2012/5/31 13: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量寿经讲座04(概要)     

    本经的殊胜在于它契理契机,契合于理,又契合于机。机是机缘、时机。契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实际的理体,真实之际。它的理性的本体,也就是真如跟实相。所以契理就是契合真如,契合实相,契合真实的本际,它的本来。为什么说我们这个经是契理的呢?因为这个经它是住真实慧,这个是阿弥陀佛住真实慧,所有来的这一切参加会的人,都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要把这个真实本际开化显示出来。为什么要有四十八愿度众生?他就要给众生惠以真实之利,都是真实,纯一真实,所以真实就是理体啊!本经称为中本《华严经》。《华严经》的事理无碍,事事无碍,一真法界。这个华严的事事无碍,今后要讲到,有十玄妙。《无量寿经》都有,所以《无量寿经》是中本的《华严经》。那么这个一真法界,华严秘奥的理体,就是澫益大师的话,正在本经,正在《无量寿经》,这不契理吗?这一契机呢,契合大家机缘呀!本经《无量寿经》最独特的殊胜,它的持名法门,普被三根嘛,是吧。上上根的人,正好如龙得水,全部承当;下下根的人,亦有门可入呀!可依靠这个法门得度,是吧。上则文殊、普贤也都是发愿往生呀。《观经》那个十恶念十声还接引往生了。这个事情我下一次给大家讲。今天来不及了。近代一个人,地狱相现,念佛,佛来接。这是江苏的人民代表,一个老居士,他自己弟弟实际的事情。一看见弟弟跟经上说的一样。今天时间来不及了,我们下次再说。所以这样的都行,是不是?所以这样的往生到极乐世界跟诸上善人,跟文殊、普贤、观音、势至也都平等啦!所以这个法门应机呀。再一个应机是什么?就是应乎这个时机呀。我们科学越发达社会在进步,要求的就越高。科学越发达,人的知识就要多,你现在很多东西,你一点科学不懂,什么一个旋钮,一个操纵,你就是要知道这些常识,要比过去多得多嘛。将来的改进,汽车是什么样的?是吧,种种的,种种的事情都需要你赶上时代。这个社会在进步,要求你要觉悟。你要为四化贡献力量,所以这都使你很忙呀!那么你哪有这么多的时间,去住山洞、去闭关呢?出家也不行呀!我们开佛教协会,很多人都在那发牢骚,现在出家人,庙都公开了,从早上起来,就是一把扫帚。早上起来,扫树叶,下午扫糖纸、果皮。一把扫帚扫不停,前殿后殿,累得腰酸腿痛,是吧。所以这个时候,我就是说你这个扫帚,正好念佛嘛。一扫一抡,南无阿弥陀佛......。你有什么妨碍吗?所以应机呀。那个黄打铁,他就往生了,打铁的都往生了。所以大家都在忙呀。做了和尚还紧张,居士就不用说了。所以这个就契机,所以就殊胜。这个我们下一次再讲,留在后头,今天多花了五分钟,对大家不起。
      这谈的是前言,就是写在前面的。那么首先就要说了,介绍净土法门,《无量寿经》是重要的第一部经,而《无量寿经》里呢,九种之中最完善的一本,那么它之殊胜,就在于它特别提倡持名念佛。这个经的特别殊胜,在于它的契理契机,在契机方面,上次下课之前谈了一些了,今天做点补充。头一个就是说,这个上上根者,正好全体承当呀。上根中的上根,依了这个法门,正好就可以全体承当。把这个法门全体承当起来。一般人是承当不起来的。能够信、能够修,但是不敢承当啊,不敢如实地信。他所信的,信的很浅呀!下下根者,亦可依之得度。下根中的下根,亦可依止这个法门而得到度脱。所以契机呀。契大众的根机,所以这个法门稀有的。那么上次就说了,要举个例子,现代的例子。这个事情发生在江苏,是江苏的一位人民代表,叫王胜宣。他自己的弟弟,是同父异母的弟弟,因过去三妻四妾,父亲是一个,母亲不是一个,过去叫姨太太。这个姨太太生的弟弟比他小,这个王居士是印光大法师的弟子,老修行,是个名医。一天在他最盛的时期,一天收一两黄金。他这人很好,他对于咱们四众弟子啊,施诊看病不花钱。你困难的,他施药,你要吃药,送你药,再需要的他还可以给你点钱。所以这个王居士这方面很难得,跟我很熟。他自己说的,所以真人真事。他的弟弟姨太太所生,就娇惯一些。阔少爷在外面吃喝嫖赌,玩乐也不是有什么其它的更严重的罪恶,就是这些,不务正业,后来得了肺病,或者叫肺结核,这没法治了。病的要死,在临死的时候,就把哥哥叫来,他知道哥哥信佛,他说:"不好了,我看见地狱相了,我要入地狱了。"非常恐慌。他哥哥就说:"你这还不赶紧念佛呀"!这个病人只有在他母亲死时,家里请来出家人,做佛事,大家念佛。这个时候,他跟着念过佛,除此之外,他平常没有修行,也懂得一点点,看见地狱了,也知道念佛法门,哥哥说"赶紧念佛"。过去张善和也是这样,是个屠夫,屠夫看见地狱之后,念佛就得度啊!他就念佛,很真诚的念了一小段时间之后,告诉哥哥:"西方三圣来接引了"。这就是现代的事。跟我说的时候,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前不久。他这个事情,他弟弟之死也不是很久的事。所以说《观经》上说,下品的十恶,五逆十恶,临终看见地狱相了,碰见善知识,讲净土法门,这个时候观想观不成了,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到十声就可以往生了,所以这种情况也可得度。但是大家要知道,这种情况十念,念的要比我们念的真呀!比方就说了,看见人下油锅了,看见有人在油锅中炸着,就好像我们炸油饼似的,在那炸。看着就轮到自己了,这个时候他念佛或求救的心恳切呀!他什么都放下了,你说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还想我有两万元存款在银行,交给谁呀?这都不想了......。这只要专诚嘛。专注这十念就解决问题了,这是真实的。所以往往古代的有些例子,往往年代太久了,可能有些传闻,可能失实,这个等于当事人亲自跟我说的。他是哥哥,他目睹其事,是他告诉他弟弟念佛的。这是一件事情,契机又说亦符合时代啊!这个时代就是如此,科学发达,各方面都发达,什么都在高速发展。我以前上课教材都没有这个,一切都自动化。电子时代,什么东西都按旋钮就解决问题了。你将来没有科学知识,没法生活。掌握知识要很多,你就很忙了。而且社会上要求四化要做贡献,所以这些要求你就很忙了。因此像古时候那种修持要闭关多少年,在山林里头,什么都不问,少数人是可以的,多数人都这样,就不行了,就不符合时代,也不允许了。那怎么办呢?净土法门可以,我就上次举例,大家都抱怨啊。我们出家人没法修行呀,整天就是抱着扫帚从早忙到晚。那么说扫一下念一句呀,对不对,这是方法。古时候就有人这样解决问题的。这个人很出名的,是我的本家。姓黄,名字不传了,叫黄打铁。铁匠。过去是作坊中的工人,就等于是奴隶。从早打到晚,很累很累。他很穷,就在这打铁匠当徒弟,一出来就一直靠打铁换碗饭吃。那么来了一个出家人,别人都不礼待他,他还是供养了他,出家人见他很难得,就跟他讲讲。他说:"我现在没别的想法,我太苦了,我只想出苦啊!"出家人讲:"你想出苦,就教你一个办法,你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嘛。"跟他讲讲道理,他说你现在就可以利用你的工作就念呢。你烧铁、打铁时抡起榔头打铁。这旧时的打铁不像首钢那样进步了,自动化、机械化,那个时候就是烧炉子,把铁烧红,拉风箱,风箱就扯来扯去,就等于鼓风。把炉子烧热,把铁拿出来之后,就用钳子夹住,那个大榔头。这种抡大榔头打铁我都实习过,身体不好还抡不动。那种榔头很重,我们实习一会啊,他们工人整天干很辛苦。他告诉他你拉风箱拉一下,念一句,打榔头时,打铁时,打一下念一句。他就念,这么过了三个月,旁边的人就笑话他,"还有别的事吗?你呀,你这个穷鬼,你倒霉呀,你活见鬼呀!你已经累得要死,你还加上念佛,你不会更累?你算了吧!"他说:"不对,你说的不对,这几十天下来,我觉得我一边劳动,一边念的时候,我觉得炉子也不那么热,榔头也不那么重,我还要念。"就这样坚持念了三年,那天跟他妻子说了:"明天你给我换一身新洗的衣服,我要回家。""你还从来没说过你有家,你还有家?得得,既然你说了,就准备一身。"清早自己稍微洗洗,换了一身新洗衣服,又开始烧了一块铁,拉风箱,开始又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铁烧红了,又拿锤砸,打一下念一句,打完,把铁打成功了,成了器。大小合乎规格了,他就把大锤一放,锤子头在地上,锤把在上,俩手挟着这锤子头站着,他说:"叮叮当当"。打铁的叮叮当当,有地时候他要用小锤子指引方向,大锤子大,叮叮当当。"叮叮当当,久炼成钢",这样就炼成钢了,这就不是铁了。"太平将至",太平的时候就要到了,就是好时候。太平,我往西方。什么叫太平时,就这个时候我到西方,他就不说话了,站在那,大家再一看,没气了,死了。所谓"立亡",坐脱立亡。打完铁,坐脱立亡。他没有好多其它的,他没什么知识呀,就是一句名号。所以就是说,忙乱之中这是可以的。将来的社会,发展也是趋向于高速度,所以就是这样的法门,它真能够度众生。所以持名之法,最为方便,随地可修,何待遁入山林?哪都可以,不用跑到山林里躲藏起来,随时可念,不劳闭关面坐,什么时候都可以念,不需要闭起关,打起坐,盘坐起来,那么去念。而且净土宗之妙,在于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人不能离开,既然在世间,就有世法。一个庙里头,维持庙里头大家生活,就有好多世法。而又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要离开佛法,就行了世法了;不废世法,而证佛法。这是沈善登老居士的话。大佛教徒,一个大居士。不必废除了世法,你才证佛法。你在世法中,就证了佛法了,这就是应机之妙。将来 后头还要讲,这个经独留最后一百世呀!所以表示这个经符合社会情况,符合大家的时机,所以就是说这不但是净土群经的纲要,一大藏教的指归。净土群经,《无量寿经》是纲要啊!一大藏教,三藏十二部多少经,但是它指归,指到哪?以这个为归宿呀!所以华严八十一教,华严最后普贤行愿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啊。不但是如此,而且实在是此地和他方的这个......。咱们有天外人,确实有天外人,世界上很多很多星球有人类呀。他方世界,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要离苦得乐,都共同依止这个方法,所以这个极为殊胜了。所以这才说我自己,我要注解这个经。请求上师三宝加被,成为一段的前言。这说明我注解的概要想法吧。这以上是甲。
      这是乙。乙是概要,概要相当于一个经的概论。这里头分了十项。一上来就是教起因缘。这个教为什么起这个教,必定有他的因缘啊?这个是首先要说明的。第二要解释这个经,先要明白这个经是以什么为体性啊?它的体性是什么啊?不然只是研究事相,它的这个体性,本体是什么,不明白,这就很不深入了。第三译经的宗趣。它的宗旨,它的趣向是什么?以什么为宗旨?以什么为趣向?这个也是我们要研究一部经首先应该先知道的。第四方便利用。它有什么作用啊?方便的利用,大家可以做到的很方便的,能够切实可以去做到的,这叫做方便。说了很多法门,你根本做不到,那对你对我们来说我们做不到,那就没有用。第五,所被的根器,什么根器合适?第六属于哪一藏哪一教?第七是哪一部哪一类?第八是这部经有多少翻译,多少会集,多少删校,还有多少故事?第九是讲本经的题目,这个在五重玄义,是把它搁在第一项。先讲这个经的题目,经的名字是十分重要的。第十就是正解经文了。这十类等于是纲要。我们要先知道一部书,先要明白它的纲要,就好像一个网子,衣服领子,得到它的纲领了,那么纲举目张,就自然而起。有一个总的概念,不然你这个不明白,你读书就支支节节的。有点好处。但是你不明白它的纲要,不明白它的宗趣,不明白它的体系,你理解的就非常疏浅了。这就进入到正文了。等于是概论。
      第一项讲教起因缘。教起因缘又分两步,第一步就是普遍一切经典兴起的因缘,一个单说《无量寿经》,这个教兴起的因缘。因为这才契合我们自己呀。我们要研究《无量寿经》呀,这一大教和净土法门的兴起,这个是我们先要讨论的。下面就是这一段,一切法从因缘生啊,故一切法由因缘所生啊。那么大教释迦牟尼的佛教,兴起于咱们世间有无量因缘,而这无量因缘中最主要的,唯一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一件大事因缘,大事情呀,不是一般的有因有缘呢。什么是大事因缘呢?用《法华经》的话来注解。《法华经》我们知道,《华严经》是属于圆教,这是我们佛经中最圆融无碍,最高的最妙的教。佛最初说《华严》,最后说《法华》。有一个譬喻,像太阳刚一出来,太阳的光线先照在哪呢?先照在高山顶上,只有高山顶上,只有那种最高的根器才能听得懂华严。先讲华严。等太阳落了,又照什么地方呢?又照到山顶,山底就看不见太阳了。跟太阳一样,日出先照高山,日落也照高山。说《华严》也是照到高山,最后说到《法华》,说到《法华》时,四十九年说法,很多人一直跟着释迦牟尼佛,培养都成熟了,这才说《法华》。但是《法华》会上还有五千弟子退席。今天咱们听讲,有三分之一都出去了,不听了。那时说法华时就是如此。佛说什么?"退亦佳矣",退出去也好,听不懂就是听不懂,这个勉强不得的。圆教的法门难懂,所以这个藏通别圆。圆教就是《法华》和《华严》。《法华》说什么呢?"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诸佛,十方的世尊,他们都是以唯一的大事因缘故,而出现于世。他们为什么在世间会出现?咱们这个时候,出现了释迦牟尼佛,过去出现了燃灯佛,过去还有很多很多的佛。这一切佛出现于世,是有一个大事因缘,不是一个普通的事。什么是大事因缘?唯以佛之知见,开悟众生。要把佛之所知,佛之所见,来开示给众生,使众生得到悟解。佛以佛的知见来开导我们,开发我们的本心,让我们得到悟解。这个众生同于佛的知见。就为这样一个大事因缘,这是日没照在高山上所说的话。《华严》是日出所照的,佛一成佛先说《华严》,所以大家都不懂,佛就想要涅槃了。后来就说小乘教,他说如来应供等正觉,佛的十号。这简称,只说了几个,没有全称出来。如来应供、明足行、善逝、世间解这都简略了。等正觉这是佛,从性起证法,从本性所起的正法是不可思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样的一个佛兴起的正法,非少因缘,不是一个很少的因缘,而有佛出现于世。是以十种无量无数百千阿僧祗,阿僧祗是个大得不得了,说不出来的数。无数百千阿僧祗劫因缘,那就是无量的因缘,得成正等出现于世。佛之成佛有无量的因缘才成了佛,在世间出现。"乃至广说如是等无量因缘",还得说无量无量因缘,但是实际上只为了一个大事因缘呢?大事因缘是什么呢?"唯欲众生开示佛知见故"。唯欲就是愿意众生能够开示佛知见故啊。所以咱们老说请人开示,"开示"两字就从这来,是让众生能够开佛知见,悟佛知见。这个再有把开示悟入四个字一块说,大事因缘是开示悟入佛知见。那么开示佛方面的事情就是把佛的知见开出来,表示出来,而众生能够悟入,证悟佛的知见。所以这就说的很清楚,为什么出现一教,是为了这么一个大事因缘。大家今天舍离了家庭,舍离了一切世间的一切享受,行做沙门,也是一件大事因缘。而这个大事因缘,也就是应当是,要能开自己佛的知见,显现出悟佛的知见。佛之出兴,就为了这么一件事。我们要学佛也就是要学这件事。我们要继承,也就是要继承这件事。这《法华》最后的佛教,佛是涅槃之前说的。《法华》说了,佛就涅槃了。所以《华严》是佛最初所说,自始至终,两头中间也如此。唯是为这样一个大事因缘,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开佛知见,示佛知见,入佛知见。入佛知见,也就是愿一切众生开明本性。佛的知见,不是佛另外把一些道理灌进来,像录音带似的,说了录音带灌进去了。实际佛的知见是什么?释迦牟尼佛在腊八这天看见星星,头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是佛的知见,一切众生都有佛的智慧和德相。你跟佛的智慧,跟释迦牟尼,跟毗卢遮那是一样的。不但是智慧,就是功德之善也是一样的,这是佛的知见。主要大家能够明白这个,悟这个,证实这个。你要证实这个你就是释迦牟尼佛。所以我们要明白,先要明白这个,支支节节都是做帮助的。无量百千因缘,唯为这一个大事因缘,那么开明本性就同佛知见,你跟佛的知见就一样了,这也是众生本具的,你本有的嘛。佛给你开一开,你一下就豁然大悟,你同于佛的知见,你就是等成正觉了,你也就成佛了嘛。佛的度化众生,佛的心愿,这就是佛唯一的大慈大悲的本愿。本经的兴起亦复如是,佛的大事因缘都是因为如此,本经的兴起也是这样。那么我们就举例子。《华严》,《法华》说的很明白,咱们《阿弥陀佛经》,《无量寿经》有什么类似的话嘛,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就很现成的。"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啊!所以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是佛的知见。十念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凡夫就证到不退,这是佛的知见。上次不是说了吗?非九界众生自力所能信解。这样的殊胜法门,不是九界众生包括菩萨,他的自力所能够相信,所能够了解的。所以说不能啊,这是佛的知见。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研究净土法门,不能把它看成一步一步的,这样的。就是看到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这样的利益,这样的殊胜利益,这样的安乐,离开这些五恶五痛五烧啊!得到清净的,圆满的法乐,这样的大事因缘,"说诚谛语",告诉大家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可见净土宗的兴起跟《华严》、《法华》都是一样的大事因缘嘛。
     底下有一段《弥陀疏钞》的话,是莲池大师的著作。这部著作作为一个佛教徒,不管是不是净土宗,都应当熟读,它和《弥陀要解》这两部书是咱们中国净土宗之宝。莲池大师是结合禅宗写的,他这里头处处皈依自心,那是非常透彻,非常圆满,非常。《弥陀疏钞》、《要解》是非常之简要,非常之殊胜,所以印光大师,大家都知道,近代的大德,中国三大德之一啊!他称赞《弥陀要解》。他说在所有的注解中,以这部注解最殊胜。释迦牟尼佛自己拿着笔来,再写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弥陀要解》了。所以印光老法师他的这个话,也是很殊胜,很了不起的啊。一般人也说不出来呀。所以对于这样一些书,我们读书呀,要善于读书,不是很多书,读几遍都有功德,但是你要抓住最重要的精华,这里头你能得到法印。看来还是契合我们的机,契合时机。就好像现在有很多,把很多东西,什么维生素,弄在一个药丸里,你不要吃那多菜,吃那么多果子,吃那么多粮食,得到这些所需的营养品,一个药丸就够了。精华精论是如此。《弥陀疏钞》讲,"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你一心一个念头了,你不是杂念,不是妄想纷飞的,又是想这个,又是想那个。你清清净净就这一心,老老实实在那持名号,这样的结果你就往生,往生你就不退。而且再说,以后还要发挥,真正你发了心了,你有了信愿,你再持名,你现生就不退了。这是很难相信的话,这以后再发挥,今天来不及了。所以这"即得不退"应当是包括我,包括现生就不退了。这意思很多人是不大能懂的,以为往生才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为什么能如此?就是直指你们每一个人,咱们都是凡夫啊,还没证啊,总之是凡夫呀,你的本心你已经究竟成佛,不然你怎么会方方面面不退呢?一切无量阿僧祗,无量无边的功德,你本来都具足了,在你一念清净的时候,你一切都放下了,妄想、执着都没有了,那你本来就显现嘛,所以这是一个直指啊!若能谛信,你能够真实的信受,能够相信,"何须遍历三乘?"哪里需要你把三乘的教都一点点的去经历,一点点的去读熟,一点点去练习啊?用不着呀。"久经多劫",经过很多时劫,那是千生万生啊!你现在可以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就在这一念之中就可以顿证菩提。"岂非大事?"这还不是大事,是什么事呀?所以莲池大师也说明啊,往生净土就是大事,佛之兴于世就是要为了这样一个大事因缘,把佛的知见,告诉大家。只要是一心持名,就可以不退,就可以顿证菩提,就同佛知见,那还不是大事是什么?可见净土宗正是直指顿证之法。所以过去禅宗、净土在国内打了好几百年的官司,禅宗老是说净土宗浅呀,不行呀。也不知道净土宗就是直指顿证之法,"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他还不直指吗?你念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是心是佛,那不直指你那心是佛吗?非得点着鼻子,必须叫你法名,谁谁,你是佛。这就是禅宗最高开示,那这里有什么两样啊?这里普遍都给你证明了,是心是佛,以念佛心,入佛知见啊!所以咱们就是这样,就是以念佛心,入了佛知见了。不是说大家以为这样消极,求往生,求自了,不能弘扬大法,不能广度众生,愚夫愚妇之所为。这是过去因为没有很好研究,作出错误的偏见。实在就是以念佛心,入佛知见,就是你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一个心,你就入到佛的知见里面去了。这还有比这更直接的吗?所以净宗的兴起正由此大事因缘,是由于这个大事因缘,所以教的兴起,因缘全都说过了。
     底下单说咱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因缘是什么?这就分了五项。这《华严》《法华》是圆教,是顿教,是称性之教,是称佛的本性的,不是权说。所以三乘教是权说。就是权巧的说,因为你们根机不够,所以只好这么说,让你们才能明白。这咱们现在参考这个事,中学生念物理学,电流等于什么呀?等于电压,是一个常数,用U表示,电阻用R表示,电流用I表示。I等于什么?U被R除,这就是权说,实际没有这个事,实际上应该是微分。du它是被除数,被dr除,然后等于di。那个公式,欧姆定律就是权说,现在念权说,真实的告诉你,你不懂了。所以科学也是如此,就是如此,咱们举个科学例子。大家不懂了,就到这吧。现在要把微分端出来,你就没办法,这一关你就过不去,说I也如此。你说了《华严》大家不懂了,所以说阿含部,讲了很多佛经典,多少阿含!现在咱们成舍宗,俱舍宗,都属于小乘。成舍宗、俱舍宗是小乘,都是权说,大家不能接受高的,只能接受这个,但这也是有好处。你知道一个电压、电流、电阻三者间关系,电压大,电阻大,电流就小,这关系还是很重要的。虽然它不真实,但是它马上让你得到一个概念。所以先说小乘,然后说始教,开始说大教。小、始、中、顿、圆。先说小乘,《华严》说了不懂之后,开始就说小、始,所以这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目的,不是让大家成阿罗汉,自己就完了。但要开始启发他,更发大心。法相唯识就是这一类,还有那种空,那种性宗的空,共般若,不共般若,都属于始教。中教要念《大乘起信论》是不是?《大乘起信论》没有错吧?这里有没有《大乘起信论》?《大乘起信论》是中教,然后顿教,然后圆教。所以说到圆教才是称性之教。所以这个《华严》,《法华》都是圆顿的称性之教,但其归趣却在本经。这两经以什么为它的指归呀?它到哪为止,哪是算它的家,是不是归宿呀?却在《无量寿经》里头。我这个话有根据什么呢?根据澫益大师的话。澫益大师称赞《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是一本经。《阿弥陀经》有的时候称为小本,《无量寿经》称为大本。有的时候《阿弥陀经》称为小经,《无量寿经》称为大经。其实这两个是一部经,有小有大。再把华严加进去,那就是《阿弥陀经》是小本,《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经》是大本,同一部类的著作。澫益大师说《阿弥陀经》也就是《无量寿经》,绝待圆融,不可思议。绝待就是绝等的对待,都是对待法,都是有矛盾的。说是就有非,说生就有灭,都是相对的。绝对的就是绝待的,没有对待,所以《维摩诘经》说不二法门。不二,谁跟谁对待呀?不二法门,所以绝待的圆融就是不可思议。这都是华严、法华。但是华严的奥藏,华严的深奥的,它的含藏,它的内藏,华严的奥藏,深密的,我们的三藏法师,藏教的常理,汇聚深奥的圆融。法华的秘髓,秘不是说这个经最深、最精,最微妙,大家不能理解了,就称之为秘。说法没有说保密的,但是这个道理大家听了,跟不听一样,就称为秘了,这是个秘藏。这个华严的奥藏,华严的心髓。所以达摩祖师最后让几个弟子,说自己的心得,说来说去,最后惠可大师他一句话不发,站那屹立不动,依倚而立。达摩就赞日:"子得吾之髓矣。"髓是佛的心要啊。所以华严的奥藏,法华的精髓,一切诸佛的心要,菩萨万行的指南针,皆不出于此,都不出于《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这是大德的话。莲池大师,澫益大师和印光大师称赞,莲池大师大家公认是弥陀化身,这样大德的话,现在很多人不太注意,以后我们要好好注意,好好去领会,所以本经是称性极谈啊!所以第一个原因为什么说这个经呢?因为这个经是称性极谈,如来正说,必须要说这个。日本有一个大德,叫道隐,他作了《无量寿经甄解》。这个经很深。这个书我有,可惜缺少了三分之一,再也找不到了。缺少的部分到日本找,也找不到。他说五浊之世,造恶之世。五浊恶世,五浊就是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劫浊,命浊等等,都是浊啊。造恶 ,人人造恶,国内国外都是一样的,恶人多。象纽约到了夜里,女孩子不敢出门啊。一个人不敢上街,造恶的人太多,天下一样。圣道异时,圣道异种,今实难修。释迦牟尼佛所传的圣道,人太恶太坏,现在很难修呀!如果完全按照咱们过去两三千年前,释迦牟尼的时候,那种制度,那种修持方法,现在人很困难了,根器不够了,其难非一,难度不是一点呀。特此一门,特别是有净土这一门,至圆极顿,它是至圆啊!到头了。顿是极顿,最极了,到顶尖了。而且尤其简易直捷,它又很殊胜,它又简单,又容易,又直截了当。你所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你的本性,所以你念念唤醒你自己,一句一句就是把自己唤醒了。现在你是睡着了,在做梦,所以如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大家都在有为法里,如梦如幻,做梦,整个是在做梦。应该把自己叫醒。怎么叫醒?那个麻醉药,打麻醉药打坏了,打过了头要死,再要恢复知觉就喊他名字嘛。譬如叫我醒,黄念祖,黄念祖......。就叫醒了。现在咱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等于这个一样。你这个麻醉药把你弄昏过去了,你现在怎么能醒呢?自己唤醒自己嘛。简易直接。这是直接,所以出世的正说偏在斯经,佛出世的正说,有许多的各种说法,权说、委屈说,这都不委屈,因为大家只是这个水平,都说出来你听不懂。只好跟你说一种方法,你现在得到好处,那就委屈你了,不是正说。所以佛也说了,佛的种种教是可以有矛盾的,你看《大乘起信论》就说三大阿僧祗劫成佛,到圆教刹那可以成佛,这不就矛盾了吗?矛盾怎么办?佛就说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已替你做好了选择,要看两种之间,哪个是了义教,哪个不是了义教。你要依止那个了义教,不依止那个不了义教。现在学唯识的人,攻击净土,就是不了义教攻击了义教。它始教攻击圆教,它是什么?它不了义啊,攻击了义的。所以就是说,一代所说归此经,这赞叹到极点了。佛的一代所说的都归到这部《无量寿经》,如众水归于大海。天下一切水都往海里归。中国三条江啊。珠江、黄河、扬子江都流到海里去。一切经最后流到极乐世界,往生弥陀大愿之海。由此言之,这么说来,百万阿僧祗因缘,以启《华严》之典。《华严》之典不就说百万阿僧祗的因缘,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法华》是这么说的。这两部经也就是为本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作序。犹序,作前面的语言,绪论,引归到《无量寿经》。说这话是几种意思,日本大德是这个意思,我这是讲他的话。大家都要知道这个百花齐放,种种都应当有所了解。根据个人自己多生的福慧和根器,选择一门去精修呀!法法都是导归圆顿,都是极殊胜的。但是不修不行,说是佛宝,只能会说。比如今天有什么好吃的?人家有宝贝你数一数。你数的很清楚,多少绿宝石,红宝石多少,多少金刚钻,多少珍珠,帐目一点也不错,与你无关,都不是你的。所以我们要知道修呀。所以这一段《甄解》的话,他就是说《华严》、《法华》两经只是本经,就是《无量寿经》的一个导引。本经就是一大藏教的指归,所指出的归宿之处。佛说的一大藏教,是拿《无量寿经》作为还家归宿。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       无量寿经)(五明学佛网: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       无量寿经)  

 蔡惠明居士:《无量寿经》的宗要是发菩提心 

 开愿法师:《无量寿经》说什么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下(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中(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叙(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二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一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六 叮咛劝修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五 菩萨往生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二 重重诲勉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一 劝修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