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念祖居士答客问


   日期:2012/6/1 10: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黄公答客问

黄老居士:...(董子明居士),有一天他就念着念着,忽然间心一动,想到大殿上拜佛。心一动之后,就到了大殿上了,就拜了佛。拜了佛之后,他就觉得我还是在闭关,我应该回到关房,就往回走。回到自己房间,一看进不去,门是锁的。门是锁的,他就等着庙里的和尚来,他说:"师兄,师兄,请你帮我开开门,我现在进不去了"。和尚说:"你进不去,你怎么出来的呢?"他说:"不知道。"这件事我听见之后,我觉得很有意义,我就要把它证实。我就问夏老师,我说:"老师,我要会无量寿经,我听说湛山寺有这么一件事情,是不是有?""有啊!那个人就是我的外甥。"这就一个证明。一个证明,我都要证明到。
后来湛山寺方丈是倓虚,倓虚住在北京的时候,我那时在北京电台做台长,我请他做三皈依,连着三天,我亲自招待他,提了好多问题,谈得很融洽。我就请问他:"法师,你刚从湛山寺来,我听说你湛山寺有这么一件事,是不是事实?"他说:"怎么不是事实,我当时就是方丈。"这是第二件了。
这件事就说明,你说那个墙壁是存在还是不存在?你意识中有它,我们就过不去了,因为我们有很牢固的这种想法,这东西挡住我,我就是不能过。那就不能过了。所以他那时候心里没有墙壁,只有一个佛号,起心动念到大殿去拜佛。他到大殿去拜佛,心里没有墙壁,那个墙壁就没有了。回来的时候,这个境界没有了,出来了,一看见墙壁进不去,就进不去了。这是事实,所以大光法师就引了,我是亲自听见,后来倓老自己的著作也说了这个事。所以这个事就很能说明问题。
现在有一个小孩子九岁,她有很多奇异功能,到处表演。她的妈妈说:"你这个小孩成天就搞这些暴力,你这样不行,你得好好念书,不然你将来大了,你怎么办,没有知识,没有学问。"小孩想妈妈说得很对,她说:"妈妈,以后新闻记者找我,我不去了。可是我对钻墙我有瘾了。"这个墙她一钻就过去,她有瘾了,成了瘾了,好像不钻我很难舍。她的妈妈说:"好吧!一天准你钻三次。"到了这一天,她的妈妈把门、窗户都锁上,一会儿这个女孩出去,一会儿又进来;一会儿又出去,一会儿又进来。这么三次之后,她好好念书了。
所以这就说明"心物不二"的道理,心和物不是两个。在我们一有能有所,所谓"真如法一",你不如实知真如法一就有二了,不一就是二了,一二就都二了。其实都是一回事而自生障碍,这个障碍是自生的。实际并没有墙壁,你自生个墙壁,生了个墙壁就障碍自己,自己过不去,所以在这些里头,就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居士敬问:可是书上写的和师傅讲的,跟我们现在日常生活的观念完全相违背呢?我们认为一个墙就是一个障碍,因为你是一个物体,它是一个物体,两个物体障碍,你过不去,两个物体都占着空间,怎么可以过得去?
黄老居士:所以现在佛法说的这个空是当体就空。我们的解释这个东西早晚会坏的,说这是空,这个解释已经是很勉强了,不是原意。当体就空,我们看它存在着,现在它就是空。不是将来会坏,坏就叫空,那就还是用我们这个知见提的意见。爱因斯坦说这是我们的错觉,他是英文的,我看的是翻译的,翻译称为错觉。所以物质是人的错觉,这个跟我们的...。我们是妄想所成,"妄想"跟"错觉"的名词相当,"妄"跟"错"相当,"想"跟"觉"相当,对不对?所以他是妄想所成,他是错觉所成。没有妄想,这一切都没有了。六祖说:"本来无一物。"
居士敬问:师傅,您说"当下即是空"这怎么说?像我认为它空,空有两种讲法,一种就是最后它会消失,化为尘土,所以是空;另外一种就是它是分子、原子、电子、...细分的时候,根本就是一个空的。这样的空我还可以理解。但是您说"当下即是空",这怎么说?
黄老居士:对,"当下即是空"就是这样。你说的都是这些颗粒,这些颗粒都是二重性。所谓二重性,一种是波动性,一种是...。所谓颗粒是能量的集中,所以除了能量,没有别的;除了能量,你波动,无线电波是什么东西?不可得!能量就是作用,作用是有的,那就无所谓物质了,就空了,所以从科学一说就空了。再进一步从佛法里说,连这个都不要。像前面那个例子,他一心要拜佛,心里没有墙壁,这就穿过去了。
居士敬问:换句话说,如果今天我有一个眼睛,我今天看到一个纸垫,不是像我们这种纸垫,我可以看到原子、电子的话,那我看到的就是空了?
黄老居士:其实原子和电子之间,也跟我们这个太阳系一样,多大的空间,实际也无非是一点点,整个的东西都是这样的。所以这个物质我们要把它捏紧了话,就剩一点点了。这还是概说,既然都是波,都是能量,你捏成什么东西?你捏不到东西了。所以我觉得这很刁钻的,就是...,科学还继续再发展。我的看法,欧美人将来接受佛法,可能最新尖端科学的发展是一个阶梯。我们中国就是因为有孔子老子的学说,这个对我们东方很深很深,像《易经》。你看,《易经》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跟佛教的"寂而常照,照而恒寂"的道理很近。但是孔子他只是说它是什么呢?说它是卦,解的卦是这样,而不是解释本体是这样子。
居士敬问:卦是什么意思?《易经》的卦,卦字本身的解释是什么?为什么用个"卦"字?
黄老居士:用个"卦"字,在文字学上我是不通。反正当时就是...,第一是伏羲,管这个卦,卦就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有个名称,叫做卦。他就画了三横,这就是代表天;画了六道,这就代表地。一个干,一个坤。干叫什么?干就乾卦,坤就坤卦,这就是这种符号一个名称的...。当然,它也可能是有意义的,不清楚。
居士敬问:师傅,您知不知道《易经》的来源,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黄老居士:你说的是《易经》的根本是吗?
居士敬问:对!它是不是一种数、方法?《易经》的道理在佛学里面可以解释得通,它是不是像探讨的一种方法?
黄老居士:《易经》有两个主要的内容,一个是数,不是法术的术,是数学的数,这个基本绝传了;还有一个是理。其实这个理字,实际不仅仅当道理讲,这个字是本体的意思,一个事物的本体。理字它叫本体。所以《易经》既表示这个本体,同时又包含了一个数的学问。这个数的学问也很玄妙。
所以袁天罡、李淳风他们研究《易经》,他搞,他就可以预知几百年两千年都很准确。中日战争,日本人要来,而日本在第八年就要失败。他在一千多年前,他画了图,画了卦,那里面都很准确。我们看见这个,是在刚打仗时就看见了,后来还都证明了,不是我们后人编了来凑数的。
居士敬问:如果以佛学理论来讲,佛学通达悟道以后,根本没有时空,所以预知根本是一个雕虫小技。《易经》是存在中国的,到底是谁用人的智慧去把它拿下来的?我们知道佛经是因为佛讲的,佛说的话,然后他们记载。《易经》是谁拿到那个智慧?
黄老居士:《易经》是四个圣人,中国古时候的圣人,所以这部书它的厉害就是四个圣人的继续努力所完成的。第一个圣人是伏羲。现在有人对于伏羲就很怀疑,不能相信中国在那样一个社会情况,文化还那么低,会有这么高明的圣人。所以有些人玄想,说伏羲是天界来的,有的说伏羲是巴比伦来的,有这种说法。那个时候还没有衣服,根据这个卦有衣服有房子等,而且是穴居野处的时候,他的画就把乾坤...,它有好些这个意思很深。比方谦卦,它是地山,上头是个地,底下是个山,它的意思山本来比地高得多,而山居于地之下,这样叫作谦。你看,这个意思就很妙了。它就用两个符号,它一卦是开天,它画一道,然后就是仪,画两笔,就是一个阴一个阳,而且是二进制。所以我们现在电脑、电子计算这些东西,就是二进位,这是最新的了。但是二进位在那个时候,那么多年前,它就是两个符号,一个阴,一个阳。一个阴一个阳这就两仪了,重叠起来就四象,四象再重叠就八卦,八卦互相重叠就六十四卦,就包括一切万事万物都在里头了。这是伏羲第一个定的卦名,这也就是最突出了,所以称为这是中国头一个圣人,这就怀疑不是我们地球上的人,因为太神奇了。所以圣人是生而知之,生而知之之谓圣,"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也,一也",生下来就知。
第二个就是文王,文王让纣关在牢狱里头,演八卦,所以我们后来称周易。周易,从文王以后称为周易。商代夏禹那个时候都有易经,他们所重的是不一样,夏重的卦是艮卦,以艮卦为主,到了商是以坤卦为主,到了文王才以乾卦为主,称为周易。第三个就是周公,再解释总卦,解释每一个小卦。第四个是孔子,孔子是大成至圣。所以四个圣人的努力,才成了这一门的学问。
而且从伏羲起,经过夏商两代,叫连山易,两个艮卦叫连山,那也很特殊,现在也有人研究连山易的。台湾很有人研究,出了书,写了一些《易经》这些东西,现在世界等于说是...。但是在中国来说,中国一切学术都以《周易》为根本,所以不管是医药,或者是针灸,或者是看相算命,孔子的一切学问,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孙吴兵法,一切一切,道教的修持,它是最原始了。
你看,太极图就很有意思,一个阴,一个阳,这是二,二合为一体,合为一体是一,但是有二,二成为一。而且韩国国旗上面的样式,它还少了两点,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它这一个图,很多道理在里面了。所以我们中国老祖宗的智慧是很高的,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能接受佛教道理。这个跟佛教道理相比,我们还是逊色很多。
老子是在孔子之上,孔子已经体会到无思无为寂然感通的智力,寂而通、通还是寂这些个道理,所以称为我们的圣人,确实有得天独厚吧!但是也跟他努力不可分。你看,孔子一步一步的进展,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后来就从心所欲不逾矩了,这就任运了;任运之后,他也还不逾矩。他没有造作,没有克制,自然!所以法尔自然重节之谓合。他不是要我们勉强去重节,中国都是自然而合乎节度,这个境界是挺高的。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些基础,我们大乘佛教在中国就盛。像泰国等等,他们只能接受小乘,而我们接受大乘佛教,就是我们这个基础好。还有,河图洛书更深了。河图洛书是自己出现的,而很多很多数的东西都是从河图洛书出来的,八卦,九宫,一个方图,一个圆图。
居士敬问:像埃及的金字塔,这个智慧也有人说可能是外太空人?
黄老居士:也是很特殊的埃及金字塔,里头也很玄妙。今天这次莲孕(?)到北京接我,他去游天坛,天坛就有一个回音壁。回音壁,一个人在这边,一个人在那边,你这边说话,那边人听到,就靠墙壁的回音。这个建筑很有意思,这是挺古的建筑。很多日本人都在拍巴掌,就是一个祭天的那个坛,中间那个人站着拍巴掌,四面八方都是回声。人太多,很吵杂,这个试验成不成功不知道,他看到很多日本人在那拍。这个试验他们成功了,莲孕(?)跟我一个外甥两个人去的,一个人在墙这边,一个人在墙那边,谁有看不见谁,远得很!但是声音过来的时候,彼此清楚得很,就跟对面说话一样。完全靠回声,靠声波,沿着墙壁传递。
居士敬问:在北京?
黄老居士:在天坛,你们将来来旅游的话,这都是必到的地方。他们不知道,导游不跟他们说,一下子就过去了,他一看没有什么,一点意思也没有。有人有问题是吗?
居士敬问:我对密宗不太了解,密宗灌顶它有什么缘由?譬如像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了,并没有什么灌顶。密宗有什么特别的道理吗?
黄老居士:印度的风俗,太子要登位的时候,或者肯定太子要继位的时候,举行灌顶,用四海的水从头上灌下去。举行这个仪式之后,就表示这个人一定要作皇帝,所以灌顶这个名词就从这儿来。在佛教给你进行灌顶,就是肯定你将来必定成法王位。我们不去作皇帝了,也就是说你将来必定成佛。它是一个仪式,这个仪式它的意义就跟世间的灌顶...,泰国王子还是在灌顶,所以跟世间这个道理意思差不多。
但是在灌顶里分好几种,总的意思是这样,但分得有深有浅,有的是一般的灌顶,有的是授位置的灌顶。一般的灌顶,就是你经过这个灌顶,你才能够修习某一种法。所以过去有很多密典常常书面上印着"未经灌顶,不许翻阅",就是你对这个法...,譬如金刚亥母***,你要没有灌过金刚亥母顶的时候,你不许看这个内容。就是你灌顶之后,他才有资格看;没灌顶看了之后,看的人和这个经的主人两个都有过失。常常还有一些本子写着"如果翻阅,必受灾殃",现在很不通的事,就是印在书上写了这一篇;印在书上写了这一篇就麻烦了,你印的过程中已经...。所以我们有很多不能拿到外面印,都是自己搞。还有许多经根本师傅就是说不许写出来,用脑子记。为什么?就是重这个法。你要得到这些法,必须由于师傅传授。确实有许多法,有些东西,只用文字,只用图,表示不清楚;就是有一个仪轨,有一个本子,拿到了之后,自己要去修,也很难正确。因此,在密法里最尊重的是什么?就是师承口授。口耳相传,很亲切,很直接。
授位灌顶就是授你金刚阿阇黎位,就是你可以替代你的师傅来弘传密法。密法不像显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师傅的,师傅的责任很重;要作师傅的人,一定要受过金刚阿阇黎灌顶。现在也是比较很乱了,不很严格了,过去是很严格的。现在还更不好的,根本没得到灌顶,就收徒弟、收供养、乱传,这个就是完全违背了密法的戒律。
密法是很殊胜,即身成佛是它比别的宗都独特的一种优越性,但是违犯了戒律,地狱也比其他所有的地狱都严重。所以有的人只说它这一面,只说它怎么怎么好,而不说它那一面。这个不可以的,天下没有捡便宜的事情。比方刀子快,切水果快,切手指头一样快,是不是?就是这样。所以这个法为什么不能轻传,也就是我们不能把一个装好弹的枪给小孩子玩,他就是哭着跟妈妈要,妈妈也不能给。
居士敬问:密宗的本意还是好的,怕人家拿去做不好的?
黄老居士:是!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师傅就有很大的责任,看你是不是能够适合于这个法。主要的就是...,譬如小孩子闹"我要手枪玩",你能给他吗?他拿了手枪一下就乱扳,一下子就...,他不懂。还有,你也不能把对于武器,关公那个刀一百来斤,在关公手里往那儿一刀就完了。别人拿起来,不要说他是骑着马上阵,光是刀就把他压的拿不起来了。你有没这个力量来拿这个武器?所以这是好多好多问题。
真正密宗的规矩,师徒之间要互相观察,师傅看徒弟三年,徒弟看师傅三年。而且学密之前,你要把佛教理论的研究,显教的研究,有脱产学习十二年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这个是很严格的。不是像我们居士这么研究,上着班,回家看一点,这么十二年,不等于那个,那个是脱产。我遇见一个清华毕业之后,去当了喇嘛的人,解放以后他又还俗了。我一次碰见他,他还考格西...。他在庙里成天就是读经,黄教要辩论,就跟我们现在进训练班一样,排得很忙的。要这么十二年之后,才能够给你灌顶。
灌顶就是传一个法,你对于这个法有资格学习了,你可以修了,这些经典都可以看了。等到给你金刚阿阇黎灌顶了,你不但是可以看了,而且你可以传法了,你作师傅,就是有资格作师傅了。
大体分作两类,细分还有很多类。一般法的灌顶,***的灌顶,还有就是正式的灌顶,四种灌顶,无上密的灌顶,瓶罐、慧灌、密灌、大手印灌顶。在修法里面,灌到大手印灌,那就是第四罐,最高的灌顶。
再有,后来有人把皈依作为一种灌顶。其实,皈依应该只能说是皈依,也可以称为皈依灌顶吧!实际上,皈依和灌顶还是应该有所区别的。皈依,你只是皈依到佛教里面来了。对现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把它方便一点,你就是皈依,你还没有得到灌顶,他就心里面好像很不安。这是佛法也很切合实际,称为皈依灌顶。
皈依就是我是发了决心,我依止佛教了,所以称为居士。真正的居士,你就应当受过皈依,而且受了戒,这两个都有才能称为居士。居士也是一个很尊的尊称,有德而且很有地位,这样的人才称为居士。现在也普遍,和尚也是尊称,喇嘛也是尊称,都随便用了。
三皈,显教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你受一条也可以,两条也可以,三条也可以,五条就是具足戒了。受一条也可以,我只是不杀,或者我只是不盗,都可以了。有了戒,有了皈依,你就是居士,是佛教徒了。
在密法就是皈依四宝,特别强调上师。这个上师是怎么样?就是他代表了佛,他传授了佛的法,他本人就是僧。僧不一定是和尚,四众弟子都可以,桑迦耶是僧众。过去见到桑迦耶要顶礼,后来看到和尚就要顶礼,这个又有点...。你单独碰见一个和尚,不一定顶礼。当然你要顶礼,代表你谦德,那只有功德,都是好的。这不是一定的,不是不顶礼都错。你顶礼当然是好,你不顶礼不错。对于僧众这样一个集合体,我们应当很尊重,那就要礼拜。这就成为四宝。
这样皈依了密法了,这就开始可以修四加行,皈依法(有个法叫皈依法),念四皈依咒,应该正规在这些地方上完成一些,师傅就给你进行一个灌顶。我说的是按正规的规律的。现在圆融的规律,给你皈依灌顶的时候,你可以学皈依法,也就是等于灌了顶了,皈依法罐了顶了。这个不一定很严格的。
居士敬问:它还是一个仪式,就像结婚有一个仪式一样?
黄老居士:是仪式,但是这个仪式带来很深的宗教含意。你受了四皈依之后,你就有约束,你就不要再到基督教去做礼拜了,它就有个约束。你不受四皈依,你自由的。受了四皈依,你再做这些事,你就是违反了四皈依,你的四皈依就破坏了。比方说教皇来了,你又去礼拜他,这就是第一条你皈依上师就破坏了。那就是只有佛教的,显教密宗都可以,这我皈依都是可以的。你信耶稣教,你信基督了,信穆罕默德,跟"皈依佛"就矛盾了。你要看《圣经》,看《可兰经》,跟"皈依法"就矛盾了。你对牧师、神父,或者阿訇,尊重他们去,那就跟"皈依僧"矛盾了。你跟那些,我们就不做了,保持住你的四皈依。
你受了一个戒,但是只有一条,你不妄语。不妄语这条戒最难持了,能够不妄语这个人就要成就了,因为不妄语包括好多内容。你说假话、造谣、骗人当然是妄语,不真实。有的人前说一种话,人后说一种话,这叫两舌,也是妄语。还有一种是黄色的语言,也是妄语。
居士敬问:出自善心好意的谎言呢?
黄老居士:这叫方便妄语。这是有必要的,它是通情合理的。比方说六祖拿着衣钵跑了,大家就追。当然想不通,怎么我们佛传的衣钵给庙里一个苦工拿跑了,他一定是偷的,大家就追。一个武将他首先就追到了,六祖赶紧上了树,就把衣钵搁在底下了。武将叫作惠明,正要夺回衣钵,赶紧拿,拿不动。所以他的智慧开发之后,他不用要起个心,"我要他拿不动",他不要这么想,用不着,他就自然而然他就拿不动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提婆达多用五百个醉象,想把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都弄死。佛一来,把醉象放出来。醉象这么多最厉害了,它喝醉了。释迦牟尼佛一伸手,五个手指头出了五百个狮子,每一个象前有一个狮子,把醉象都降服了,这一计不成了。提婆达多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最后他入地狱了。释迦牟尼佛说我并没有起心要放出狮子来,自然所出现的。这就属于佛陀他的神通,就是这一类,他是自然的。
惠明拿不动衣钵之后,他就说:"大师,我不是为衣钵来,我是为法来。"就转变了。六祖说:"你坐一坐吧!什么都不要讲。"一会儿,六祖就问他:"明上座(称他的名,法号是明,上座是尊称),正当你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什么是上座本来面目?"你什么都不想,你本来面目是什么?这就开悟了。开悟之后,六祖就走了。走了之后,底下追兵就来了,就问他:"你先到,你知道六祖往哪儿跑了?""就在那边。"你说他应该不应该?不应该,但是他有功德。你要说老实话,...。好多都是这样,这是举一反三,所以佛教一点不机械。
居士敬问:经上讲佛为摩顶授记,这个道理跟灌顶的意思一样吗?
黄老居士:不一样。授记是佛预先给你作为印证,印证你什么时候可以成佛。
居士敬问:像释迦牟尼佛是燃灯佛授记的?
黄老居士:是。释迦牟尼佛在法华会上给大家授记,也给我们都授了记,给未来众生都授了记,这是一个大授记,连提婆达多都授记。授记,有的是很肯定,有的是稍微有些...,你将来一定成佛;还有些很肯定,你在某个世界,什么时候,你的佛号是什么,你有多少...。
居士敬问:我们看经书上,此佛寿命几十劫,这是什么意思?佛的寿命,如何解释?
黄老居士:佛是不生不灭,法身是不生不灭的,现在到世界来,众生所能看到都是化身。佛所谓的化身,他就要示现的跟我们一样。佛直接变一个人来,这种化身也常有,像鱼篮观音是个化身,我们看到观音菩萨拿着一个篮子,一条鱼,很美的一个女的。这种化身并不是某村某庄某个门牌号数,家里生个小孩,长到二十岁这样;突然间出现的,这样的化身,这也是一种化身。佛经常以这种情况出来度众生,观音菩萨也常常这样情况度众生,有的时候不认识,有的时候事后有人替他证明。贤劫千佛,这个佛都是应化身,这个应化身是八相成道,这是一个规律。这种应化身的佛,他八相成道,他就是从兜率、降王宫、入胎、生出来、出家、成道、说法、涅槃,这样的八种相。他从出胎起到他涅槃,这个中间的时间叫寿命。
这个问题很好!在法华,单有个寿量品,释迦牟尼佛成佛以来,那个数字不可说不可说,多少个电脑也算不出来。数字太大,那个电脑就加吧!乘吧!你把多少多少世界,把世界都变成微尘,每个微尘又出现一个世界,等于多少多少长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以前,释迦牟尼佛就成佛了。所以那个时间到底是多么大,这个电脑没办法,算不出来,太大了!
所以这是一个示现,示现在人类之中,他就有寿命。佛为什么不示现的寿命长一点?就是让众生觉得希有心。如果佛活两千年,大家就"不忙啰,我早晚总能见,我现在先搞我的事情再说了,我先得诺贝尔奖金,我再去看释迦牟尼",那就完了。佛住世只有八十岁,还有很多大德都不很长寿。长寿的也有,莲华生祖师活一千多岁,龙树菩萨活八百多岁。
居士敬问:平常有时候我们跟人家提到这个问题,信佛的人他就很容易接受,可是有时候要接引初机的人,至少历史上怎么样写,像这种怎么样会让他们信服一点呢?
黄老居士:他说不可能!龙树与莲华生大士不是一个,因为时间很长,以前有,以后还有,不光是初机,就是研究佛学史的人也想不通。这就像龙智。玄奘大师的《西域记》,那就是真实的西游记,不是我们的孙悟空、猪八戒,是他自己写的。他见到龙智,龙智还像是二十几岁,其实龙智活七百岁。他是师徒两个人,一个龙树,一个龙智,师徒两人。
居士敬问:玄奘大师写的那本书上有龙智吗?
黄老居士:有龙智。不过他没有提出这是龙树的...,他对于修密不十分理解,反正是一个仙人之类的。中国的宝掌和尚也是很长寿,诺那祖师的师傅活一百五十岁,我的师傅虚老活了一百三十多岁。现在有人他就不相信,巨赞法师他就破坏,他就说不是,他就说只有活九十几岁。所以这个事情难信就是这样,那么就不能勉强。这个事情因缘不同,我们这个事情说出来他能信,我们就赞叹;他不能信,我们就以后再说,等因缘成熟吧!
居士敬问:我想知道《阿弥陀经》那二十一个字是什么?
黄老居士:我把笔记找来,"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二十一个字,要抄就把这一段抄下来,一心不乱,专持名号。
居士敬问:师傅,我刚问的那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一般对密宗有一点误解。像有些人写他自己被灌顶就开悟了,事实上没有这种事吧?因为这样讲起来,好像太玄了。
黄老居士:古时候,你看看,十二年的研究,然后再给你皈依传小法,然后给你授***灌顶,有的人善根又深厚,师傅也跟现在的师傅不一样,你要知道,所以在这种因缘会合之下,就有出现这个可能性,在灌顶时候就成就了。所以这个事情是有的,但是也是非常少的。后来就出现不了这个情况了,变成一种挖苦人的话,"某某师兄,他只是等灌顶成就的",就是说来个佛爷他就去灌顶,来个佛爷他就去灌顶,这么说是挖苦人的话。等灌顶成就,不是修持的,变成一个刻薄话了。
古代,在灌顶时候就成就了是有的。在禅宗,有人去拜访一个大德,他的庙在江那边,这个人在江这边,还没过江,他看到那边人拿扇子"来呀!来呀!"他一看,他已经就开悟了,回去了,不用再见了,这种事情都有的。还有,他不但不要看见人,看见庙的旗杆就开悟了,他就回去了。这些都有,这个事情就是各种的因缘不同。
现在有的就是招摇的事情很多,你得了我的法,你得了我的灌顶,你就得多大的好处,你就怎么怎么样。说老实话,师傅要是不好,你受了他的灌顶,你不但没有好处,你简直就是大祸临头,师与弟子皆陷地狱,所以密宗的师傅我们要十分慎重。这两个宗里最容易被魔混进来混充,一个是禅宗,一个是密宗。这两个我都是最有兴趣,我自己最感兴趣的,我都深得法益的。但是实际就有这个情况,它很容易冒充。别的你都不能太冒充,为什么?都有一定的一些...。你要充法师,你要讲经,你要讲几部经吧!你讲的经,如果跟经相合的,别人讲经的时候,你来听这位法师讲经,他要全不对,一下子就听出来了,你总要说得差不多吧!所以总有几部经你能说得差不多,他要冒充...。
黄老居士:...,愿意去复印一下也行,...,可以。这个将来这样,将来我们这里我还可以比较长期建议,我们将来做的把这三种阿弥陀经都印了。第一种就是大家天天念的,鸠摩罗什翻译的,《佛说阿弥陀经》。第二种就是玄奘翻译的,这个大家不大念,就是《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唐三藏法师玄奘翻译的,他这里面就是"一心系念",跟我们这个"一心不乱,专持名号"一样;而且他有八功德水,八功德水什么意思他都有,他是十方佛赞。所以我们知道鸠摩罗什大师他是做了一些精简。玄奘这个最全了,可是他这个流通不开,大家不都念,没有谁要念这个。鸠摩罗什大师的就是好,合乎中国人的口味,大家都念。还有,玄奘大师很重要的,在接引的时候"慈悲加佑,令心不乱"等等。
【又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
你看,是"系念不乱",没有"一心"两个字,这也很清楚。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情,很多和尚也有这个问题,"我们不念到一心不乱,不行!"其实这是一个误会,玄奘大师这里是"系念不乱",这个要求是低多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都来了。"前后围绕,来住其前",到这个人的前面。"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是阿弥陀佛慈悲力来加佑这个临终的人,让他的心不乱,不是你自己有这个水平。
所以这个净土法门的特点,称为易行道,阿弥陀佛称为大愿王,这可是真实的体现了。你要认为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一心不乱的话,见惑思惑都断了;见惑思惑都断了,到了阿罗汉的水平,阿罗汉才能往生,这是易行道,还是难行道?所以这是个很重要的地方。夏老师就把这两种会集起来了成为一种,把这两个都集合了,这个会本,这是夏莲居会集的。现在《无量寿经》都流通了,这个在这儿还没怎么流通。
居士敬问:师傅,可以借我们印一下?
黄老居士:我就是这个意思。后来善导大师这个倒不一定了,善导大师也是一个错误,说善导大师自杀了,都是这么记载,好多莲宗始祖也是这么记载。善导大师他没有自杀,是来问问题的人自杀了,念着佛自杀了。所以大家很怀疑,这么一个大德怎么自杀呢?这也就是替善导大师做一个纠正,这个证据也十分肯定,这是道宣大师做的传子证明的。道宣是律宗的初祖,唐朝人,跟善导同时。他那时记载,一个人来问话,不是善导念佛跳下去了,是问话的人问善导,他说:我们只要念着佛,一直念到死,这个人是不是能往生?善导大师说:当然往生。他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走出去了。到了庙门口,外头有棵树,就爬上树,"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他一跳下去了。是问话人的事情,但是后人把他弄错了,就记载到善导大师的帐上了。这个你愿意流通,...,这个事对于我们净土宗是件大事。
这个无量寿经出现了会集的善本,现在台湾也印,美国也印,不但是代表一个...,这代表一个法运,这代表我们的法运好转。无量寿经在大藏之中,尘土把它封起来没有人看一千多年,现在大放光明。所以在这些这种事实面前,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就是圣教将要中兴。还有净土宗的十种佚书,像昙鸾的《往生论注》,道绰的《安乐集》,好几种,还有朝鲜人元晓的著作《游心安乐道》,窥基做的净土宗的东西,有十部书现在终于回来了,有许多都是瑞相。古人也证明要把这二十一个字加进去,幽溪是净土宗祖师...。
居士敬问:师傅,像这种东西有没有梵文本在?
黄老居士:梵文本应该是有的,东西很难说。我一个朋友说,有一个英国学者,他就说《阿弥陀经》是伪造的,可能就没有梵文本了。它有梵文本,不会有这个话。他跟我说,我说这个话我最反对了。我说:难道你所知道的英国学者,他能超得过玄奘跟鸠摩罗什吗?就是假的,他们还做什么翻译呢?鸠摩罗什翻译了,玄奘还翻译,现在的英国学者能够超得过他们吗?
他还写阿弥陀经是假的。难道净土三经一论是假的,难道千经万论是假的。这个净土法门是千经万论共指。你问有没有梵本?我看可能没有。要是有的话,就破他们这种谬论。没有就惨了,找不到梵本。
密宗确实是这样,它是很殊胜。但是因为殊胜,所以魔就破坏,这是必然之理,而且魔很可以冒充。刚才我说你要是天台止观、打坐,你腿一盘,你可以盘三个钟头,五个钟头,十个钟头,这个他就有一定的功力,一般人就坐不住,两个钟头腿就酸得不得了了,所以你冒充不了。你要是讲经说法,研究教下,不管法相、...,你自己这一宗按理都谈出一些东西出来,也看过很多书,你要打坐...,都要知道很多东西。唯有禅宗是很可以冒充,他可以随便答,完全可以没有意思的文句。譬如有人问:什么是...见?这个人答"桥流水不流",傅大士的,桥怎么能流水不流?要编这个话还不容易。你问我什么是佛?月亮从北边出来,这个话一万句也容易。无意味的话,他就可以冒充。他说他开悟了,你怎么能知道他没开悟?一般你没法知。你要不开悟,怎么能知道对方是悟是不悟,只有开悟的人才能明白对方悟不悟。因为世界上开悟的人太少了,所以能够肯定他是假的人就很少,他可以用这个方式冒充。这个是一个。密宗也很可以冒充,他不守戒律,可以乱搞,可以喝酒,可以...。现在就有人拿这么一个手印,他就说一切一切都有了,他就冒充。所以这两个最容易冒充。
居士敬问:可是我们这个莲华精舍还是守戒的。
黄老居士:我们跟别的很不一样,不但跟冒充的不一样,就是跟有些正规的我们也有许多突出之处。因为红教它是旧派,旧派莲华生大士他就是弥陀的化身,三身法,法身就是阿弥陀,报身就是观世音,化身就是莲华生大士;也可以说从阿弥陀佛流现出观世音菩萨,从观世音菩萨流现出莲华生大士。所以莲华生大士就特别强调大家要成就的快,要成就的稳妥,要生西方极乐世界。诺那祖师也开示,红教这一派都是一致,无论如何不要忘记阿弥陀佛,很尊重净土宗,而且大家都应当很依止。所以莲华精舍的愿文就要同生极乐世界,这个在正派的密教团体,这么发愿的很少。
而且我们这里头很重视读诵中国的原有的大乘经典,王上师就指出十几部必读的,十几部参考的经典。不是都是从西藏找,只是看这些东西,你看成英文,英文再翻回来也是好的。唯有这个才是自己所应当读的,中国古代的这些东西。
有人问诺那祖师:什么是密宗境界?诺那祖师回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因为密宗境界不可说不可说。如果你一定要找些文字,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鸠摩罗什翻译的,我们现在有的,这大家很省事。你研究密宗是什么境界?你连活佛都不用问了,你把《金刚经》看一看,这多省事。《金刚经》确实甚深甚深,金刚般若,一切都具足了。这有些特点。
再有,也是问诺那祖师:怎么能够成就快?那就是弥陀大法,再有明心见性,所以我们跟禅宗也是非常近。它不是我们密宗是唯一的,别人的都否定,显教都低,很多密教团体正派的也是这个说法,这个说法不正确,这个说法很不正确。所以很多学密的人他对于中国原有的东西,他没有研究,说了很多错话。我们这里的王师傅就说:达摩祖师的法,禅宗,就是直趋大手印的法,你不需经过前面这些次第,上根利智直接就进入大手印了。就好像天才的小孩,一来就进研究院了。利根的,他就说这样的法,那就一致了,禅宗成为我们一个易行了。
再有,就是贡噶上师说:达摩的口诀全是大圆满大手印的口诀。这就是跟禅宗跟净土宗,真正修持要成就,就是这三宗。其他的,唯识你怎么修?它有个唯识观,那个你观不成。这里面有理论有方法的就是禅宗、净土宗、密宗,而这三种实际上很可以圆融。
他们想让我多住些日子,我说我得早点回去,我还有好多我发的愿还没有完成,我想写"禅净密三宗一味论",是三宗,但是它是一味的。既然称为三宗,每个还是有特殊性,但是它一味的,有共同性。本体是一个,它只是一个。找机会来实现,来还这些愿,就是这样子。
密宗它有很多很多方便,这个念咒的功德,六字大明咒,现在香港已经印了,叫《大乘庄严宝王经》。你们要记也可以记下来,《大乘庄严宝王经》,香港印了,十二块港币一部,我没看到这部书,但是它这个报道我看见了。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宋朝翻译的,它是专门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专门赞叹六字大明咒的功德。那里头说起来大家也很难信,说六字大明咒的功德,说六字大明咒就是观世音菩萨他的心老在这个咒上。观世音菩萨的心老在这个咒上,我们的心也老在这个咒上,我们也老念这个咒,那你这个心和观世音菩萨的心就感通。就好像电台里头,一个收音机,你这个调对了就谐振,谐振你就接收了。你接收之后,那个发射台所有的信号就在里面全出现了;那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功德都在你心中全出现了,打比方就跟电台发射台一样。你如何能通?就是从这里就通了。
说到功德大家很难信,最初就是佛,一个四天下。四天下至少要等于一个太阳系,可能比太阳系还要大。我们把它说小一点,包括一个四天下。一个四天下所有的动物,包括很微小的动物都在内,所有动物一起都成七地菩萨。拿所有这些七地菩萨功德的总和加在一起,成为一个数,这是等号一边,和行者念一遍六字大明咒的功德正正相等。它所以称之为密,就是在此。所以夏老师的师傅慧明法师就说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心,你念了这个咒,你就跟观世音菩萨心心相印,这是直接你的心跟观世音菩萨的心相同。老相同,不就是成了,成功了!
但是现在大家做的功课还是不够,诺那祖师要求学密的人,一个种子字,一个咒,你永远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而至少记住一个,还要随时随地都有。说到我们念佛,如果你随时随地都有这句佛号,决定往生,那还有什么话说!你已经发菩提心,你随时随地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老有,不中断!人家来买汽车,你"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那你不往生等什么!这是一样的,佛法就是如此。
人家说参禅殊胜,即身就开悟。有人参禅,你问他,他说:你们多慢,我们参禅多快,我们就在这个世界开悟了。你们老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跟你说法你才开悟,你多慢!其实都是一回事。
这个时候我们要是照着参禅开悟的那个样子,我们念咒念佛的话,那你不都是非得往生之后才开悟,活着的时候就证无生法忍的,有啊!但是参禅的什么时候才能开悟?什么都忘了,就这一句。他有时候上洗手间出来的时候忘记系衣服,脑子什么都没有了,世间的事都没有了,就一句话头,"什么是我本来面目、什么是我本来面目、..."。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像参禅的这么参,不是像一般参禅,而是像能开悟的人那么参,那个保险你现世已得,你一心不乱了。一心不乱,起码你...;你干到理一心,那就很厉害,你破无明了。到了理一心,破无明就证法身了,那比禅宗初开悟的还高。
我们念佛不是都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这是绝对要说的。可是念佛你能够念到事一心、理一心,这也必须得说,不是念送死之法,只有死掉才能起作用,你活的时候就可以到事一心、理一心。到了事一心,你就等于阿罗汉。到了理一心,你就是菩萨,破无明的菩萨,你就破无明证法身了。
晋朝有一个穷人,他生活很苦,他就说:"我念佛吧!我这样活着没意思。"他就都放下了,念了七天,就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给他说法,说完证无生法忍。破无明,证无生法忍。后来他往生了,可是他活着的时候,世间的人都不知道,不了解。这个人来了多少次?来了七次,有的时候也没人了解。一直到清初,彭二林扶乩。他扶乩的因缘很特别,来的都是很特殊的。这个菩萨见他,说他前生很多事情。他的开示叫做《西方确指》,《西方确指》是这么来的。里面有一句话很好,"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就是晋朝这个穷人,他当时念佛七天就见阿弥陀佛说法,悟无生法忍。不是降坛,他的前生就是这么成的菩萨,我说的是他的根,这个菩萨的根,不是降坛,所以不是冒充的。
有很多降坛是冒充的,降坛这个事百分之八十是冒充的,像李纯阳、济公活佛、...。济公活佛根本就是欠抽,这是说老实话,很多很多附会,很多很多歪曲在里面。道济是个高僧,确有其人,在杭州,但是附会成神神怪怪的这些事情,都是假托的,实际都是些女鬼,她骗香烟,骗些供,来做做诗。他当然也能前知,鬼他能前知,他知道一些事,说些未来...,这都是冒充的。
居士敬问:师傅,我们现在有没有一种可能性,像大陆上有很多好的书或有一些讲法的,有没有可能我们从大陆上流通一点佛书或者是录音带之类的东西?
黄老居士:我看这个恐怕一天比一天要容易一些。
居士敬问:目前还不可能?
黄老居士:不是不可能,目前也可能,我能来就表示...,而且我来干什么他们都知道。我就选择听话,告诉他们这是佛教团体找我来,我来就是跟大家讨论这个;后来有佛协给我做证明,我这么来的。现在比过去强了。过去那还得了,你有海外关系,那就是没罪也有罪;你还跑去讲佛法,那就是反动透顶。
这个现在还不是太方便,这次我本来想带点法器来,我怕海关检查。海关检查不是宗教问题,他说你这是文物,你是偷运文物,等于是没收了。所以有的东西,尤其是佛像,一般是两百年以上的东西不许出口。你很难鉴定这是几百年,他说你是古物,都没敢带。还有,海关没收,碰到不好,寄来的东西也收不到,寄出去的东西也收不到。不过,你如果不怕花费点邮票,你多寄几次,它总是还是会到。
所以底下有大经,无量寿经我做了一个注解要再版了。我带了一个是初版的,那个太重,这儿有二、三部,台湾有一、二部,大概这个样子。我带了一部来,这一部将来请他们台湾带走,将来这儿我想法子寄。这次印的纸轻一点,新版的!新版的稍微做了点修改,多做了一点注解。我以前作注解,主要注的是经文,所引证的古人的注解太不好懂的,自己再做一点说明。有些小小的问题就没有注解,这次都把它补充了一些。
另外,做了一篇。本来是一篇后记,这次写了一篇再记,就是我本来一个想法,尽量联系一些科学的事例。因为我本来的职业是邮政学院,我是无线系的教授,搞无线工程的,所以我们这个职业还有很多很接近的。后来觉得已经很庞大了,注解的也很深,你再引一些科学东西,更增加一些复杂性和难度。所以这次本来有个愿想联系一点科学,中间没有完成。这次后记单把跟科学上的事写了不长一段,就是新版的变化。新版九月份就要出,就差一点了,这个将来一定可以寄望再寄。
将来这边的佛教会,这边的精舍,直接我们的联系当然是不断的。再进一步,将来这儿的佛教会,跟北京市的佛协,或北京的居士林,建立一点关系,那就更好了。未来这都是可做的,这种情形一天天会好起来。看来,还是你们的东西要比我们的东西多,我们还得点便宜!
居士敬问:师傅说的《大乘庄严宝王经》,我家里有一本,在香港印的,里面写诺那上师念那个咒,肠子里的蛔虫也会升上去?
黄老居士:念六字大明咒蛔虫都解脱了,七代的祖宗都生天,种种种种。你上这里的林肯塔有多高,你能看到哪里,你看到哪里度到哪里。风来吹,吹过你身上,风继续往前吹,吹到谁身上谁得度。所以一个修持的人,你不是自己得利益,他是饶益无穷的众生。下雨也是这样,雨点降到别人身上;都下雨,你身上也有雨点,同是这一场雨,这一场雨的雨点落到别人身上,别人都得法益。
你写上这个咒,别人看见这个咒字...,《大乘庄严宝王经》没有讲别的,就讲这一件事。观世音菩萨功德,观世音菩萨现在...,这个时候就变了一个蜜蜂,到厕所里头,跟厕所里的蛆说法。你看,观世音菩萨度众生就是这样。现在观世音菩萨又到什么世界去,又怎么怎么样了,一方面说咒的功德,一方面说观世音菩萨的功德。
这些现在很好弄,大家要是喜欢,我们也可搞一本《大乘庄严宝王经》,我们有好多念六字大明咒的,修四臂观音法的,将来我们两个精舍各保留一本,这样就很好。
居士敬问:师傅,您自己是学科学的,也是位教授,如何能够念佛或是修行跟自己的工作都很圆融?像我现在念佛,上班时会对其他的工作没有什么兴趣,这是工作,只是工作,并没有想去争,也就是没有野心,但是别人看来好像太消极。这样是不对,还是...?
黄老居士:你没有竞争心了!我们当然要很好的完成自己本身的任务,这点是佛教徒所应当做到的,所以我从前常说我们不能挤工作时间来修行,工作我们还是应该很好的完成。所以佛法、世间法都是提倡一个忠一个孝,因此佛教徒你现在在世间,世间是人天道,你世间是个人,在人上所应当要求的这些道德,我们佛教徒也都应当做表率。我们忠于我们的职务,这就是忠。不是忠于皇帝,忠于我们的职责。我们生活上许许多多都是别人贡献我们的,我们怎么贡献于其他的这些人呢?就通过我们的工作,我们把工作完成好,这是应当做的。
但是不是在这里求"我要如何突出,我要如何赛过旁人,我如何必须得成名成家,我如何如何忌妒,盘算妒忌障碍打击对方",如果这样,那就都错了。我们就是很本分,很好的完成我们的任务,这就对了。但是这里头不去计较,或者是报酬、得失,人家对我的评论,这就是很好的修持。
《法华经》,一切志生事业,这一切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而且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到了大乘的境界,它就广大了,圆融了。你做事业的时候,你研究电脑,电脑这也是佛法,不是打成两截了。另外,你在工作之余,所以什么时候我这样一个佛珠都带着的,不离的,只要抓到空,有时候开会,我就在口袋里这样念着。
在大陆有很多废时,你买东西要排队,排队本来是很痛苦的事情,无聊,挤来挤去,等着买东西,又怕买不到。你要修持,你就不觉得苦了。挤公共汽车也是苦事,先要排队等车来,上了车时间还能干什么,只是痛苦,你要能用功...。你现在开汽车,你也不能再做别的,也不能再织毛衣,那么你就可以来念佛。等于方向盘你自己拿着没关系,你心里念佛,只能说保证你的安全,你念着佛绝对不会翻车。这是真实,一个就是佛的加被,因为你念佛的时候,你心镇定,你头脑清楚。你念佛的时候,你的心就是...戒、专、净,它不打小岔。出问题时想别处去了,玻璃车窗没有关好...。所以这些事情有许多费时可以利用,我就感觉这可以很广阔的天地,所以许多利用家里...。
利用在工作中念佛成就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黄打铁,有个姓黄的,各位都知道这事,黄打铁。他苦极了,打铁。有一天来了一个和尚,没有饭吃,黄打铁就给他一点饭吃。这个和尚就跟他谈谈,看他苦极了。他说:我不知道怎么办好?和尚说:你可以念佛,念佛将来生净土,你就解脱了。黄打铁问:怎么做?和尚说:你只要肯念,好好念,一定可以超脱的。他从那时就开始念。
念了一两个月,同是劳动的人就骂他:"你活见鬼,你该死!你已经累成这样,倒楣这个样子,还加上念佛,你真是糊涂。"他说:"不不不,别忙别忙,不对不对。我自从念了以后,我有感觉。"他就这样,拿榔头打铁的时候,"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打一锤,念一句。他说:"我这么念了之后,我觉得头一个在炉子旁边不这么热了,第二个我举榔头不那么累了,所以我还得念。"
这样念了三年。一天,他跟他的老婆说:"你把我洗干净的衣服都找出来,明天我要回家。"他的老婆说:"你回家?你有什么家?"他说:"你不管,你给我都找出来吧!"到了那天,他换了新的干净衣服,又烧了一炉子火,又拿了一块铁,一面烧,拉风箱,一面念"南无阿弥陀佛"。打好了之后,这个榔头一放,搁到地下,说:"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至,我生西方。"立化了,就三年时间。他并没有专修,就是在这个劳动里头这么做的,所以就证明念佛法门普度。
那么,我们呢?当然我们现在工作比这个苦。我问过夏老师,夏老师告诉我:"往生相当于火中生莲"。大家都说这是易行道,确实比任何都是易行。如果体会到你不是很刻苦的修持就能往生,这又是误会。跟任何修持来比,只有这个解决问题是最容易,但是也不是说你一点不去精进就能成功的,它是这么一回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像火中生莲,你就必须任何时候都能够相续不断。
我就说:"我是别的时候都在念佛都可以。"我有一个留学德国的一位力学博士,他就在写字翻译的时候念佛念咒;那个咒还是很长,不是佛号更好念了,佛号就六个字。这事很确实,翻译意思很容易明白,中文翻成德文,他能做到这一步。
我说:"我这个讲课,又要写黑板,又要看着底下的学生讲,还要观察学生听课情形的反应,还要组织,这个时候叫我还能念佛,我真是念不了了。另外,我觉得我还可以不算断。因为我念完佛之后,马上就讲课;讲完课之后,马上就念佛。我觉得我这样可以算不断了,是不是能这样?"
夏老师答覆我这个问题,大家都可以参考。夏老师说:"如果你在讲课的时候,你没有一点得失心,算你继续念佛。"所以有个条件,夏老师的意思我转达。我听过很多这些事情,有很多是很宝贵的,我尽量转达。这对我们做工作的人就可以放很大的心,不要有得失心,计较得失。我们这就是佛法,我们这就是利他,我尽我的本分把它做好,不要考虑什么、考虑什么...,一有空抓着就念,我的体会就是这样。
说是易行,确实是易行,但是要跟其他任何八万四千法门来比,又稳又容易。当然密宗是容易,但是它不稳。我们说老实话,密宗不稳,密宗很危险,一个是你认错了师傅,一个是在过程之中,你自己很容易生出些魔障来,要求你根器要很突出,所以它不是很稳,但是它确实是加持力很大。所谓三根普被,又稳又容易,这个特点,不谈即身成佛,谈往生净土,脱离生死,那净土宗就是最容易最殊胜了。所以各个有各个的特点。
还有,快的就是禅宗。在唐宋时代,老太婆、小孩都开悟,佛教有千人的庙,天天有人开悟。老太婆让说法的法师都吃瘪,很尴尬!德山就被老太婆困住了。德山说南方都是魔,他们都即心是佛,我要去降魔。他做了金刚经疏钞,扛着《青龙疏钞》,他从四川到南方去,降魔去。路上碰到一个老太婆在卖点心,他说:"我要买点点心吃。"那个老太婆就问他:"你挑的什么呀?"他说:"我挑的是我做的《金刚经-青龙疏钞》。"老太婆说:"你研究《金刚经》的,那么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回答得好,我不要你的钱,我供养你点心吃。你答不出,你走,你别处吃去。"他心想你这个老太婆还能把我问得住,他说:"你问吧!"老太婆说:"《金刚经》说'现在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买点心吃,你点哪个心?"只好走了。
后来,他的开悟是这样。他跑到龙潭,与龙潭晚上相见,谈到了黑天。因为太黑,龙潭就说点个灯。从前是纸媒子,好多人没看见过纸媒子,抽水烟袋的人,不是用洋火,用纸搓一个东西,一吹就着,一放就灭。吹着了,就吹灭。他就点个纸媒子给他,龙潭点个纸媒子给他,照亮了,点着了,递给他。他刚要接,龙潭一吹,吹灭了,开悟了。
所以禅宗快确实很快,的确有多少人开悟,但是他不能不受后有。比方第二世他还来,他都是彼来彼去,彼来彼去,进出他就是这样。你要是尽一生解决这个生死问题,那就是既稳又好的莫过于净土宗,这点适于凡夫。你要贪图快,那禅宗确实大批大量很多人开悟,但是它有个不能不受后有。
居士敬问:不能脱六道生死?
黄老居士:他也不是不脱,第二世他还是有资格再来,但是他不能不受后有,不能这一下子就生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你以后再也不转了,你生极乐世界一定成佛了。你这里一死,极乐世界一生,以后再不生死,一直到成佛,他就不受后有了,这个优越性那就是净土宗独特的。你受后有,转世十几世,所以有的呼图克图,今生来,明生来,比方这世贡噶上师不来了,十三世满了。十三个生死,他还是有后,但是他的前世,第十世、十一世、十二世还都有后有。所有出来的人虽然轮转,但是人世你还得来,就是这种情况。
居士敬问:这样算不算轮回?
黄老居士:这叫呼图克图,这个乘愿再来人。现在把它翻成佛陀,这个翻错了,再有...遮那,这都是不通的。这个含意就是乘愿再来。所以有人说:你都成活佛了,你怎么这水平呢?他就是乘愿再来,它本来的意思没有他已经是成就的佛了。但是因为密宗的徒弟你要把师傅看成是佛,师傅看如佛,对他的指教就好像佛亲自指导我一样,你这么的虔诚对师傅。这两个都是特殊的方便,因为你学什么要成功,你必须有坚定信心不可。净土法门的方便,就是叫你相信法门,这个法门千经万论都共指,多少大德都往生,不断有这个事例。最近我修的这本《净土资粮》,还有个老太婆修精进大日佛,将来在美国也会有,不断的,时时会有。因此,你就说不但是过去人行,现在人也行,提出多少事例,这个法门我能信,你能信这个法门成就就行了。
密宗就得信师傅,禅宗也得信师傅,因为许多事情你不信师傅,用你的脑筋当主人去判断,非错不可!师傅说的话我想不通,师傅就是佛,我是凡人,那当然师傅都对,我的不对,你这样才有一个所谓定盘星。你拿自己做标准,那就是都乱了。不过它方便,依教奉行,你信法门,依净土的教,听一些净土的经典,净土的大德这些的指示,这么起修成功了。密宗,你要听师傅的话,师傅要指示你。但是师傅你要挑对了,你挑不对,师傅入地狱,弟子跟着入地狱。密宗还有一个特点,弟子要入地狱,如果罪业太重,师傅不能救,拉着师傅也入地狱,因为他所造的业特别严重。总有这些事情,大家现在也都清楚,我们也不必避讳了。不管禅宗、净土宗,没有双身修这些事,密宗就有这个事。这个事,一个不如法就入地狱。这个事造成后果很严重,这个罪严重到不能补救,所以你可以把师傅给拖到地狱里去,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居士敬问:师傅如果有德行的话,也会拖到地狱去?
黄老居士:也可以把徒弟救出来,因为金刚地狱没有别人能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念祖       答问)(五明学佛网:黄念祖       答问)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师生答问拾珍 

 黄念祖居士:根本修持心要 

 黄夏年教授:唯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黄念祖居士的净土思 

 张秉全居士:《法华经》经义答问 

 明奘法师:也许会引发争议的答问 

 王骧陆居士:入佛明宗答问 

 徐恒志居士:剖心沥血功在万世--记我与黄念祖老居士的一段 

 韩焕忠博士:中国佛教的当代抉择——浅谈赵朴初居士《佛教常 

 道坚法师:佛学答问的前言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