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闻思修到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头


   日期:2012/6/7 15: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索达吉堪布:闻思修到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头

 

慢慢修快快成就,如果快快修就会快快倒下去。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第49节课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开示

《开启修心门扉》总共有十九个问题,现在讲第十七个问题——不断修持。

十七  不断修持

作为修行人,还应当不间断地进行修持。

作为修行人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觉得《开启修心门扉》里面的问题没有一个不重要的,这就是所谓的窍诀吧!以后每年都很想讲一点像这样的修行法,同时我们也讲一点大论典,如果没有分析大的论典,比如说没有分析像《俱舍论》这样的大论,有智慧的人不会满足。但是没有讲实修法,光是耽执在理论上也对相续无利。

最近我得了个传承,是依止宗喀巴大师十二年的一位大弟子造的修行法,叫《日光疏》,这两年如若有时间,翻译出来可令喜欢修行的人有所收益。我总觉得我们作为修行人,最基本的修行法门非常重要,《窍诀宝藏论》、《山法宝鬘论》、《开启修心门扉》、《大圆满前行》、《入菩萨行论》这些法主要是向内观,对治自己内心的烦恼;研究外境的,像俱舍、中观,中观一方面是调伏自心,另一个方面也深入细致地抉择万事万物的真相,所以我觉得也非常需要闻思。

夏 瓦云:“即使(在短期内)屡次三番地思维三恶趣的过患,却没有持之以恒。则如同对于聋盲者,无论别人用何等动听的语言加以规劝,也是枉费心机。

夏 瓦:作为修行人一定要长年如一日地修持,如果短时间内三番五次地思维恶趣的过患,没有持之以恒,有什么样的过失呢?就像别人不管用怎样动听的妙语来规劝一个聋盲者,实际上都是枉费心机。

同样的道理,我们无论是观轮回的过患还是观业因果,任何修行都一定要持之以恒,一定要有耐心和长期的打算。现在的很多世间人认为学佛就像吃灵丹妙药一样立竿见影,一两天学一点就万事大吉了,修行人也有此类毛病,世间人当然更可怜,他们根本不懂佛法。

像我们昨天所讲的一样,修行人出现烦恼也是值得高兴的,但是世间人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制止烦恼。为了制止烦恼而学佛是非常困难的。现在西方很多人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要快乐、发财、长寿无病,因为他们不懂佛法,轮回的本性本来是痛苦的,小乘认为佛陀的身体都是苦谛所摄的,所以,我们凡夫的身体真的要远离痛苦,不管用什么样的药,什么样的佛法来解决也是办不到的,最好用修行法门来调伏自己的相续,遇到任何违缘和痛苦都能认识它的本体,这就是我们修行过程中最好不过的法,不然别人问你说:我很痛苦,你用你们的佛法帮我解决一下,我身体很不好,我的生意不成功,你们能不能解决?他根本不知道轮回的本体是痛苦。

最近很多人在学《中观四百论》,其中第二品明破乐执方便品,真正会令人感受到轮回是痛苦。所以,如果我们没有转为道用的修行境界,就根本没有办法制止这些痛苦,而且这样的修行一定要持之以恒,否则就像对聋者言语一样起不到作用。

刚趋入修行之道的人,即使有一些信心,但只要稍稍有所松懈,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有些人虽然是对上师三宝有一点信心,自己也觉得暂时有一种力量,但是一旦松懈,那么所有的功劳、功德就都全功尽费了。

那些年轻的僧人们,个个都看起来兴致勃勃、趣味盎然、干劲十足,但他们的修行与对治,却如同海螺上的浮尘一般,稍经擦拭,就会荡然无存、原形毕露。”

有些刚出家的修行人,看起来个个兴致勃勃的,就像春天万物盎然、蓬勃向上。尤其是刚来的时候智慧、信心都不错,但是如果没有长期修行,对治和修法就像海螺上沉积的微尘一样,只要稍微现前一点点违缘,一经擦拭,原来的微尘就会全然不剩,现出海螺的本性。这是从反面来阐述的。

我经常想,在学院呆了十几年、二十年的人,以后遇到什么样的违缘会堪缘,也就是说遇到违缘的时候有对治的能力,而依止一两年,或者是只依止几年,暂时信心、修行各方面很不错,但实际上他的对治、善心和修行一直浮在表面,稍微遇到一点点违缘,原来所有的功德全部像海螺上的浮沉,荡然无存。

所以,要长期修行,在这里呆一年、两年,或者几个月或者听一两堂课,根本解决不了你无始劫以来的烦恼,稍微有一点修行和境界,这种境界就像智悲光尊者说的,即使你证悟大圆满,初学者证悟的境界就像云间的日出一样很快就被云雾遮住。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前的一点点境界时间太短了,习气串习的时间太长了,所以,对治法和修行的境界会在很快的时间中消失无余、荡然无存的,因此一定要经过长期的修持。

博朵瓦仁波切云:“因此,应当根据(暇满难得等法的)每一句言辞的支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细致周全地加以思维。而不是蜻蜓点水般地思维一次两次。

博朵瓦仁波切:每一个法应从不同的角度经常思维,不能蜻蜓点水一般,稍微接触一下水面就飞走了。比如说今天去听《四百论》,明天也没有什么感觉,就算了。哪个上师都是一样的,自己没有耐心,不管是哪一个法,哪怕是能令即生成就的大圆满法,听一两次,修一两天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五六年,十几年一直不断地修持大圆满,在你的相续中一定是收获颇深的。

我总觉得有些高僧大德的弘法也好,有些居士在别人面前听课也好,就是种下一个善根而已,算不上是真正的学佛和修行,真正的学佛修行人活到老、学到老、修到老,这就是学佛的目的,如果即生当中没有成佛、没有殊胜的验相,发愿来世也一定这样做。

如果能在此法义没有完全在相续中生起之前,都锲而不舍地思维,那么,其他所有的法都会自然而成。

一定要斩钉截铁地去思维。如果对一个法生起兴趣,其他的境界会自然而成。

另外,在助伴、善知识以及住处三种顺缘均具备的条件下,方能进行思维。否则,要想思维就会感到举步维艰。”

如果我们具足道友、善知识、住处,在这三种顺缘条件下一定要努力地闻思修行。很多道友具足正知正见,除了个别野蛮的以外,山谷里面毁谤三宝的是几乎看不到的,这里的住处也算是具足修行的地方了,不像繁华的大城市里面的人真的很可怜,每一个人都有手机,一刹那安静的时间也没有,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之中,很多人的感触比较深。

因此,上师和道友因缘都不错,此时一定要好好地修持、好好地思维,以后没有这些顺缘的时候,寸步难行。现在上师虽然已经离开了,对整个佛教界来讲是巨大的损失,但上师发心力的威力非常强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在学院的闻思修行一如既往,昨天喇嘛的分班情况也是比较正常的,每一个班的人数比较多,觉姆这边,听说大家对闻思修行的兴趣也日益高涨,这也是我们的上师老人家在世的时候说的:如果我圆寂后,学院在两三年中最好不要变成废墟,这是我的希望。

因此,在所有堪布、活佛的帮助和所有金刚道友的支持下,道友的顺缘也具足,住处的顺缘也具足,上师的顺缘也算是不错了,所以一定要闻思!

宗喀巴大师也别开生面地寓教于喻:“对于手足断残的麻风病人,仅以一两个疗程的药物治疗,是不可能痊愈的。

宗喀巴大师通过比喻别开生面地说道:得麻风病或其他慢性病,一两次治疗肯定不能痊愈,一定要耐心地长期治疗。

同样,对于我们从无始以来患染的、根深蒂固、极其沉重的烦恼病根,仅仅对教言之义进行一两次的修持也无异于杯水车薪,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应当以妙观察智对一切修法之支分,圆满地审慎抉择,并如同奔腾不息的江河一般持续不断地修持。

同样的道理,我们无始以来的烦恼是根深蒂固的,仅仅对教言一两次的稍作思维就是杯水车薪,就像一杯水能不能熄灭一车燃烧的木柴大家都清楚。我们无始以来的烦恼特别深重,光是听一两天的课或者认为马头金刚的教诫很殊胜,一定要念十万遍。有些人真的特别愚痴、特别可怜、特别幼稚。你们认为修一个本尊就很快解决所有的问题,马上要飞到天空当中去,认为非常简单,但所谓的修行并不是这样,除了个别的有缘人。

可是我们对上师的信心,对佛法的信心是怎样的,以前虽然在历史上有个别少数的人很快成就,但是密宗需要长期的积累资粮,一两次服用妙法甘露是远远不够的。有些人听说某法特别殊胜,一定要念金刚橛咒,无任何感应就对法和上师都生起邪见和嗔恨心,从此以后就全然放弃,这样的行为现在比比皆是,所以我们一定要先懂得规律。

我刚来的时候,学院里的有些堪布每天看书的行为是不间断的,现在还是同样地精进,这种人才有希望成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修行是没有希望的,因此要长期精进、不断修持。

那天,很多人听了别人的背诵和讲考,回去以后都感慨良深,认为自己也应该背诵,可是过两天又不行了,到年末的时候原来的习气又开始复发,这种精进是不行的。我听有些人说三个小时连三个颂词也背不到,这些人可能心里有点苦恼,但是希望你们也不要有怯懦之心,不管怎么,如果背不出就好好地看,如果看不进就好好地念,从方方面面约束自己。有些人认为我们规定的这些论典太简单了,请求再背几部论典。但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前世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讲有些人背得很好,但是不一定长期,如果不能长期,只不过种下善根而已,所谓的学法是要有长期的耐心,大家一定要记住。

《忏悔礼赞》云:‘心相续之愚痴惑,痼疾根源所依靠,断手足之麻风病,少许药物岂见效?’

宗喀巴大师引用了教证,教证的意思是:心相续中的烦恼实际上是一切病根的依靠处,这并不容易断掉。与前所说相同。

旃扎古昧云:‘内心之树无始即具备,长期烦恼苦汁以滋润,无力变为美妙之甘饴,点滴功德之水有何益?’

阿舍黎旃扎古昧的教言说:内心具足无始以来的树,意思是通过烦恼的苦汁滋润,现在一下子变为美味的甘饴,点滴水是办不到的。它是经过长期烦恼的苦汁滋润,因此现在我们用短暂的佛法之水可能不利。

对于这些道理,我们若能持续不断地修持,内心就会随之而习以为常。在修行的开初会觉得艰难重重,以后就会自然而然地趋入门径了。”所以,现在就应当尽力修持无常等法。

我昨天听噶当派的教言是这么讲的:“虽然心有很多过失,但是可以转变,这是它的功德。”我觉得噶当派的教言,一句话也获益,虽然我们的心有贪嗔痴等无穷的过失,但是就如同有些特别调皮的小孩子,只要有个好老师管他,最后会变好。修行人也是如此,首先好像什么都修不成,但是长期地精进修学,加之护法不可思议的威力,会自然起信。所以应该修无常法。

有些人在去年修习的时候,还会伤感怖厌、情不自禁地思维死亡,而现在却无论怎样观修,意识中都是懵懵懂懂、一片迷茫。就自暴自弃地说:“看来我是修行无望了!”

刚来的时候觉得可以,但好像越来越没有希望了,整天迷迷糊糊,又想吃又想睡,除此之外好像整天无所事事,特别痛苦,准备买老鼠药自杀,失望地抱怨自己。看来修行无望,已经失去了呆在山谷里的缘分,想到其他地方参学,也许能办到到印度去的护照。

印度也是同样,无论到哪个国家,自己精进与否与地方和上师都无关,关键靠自己,一直归结于外境,不是修行人的做法,如果修行好一点,有了上师的窍诀,在哪里都可以。

其修行也随之而江河日下、一泻千里。但是,如果能遵循殊胜上师的言教观修,立刻就会接连不断地在相续中生起无常之心。若能生起无常之心,则空性等等的观修也会立竿见影,圆满一切观修之道也就在朝夕之间了。

他的修行一直随着时间而流失,江河日下,也就是说长江大河的水日夜流向下游而不止,日趋衰落,一下子跌落千里。

有些人一直觉得自己毫无希望,实际上是没有信心,只要具足信心,修行下降也会有提升的机会。

立上无常的杆子,空性的影子立即就能显现。先打好基础,一切就很容易了。

诚如嘉尔瓦羊衮巴所说:“惯于恶念习气如卷纸,新生觉受依缘而毁灭,

嘉尔瓦羊衮巴尊者讲:我们的恶念习气就像卷纸一样,把卷了的纸拉直又自然会卷曲,无始以来的恶习也是如此,从前的恶习很容易生起,新的觉受、信心、决心依靠一个小小的违缘就会毁坏无余。

短暂修习不能破迷乱,诸位修士应当恒常修。”

这句话很深,短暂的修行根本破不了我们无始以来的迷执,一定要有长期的修行。

羊衮巴又说:“香上师说:‘欲求立即生暖相,急转直下之前兆,务当持续尽力修,恒常修习勿急躁,如糌粑粉莫急吞。’

羊衮巴尊者引用香上师的话说:有些人在短时间内就一定要获得暖相和成就,这是他在短时间中倒下去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尤其刚来的人有这种毛病,在学院里住的时间较久的道友,虽然修行不一定好,但是比较稳重,不会那么希求境界。刚学佛出家的有些人发的愿也特别可怕,“一定要精进,三天之内不成佛就要下地狱,由护法神砍我的脑袋。一定要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得成就的暖相,马上要见到本尊,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出离心、菩提心在我的心相续中立即要生起来,如果不生起来,这样的人身一点意义也没有。”

但是很快的时间中获得修行的暖相,是他很快的时间中倒下去的一种象征。所以,一定要在恒长的时间中尽力地修持,不要太急躁,尽快在相续中生起觉受不是那么简单的。慢慢修快快成就,如果快快修就会快快倒下去。

应该先在糌粑粉末中倒一点水,再加一点酥油,然后慢慢揉,之后慢慢吃。不然直接吞下糌粑粉末会有呛死的危险。所以说我们修行的时候不能太急躁,也不能太缓慢。有些人觉得不要紧,今天睡觉,明天睡觉,明年再修,后年再修,这样的话,无常到来是很危险的。

这些说法实在是举足轻重的要领,希望我们大家能将此理稳妥实施并悉心体会。将无始以来的积习抛舍,让不习惯的无常之心等在相续中扎根,并以此而长时修习。”

羊衮巴尊者又说:这些说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些要领,希望大家不是仅在口头上说。

那天有些道友在讲考的时候也讲得很深,要求我们最好不要在口头上说。我们以前得过的一些密法的传承,像《直指心性》、《大幻化网》的法要希望大家不要忘,不然我们每天在理论上缠着,临死之时可能用不上。除此之外,每天一定要观修佛法,这一点务必记得!我们的心串习到几十年以后,好像自己一无所获,但是和初学佛的时候相较,原来幼稚的希求和行为自己都感到啼笑皆非。刚来的时候虽然心很切,但是很愚痴,会有这种感觉。因此,大家在修持过程中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来行持,经常观想。

以前无常、空性、菩提心这些修法,我们心的相续一点也不习惯,李连杰等一些其他人的相貌处处浮现于脑海当中。我昨天一说李连杰的时候,大家好像一只眼睛有两只那么大,这些就是我们的习气,像歌舞、电视、电影这些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习气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相续中根深蒂固,观无常、菩提心、空性、出离心,尤其是大圆满的觉性和觉受方面的习气寥寥无几,但是我们要舍弃以前特别习惯的生活,没有习惯的习气种在相续当中,重新过一种新的生活,踏上一个新的旅途,这就是我们修行的目的。

第十七不断修持品释终

以下内容引用自:

http://www.bodhiinstitute.org/forums/index.php/topic,16120.15.html

关于“慢慢修快快成就,如果快快修就会快快倒下去。”

辅导员A法师开示:

很多焦虑都来源于想通过歼灭战解决问题。比如,把修加行当作一个不得不跨越的坎,否则,不能进入正行之故。而不了知修行的规律。

如果不闻思,单修加行,加行是可以较快的完成,因为对那些主攻加行的人,恐怕是不能接受六年中完成加行的想法。他们急于完成加行,完成以后做什么?如何修正行?如果没有闻思的基础?那个已经完成的加行,它是用什么样的思想和认识去做的?修行不是修某个动作,修某句话,是修心。

我们匆忙完成了一个加行,心还是原样,这样,我们究竟欺骗的是谁?

如果是边闻思边修行,我们可能会很累,闻思也困难,修行也困难。但是,除了时间非常紧促之外,我们还有一个内心的问题。内心没有看见头,我们希望看见头。

因为一旦闻思,我们会发现我们不可能通过短期的闻思了达大乘二谛的真理,我们希望绕过这个弯,直接进入修行。我们也找到了很多理由,包括有些上师的开示。这就是快快修。

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他快快进入正行后,发现很困难,没有办法修。而他又没有对世间的真实的出离、三宝的强烈的信心、对因果和大乘二谛精华的正见,所以,很容易失去信心,沉溺于世间。

而发现正行并不困难,有很多境界,似乎自己已经成就在望的人则容易趋入歧途,破说上人法根本戒,乃至诽谤高僧大德,毁坏佛法,来世堕入恶趣。

如果没有闻思、我们的修行只是徒有其形,没有修行,我们的闻思无法融入相续。所以如上师仁波切第二学期信中所说“闻思修行、切勿偏堕”。

但是,如果我们福报不够,业障深重,无论具德上师怎样说,都不会听进去。

实际上,头是没有的,应该把心放下,不与人攀比,用这一生踏踏实实去做,只要不偏离正道,相续的改善通过多年闻思和修行,就能见到。

关于时间紧促的问题,末学这样理解:

我们可能会期望一个悠闲、舒适的空闲时间,和家人、友人相处、聊天喝茶或什么也不做。对抓着每一分钟做事的局面不能长期堪忍。

这也是一种世间的习气,也是我们对身处的环境所作的妥协。

其实,如果我们的人生一分钟也不浪费,都在闻思修及发心上,这是我们这个生命的真正价值所在。这也是我们福报的体现。

但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长期坚持去做不一定容易。但我们要这样想:现在我恶业还没有现前,我的身体、我的思想都还能正常运作,我还有精力有能力有意乐去做之前,我要坚持,我愿意坚持到不能坚持的那一刻。

诸法莫测,因缘而起,我们往昔世和今世所造的恶业是如是多,我们很难说自己何时倒下,何时失去眼前的闻思修和发心的机会。但是,就是躺下,只要能爬起来,还是会去做。

愿这一生的每一分钟都被充满。我们到中阴时,会深切地明白所有其他都没有意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闻思修)(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闻思修)  

 慧门禅师:开佛知见-如何闻思修 

 超然法师:宝志禅师《大乘赞十首》闻思修笔记(二) 

 超然法师:宝志禅师《大乘赞十首》闻思修笔记(一) 

 妙境法师:楞伽经四种禅(讲于加州闻思修居士林) 

 索达吉堪布:济公的另二句话: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索达吉堪布:临终注意事项与丧事办理之细节 

 索达吉堪布:爱箭的痛苦 

 索达吉堪布:对学密女众​的忠告 

 呷绒多吉上师:什么是“闻思修”? 

 每天都要闻思修,发广大心,以不同的方法利益众生 

 索达吉堪布:邪YIN的可怕果报 

 嘎玛仁波切:只要你好好闻思修佛法,很多的“突然走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