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不能往生者多因对两个世界的真相没搞清楚


   日期:2012/6/13 8: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不能往生者多因对两个世界的真相没搞清楚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正由称名易故」,这个法门容易。「相续即生」,这个佛号一句接一句。一定要记住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的原则,大势至菩萨是修念佛法门成就的,他的念佛经验非常丰富,他教我们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是什么意思?万缘放下,世出世间法都别放在心上,你的清净心现前了,只有一句佛号,不但你将来往生,你的往生品位不可思议。你要真相信,你要真干!那帮助众生的事情随缘,自己没成就、没成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随缘,不是叫你不做,绝不攀缘,绝不找着去做,有缘就做,没缘就不做。有缘做了就把它忘掉,不问后果,以后怎么结果不要去理它,那就是功德。把这些功德统统回向求生净土,这都是符合一向专念。如果我做了一定要得到什么结果,你的心就不清净,你的心就有杂念了。有好结果,你就生欢喜心,没有好结果,你就愁眉苦脸,你完全被外头境界转了,这错了。好事做了,做完之后心地是一片干净,这就完全对了,没有受外面的干扰。对这个六道决定没有一丝毫留恋,这是正确的,这是对的。这就是《妄尽还源观》里面,贤首大师教给我们「随缘妙用」,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恒顺众生是随缘,随喜功德是妙用,这个我们要学会,学会之后你的生活就幸福、就美满。为什么?天天快乐,法喜充满,孔子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每一天生活在喜悦里头,这是幸福。
  
  称名容易,一定要相续,「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毕命就是一生,我一生都是念念相续。底下说,十个人就十个往生,一百个就一百个往生,没有一个漏掉的,万修万人去。「何以故?无杂缘得正念故」。这个杂缘要记住,这个东西不是好事,无杂缘得正念。「与佛本愿相应故」,杂缘要离开。在这个世间,在这个社会,吃亏了,欢喜不计较,上当了也欢喜不计较,为什么?假的,吃亏上当,常常想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讲的更究竟,一切法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所以《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善因善果不可得,恶因恶报也不可得,你心就清净了。不再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不再去计较了,也就是决定不执着,决定不分别,心永远住在清净平等觉上。这个人他能不生吗?心净则佛土净,他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圆满的相应。与佛本愿相应。
  
  「不违教故」,佛经不需要念得很多,记住几句话,一生受用无穷,「顺佛语故」,随顺佛陀的教诲。「若舍专念修杂念者」,有人,还不少,自以为很能干,很聪明,利根人,上根人,他舍专念,他修杂念,他学得很多,这样的人现在称为佛学家,广学多闻,他到往生怎么样?「百中希得一二」,希是稀有,一百个人当中难得有一二个往生。「千中希得三四」。李炳老常常跟我们说,台中莲社是他创办的,他不说别人,说台中莲社的莲友。我跟他老人家那一年,台中莲社十周年,我记得那一年我三十二岁,三十一还是三十二。李老师这台中莲社已经成立十年,莲友多少?二十万人,莲社里头有名册。我跟老师十年,我离开台中莲社的时候,莲社的莲友,这又十年,二十年了,莲友的名册已经到五十万。我跟老师开玩笑,我说:老师,你要想当台中市长,只要说一声,大家每一个同修给你拉个一、二票,你就稳稳当当当选了。老师不会干这个事情的。
  
  老师怎么说?我们的莲友,念佛的莲友,一万个当中,能往生的只有三、五个,不成比例。什么原因?对世缘放不下,此地讲的,杂缘放不下,正念提不起来。换句话说,起心动念还是自私自利,还是离不开名闻利养,所以到临命终时就是考验,真正能往生的人是真不多。这个就是除了杂修跟专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两个世界真相没搞清楚。事实真相是娑婆真苦,极乐是真乐,认识不清楚。贪恋娑婆世界,错了,这一点点小小的利益,你都会受诱惑,那大的利益就更不必说了。我们中国古人常说,高名厚利。高名是大官,部长、总理,你动不动心?厚利,百亿、千亿你动不动心?一动心就完了。只有真正明达事实真相,佛经上说的诸法实相,真正通达,你才真能放得下。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没有白讲。四十九年很辛苦,讲经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这头一关。对佛的教训真正有信心,疑问全解决了,你要是不听、不学,你的信心(坚定的信心)建立不起来,很容易受诱惑。
  
  人间寿命苦短,苦事太多,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现在不是八九,现在是九、十,哪有如意的!提升境界,上升一层,我们中国人讲玉皇大帝,佛法里忉利天主,福报大;再提升一层,大梵天王,初禅的天主;再向上提到最高的,四禅天主,摩酰首罗天王,福报大,统治的范围,娑婆世界这一个大千世界,这个位子给你,你想不想?你要不要?真修行人不要!他要什么?他要到极乐世界去,换句话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的品位最低、最起码的下下品往生,他的智慧、福报超过摩酰首罗天王,得搞清楚、搞明白,我才不要它,我要它上大当了。我到极乐世界去,智能福报、神通道力,摩酰首罗天王怎么能比?他福报再大,命终的时候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那就是谚语所说的,爬得高摔得重。四禅天、四空天寿命尽了,绝大多数都是堕三途,三途里头堕地狱,这就摔得重。所以事实真相了解,对于世缘真放下了。真放下了,你的心就清净,清净心生智慧,世间形形色色,业因果报,你是一清二楚,你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会清楚?清净心照见,用不着去学它,照见。这一切造作罪业的众生,他造了决定得受报,现在不受报,将来受的报更重。佛菩萨不是不慈悲,为什么眼睁睁看他受报?因为他造的业一定要受处分。只有在遇着机缘的时候教他、劝他,这是佛菩萨能做的。你在受苦受难,有悔过的念头,你心才动,佛菩萨就知道,只要能悔过,佛菩萨就会帮助你。你完全没有后悔的念头,佛菩萨不来,为什么?来了没用,帮不上忙。这些事实真相都要知道,经典里面说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

 

    ...

 

    我们在忏悔的时候用普贤菩萨的忏悔偈,最后一首是忏除罪根。罪根是什么?贪瞋痴慢疑。所以「师法弥陀,结成大愿」。总结阿弥陀佛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善根,总结起来就是四十八愿,结成大愿。这是我们要跟阿弥陀佛学的,要真学,如果你对他不是透彻了解,你这个心发不出来。你能学多少,就是你发心的度数到某个阶层,你了解多少你就能学多少,你了解得愈多学得愈多,了解得愈透彻你学得愈深入;你对他没有了解,你就没有办法学他,想学也学不到。「精勤修习」,修是修正,把我们的错误,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言语、错误的行为统统修正过来;全都修正了,「住真实慧」。「以求成就」,成就无上菩提,成就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相好。真能做到吗?能。为什么?因为一切法是从心想生的,所以才能这个说法,自己心想生,哪有做不到的道理?别人心想生,我未必能做到,人家肯不肯给我,要看别人脸色。自己心想生的,这哪有做不到的道理!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相好,是自己心想生的。这个想叫真心,不是妄心,妄心想不到,真心。真心就是前面所说的,入空、无相、无愿法门,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意思有没有听懂?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就是真心显露,用真心显露去修普贤大士之德。

 

    ...

 

    可是底下这一句,『易往而无人』,极乐世界真是非常容易去的,怎么会无人?我们看《净影疏》里说的,「修因即去,名为易往」,真信真愿,老实念佛,他就往生,这易往。可是,「无人修因,往生者尟,故曰无人」,尟是少,往生的人少。为什么少?没人修。让我们想起,这个法门,净宗法门确确实实是佛所说的难信之法,大家不肯相信,真难信!我们自己就有这个经验。六十年前,方东美先生把佛经哲学介绍给我,我们欢喜接受是哲学,佛经哲学。如果是讲念佛往生,我们不能接受,不但我不会接受,方东美先生他也不接受,真难信!接受的人真不多。爱好佛学经论的理论,人可不少,这些高等知识分子接触到真欢喜,但是你劝他往生,你劝他老实念佛,这个做不到。


  我跟李老师学教十年,对净土不排斥,净土的经论也读,印光大师《文钞》也看过,也很佩服,也赞叹,总不能够像《华严》、《法华》那样令人生欢喜心。实在讲,净土经里面它太奥妙,它的叙说太简单,字字句句虽然有无量义,绝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发现的,于是易往而无人。我跟同学们说过多次,我对于净土生信心是要感谢李老师,李老师多次的劝我,这个因,种下这个因。在华严、法华、楞严会上看到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往生净土,殊胜无比的因缘,这才感动,启发对净宗的信心。也学这个经教了,慢慢也讲几遍,像《无量寿经》前后就讲了十遍,从大经里面省悟过来了。文殊、普贤菩萨,教内外的学者没有不尊重的,没有不仰慕的,没有不佩服的,他们怎么成就的?在《华严经》末后统统都是发愿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我们看到了,这才死心塌地,不但不怀疑,要效法。读《弥陀经要解》,知道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是念佛成就的,如果不是蕅益大师提醒我们,我们天天读《弥陀经》没发现。他这一提醒,我们一看,真的不是假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

 

  这底下,「又《嘉祥疏》曰:只修十念成就,即得往生」,这容易。这平常讲修行,自己工作繁忙,早晨起来,早课十念,晚课十念,时间不多,只要你一生一堂课都不缺,符合净宗的条件。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符合这个条件。养成一个习惯,到时候佛号自然提起来,真心切愿,临命终时也能往生。又如像第十八愿,一生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法,临命终时遇到有善友劝他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他那个时候果然相信,果然明白了,也发这个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个多容易!这种往生的人真有。可是祖师大德常常提醒我们不可以侥幸,那是什么?他这一生没遇到缘,为什么临终一劝他,他就相信?过去生中的善根。由此可知,往昔他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缘很厚,这一生没有遇到这个法缘,临终才遇到。我们亲眼见到,当年在美国,华府佛教会,在马里兰州,帮助周广大先生临终助念。周广大先生人非常老实,在美国开个面包店,临终的时候,他又没有宗教信仰,医生放弃医疗,他是癌症,家人慌张,所谓是病急乱投医,找到这个佛教会,那时候佛教会刚刚成立没多久,来找我们。我们几个同学去看,确实很难恢复健康了,所以就劝他,跟他讲极乐世界的好处,他听了很欢喜,没有反对。劝他念佛往生,他就吩咐他家里人,不要再给他找什么医药、找方子,不需要,全家人念佛送他往生。这个难得,三天他就走了。这是我们看到的,临终一念十念得生。

 

  「而行者希,故云易往而无人」。前面《嘉祥疏》里头说「往生者多」,「今言希少,似相矛盾,而实无违」,看起来好像是不一样,实际上没有违背。为什么?你要从遍法界虚空界来看,往生极乐世界人真多,没有法子计算。如果从地球上人来说,往生的人真少,真不多。所以,真正「信愿往生之人,仍属希有,故云无人」。由此可知,这两位大师,一个是就遍法界来说,一个是就地球上,我们地球上人念佛往生少,从虚空法界那往生的人太多太多!

 

  『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首句」,其国、彼国都是指西方极乐世界,不逆不违,「于各辈诸往生者」,这是讲三辈九品,「皆不逆不违」。不逆不违是说什么?我们换句话说,大家就懂了,老实、听话、真干,这个大家就好懂了。不逆就是老实、听话、真干,不违也是,不是这样的人很难生极乐世界。佛教传到中国,在中国这些年,将近两千年了,大乘八个宗派,真正成就的,要算净宗最殊胜。这两千年来,真正念佛,真正往生,我们最保守的估计,决定超过十万人,往生就成佛!诸位要记住,中国有十万人成佛,这个福报多大,无与伦比。其它宗派统统加起来,成就起来,我们最保守的估计是三千人以上。因为那是靠自力修行成就的,真的是断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肯定是断掉的。有少数连起心动念也放下,那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真不少!

 

  从这个地方我们学佛的同学就建立信心,我们说祖上有德,我们的前辈有传统文化孝悌仁义的根基,我们有这个根本。所以中国这块地方,今天虽然遭难,虽然有灾有难,绝对不会灭亡。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疏忽了一百多年,在今天灾难现前的时候,很多人已经觉悟了,政府也重视了,这是好事情。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地区、这个国家、这个族群将来会有美好的前途。真正学佛,对于这个说法更是信心坚定,绝不怀疑。祖宗有德,而且这个德非常深厚。传统教诲总一万多年,佛教的教诲也有两千年。所以,不逆不违也可以形容我们中国人民,中国人民老实、听话、真干,这个很多。不老实、不听话、不真干的,也不过就是最近这一个世纪而已。满清亡国之后到现在一百年,这一个世纪,不老实的人逐渐逐渐多了,不听话的多了,不真干的人多了。觉悟了,我们就回头。李老师当年在世常常告诉我,他说他老人家一生想学老实,学不像。告诉我,老实难,真难。老实跟真干、听话是连起来的,老实人肯定听话,你叫他怎么做,他就死心塌地真去干,往往真成就的全是这些人,所以老实可贵。印祖教给我们,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句话他这一生不知道说了多少句,常常用它来劝人。

 

    「至于次句」,就是「自然所牵随」这一句,古有两种讲法,第一个是「净影曰:其国不逆,彰前易往」。其国是指极乐世界的往生的这些人,三辈九品全是老实人,不逆就是老实,不叛逆、不违背。不叛逆佛菩萨教诲,不违背祖宗的教诲,世世代代都遵守。这种风气我们在日本乡村还能看见,日本人很保守,在中国春秋战国时候我们传统文化传到日本,一直到现在还保留着,特别是在农村,我们看了很感动、很佩服。「自然所牵,彰前无人」,显示前面讲的易往而无人,显示这一句。「娑婆众生,久习盖缠」,盖是讲五盖,缠是说烦恼,烦恼缠缚着,五盖也就是五阴,色受想行识。久习就是很久、长久的时间养成这种习惯,烦恼习气,里面贪瞋痴慢疑,外面,就是情绪,是怨恨恼怒烦,造作的是杀盗YIN妄酒,搞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造业。「自然为之牵缚不去」,这些东西,罪孽障碍着你,自自然然障碍你,你不会去修净土,你不能往生,「故彼无人」。

 

    下面这是念老给我们解释。「疏谓极乐于诸往生者,毫无违逆」,极乐是十法界一切众生的故乡,想去就去,怎么会有违逆?「故前云易往」,一切诸佛剎土六道众生,我们也不例外,想去就去,易往。「但娑婆之人,久在烦恼盖覆缠缚之中,自然受其牵缚,不生厌离,焉能往生,故云无人」。这就是自然为之牵缚不去,故彼无人。我们娑婆世界确实很容易去,但他不想去,那我们就要在这个地方着眼,留意,他不想去,为什么不想去?对西方极乐世界生疏,陌生,对阿弥陀佛不认识。由此可知,广为介绍就非常重要,我们能把极乐世界、把阿弥陀佛详尽跟大家介绍,有理有事,他听了之后他不能不信,这就容易了。这桩事情得要我们后人来做,我们怎样能把别人说服?条件很简单,先把自己说服,你就能说服别人。我自己要不是真信,我怎么能叫别人相信?我自己还要有怀疑,别人怎么能不怀疑?这就是世尊在经上常讲的,要想度别人,得先度自己。自己没得度,你怎么能度人?这是一定的道理。

 

    ...

 

    这是在现前,我们除了专修净土之外,有义务帮助每个宗派都能复兴,这是总报佛恩,所有宗派统统是释迦牟尼佛传的。虽然佛讲得很清楚,末法净土成就,这都是真的。末法的环境很复杂,八万四千法门,每个法门都是从断烦恼才能契入境界。断烦恼这桩事情非常不容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净宗的好处,就是不断烦恼,只要求把烦恼控制住,烦恼没断,但是烦恼它不起作用,就行,就能往生。关键的时刻就是寿命终的最后那一念,最后那一念保持正念阿弥陀佛,就决定得生。平时要练功,最后一念才保得住;平时要不练,最后一念要是错了,这一生的机会又失掉了。我们相信,每个同学,我们净宗的同学,个个都是过去生中多生多世修学这个法门。你要问为什么你没有往生,你还搞成这个样子?就是最后那一念错了,最后那一念不是阿弥陀佛,想到家亲眷属,想这个、想那个,就完了。也就是你没有彻底放下,你放下得不干不净,才会造成这样的果报;真的彻底放下,什么都不留恋,什么都不想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要放下。随时随刻都放下,都不要放在心上,心里面永远只保留一个阿弥陀佛,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所,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种人决定得生。

 

    ...

 

    如果念佛,烦恼习气没有放下不行,这个你求生没把握。大家一定要知道,往生的人,临命终时佛来接引,这个佛是谁?是自性弥陀,是真的,不是假的,是自性变现的。或者我换句话说,是自性感应的,我们今天用真心,就是用自性求,还是自性反应。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不离自性,是自己自性变现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回归自性的极乐世界。中峰禅师讲得好,「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不离当下。往生净土不离当下,亲近弥陀。这是佛理,我们要用佛智去见佛理,你才晓得这个东西不迷信,天经地义。你真搞清楚了,对决定得生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了,我们这一生的问题解决了。

 

    ...

 

    【人能自度。转相拯济。至心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

 

  前面两句,『人能自度』,才『转相拯济』,也就是说,必须是你自度,你然后才能帮助别人;你要不能自度,你就没有能力帮助别人。我们看念老的批注。「上段显生死轮转,忧苦不绝,劝令出离,是为厌离娑婆。此段则劝求生净土,即欣求极乐也。」这八个字,「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是修净土的人、求往生的人他不能少的条件。为什么?这个世界你不肯舍离,你怎么能往生?你要想往生,必须把这个世界全盘放下,没有丝毫牵挂,你才能平平安安、稳稳当当的到极乐世界去,有丝毫的牵挂就去不了。真想通了,真搞明白了,你才肯下定这个决心。为什么?娑婆世界住的很久,无量劫来都住在此地,一旦要走,好像真有难分难舍,有这个味道在。所以不是真搞清楚、真搞明白的时候,他舍不得。极乐世界是好,不错,阿弥陀佛也很尊重他,能不能我再过几天再去。这个念头一生,这一生的机缘就错过,下一次再遇到,不知道是哪一生哪一劫,太难讲了。所以要有真实智慧,要有高度的警觉,我这一次遇到我不会放过,我宁愿到极乐世界再回来。再回来是菩萨,不会迷惑了,你来往自在,想来就来,想去就去,这个世间人做不到。往生极乐世界就入了他的国籍,拿他的护照,遍法界虚空界通行无阻。我们娑婆世界的护照人家不承认,哪里都去不了。所以真想通了,是应当要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念佛往生)(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念佛往生)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