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无常特征“如”字现


   日期:2012/6/18 11: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常特征“如”字现 

一切圣贤所证到的真实是“变化不定的”,不管是佛教还是其他宗教,或者是其他的学科,一切是“变化不定的”是其固有的特点。如毛泽东说的“世界是运动的”,孔子说:“逝者如斯呼”等等,而佛教的观念则是用“一切是无常的”来描述。所以这些真实只是表现的手段不同,或者说的所用表达的名词不同而已。

佛教中有一个常用字“如”,如“如来”、“如梦”、“如幻”等等,非常形象地表述“无常”的观念。因为一切是事物是不稳定的、是无常的,所以就用这个“如”字非常形象地表述了无常这一观念。比如“如来”这里的“如”字,加上来字之后就是好像来了,好像没有来,是一个不稳定的结果。

这和现代量子物理的理论是一至的,因为物质的一直往小地分,分到目前物理学认为最小的单位“夸克”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地方是空无所有,即使是好像有物质的地方“夸克”则表现为不稳定状态。其特征是物质和能量的不稳定状态,用佛教的话就是用“如来藏”表示。

佛教的《楞严经》里面则是这样描述这个过程的,因为佛陀在世的时候认为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微尘。而佛陀而在《楞严经》里面说,把微尘再分的更小,小到“色边际相”,也就是说把最小单位的微尘再分得更小,小到了物质边缘。然后“更析邻虚”,就是说分到物质的边缘之后,再往小分,分到临近虚空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现象是什么呢?《楞严经》中用“空无所有,皆如来藏”来描述这个时候的状态,这就是说一切是空的,没有任何物质,即使偶尔表现有的是时候,也是不稳定的,好象有又好像没有。这里的“如来藏”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现代物理的波粒二相性的特征——好像有物质又好像没有物质。这就是“如”这个字的描述效果。

其实佛教中的“如”字不光是在《楞严经》里面的这个地方描述的非常精彩,在其他地方使用“如”字来描述不稳定性或者说是无常是非常多的。比如《金刚经》中的“如梦”、“如幻”、“如露”、“如电”等等。佛教中最最根本的是“如来”两字代表了一切的显现。所以祖师有话说:“山河大地皆如来”,这实际上就是描述我们这个无常世界的。

这种对世界的描述与现代物理,尤其是量子物理的理论是完全吻合的。而且佛教不光是在物质上把世界描述为“如来”,在精神世界里面也是同样的描述。就像物理学里面“薛定愕的猫”描述的未来不稳定一样,佛陀在很多时候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描述未来的不稳定。

比如有一个外道问佛,他说佛陀你的神通这么广大,那么你能否告诉我,我手上这只鸟在你回答我的问题之后是死还是活(当时他手上抓着一只活鸟,他希望通过他掌握着鸟的生命来否定佛陀的神通能力,因为佛陀只要回答出死与活他都能够否定佛陀的答案。)?佛陀当时刚要进门,他就在门口把一只脚跨进门,另外一只脚在门外回答这个外道的话说,你能正确告诉我,我是进门还是出门我就同样能回答你的问题。这就是一则非常典型的古老“薛定愕的猫”的描述,佛陀用他的智慧非常完美、善巧地回答了这个外道的刁难问题。

这样的问题在后来的祖师身上也发生过很多。比如赵州禅师与赵王和燕王相见时候的公案。当是两王见到赵州和尚之后,想给赵州和尚难堪就问赵州和尚说:“人王大?还是法王大?”,这也是一个“薛定愕的猫”的问题,因为赵州和尚要是说人王大,那么赵州和尚就要向赵王和燕王礼拜。如果在这两王面前说法王大,很明显人头就会落地。而赵州和尚则是用了“在人人王,在法法王”八个字完美、善巧地回答了这一两难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