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如何面对人生的难处?


   日期:2012/6/19 9: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何面对人生的难处?

◎邹相

据《佛说四十二章经》载曰:“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由此可以管窥,人生在世时时处处都有不同的难处,而实际生活中,也确实如此。

人生的难处,从大的方面来看,无非有两种:人生中的“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难以安住当下。

对于人生中的“八苦”,作为俗世中的我们,是逃之不脱、避之不及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法则,回想历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哪一位能长生不老、一生健康呢?当年“扫六合,大一统”的秦始皇,费尽周折去蓬莱找寻长生不老的金丹妙药,终不过是虚梦一场。封建社会中的帝王们,以百姓高呼其“万岁,万岁,万万岁”为荣,终是难逃一死。亦如《荀子·礼论》中所载曰:“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生老病死不过是一个规律,一次有始有终的反复,亦或是一次有因有果的轮回,无需刻意去关注、去规避。在世一日,当思唐朝百丈怀海禅师的那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训诫,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足矣!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情感的纠缠是世人面临的最大难处之一。人非冷血动物,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六欲(色、声、香、味、触、法),情还有“爱情”、“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战友情”等等之分。因为这些错综复杂的情感,导致人产生爱别离、怨憎、五阴(色、受、想、行、识)炽盛等苦处和难处,往往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试想,这些情感的产生无不来源我们自身、我们的内心,完全受制于我们掌控之中。可是,因为我们体内的“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作祟,使得我们利令智昏、贪图享乐、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乃至丧失了基本的伦理道德与做人原则,犯下一系列恶行。佛说,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假象,很容易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经云:“名尚不闻,何况事实”,我们如果能明白这些道理,就不会为情所困、因情伤身,不是吗?

对于“难以安住当下”的难处,其根源则是“放不下”。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和尚,破衣芒鞋,四海为家。他在化缘时,常常背着一个布袋,人称“布袋和尚”。别人看他背着这么大一个布袋,以为他是为僧团化缘所用,就不停地供养。渐渐地,“布袋和尚”嫌一个布袋不够,就背了两个布袋出门化缘。有一天,他装了两大袋满满的供品回去,行至半路,因为太累,就在路边歇息。忽然,他听到有人说道:“左边布袋,右边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他猛然惊醒,暗自思忖:对呀!我左边背一个布袋,右边一个布袋,就如同背负着一堆压力,喘不过气来。如果能够全部放下,岂不是轻松自若、自在随我吗?于是,他丢下两个布袋,忽觉浑身轻松起来……这就是“放下”的力量。

但是,生活在浮世中的我们,想要“放下”,又谈何容易。看到和自己同时进单位的同事升职加薪,不禁黯然神伤,能放得下吗?看到别人买车、买房,风风光光地四处游玩,不禁自惭形秽,能放得下吗?看到自己的亲人一个个离开人世,不禁痛彻心扉,能放得下吗?看到别人的孩子成绩名列前茅、进名校,不禁唏嘘短叹,能放得下吗?因为做错了事,被老板狠狠斥责了一番,能放得下吗?因为情非得已,向别人下跪乞怜,能放得下吗?……在这多舛的人生中,我们有太多的放不下,解决它的唯一办法就是“放得下”。你想想,你不放下它,对你只有百害而无一益,只能让你为之捶足顿胸、歇斯底里、牵肠挂肚;你若放下它,对你只有百益而无一害,你完全可以跳出其中、应对自如、重获希望。又如,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十五世纪的教堂,在旁边的废墟上写着这么一行字:“事情是这样的,就不会是那样。”对改变不了的事情,对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只能处之任之,把它放下。一旦能够“放下”,我们即能达到“三刀六洞不皱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坦然境地,活在当下,安住于当下。

再回来看“人生二十难”,我们不难发现,它只不过是芸芸众生都需要经历的过程,人人都得面对,都得承受,并无特殊与残酷可言。如果我们能直面人生的“八苦”,以一颗平常心应对一切人与事,敢于担当且勇于担当,活在当下、不生妄念,那么,所有的难处又岂能奈何我们呢?

(邹相,2010-9-3于郑州,刊载于《洛阳佛教》2011年第1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难处       人生)(五明学佛网:难处       人生)  

 唐仲容居士:佛法是彻底改造人生宇宙、实现人类最高理想的权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人生为何要念佛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素食与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教对於病人的看法 

 唐仲容居士:人生四相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疾病的疗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爱语是人生和睦的要素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从佛教推广友爱和乐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菩萨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儒自力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为善最乐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佛教」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