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近代修行净土法门成就诸大德事迹


   日期:2012/6/25 15: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吴荣庆   

   二人当就耳畔轮流称念洪名相助。顷见荣庆面现笑容两吹,最後更作大笑状,身心豫悦,安然而逝。

  吴荣庆,乃苏州北寺塔前优婆夷吴德温之胞兄。幼时读书八年,不甚识宇。性忠厚。二十八岁丧偶,有子女各一,不复娶。年将五十,失业家居,乃茹素。先是皈依 印光大师,後在虚云和尚座下受五戒,归心净土。专诚念佛,暇则诵经。朝暮课诵, 寒暑无间。每日礼佛二百拜,二十年如一日。迨母生西,见诸瑞相,心感佛慈,持名 益力。平时为人效力,有求必应,虽劳不怨。天寒见人受冻,即解己身棉衣裤与之。 一九六六年後,常一人宴坐。对其妹德温说:「你听到否?我耳中常闻佛声,寤寐从 未间断。」荣庆素有喘病,在一九七零年五月,霍然而愈,不复服药。往生之夜.其 妹起床察看。荣庆对妹说;「汝可安睡,我颇舒适。」妹去,由善友袁心弘陪伴。不 久,袁见荣庆神态有异,即召妹至。但见其嘴唇微动,似在念佛。二人当就耳畔轮流 称念洪名相助。顷见荣庆面现笑容两吹,最後更作大笑状,身心豫悦,安然而逝。

 赵孟韶
   沐浴更衣,与亲友告别。十三日晨说:「病苦已消,二日後将行。」口中念佛 不止。其子询问,嘱勿相扰。晌午说:「西方有佛来迎。」於下午一时馀, 安祥往生。
   赵孟韶,住苏州滚秀坊。民初,毕业於北京工业大学,历任各地大、中学教师,六 十九岁退休。孟韶为人,忠厚诚卖,毫不虚伪。迨年七十,方信佛法。每晨禅定二小 时,阅读佛经,颇有契入。七十六岁,因患胆囊炎,由此茹素念佛。至八十馀岁,信 心更切。其净友黄辉邦,为说净土法门:『要一切能舍,不能贪著。一心念佛,求生 极乐。寿数如到,虽怕死终不免死。寿若未终,不求愈而病自愈。因病从业生,业由 心起,专心念佛,最能消业,而病苦自愈。』孟韶深悟此旨。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日,稍觉胆痛腰酸.即沐浴更衣,与亲友告别。十三日晨说:「病苦已消,二日後将 行。」口中念佛不止。其子询问,嘱勿相扰。晌午说:「西方有佛来迎。」於下午一时馀,安祥往生。十八日火化,面色红润,四肢柔软,如入禅定。

 张嗜仁

   告其子;「西方境界,就在眼前。」神态安适,朗声念佛,并命其子助念。至九日晨八时半,即正念分明,安祥往生。
   张嗜仁.浙江吴兴南浔镇人。为人诚恳,宅心仁厚。壮年曾攻读於南通纺织专门 学校。毕业後,入南通大生纺织厂工作。嗣调海门大生三厂。常放生念佛,作诸功 德。皈依印光大师,法名德博。家寓上海山海关路,因避尘嚣,於一九五七年迁至 苏州,卜居高师巷十三号,以利修持。退休工资,所入虽丰,自奉甚薄,每餐一菜,不食兼味。请人书写大乘经典,则不惜以重资相酬。皈心净土法门,以深信愿,持佛 名号。经常持诵华严、楞严、圆觉诸大乘经。尤喜阅华严,日览一卷,积四十年不 辍。曾在友人处,见有末曾装订之影印宋迹砂版藏经散页十三木箱之多,页次凌乱, 残缺不全,尘封已久。痛念法宝受损,发心加以整理。缺者补齐,损者修复,装订成 册,历数年始竣。年乘八旬,犹日诵「印光法师文钞」,择其警句,写成单本施送, 劝人念佛。迨一九七五年一月七日,示微疾,不思饮食。当夜见阿弥陀佛现身,自知 不起,急电促子国光来苏,嘱咐後事就绪。八日晨,再见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二大 士现高大身。因喜告其子;「西方境界,就在眼前。」神态安适,朗声念佛,并命其 子助念。至九日晨八时半,即正念分明,安祥往生,时年八十。

 樊性念
   自知即将往生,在寝室内打七念佛,求生净土。在家人及众居士助念下,安祥而逝。
   樊性念,住苏州阎门外广济桥,为戏馆案目。中年受同事何桂芳之薰陶,信仰佛法。不久,即皈依印光大师。每逢佛期,常去功德林素菜馆三楼佛堂,随众念佛。後 又参加阎门内後石子街陈依仁所创设之佛教净行社。至五十岁时,往西园戒幢寺,受 优婆塞戒,即茹素念佛终身。性念一生依靠劳动,维持生活。时存悲心,悯人疾苦, 遇有贫困之辈,常存救济之心。己方不及,辄转向富厚善信,顶礼膜拜,苦口乞施, 为人请命。己则黎藿充肠,敝衣遮体而已。民国三十四年十月,自知即将往生,在寝 室内打七念佛,求生净土。并对其媳全福德说:「最好十一月初四日往生,因灵岩印 老亦是初四圆寂。」在家人及众居士助念下,安祥而逝。时为十一月初四下午七时也。往生数日後,送至灵岩火化。沿途知者,多为合掌致敬。火化後,获得各色坚固子甚多。
 
   胡松年

   时近八时,见松年趺坐念佛,一如平时。更说:『阿弥陀佛来矣!』一笑阖目而逝,时正呜钟八下。
   胡松年,「上海人。宅心仁厚,待人接物,和蔼可亲。以经营丝绸为生。中年後,因听法师讲经.觉世无常,弃其所业,皈依印光大师。从此深信净土法门,茹素念 佛。抗战军兴,战火遍及各地。上海诸寺,纷纷举办法会,祈求和平。松年热心奔 走,维护道场,不遗馀力。住觉园法宝馆有年,安心办道,弘法利生。後往苏州灵岩 佳山,随众作务.暇则潜心念佛。印公圆寂後,营建塔院,松年赞襄督建,颇著辛劳。往生前夕,示微疾。恍憾间,似闻有人告知「八时往生」,以告妙真和尚。松年 有二子,长子早故,妙真因电其次子来山,告以其父往生时至,亦为摒挡一切。松年 则沐浴更衣,趺坐念佛。大众闻讯,齐来助念。当晚八时已过,众见其举动如常,欲 散去。松年囗:「今晚已过,往生当是明晨八时,仍劳各位前来助念。」翌晨,大众 咸集,更番助念。时近八时,见松年趺坐念佛,一如平时。间有不信,举以为询者. 答云:「大势至菩萨已来接我,但我一定要阿弥陀佛亲自来接方去。」出言甫毕, 更说:『阿弥陀佛来矣!』一笑阖目而逝,时正呜钟八下。是日适值印公塔院落成周年纪念,到山见者甚众,无不叹为希有。

 弘一大师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以求,咫尺千重。荼毗得舍利一千八百馀颗,红白璀璨,圆润耀目。
   弘一,名演音,籍浙江平湖。俗姓李,字叔同。先世营业於天津,遂寄籍焉。 早岁留学日本,专研音乐美术。返国後,执教於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并主上海太 平洋报笔政。复应浙江师范学校之聘;王任音乐图画七载;民国七年,出家於杭州虎 跑寺,时年三十九;受具於灵隐。慨律学久衰,发愿弘律,绍隆僧种。□以生弘戒 律,没归安养为职志。说法惟务切实,注重因果,不尚玄谈:其在「闽南十年之梦影」中说:「佛教的基本原则,就是深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 报。同时还须深信佛菩萨的灵感。善恶因果报应和佛菩萨灵感的道理,虽然很容易 懂,可是能彻底相信的却不多。这所谓信,不是口头上说说的信,是要内心切切实实 的去信。这很容易明白的道理,若要切切实实地去信,即是不容易的。我以为无论如 何,必须深信善恶因果报应和诸佛菩萨灵感的道理,这才有做佛教徒的资格。须知善 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又须知我们一个人所有的行为, 一举一动,以至起心动念,诸佛菩萨都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一个人若能这样十分决定 地信著,他的品行道德,自然会一天一天的高起来。」
   师每劝人专修净土,尝开示;「佛所说的法门很多,深浅艰易,种种不同。若修持的法门与根器不相契合的,用力多而收效少。倘与根器相契合的,用力少而收效 多。大多数众生的根器,和哪一种法门最相契合呢?说起来,只有净土宗。若果专门 修净土法门,则依仗佛的大慈大悲之力,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速证菩提,这是 比较容易得多了。」其说法有如家人对语,尽人能解。毕生事业,集中於弘律。其著 作之大者日「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此书历五年始成。总其著作数十种,汇为「南 山律苑丛书」。师於内外典籍,无不贯通,行解相应,而自视常若不足。文字讲说, 皆述而不作。居闽南甚久。民国三十一年九月初四日,示寂於福建泉州开元寺。临终 致书与夏丐尊诀别,并赋二偈附於书後;「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以求,咫尺千重。」「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荼毗得舍利一千八百馀颗, 红白璀璨,圆润耀目。世寿六十四,僧腊二十四。

   德森

   临终前一周,致书弟子云 :「不久人世。」并安排身後各事。时略感微疾。 十六日临终,命人扶坐,连呼 :「决定成佛!」三声,安祥而逝。室有异香, 数日不散。
   德森,杨氏子,江西兴国人。年三十一,於福建报恩寺出家。受具於江西宁都湛 田大乘寺。为人诚朴。森亲见其师今彩和尚念佛坐化,大为感动,故亦专诚念佛。毕 生弘扬净土,不遗馀力。恒言:「佛法钥锁,唯在断恶、修善、度众生。此三事外, 更无别法。三者各臻其极,即自圆成佛道。」皈依弟子甚众,远及南洋各地。原住上 海法宝馆。民国二十六年,卓锡苏州灵岩,掩关於山之东关房,足不出户者二十馀 年。印光大师创建弘化社,印施佛学书籍,得其助力甚多。四大名山志及净土圣贤录三编,整理编印,皆其力也。示寂前数月,曾印施无量寿经四千册。其时纸张印刷, 都极困难,森以毅力,卒告完成。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临终前一周,致书弟子云; 「不久人世。」并安排身後各事。时略感微疾。十六日临终,命人扶坐,连呼;「决定成佛!」三声,安祥而逝。室有异香,数日不散。遗体坐龛,面目如生。荼毗检得 舍利甚多,由弟子取回供养。世寿八十,僧腊五十,塔於灵岩。

  丁桂樵

   临终前十分钟,颜容不改,举动如常。并对友人陈毓秀医师说; 『念佛之心,了无挂碍。』神志清朗,称念圣号,安祥而逝,如入三昧。
   丁桂樵,名传绅,湖南长沙人。清光绪间,生於四川成都。幼时颖悟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所作诗文,澹雅古朴,直追魏晋。早年研求老庄之学,後以为玄谈,不足济世,因弃而习医,去日本留学。四年,大学毕业归来,从事教育事业。时桂樵正值 年轻。民国成立後,奔走南北,投身政界,廉洁从公,为人所称述。三十岁後,放弃 政治生活,居上海,谢绝交游,茹素归佛,专心内典。所亲近者,皆当代善知识。研 讨教义,辨析真实,深究因明、唯识,贯通显密观行,融治瑜伽、中观,泯大小空有显密之诤,而归心净土。信愿深切,躬践力行,数十年来,念佛从未间断。晚年无意 於般若文字,不事述作。但发无上心,行菩萨道。提倡素食护生,发起刊印续藏,凡 属弘法利生之事,无不尽力为之。一九五三年农历二月十三日亥时入灭,世寿六十有七。入灭之日,犹为家人说法。戌时起,整衣服,净手。临终前十分钟,颜容不改, 举动如常。并对友人陈毓秀医师说;『念佛之心,了无挂碍。』神志清朗,称念圣 号,安祥而逝,如人三昧。
 

 

显根

   一句弥陀,生西不疑。平时打包,佛不欺我。面西趺坐,合掌当胸。呼之不应,气息全无,唯顶尚热。四众咸集,交口赞叹,敬仰不已。
   显根,浙江温岭人。不识字,中年出家。初嗜烟酒,後净戒行。居天台山灵峰庵。凡国清、华顶、高明诸大丛林,有经忏佛事,必请根参加。人只知其善梵贝,不 知其精修梵行也。根每逢人,只称一句阿弥陀佛而已。民国二十八年春,忽向山中诸 庵憎吉假云;「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适国清寺住持显莲居必明庵,问之曰:「生 西方有把握否?莫贻笑於大家。」根答:「一句弥陀,生西不疑。平时打包,佛不欺 我。」初,根恒蹀变於庵前山後,自告假後,足不出庵门,终日趺坐,念佛不辍。二月十五日,有沙弥至灵峰庵,见根於庵门外,面西趺坐,合掌当胸。庵门已锁,而钥 匙则斜插右衣襟上。呼之不应,气息全无,唯顶尚热。沙弥奔走惊呼,各庵四众咸 集,交口赞叹,敬仰不已。年七十五。

 晴朗

   预示本年十二月十四日午时往生。届期,命笔成偈云: 「此去不寻常,身心已两忘。净光慈摄我,当下即西方。」
   晴朗,湖北安陆府锺祥县人。俗姓鄢。十九岁,以童身披剃,法名寂效。遍朝名山,远赴印度,请舍利於释塔。至西天目山,驻锡禅源寺,为首座,阅藏七载。建舍 利殿於寺左。住养老院。民国二十年,众举任方丈,辞不受。日夜诵经坐禅。四众来 请开示者,座常满,无不如愿而返。民国二十六年,抗战军兴,设浙西行署於寺内, 朗乃迁至枫岭乡上骆家,请骆友祥代建兰若。朗宗说兼通,性相圆明,一以净土为归宿。道行高超,辩才无碍,为民国以来浙西大善知识。著有「八识规矩颂解」、「阅藏随笔」。民国二十三年春,皈依弟子施友姻、方幼壮同往拜谒,朗预示本年十二月十四日午时往生。届期,命笔成偈云:「此去不寻常,身心已两忘。净光慈摄我,当 下即西方。」午时正,嘱助念,面向西方,趺坐而寂。体软如棉,顶门一日夜,尚不退温。世寿七十一。建塔於西天目山大树王侧。
 
松月
 
  用功要在平时。如定时钟,绵绵密密,不间不断。信深愿切,命终决定往生极乐。 右胁卧,不复多诘,少顷,安祥而逝。平时多痰,去时全无。隔日装龛,口唇转红,笑脸如生,手足柔软,光润异常。
   松月名仁和,安徽桐城人,落发於安徽贵池县南泉塔能发座下,民国十八年春,至南京宝华山受戒。後云游参学,诣天童,亲近圆瑛,参禅不契。慕灵岩念佛道.场, 於二十二年正月到山。方丈妙真许其进堂念佛。不久,嘱司如意寮香灯,照应病僧。月不辞辛劳,凡进寮养病者,不分亲疏厚薄,一视同仁,悉心照料。
   见有经济困难者,大则代为设法,小则自行布施。遇病人污秽不洁,一一代为洗涤, 加见病势沉重无望,即时时开示策励,使其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若神志昏迷,不知 念佛,则从旁连称圣号相助。有时病人过多,月日夜侍候,不暇睡眠,以致双目发 赤,仍不休息。夏季久旱,寺中井涸,月则逐日於他处挑水供众。在运水时,一面行走,一面念佛。妙真念其执劳已久,且患肺疾,於三十五年正月,请其任书记,嘱静 养修持,不必随众作务。月以此默持佛号,求早往生。旧历九十月间.告坐关僧了然,即欲往生。至十一月十一日,又向了然告假说:「今日见後,恐不复见,最多再 留七天。」所有财物,安排分散妥当。十六日.有莲友来问疾,并供面食月略□, 且言;「此是我最後进食。」问:「有何痛苦?」回说;「没有。」「能念佛否?」 回答:「历历分明,明天佛诞,我当往生。」问:「可有把握否?」答曰:「我自明了。前念气断,後念即生。」又说:「用功要在平时。如定时钟,绵绵密密,不间不 断。信深愿切,命终决定往生极乐。」十七日上午,库房执事慈海至,月向其合掌 说:「我今日往生,以後西方再会。」又道;「方丈和尚外出,今天不回,不再等 候,请你代致谢意。」遂右胁卧,不复多诘,少顷,安祥而逝。弥留时,尚能张口念 佛。平时多痰,去时全无。隔日装龛,口唇转红,笑脸如生,手足柔软,光润异常。 世寿四十六,僧腊十七。

 戒尘

   尘说:「太阳已经过午,我持律数十年,何可在最後犯戒?应即为我助念。」 至晚,气息渐微,遂示寂。入龛,容颜如生。七日荼毗,得舍利百馀粒。
   戒尘,俗姓邱,字涤吾,湖北汉川人,年十九出家。与虚云禅师结为禅侣,住终 南茅蓬。栖心禅悦。曾患病。在梦中念往生咒不辍,忽见茅蓬都作金色,光明遍照。 醒後,病苦全消,方知缘在净土,於是专修念佛。清光绪末,至云南鹤足山,掩关三 年,修持般舟,两足尽肿,坚恃小懈。旋赴杭州,入华严大学,深入教海。著「华严 一滴」,及「华严五周四分七处九会图」。更赴常熟佛垣寺,掩关三年,笃志净业。 编辑「莲社明训」、「净宗要语」等书。返云南,建立净业莲社。尘性行笃实,戒律 精严,熟谙教典。有来请益者,解答皆能使之满意。皈依者数万人。当地节竹古刹, 颓废已久,尘任住持,领众操作,不辞劳苦,寺宇一新。旋诣云凄〔云南〕讲「四分 律」。一日早起,忽倾趺,遂卧病。侍者进粥,尘说:「太阳已经过午,我持律数十 年,何可在最後犯戒?应即为我助念。」至晚,气息渐微,遂示寂。时为民国三十七 年五月二十一日,世寿七十。入龛,容颜如生。七日荼毗,四众齐集,念佛声动山 谷。薪尽,得舍利百馀粒,藏海会塔内,遗命也。

 王东园

   十四日晨四时,口中吐气发清香。夜深,室中忽光明如白昼,家属中有见大士现身者。午刻,乃安祥念佛而逝。
   王东园,浙江瑾东宝幢人。幼时,家颇清寒。入私垫读书,未半年,即辍学就 商,进印书坊当学徒。天资聪颖,发愤苦学。在年青时,即为教师,具辩才。创办四 明日报、瑾东公医院,及乡村学校等有利社会事业。历任浙江省议员、上海天厨味精 厂经理。国产天厨味精,乃东园首创,不但受素食者欢迎,且为国家挽回漏危。东园 好典籍,薪水所得.悉以购书,所藏不下数万册。在天津时,遇陈正有,得其启发, 归心佛门。从此唯佛是念,唯净土是求。五十岁後,精究内典。刻经赠送,广结法 缘。於上海寓所,设立佛堂,终日念佛不懈。六十三岁辞职,息影家园,念佛更精 进。救济贫寒,施粮助学,十馀年如一日,邑人称善。一九五零年夏历三月初四日, 自觉举体违和,遂卧床不起。家人悬西方三圣像於床侧,东园手掏数珠,口念佛号, 亦不感痛苦。初六日起,作长睡二次,每次达数十小时。醒後,家人问所见,则云: 『身在西方。』十四日晨四时,口中吐气发清香。夜深,室中忽光明如白昼,家属中 有见大士现身者。午刻,乃安祥念佛而逝。病中,太白长庚楼源清法师,及邻庵比丘 尼等,齐来助念。十一日内,佛声不断。家属皆信仰佛法,亦随众助念。东园奉佛二 十馀年,长斋不杀,普贤行愿品、金刚经都能默诵。礼拜虔诚,盥漱严净,从不以污 手接触经像。世寿七十七。

 陈依仁

   老和尚更为开示一番後,依仁随即坐起,合掌礼谢,含笑而逝。
   陈依仁,苏州香山人。业医,一生乐善为怀。深明教理,归心净土,至诚持名。 曾皈依谛闲大师,赐法名圣缘。於苏州後石子街,创设佛教净行社,领众行道。弘扬 大乘净土诸经,辩才无碍,为众所推。曾就香山故里,宣讲阿弥陀经,劝化乡人。说 法微妙,引人入胜。当地书场,平时营业颇盛,至是,门前冷落,座客日稀,盖咸趋 依仁讲席,恭聆法要矣!为法之诚,感人之深,在当时居士中,实属不可多见者。一 九五七年农历七月既望,逝世。逝世前,虽无重大疾苦,因年龄衰迈,精力不济,卒 卧床不起。又复昏沉,迷失主念。当时同道咸集,罔知所措。芎窿寺清禅老和尚闻讯 赶到,睹此情况,令众退出闭门,就依仁耳畔敲动手馨,先诵阿弥陀经,继则称念圣 号。历三小时许,依仁始渐清醒,微张双目。老和尚更为开示一番後,依仁随即坐 起,合掌礼谢,含笑而逝。世寿七十有五。

 张大朗

   嘱其弟根朗曰:「你以後要好好侍奉老母,我马上要去了;西方天乐来迎,你 听见麽?」说毕,焚香趺坐,合掌而疾。
   张大朗,安徽怀远大潘村人。不识字,事母甚孝,业石匠。从邑人徐本孝受念佛 法门,其妻竭力阻止,不为动。未几,妻死,乃一意精进,昼夜礼念,不稍休。行之 七载。民国九牛.中秋节将届,示微疾。谓其母曰:「吾去後,定先来度母,勿悲 也。」其母因茹素念佛,亦勉其子:「一心念佛,以求往生。」八月十三日正午,嘱 其弟根朗曰:「你以後要好好侍奉老母,我马上要去了;西方天乐来迎,你听见 麽?」说毕,焚香趺坐,合掌而疾。斯时,空中天乐忽鸣,似有小喇叭、其声悦耳, 不可言状。天乐响外,有二灯如盔大,晃烁荡漾,大众共见,历一时许始隐。当时村 外人皆闻大潘村上空天乐声音,来观者数百人。但一入村,则又无声,而本村人仍闻 天乐。观者无不感叹。时大朗年三十岁。

 贝祖善

   赵君往视疾,见其病重,不觉泪下。祖善反笑而慰之曰:「尔我平时念佛修 持净土,正为今日往生,此乃大喜庆事,岂可效世俗儿女之态乎?」病中始终神 智清朗。至九月十二日亥时,於床上合掌跏趺,念佛而逝。
   贝祖善,字幼伟,苏州人。性颖悟,事母孝。母目盲,其姐于归严氏,夫妇俱早亡 ,遗一子二女,幼弱无依。祖善悉为抚养成人,并培植至高等学校卒业。 其馀昆仲及亲友中,若有急难,每倾囊相助,无吝色。壮岁浮沈宦海,曾任南 京电厂厂长,及宋子文机要秘书、海关总监等职。四十馀岁时,因与当道意见相左, 遂引退家居,留意身心性命之学。初习道家吐纳导引之术,後学密宗。年近知命,始 从知识得闻净土持名法门,大喜踊跃,庆得归宿,尽弃前之所学。一句弥陀,专精持 念。虽远客相访,或有要事,必待净课完毕,方出酬答。民国二十五年秋,忽患疾 病。知净土缘熟,即顶先安排临终诸事。因恐其妻世爱深重,难免哭泣,早使别居一 室,不令知情。除约道友数人,主持助念等事外,仅留长女幸昭一人,在旁服侍。并 切嘱家人:「不许哭泣喧扰。逝世後八小时内,不得触动身体。一切须照「饬终津梁」 书中规定办理。其馀亲友及家中子女,均摒绝不见。一心念佛,决志往生:当疾笃 时,联襟赵君往视疾,见其病重,不觉泪下。祖善反笑而慰之曰:「尔我平时念佛修 持净土,正为今日往生,此乃大喜庆事,岂可效世俗儿女之态乎?」病中始终神智清 朗。至九月十二日亥时,於床上合掌跏趺,佛而逝。寿五十二岁。

 赵修德

   一日力疾,到开元寺拜佛。拜毕回家,即闭目合口,不视不话。惟含笑端 坐椅上,左手作捻珠念佛状,安然化去。历四小时,顶犹温暖,异香数日不散。
   赵修德,河北省邢台城内人。事母至孝,待人以诚,性情淳厚。皈依三宝.严持 五戒。民国二十七年仲冬,其母病笃,全家念佛。母临终谆嘱修德曰:「好生念佛。 三年之内,念佛勿辍。」嘱毕,吉祥卧.安祥而逝。三时後,体软顶热,面露红光。 修德既遭母丧,一切如礼。且遵母命,三年之内,行住坐卧,念佛不辍。每日鸡鸣即 起,至圆照塔下,右绕念佛。行路时,设有挡途瓦石,必踢除乾净,免碍行人。若逢 斋期,必到开元寺佛殿,击磐燃灯,照应香火。逢人即劝念佛。其劝念佛辞曰:「念 佛吧!念佛吧!极乐世界是咱家。」其持佛号也,至专至勤。其守母命也,惟诚惟 谨。迨民国三十年十一月间,屡言:「母命圆满,吾将归矣!但因夙业难逃,须受疼 痛之苦。」已而现微疾。疾发时,胸背疼痛,果如所言。一日力疾,到开元寺拜佛。 拜毕回家,即闭目合口,不视不话。惟含笑端坐椅上,左手作捻珠念佛状,安然化 去。历四小时,顶犹温暖,异香数日不散。时民国三十年十二月初一日也。世寿五十 有六。

 余铭生

   告以:「临终十念,决定往生。」铭生又振作精神,合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至第八声,音骤低,气绝。历一刻钟,忽醒,向大众高声大笑,连声说: 「我高兴极了!」遂安祥而逝。
   余铭生,浙江岱山高亭人.业农,纯朴好善。乡里有纠纷,必出而排解。扶危济 困,成人之美,乐为己任。然不识佛法为云何。其子鼎镛,青年奉佛,皈依圆瑛法 师,专志净土,在乡间创办佛教居士林,导众念佛。时铭生虽受薰习,但行持未笃。 一九四一年正月二十三日,患微疾。延七日,病转剧。鼎镛即组织莲友率家属虔诚助 念。经一日夜,病情好转,神志亦清。鼎镛善言慰喻,告以念佛往生殊胜之理。铭生 恍然领悟,心生欢喜,放下一切,专心念佛。且告众曰:「为念四字洪名。」众从 之。二月朔农,谓子曰:「要理发、沐浴、更衣。」鼎镛曰:「父能生西否?」答 曰:「能!」其语决断有力。时大众继续助念,佛声不断。翌日子夜,铭生告众人 曰:「我已见到阿弥陀佛,手捧莲花。」言毕,即欲起身作乘莲台势,并自击引馨,高声称念佛号。历一小时,声惭低,胞弟铭茂等在旁助念。告以:「临终十念,决定 往生。」铭生又振作精神,合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至第八声,音骤低,气绝。 历一刻钟,忽醒,向大众高声大笑,连声说:「我高兴极了!」遂安祥而逝。次日大 殓,四肢柔软,面色红润如生。世寿四十有九。

 夏莲居

   一日谓人曰:「余大事已办,决舍浊世矣!」於时精神奕奕。开示法要,及修 持所现境界,多为平素未曾道及者。旬日後,示微疾。夜间家人侍侧,闻其 念佛相继。忽闻厉声一唱,驾视之,即於此一句万德洪名声中,安祥往生矣。 正念分明,说行便行。
   夏莲居,少志学,博贯群籍。穷研理性,兼擅众艺。中年潜修内典。由宗而教, 由显而密,圆融无碍,会归净土。乙丑,军阀张宗昌督鲁时,以莫须有之罪相加,籍 没家产,下令通缉,乃避祸东瀛。逾年归来,掩关津门。丈室唯供弥陀像,一心虔持 圣号,冥心绝虑,专精行道。历十载。感应道交,瑞徵屡见,见佛见光,从不示人。 有诗云:「一卷六字经,转破十年暗。人云我念佛,我说是佛念。迷云陈雾重重过, 瞥见澄潭月影圆。」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方殷。北京锚素一再坚请,乃来京卜居鼓 楼之侧。锐志潜修,尽心弘化,广赞大乘,宣扬净宗。诲人不倦,数十年如一日。求 道问学者,日盈於庭。获沾法益者,不可胜已。或明心见性,或生脱立亡,或往生现 瑞,或舍俗出家:至於闻教启信,洗心向善者,更什难数;乙巴仲冬,年八十有三: 一日谓人曰:「余大事已办,决舍浊世矣!」於时精神奕奕。开示法要,及修持所现 境界,多为平素未曾道及者。旬日後,示微疾。夜间家人侍侧,闻其念佛相继。忽闻 厉声一唱,驾视之,即於此一句万德洪名声中,安祥往生矣。正念分明,说行便行。 入弥陀愿海,为学人楷模,信乎!有关中念佛诗若干首传世。

 徐老翁

   其女问曰:「真有往生这回事否?」翁答说:「你等著看罢。」言竟,趺坐念 佛如故。少顷,不闻佛声。视之,已坐化矣。逝後,异香满室。
   徐老翁,居士徐祖耀之父,家住宁波竺家巷廿二号。祖耀在上海交通大学执教。 翁皈依印光大师,笃修净土。终日披海青,独处佛堂,一心念佛。往生前,示微疾, 其女问曰:「真有往生这回事否?」翁答说:「你等著看罢。」言竟,趺坐念佛如 故。少顷,不闻佛声。视之,已坐化矣。逝後,异香满室。其二子一女,目睹瑞相, 亦长斋念佛,均不婚嫁。

 邵慧安

   慧安谓:「决於今夜丑时西去:」言已,复念佛。至丑刻,复云: 「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前,自逊法师亦来迎接,吾去矣!」旋即高声念 「南无阿弥陀佛」三声,吉祥而逝。面貌如生,四肢柔软。
   邵慧安,原名治安。始信奉外道,後阅「印光法师嘉言录」,方深信三宝,皈依 印公,一心向佛,勤修净土。某年,以乘车不慎,失足伤气,精神日衰。经百馀日, 病势略差。是年古历九月二十四日,所居邑内张公殿住持自逊和尚荼毗,步往观礼, 并参加念佛,精神如故。归途因感受风寒,卧病不起。由是念佛益笃,志水往生。至 十月十二日,自知时至,因命家人助念。至夜初鼓,问家人云;「此时何时?」家人 妄云:「漏将尽矣!」慧安谓:「决於今夜丑时西去:」言已,复念佛。至丑刻,复 云:「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前,自逊法师亦来迎接,吾去矣!」旋即高声念「南无阿 弥陀佛」三声,吉祥而逝。面貌如生,四肢柔软。逾八小时後,探之,身体冷尽,顶 温犹存。

 了愿

   对弟子说:「我已亲见阿弥陀佛。身无病苦,心不迷乱,必当往生极乐。」 至半夜,复言「佛来!」遂高声念佛。渐渐声低,唇犹微动,安祥而逝。
   了愿.俗姓陈,湖北黄岗县人。曾为黄冠,旋悟法非究竟,於十九岁出家为僧。 父某,见子出家,亦舍俗;平时随众坐香,而默念佛号;临终,预知时至,身无病 苦,作务如常,安祥坐脱。愿见其父精进念佛,归宿如此,大为感动。以故恳切持 名,日课一二万以为常。曾行脚参访四大名山,及终南、天台各地。後至普陀谒印光 老人,请示禅净宗旨。愿於禅教俱有深造,而归心净土。历任扬州高昱寺首座十馀年,及上海灵山寺、龙华寺住持。於沪、杭、苏、常各地,弘法三十馀年。解放後, 住上海。尝讲「楞严」、「弥陀」诸大乘经,法雨遍洒江、浙两省,善信皈依者甚 众;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凡求谒者,普劝吃素念佛,求生弥陀净土。晚年居佛子 园,二六时中,持念圣号不辍。文革时,忽病中风,言语赛涩,手足拘弯,经医治疗 略好。至冬至前,偶感风寒,劳倦欲卧。对弟子说:「我已亲见阿弥陀佛。身无病 苦,心不迷乱,必当往生极乐。」至半夜,复言「佛来!」遂高声念佛。渐渐声 低,唇犹微动,安祥而逝。时为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清晨,寿八十六。

 锦扬

   见其双目仰视,合掌作礼,似有所瞩,当即念佛助其往生。遂面西吉祥卧, 在念佛声中,含笑而逝。逝後,全身都冷,四肢柔软。越三小时入殓, 头顶犹温。满室异香,经久不散。
   锦扬,号汝愚,浙江新昌县澄潭镇人,父张根玉,昆季六人,扬行三。其父因家 境贫寒,无力抚养,欲卖与□园庵主为僧。庵住持显华,初未允。继见扬为人诚朴, 遂予收留,给其徒了明为徒;剃度之年,才十一岁耳。初在庵中时,需应酬世俗经 忏,扬为适应环境,只得随喜;迨年稍壮,谢绝应赴,专事清修。廿六岁,往天台。 国清寺受具。戒期圆满,出外行脚,参访天童、阿育王寺。於上海法藏寺,亲近兴慈 老人,听讲经教多年。最後仍回新昌大佛寺养道,直至圆寂为止。平日修持,以净土 法门为主。二时课诵外,兼诵地藏经,并修大悲忏法,寒暑无间,数十年如一日。师 祖显华,颇擅针灸。扬得其传,课馀为人疗疾,多能著手成春。檀信供养,除正当用 途外,辄转作其他功德,及放生之用。常曰:「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吃著不了 道,披毛带角还。」幼好钻研古籍。平时待人接物,一秉至诚,说法利生,非常恳 切,故深得地方人士敬仰。当八十高龄时,渐觉精神上委靡不振。是岁十月初,病势 日重,饮食不进,但神志清楚,恒就卧榻诵经念佛如常。於一九七六年国历十月七 日,清晨二时许往生。其侄张伯华及净友康智净时适在侧,见其双目仰视,合掌作 礼,似有所瞩,当即念佛助其往生。遂面西吉祥卧,在念佛声中,含笑而逝。逝後, 全身都冷,四肢柔软。越三小时入殓,头顶犹温。满室异香,经久不散。

 汪序昭

   逝世後,面容含笑,神色如常,顶温体软。家人闻佛堂中鱼磬自响,天乐鸣空。
   汪序昭,号鸣球,安徽黎源大版人。家世贫寒,年四十,犹负债累累。经三十年 勤恳经商,渐成为富室。居士自奉淡泊,不肯轻易浪费。自皈依三宝後,好乐布施, 兴办善举。村中祠宇佛庙,皆由居十出资修理。环其家十多里范围内之崎岖小道,悉 经修平,成为坦途。救济孤寒,拔脱众苦。掩埋枯骨等善事,皆尽力为之。印送安士 全书、印光法师文钞等各类善书,广为劝化。所修善业,悉具疏迥向西方,愿与一切 众生同生极乐。居士平日修持,极为认真。礼金色佛像,持六字洪名,晨夕寒暑,从 不间断。其足部尝患风疾,不良於行,艰於跪拜;由於念佛恳切,不久即能跪诵,绕 念如常。时民国十九年岁吹庚午,居士年届八十有二,与薄友曹云喜居士盲:「我生 西时,请来助我念佛。」逝世前十日,邀曹云喜居士至家助念圣号。十日期满,便如 愿往生。逝世後,面容含笑,神色如常,顶温体软。家人闻佛堂中鱼磬自响,天乐鸣 空。遗命七七期中,全家吃素念佛。子孙俱能遵依。

 郑□宾
   我们同事信佛一场,请诸位念佛送我一程吧!』众友请说偈,居士说: 「不用说偈,你们看到我这个样子,来去自如。你们照我这样行,这就 是很好的纪念。」语毕,不到一刻钟,即含笑往生。
   郑锡宾,山东即墨人,业商。因读佛经,知念佛利益,遂发心念佛,终身不娶。 二十二年在青岛,从□虚法师受三皈依。自是心益诚恳,将家务完全交其弟料理,专 心念佛。居士能讲弥陀经,每年必由即墨经青岛,去平度县为善友讲经。二十八年 春,居士又去平度县讲经。讲经已毕,此众散去,与五六位净友,同进午餐。餐毕, 居士忽言:欲租一间房子。众友问其故,居士言;『我要往生,因恐死在别人家□犯 忌讳。』众友言:『吾等是多年知交,不要说往生佛国,即使卧病不起,死在我家亦 有何妨?吾今此处念佛人颇多,如真有把握,也可为此一方人作个榜样。』其友即为 居士收拾两间屋,设一榻令休息。居士即登榻,面西趺坐,向众友说:『给诸位告 假,我现在要走了。我们同事信佛一场,请诸位念佛送我一程吧!』众友请说偈,居士说:「不用说偈,你们看到我这个样子,来去自如。你们照我这样行,这就是很好 的纪念。」语毕,不到一刻钟,即含笑往生。其弟初不信佛,见兄抛舍家业,专门念 佛,殊不谓然。後经居士一再劝说,勉强信佛念佛,但并不恳切。及亲眼见居士念佛 往生,预知时至,来去自如,始知念佛功德利益。於是亦一心一意专诚念佛。三年 後,亦预知时至,念佛往生。

 王吉人

   民国三十七年,身无病苦,安祥舍报,念佛往生。往生前三日, 预知时至。临终前,剃头沐浴,看好净衣,外穿法服,端坐中堂, 合掌念佛,如老比丘。随谓家人说:『我要去了!你们不要哭,为 我念佛要紧。』语毕而逝,世寿七十。
   王吉人,苏北如皋人。家住如皋江口,以开设米行,及拥有多艘船只,经营航运 为业,家道颇富裕。居士行世仁慈,为人宽厚,乐於施舍。维护三宝,惟恐不力。夫 妇同吃长斋。逢年过节,全家吃素:平时全家人每月持十斋,不无故杀生。民国二十 年左右,到苏州报国寺,叩见印光大师,请求皈依。从此念佛修持,更加精进,常命 家人随同礼念。生三子三女,皆极恭顺。长子及媳,尤能极尽孝道,终日陪伴,不离 左右。居士尝告诫子女,要勤勉求学,要忠厚做人,要怜悯穷苦,要恭敬三费,要积 德行善。不要积财与子孙,造成他们不劳而获,挥霍浪费。在居士的教诲下,虽一家 人口众多,都能和睦共处,从来未有争吵之事。民国三十七年,身无病苦,安祥舍 报,念佛往生。往生前三日,预知时至。临终前,剃头沐浴,看好净衣,外穿法服, 端坐中堂,合掌念佛,如老比丘。随谓家人说:『我要去了!你们不要哭,为我念佛 要紧。』语毕而逝,世寿七十。

 杨钦芳

   你要放下万缘,怨亲都不思量,惟念阿弥陀佛,随阿弥陀佛 去,却不可思念儿子。」居士点头应诺。时有多人在室内齐 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居士随声默念,未几即微笑而逝。
   杨钦芳,浙江省普陀县沈家门镇人,家住西大居委会。生於一九零七年,於一九 八三年十月廿八日西逝,年七十七岁。居士初不信佛,七十五岁时,其子暴病死亡, 因感人命无常,遂发心吃素念佛。每念佛时,其音恳切,邻居皆闻。由初发心直至往 生,为时尚未满两周年。一九八三年九月末,患感冒,十月四日开始卧床。自见有一 白莲花苞落於胸前。当时家人皆闻室内异香馥郁,半日始散。居士病中了无痛苦。至 十月廿八日,农历九月廿四日傍晚,忽嘱家人:「你们快助我念佛,我要跟阿弥陀佛 去了。」家人问:「见佛否?」答言:「见!」随即双手合掌,作礼佛状。家人请净 侣助念,居士止之曰:「夜间不要去叫人家了。」又大声云:「让开些,佛来了!」 继又以指书其子之名。其妹已信佛多年,见状即正言告之曰:「汝今临终时至,宜一 意西方,从此了生脱死。你要放下万缘,怨亲都不思量,惟念阿弥陀佛,随阿弥陀佛 去,却不可思念儿子。」居士点头应诺。时有多人在室内齐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居士 随声默念,未几即微笑而逝,时初夜七时二十分也。逝後二十四小时,举身柔软,头 顶犹温。

 方圣照

   方圣照,居士方子藩之母。三十馀岁,发心学佛。皈依谛闲法师,法名圣照。又 皈依印光大师,法名德裕。平生待人以仁,临财以义,心甘淡泊,不慕纷华。境缘顺 逆,不动其心。但思己失,不见人过。凡弘法利生之事,皆尽力赞助,一掷千金,毫 无吝色。慈豁名刹净圆寺及放生园,主要由圣照布施兴建。印送经书,周济亲友,乐 之不倦。晚年,维护道场,更为殷切。有发心写经者,常随喜助成,供给纸笔。每 日未明即起,精勤课诵。卧铺长不过四尺,未能伸足。和衣而睡。间其故,答 说:「被暖榻宽,当然舒适,但易令人贪睡,不肯早起。榻小被薄,卧常不安,利於 早觉,不致影响课诵。」其精进有如此者。曾手书大方广佛华严经二部,以及法华、 楞严各数部。平时以华严、法华、楞严诸大乘经为常课,馀则轮珠念佛不绝。又尝燃 手灯供佛,所有功德,悉以迥向西方。六十一岁秋季,腹部病淋巴腺瘤。八月初,尚 能强起礼佛。後因延及肺部,不克支持。迨九月二十三日,病势陡重,请兴慈法师就 病榻开示。师至,圣照即合掌致敬,并向师说:「病逾数月之久,为何业障如此深 重?」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当观此身如空。身为无始以来业障所生, 业障由於妄想而起。正念生,妄想减,业障除。身且不实,病从何来?故当提起正 念,忆佛念佛。忆佛以能观想最佳,或单观『佛』字。念佛六字好,四字亦好,乃至 一字亦好。』更为说道:「以前金山寺有一僧,习禅定,後膺他寺住持,因此心分道 弛。忽病,都为境缘所转,作不得主。有昔年道伴来视疾,问彼何不将昔日功夫拿出 来。此僧经人唤醒,即提起正念,禅定现前,安祥往生。故知临终正念,最为紧要。 倘不遇善知识,仍恐轮回六道,真太可怕。」圣照知之。吹日天明,忽连称:「观世 音菩萨来矣!观世音菩萨来矣!」随即合掌,厉声念佛。逾一小时,嘱侍疾者扶之起 坐,面向西方,安祥而逝。时为一九四二年九月二十四日也。

 许黄氏

   逝世前,手结弥陀印置於胸前。逾时,命家属更衣正首。问: 「已见佛否?」则点首者再。神志清醒,眼神不衰。於大众助 念声中,安祥而逝。
   许黄氏,家住上海陕西路六O七弄六号。虽不识字,但恭敬三宝,信愿真切,念 佛不辍。并勤家人信佛。一九五一年,八十三岁,农历十二月初九子时往生。往生 前,略感微恙。安睡床上,毫无痛苦,面含笑容,合掌念佛。家属请助念团为之助 念。逝世前,手结弥陀印置於胸前。逾时,命家属更衣正首。问:「已见佛否?」则 点首者再。神志清醒,眼神不衰。於大众助念声中,安祥而逝。

 王九奶

   自已则就床端坐念佛。并随众诵弥陀经,声音宏亮,无异平时。 经一枝香时,含笑而逝。趺坐不动,面貌如生。
   王九奶,杭州人,其夫行九,故名。父任其华,清末居官,後在杭州清波门塔儿 头设酒肆。九奶三十馀岁,发心茹素念佛。曾至普陀受五戒,後住杭州□郊深潭 囗烟水庵。九奶一心念佛,诚求往生。一九五二年,九奶已八十岁。於九月初。 二日,身感不适,要求庵中同修勿外出,并为烧开水泡糖茶,供佛及僧。自已 则就床端坐念佛。并随众诵弥陀经,声音宏亮,无异平时。经一枝香时,含笑而 逝。趺坐不动,面貌如生。

 黄德春

   念至一、二百声,母说;「可速燃香,许多佛菩萨齐降矣!」 眷属中有泣下者,母连连摇手说:「不要哭,念佛要紧!」 众人念佛约十馀分钟,即含笑安祥而逝。越三十六小时就殓, 面色红润,身体柔软。
   黄德春,优婆夷吴德温之母也。天性纯孝,行世仁慈。怜苦恤贫,乐善好施,见 称邻里。皈依印光大师,受五戒。年近五旬,持报恩斋,念往生咒三十万遍。圆满 後,始持长斋。德春虽不识字,经勤苦学习,於早晚功课,及地藏、金刚、行愿品、 楞严诸大乘经,俱能持诵。德春经常去莲杜打佛七。凡遇法会,无不随喜。平时家 居,一心念佛。当八十四岁夏季某日,午後入睡,恍憾间见一大佛,住虚空中,高不 见顶。迨入深秋,肝胆病发,经医治疗略恙。乃谓其女日:「我年八十四,纵活百 岁,也无甚奇,还是往生见佛好,不必服药。」由此一心持名。其女因母年高,欲请道友助念,以此意达母。母云:「不须烦人,我自己能念。」临终之日,晚十二时, 忽气急目闭,但仍念佛如故。问:「有无痛苦?」答:「略感气促,并不难过。」其 女即跪下击磬,高声念佛相助。德春在床,对其女说:「要念得慢些,要念四字佛, 太快跟不上。」眷属遵命。念至一、二百声,母说;「可速燃香,许多佛菩萨齐降 矣!」眷属中有泣下者,母连连摇手说:「不要哭,念佛要紧!」众人念佛约十馀分 钟,即含笑安祥而逝。越三十六小时就殓,面色红润,身体柔软。时乃一九五七年农 历十月初五日也。

 茅大藏

   二月十一日,念佛微笑往生。世寿七十。荼毗, 获淡黄色圆润舍利数十颗。以石击之,坚固不碎。
   茅大藏,逝江天台西演茅人。其母长斋奉佛,大藏自幼即受薰陶,启发正信。年 十七,于归陈复初。持家勤俭,性仁慈,济人之急。从明观禅师受皈依。中年茹素, 修净土至切。劝化邻里,不以为倦。生四子一女.皆能笃信佛教。其季子立均,临终 瑞相昭著,弘一大师为之传。晚岁,长子海量迎其居沪。早晚课诵,老而弥勤。暇则 静坐,从事观照。一九五八年一月患疾。二月十一日,念佛微笑往生。世寿七十。荼 毗,获淡黄色圆润舍利数十颗。以石击之,坚固不碎。归葬於天台赤城山。

 龙慧锐

   自知娑婆缘尽,极乐果熟,请朱陈圆净来嘱托後事。 正念分明,合掌念佛,吉祥而逝。
   龙慧锐,苏北人。家贫,为朱姓作童养媳。九岁,进苏州对门外小觅渡桥某丝厂 当童工。其夫在苏州电话局充外线工人。中年感身世贫苦,膝下又无子女,乃归信三 宝,茹素念佛。皈依印光大师,法名慧锐。嗣即加入马医科庆元坊吕慧乔所创办之净 宗助念团。勤修佛事,数十年如一日。素性刚直,不事虚伪。每逢佛期上殿,遇有男 女通友,威仪失检者,辄施责斥。因此人皆敬畏之。於贫苦同道,关怀周至。晚年, 其夫病故,生活益困难,但能安贫乐道,修持不弛。得其同事朱陈圆净资助,生计始 得无忧。从此念佛更加精进。不久患腹泻,卧床不起,服药无效。自知娑婆缘尽,极 乐果熟,请朱陈圆净来嘱托後事。正念分明,合掌念佛,吉祥而逝。时为一九六零年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下午五时也。终年六十有七。

 王阿英

   临终,身无病苦,面含笑容,谓雅君曰: 「是你度我。阿弥陀佛今来接我,我去矣!」言毕便逝。 室内异香馥郁,经时始散。得年六十八,果获延寿五年,异矣!
   王阿英,浙江定悔人,住上海八仙桥。幼时即患哮喘,迄未愈。一九六二年,阿 英已六十三岁,患病甚危。是岁,其女雅君跪於观世音菩萨像前.至诚恳祷,求延 母寿五年,誓劝其母吃素念佛。是夜,雅君梦一老妇,领其母女进一庙宇。见殿中 人,身穿黄袍,头戴冕冠。老妇命其母女近前站立。旁一人,手执黄纸,用毛笔於纸 上画几个圆圈。画毕,递与冕冠者阅。冕冠者点首色喜,将纸交与另一人,转给雅 君,并说:「拿去!」於是老妇送其母女出门。遂寤;时恰正月初一。雅君得梦後, 即赴母家,将梦告诉阿英。并说:「母病无妨,已加寿五年,但要吃素念佛。」阿英 接受其女之劝,即发愿茹素念佛,病亦日渐痊愈。正月初七夜,阿英梦见地藏菩萨软 语慰藉。从此每日趺坐三次,默念佛号。於一九六七年二月一日命终。临终,身无病 苦,面含笑容,谓雅君曰:「是你度我。阿弥陀佛今来接我,我去矣!」言毕便逝。 室内异香馥郁,经时始散。得年六十八,果获延寿五年,异矣!

 丁友竹

   「应多读印老文钞,句句真实,为行人指明方向。如不遵行,岂不错过一生。」 正念分明,念佛含笑而逝。容颜不改,一如生前。按佛制火化。
   丁友竹,江苏武进人。丁氏邑之望族,世代行医。友竹得其家传,设诊所於苏州 富仁坊,颜曰「爱竹医庐」。善治外症疔疮,愈人无数。贫人求冶,多加优惠。其病 势严重者,则令留住诊所,悉心调治。开刀敷药包扎,皆亲手为之。尝日;「如此, 工作虽忙,但对病人患部,可以细心观察用药,减轻其痛苦,俾获早愈。对无力就 医者,常供给饮食汤药,好言安慰,使减少忧虑。出家人求治昔,施诊给药,不取报 酬。友竹早岁发心学佛,茹素持戒。大悲咒、普门品、金刚经、弥陀经.列为日课。 中年皈依印光大师。常劝人念佛,归向净土。并说:「应多读印老文钞,句句真实, 为行人指明方向。如不遵行,岂不错过一生。」一九七四年,因患痛风,医治无效。 虽在病中,恃名不辍。至七五年春天,不药而愈。是年八月十九日,即农历乙卯七月 十三日农七时,正念分明,念佛含笑而逝。容颜不改,一如生前。按佛制火化。世寿 八十。

 姚道明

   往生前三月,预知时至。农历正月二十七日早晨八时, 身无病苦,面向西方,结印坐化。
   姚道明,江苏盐城伍佑镇人。皈依了然法师,法名性海。初高鹤年施舍刘庄私宅 为贞节净土院,安置清修老弱妇女达百馀人。民国十六年,道明受高鹤年委托,负责 该院内部一切事务。领众行道,不辞劳累。精进念佛,十分专诚。有时道粮缺乏,坚 持与大众克服困难,共度艰苦岁月,毫不退堕。如是者历数十年。一心念佛,求生西 方。一九七七年,已八十六岁。往生前三月,预知时至。农历正月二十七日早晨八 时,身无病苦,面向西方,结印坐化。

 何性钦

   翌日,沐浴更衣毕,居中端坐,请二位道友左右坐,同念阿弥陀经。 念至一心不乱时,忽然住声。道友请其续念,性钦双目微张说: 「西方去!」即安坐不动,自在往生。
   何性钦,住苏州花驳岸。皈依印光大师。终身无亲属照顾,杜门念佛。金刚、普 门品诸大乘经,列为常课。七十四岁得病,历半年之久。自念业重,持名愈精进。往 生前三日,见观世音菩萨现身。因对道友说:「我将於明日午後三时往生,可来相 送。」翌日,沐浴更衣毕,居中端坐,请二位道友左右坐,同念阿弥陀经。念至一心 不乱时,忽然住声。道友请其续念,性钦双目微张说:「西方去!」即安坐不动,自 在往生。

 王慧慈

   预示往生之期,请人诵地藏经,助念佛号。所有财物悉数布施,己则只穿旧衣。香汤漱口,面西右胁卧,神识清楚,毫无痛苦,合掌念佛而逝。
   王慧慈,江阴人。索性慈悲,乐於布施。自奉极俭。待人宽厚,少嗔恚习气。三 十二岁,皈依印光大师,即持长斋。每日早晚诵华严、法华,阅读诸人乘经及印光 大师文钞。逢十斋日,杜门禁足,手持洪名。极谦虚,不炫已长,□生惭愧。五 十岁起,持过午不食戒。至七十五岁,立净室於苏州乌鹊桥弄,禁足三年,定期 打七,胁不至席。八十一岁十一月初五日,感受风寒卧床。至十一日黄昏,预示 往生之期,请人诵地藏经,助念佛号。所有财物悉数布施,己则只穿旧衣。香汤 漱口,面西右胁卧,神识清楚,毫无痛苦,合掌念佛而逝。二十四小时後, 为结双跏趺坐,腿甚柔软。入龛,宛然如生。

 林章宽达

   嘱家属:「焚香勿断,已有许多佛菩萨降临。」往生时,索饮白糖汤,三口。 笑容满面,念佛不止。俄而念佛声渐低,安祥往生。
   林章宽达,住苏州临顿路。三十岁时发心持长斋。初皈依虚云和尚,法名宽达。 至六十九岁,就雪相法师受五戒。每日半夜一时,即起身礼诵。因不识字,专诚念 佛,或拜或坐,或经行绕念。无论闲忙,佛声□不离口。八十三岁正月起,觉两腿酸 痛,不能行走。延至四月二十九日,停食,只饮水,觉痛止,精神好转,行动如常。 或问:「如是不食,何以精神反好,身体反健?」答曰:「我说你不信,常有佛菩萨 赐我饮食。如是半月、至五月十四日下午一时三刻往生。前三日预示将去,有人 问:「到何处去?」答:「我到极乐世界去。我已去过,见到佛菩萨。佛对我说,此处不易到,你可来此再修。」由此常坐床念佛,毫无痛苦。至五月十三日,嘱家属: 「焚香勿断,已有许多佛菩萨降临。」往生时,索饮白糖汤,三口。笑容满面,念佛 不止。俄而念佛声渐低,安祥往生。

 胡了常

   至亥时,见佛来,欲起礼拜。因扶起令坐,作合掌低头状云:「尚有 三声佛号,念完即去。」全家及僧俗三十馀人,俱大声念,了常遂亦 高声念佛而逝。面带笑容,室有异香。吹日入殓,顶温肢软,香气犹存。
   胡了常,安徽无为县陈锡周之继室也。笃信佛法。其夫初不信佛,因为陈述因 果,力劝同修,吃素念佛,并同皈依印公。平素救贫济厄,凡属善举,无不量力而为之。後因了常久病,身体疲弱,不思饮食。某日正念佛间,恍惚见了两童子执长□上 书:「西方接引。」因以告夫日;「此兆於我则幸,於君则不幸。」以己归西,内顾 无人故。因请僧四位,诵经礼忏,近一月。以祈寿未尽则速愈,寿已尽则速生西方。 从此身心适悦,了无病苦。如是者一月。後复觉不适。知归期将至,一心念佛,以求 速生。全家都为持念洪名,并请僧换班续念,昼夜佛声不断。己则但默随之。往生之 日,午前令备浴具。浴毕,更衣礼佛,献香毕,归即移床向西侧卧,唯专念佛,概不提及诀别等事。至亥时,见佛来,欲起礼拜。因扶起令坐,作合掌低头状云:「尚有 三声佛号,念完即去。」全家及僧俗三十馀人,俱大声念,了常遂亦高声念佛而逝。 面带笑容,室有异香。吹日入殓,顶温肢软,香气犹存。

 江味农母

   自将衣服鞋子整理就绪,面向西方,双手合掌,仰望空 中凝眸而笑,泊然往生。双目已瞑,而笑容犹自可掬。
   江味农居士之母。郭太夫人,为人宽仁恭俭,孝敬翁姑,相夫教子,饶有古时贤 母风范。平日不衣华服,不食珍馐。凡事喜躬亲操作,不假手旁人。晚年遭逢世变, 家产荡然,但安之如素。常云:「诸皆受苦,万法都空,有盛必衰,有生必死,此自 然之理。不明此理,妄生哀乐,那就更加苦了。」太夫人幼奉观音大士,经常持诵般 若心经。晚年始持长斋,礼诵益虔。日诵心经七卷、弥陀圣号五千聋。每念诵佛号 时,或遇事打差,就从头再念,不肯含糊放过。其功行严密,大抵如此。民国十年 夏,饮食忽减,常以浊世无常,晓谕家人;六月初二日晚上,跌坐床上,眼目合掌,告味农居士言:「当我去世时,就照这样子,你看好吗?」六月上旬,每天但饮米汁 半碗,命其子味农居士讲弥陀经。味农居士与家人,轮流侍坐念佛,太夫人甚喜。太 夫人年六十时,耳患重听,至此忽听觉灵敏,别室有人作细语,亦能了了闻知。至十 五日旱晨,向助念居士言:「天气暑热,可请少歇,时候还早。我到午刻才去呢!」 十二点十分,命人扶起坐定,自将衣服鞋子整理就绪,面向西方,双手合掌,仰望空 中凝眸而笑,泊然往生。双目已瞑,而笑容犹自可掬。世寿八十有二,往生後,体软 顶温。次日入殓,面色红润丰满,状如五十许人。

 张氏

   「你好好领著孩子过吧!我今天要往生佛国了。」夫以为戏言,不应, 仍去码头拉车。张氏又嘱其二子曰:「我今天要往生到极乐世界了! 你们俩好好听父亲的话,不要淘气。」张氏将家务略微收抬,便洗脸、 梳头,换上净衣,在床上面西趺坐,念佛往生。
   张氏,青岛人,生有一子一女,家境贫寒。其夫在海港码头拉车为生,张氏注青 岛市内湛山精舍附近。精舍内有佛学会,每逢礼拜日,淡虚法师常来此讲经。张氏藉 此因缘,皈依三宝,得闻佛法。二十六年冬,一日清晨,忽谓其夫曰:「你好好领著 孩子过吧!我今天要往生佛国了。」夫以为戏言,不应,仍去码头拉车。张氏又嘱其 二子曰:「我今天要往生到极乐世界了!你们俩好好听父亲的话,不要淘气。」二子尚幼,不喻其意,游戏如故。张氏将家务略微收抬,便洗脸、梳头,换上净衣,在床 上面西趺坐,念佛往生。及二子回房,见母已逝,哭著到邻家送信。邻人闻讯赶至, 见张氏往生已多时。其夫由码头回来,痛哭一场,因家贫无以为殓,乃由佛学会诸居 士凑款,处理其身後事宜。大光法师记之如是。

 陈智奇

   老太言:「不须多言,我自知时至。」即在佛前焚香而坐。唱云: 「垃圾送东方,我即往西方。」言毕,含笑而逝。
   陈智奇,苏州人,人皆呼之为陈老太,住苏州文山寺前一号。曾皈依印光法师, 赐法名智奇。後又皈依虚云和尚,赐法名宽容,老太夙具善根,幼年即知随母念佛。 中年夫亡,无子女,生活非常清苦。老太秉性温和,遇事能忍,喜助人,不因经济困 难而有所吝啬。每天持诵楞严咒、大悲咒、普门品、金刚经,以及弥陀诸大乘经,从 不间断。老太深知生死事大,精进忏悔,一心念佛,誓求往生。一九七四年三月二十 六日,上午十时左右,有莲友某送菜来、推门入内,老太云:「你来得正好,请你帮 助我揩身,换好净衣。」莲友见此情况,心中已经明白,即劝令念佛。老太言:「不须多言,我自知时至。」即在佛前焚香而坐。唱云:「垃圾送东方,我即往西方。」 言毕,含笑而逝。世寿八十有二。

 徐了法

   居士说:「请你们轻声,念得慢些,否则我要跟不上的。」其时, 左右邻居都来观望,居士口角微动,面容如常。俱云:「徐老太还 在念佛呢!」殊不知居士已在大众念佛声中,安祥往生矣!
   徐了法,江苏无锡人,住上海云南南路馀庆里十一号。青年奉佛。中岁夫亡,无子女,孓然一身。居士於宏法利生事业,颇具热忱。领众结社,虔心念佛,曾参礼各 地名山道场。凡出家二众,以及念佛居士有困难需人援助者,召之即至。侍奉病人,及临终助念,皆能尽力而行,不辞劳苦。居士体力甚弱,後忽患乳癌,仍自告奋勇, 不顾安危,侍他人疾,毫无倦容。居士家境贫困,依靠变卖衣物渡口,从不向人乞 助。或有人以财物馈赠者,必於佛前恳切回向。往生前,已家徒四壁,只留下一供佛 木柜而已。时所患乳癌,已届晚期,且因患有其他疾病,不能施行手术,自知医药已 无法挽救,因此在观音菩萨像前,恳切祈求往生净土。时患部溃烂,脓血交流,竟亦 不感疼痛。一九七七年,农历七月初一日上午十一时往生。往生前,预知时至,自说 七月初一就要往生。及至初一,八点多钟,居士吃西瓜後,对在旁侍疾者盲:「你们 赶快为我燃香,大士法驾到了。」并请人扶起,双手合掌,向南窗作礼,口称大士圣号。少顷复行卧倒,是时在旁侍疾者,皆厉声称扬圣号。居士说:「请你们轻声,念 得慢些,否则我要跟不上的。」其时,左右邻居都来观望,居士口角微动,面容如 常。俱云:「徐老太还在念佛呢!」殊不知居士已在大众念佛声中,安祥往生矣! 寿七十有一。

 杨彻年

   明日六时决定西去。众益竭诚念佛。次日时针正指六时,即端身正坐,放念 佛声中,泊然而寂。
   扬彻年,陕西省扶风县西佐村人。夫姓赵。年二十四失偶,志守节孝於赵氏之门。善事翁姑,竭尽孝思。扶养夫弟之子女如己出。与诸姑娌和睦共处,约己任劳而 不怨。与亲友邻里往来,温良恭谨而无争,人皆以贤善称之。氏性好清静,喜修善 行。皈依良卿法师,师教修净业,遂长斋念佛,期生净土。精进修持,夙夜匪懈者三十馀年。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卧病,虽不能跪拜礼诵,仍静坐修观。腊月初旬沉荷渐 愈,恢复礼诵如平时。但谓其家人曰:「汝等勿以为我病好转,正月间决西行矣!」 家人见其四体轻安,不太在意。其侄媳李凤霞,夙具善根,甚爱伯母,即请僧打七,为其伯母祈求消灾延寿。除夕之夜,方净坛起七,四众咸集。氏独自整衣物及储存,分赠亲友僧众,请为临终助念。众感而从之。翌年正业初五晚十一时许,氏忽请众休 息,并谓明日六时决定西去。众益竭诚念佛。次日时针正指六时,即端身正坐,放念 佛声中,泊然而寂。寿七十六。三小时後,头顶尚暖,四体柔软,状态安祥,宛如生 前。氏往主後,家人有梦见人来门上张贴奖状耆.有梦人持五色花献於其像前者。

 吴正果

   左胁而卧。至午夜十一时半,万籁俱寂,於助念声中安然而逝。 次日更衣,四肢柔软,唇颊红润,面目如生。 荼毗得五色舍利花,青者二十馀颗,黄者十畿颗,绿者几块, 赤者十几颗,白者大如枣一颗。
   吴正果,延陵吴公保和之三女也。年二十一,于归杜门。贫无居室,寄住同村吴 氏家。而安之若素,曾不以已之出身豪富而稍有怨尤。居士虽居寒素,刻苦自励,克 勤克俭,积分聚文。历十馀载,终营住宅一所。移家时,房东不舍,泣以送。居士亦 泣。尔後凡逢年节,必备礼慰问,不忘借住之情。居士一生,为人正直,心地善良, 性情谦和,勤劳节俭,乐助好施。奉姑孝,教子严。处邻有道,口碑乡里。居士自幼 仰慕三宝,四十岁起持长斋。六十八岁随子抬峰来江浦,住独峰,正式皈依三窦,法 名正果。自此矢志西方,足不出户。日常劳作之外,唯以弥陀是念。年过九十,而精 神聪明如常人。九十四岁犹生新牙三颗,斯亦异矣!一九八五年元月十日,因感风 寒,下午七时.微见不适。俄而平复,左胁而卧。至午夜十一时半,万籁俱寂,於助 念声中安然而逝。次日更衣,四肢柔软,唇颊红润,面目如生。瞑目闭口,如在睡眠。 三日入缸,圆七举火。荼毗得五色舍利花,青者二十馀颗,黄者十畿颗,绿者几块, 赤者十几颗,白者大如枣一颗:见者皆赞叹,识者谓此乃往生之证也-居士生於一八九零年二月十五日,世寿九十四。
   圆彻法师颂云:
   百年弹指即成空,噩耗惊传亦意中。聊幸即生跻解脱,珠花舍利惠群蒙。

 陈依仁女

   女闻父言,一心歼悔,继续念佛七日。至七期圆满,又见阿弥陀佛现前。即端坐合掌,在念佛声中含笑而逝。
   陈依仁居士之女〔忘其名〕,从小持长斋,知念佛法门。年十九,自知往生时 至,由其母邀集净友多人,念佛送其往生。当时女即言:「已亲见阿弥陀佛,端坐合掌,正待示寂。」其时助念人中,有一比丘尼,频以手抚其顶,且令其母以银置其口中。〔此乃当时风俗习惯。〕其母正在念佛,摇手示意,而此尼仍喋喋不休。此时女忽厉声云:「我西方去不成了!」都是这位比丘尼害我的。我已亲见到佛来接引,我以右手紧牵住佛的衣袖,乘空向西而行。我虽跟佛去了,你们念佛,以及一切行动,我最明白清楚。该尼用手摸我头顶,又要我母亲把银放在我的嘴□。我一听到就不高兴。不料此心一动,阿弥陀佛就不见了。」其父陈依仁居士,闻言即云:「这实在太 可惜了,但还不妨事。你已有多年修持功德,可速加紧恭持圣号,必能如愿往生。」 女闻父言,一心歼悔,继续念佛七日。至七期圆满,又见阿弥陀佛现前。即端坐合掌,在念佛声中含笑而逝。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往生)(五明学佛网:念佛       往生)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大寂尼师: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临终、中阴身、作七、度亡开示(如何对往生的亲友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