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素食护生 -->素食文化

 动物表演是否该叫停


   日期:2012/6/26 11: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吴晓东

    猴子骑车的节目背后,是刚刚生完小猴的母猴被夺走幼崽强行训练;狗熊拳击的背后,是驯兽员为了训练狗熊两只后腿站立和同类“拳击”,将狗熊用绳子长时间吊在一根铁梁上……

    近日,由中国动物园观察小组、它基金、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等志愿者团队及公益组织发起的“倡导北京成为无动物表演城市”启动会上,志愿者拍摄的动物在训练和表演中受虐待的数十张照片和多个视频引发很多人的愤慨。

    在这次会上,部分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合多家机构发出倡议书,建议所有动物园包括野生动物园、海洋馆,取缔所有虐待动物表演和近距离接触动物以及拍照合影等项目,关闭动物表演馆,妥善安置表演动物。

     对于公益组织这种“一刀切”的倡议,一些市民并不认同:“钻火圈”这类表演确实危险,然而海洋馆开放动物表演并不是件坏事,人们尤其是孩子可以通过看表演的方式了解动物,从而知道如何保护它们。

    在动物保护组织看来,走钢丝、钻火圈等表演项目无一不是对动物意志的胁迫,披着“保护性表演”的外衣,做的却是虐待动物、攫取私利的勾当。动物表演现场游客们欢声笑语的背后,是表演动物在遭受鞭打、饥渴后训练出来的所谓技能。

    从2003年开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莽萍成立“中国动物园观察”大学生志愿者团体,对多家动物园的“动物生存现状”展开调查。根据“中国动物园观察”2011年1月至今对全国40余家动物园的调查,有50%的城市动物园、91%的野生动物园和89%的海洋馆存在各种类型动物表演,包括许多危害动物身心健康的项目,如走钢丝、钻火圈、大象倒立、黑熊拳击等。

     动物表演因其负面特性一直为人诟病。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已有36个国家、389个城市禁止或限制动物表演,数十个国家上百个城市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进行马戏表演。韩国首尔动物园于今年3月19日正式叫停海豚表演;在英国,曾有成千上万英国儿童投入了“拒绝‘邪恶马戏’”运动。

    在国内,2010年国家林业局和住建部也曾先后发文,要求禁止动物表演和野生动物与观众零距离接触活动。但是,由于发文部门没有执法权,这些条文形同虚设,全国动物表演的规模有增无减,虐待性表演项目比比皆是。

    据“中国动物园观察”项目组统计,自1993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全国第一家深圳野生动物园投入运营以来,各地由于盲目追求商业利益和地区利益,一窝蜂地新建野生动物园。截至2008年,我国有野生动物园30多家,其数目已达到美国的3倍、日本的5倍。近年来,一些动物园动物遭到伤害、虐待甚至被大批饿死的恶性事件频繁曝光。

    有人认为,动物表演之所以“禁”而未止,不仅因为涉及主管部门众多,规范性意见本身不能成为执法依据,也因为禁止动物表演本身就存有很大的争议。事实上,在那些叫停马戏团利用野生动物进行表演的国家,大多也面临着巨大社会争议,同样面临着徒有规定没有罚则的问题。

    说到底,动物表演如此难以被撼动的根本原因,还是其中的经济利益。

     众所周知,动物表演是一个利用动物赚钱的手段。既然是一桩买卖,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很多人不顾动物的痛苦死活,用残忍的方法“训练”动物表演,以供人取乐赚钱,这样的现状也就不足为奇了。

   “尊重动物、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人与动物能否和谐共处,最终也将反映在人与人之间能否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曾在北京两会上三次递交保护动物提案的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所所长方李莉表示,她在今年北京两会上提交的《北京应成为“无动物表演城市”》议案,已经被转交给了园林管理部门。

    同时,针对涉及动物表演(马戏)的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情况,动物保护组织已联合致信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提请文化部停止将动物表演(马戏)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那么,动物表演究竟可不可以有,动物表演存在的必要性有多大?

     不管承不承认,动物表演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相信很多人去动物园游玩时都观看过喝彩过。从一些野生动物园的游客问卷调查里可以发现,游客普遍认同既不干预动物的本性、又能展现动物技艺的动物表演形式,认为动物表演有助于大家了解动物习性,实现人与动物的亲密接触。目前真正应该做的是:强化动物福利,取消那些对动物有伤害的表演。

    出于动物保护的目的,可以对一些涉嫌虐待动物的表演项目进行禁止,也可以对训练动物表演的日常管理进行规范,但是“一刀切”地叫停动物表演,未必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一方面,这很可能让一些正规动物园、海洋馆的动物表演暂时告退,而非正规的动物表演却趁机遍地开花;另一方面,游客特别是小朋友们也因此缺少了亲近动物了解动物的机会;最重要的是,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动物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动物表演,是否会被保护得更好,恐怕也得画上一个大问号。

    怎样才算是保护动物爱护动物?抛开利益的纷争,把“动物”两个字从人类的对立面上移开,相信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客观的答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