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世间出世间形形色色跟梦幻泡影没有两样


   日期:2012/6/30 17: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世间出世间形形色色跟梦幻泡影没有两样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现在有些人很重视念头,这意念,知道意念的能量太大了,它能变现出物质。物质现象的本质是什么?是个波动的现象,这个波动频率非常之快。佛经里,弥勒菩萨说了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我们现在的计算,大概是一秒钟振动频率多少?一千六百兆次,单位是兆,一千六百兆次这个频率。快速,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电影银幕上什么都没有,因为它快速的移动。我们旧式的电影,我们用这个电影的底片,这就是现在所讲的正片,就是幻灯片。在放映机里面一秒钟二十四张,所以你看的是二十四个幻相东西累积在那个地方,你眼睛来不及看,所以你以为是真的。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在能够看到、觉察到的这个现象里头,就是跟电影的道理是一样的。每个念头就是一个幻灯片,而这个念头停留多久?是一秒钟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一秒钟里头是一千六百兆次这个速度在滚动,你不知道是假的。电影一秒钟才二十四次,我们就被它欺骗,眼睛被它欺骗,以为是真的。

  

  所以这个世界,《金刚经》上的比喻是比喻得非常好,非常精确,一点都不假,「梦幻泡影」。《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的是这样的,「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诸佛菩萨的看法是这样的,它像闪电,它像露水,它不是真的,存在的时间很短。我们一个人生活在世间不过几十年而已,寿命长的,七、八十岁就算是寿命长的,四、五十岁过世的很多,真的是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这样看法就正确,就对了。所以事实真相我们搞清楚、搞明白,还会不会去造恶?不会了,真的叫心平气和。心平气和是学问、是功夫。你不了解事实真相,叫你放下,谁肯放下?谁愿意放下?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不叫你放下,你自己放下了,为什么?因为你自己真的了解,不可得,连这身体都不可得,何况身外之物?一切法不可得。真搞清楚、真搞明白,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称他作菩萨。佛是圆满的清楚明白了,菩萨是清楚明白没有达到圆满,但是这些人确确实实他们的心清净平等,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所以他有真实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这叫内学。

 

    ...

 

    「又曰:若深山狭谷中,若深绝涧中,若空大舍中;若语声,若打声,从声有声,名为响」,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空谷的回音。深山狭谷当中会出现这个现象,深涧里头也有,空大的房子里面也有回音;语声有回音,打击的声音有回音,所以从声有声,这叫响,响就是回音。「无智人谓为有人语声」,这是无智的人,他以为有人在那个里面说话的声音,或者是大吼的声音。「智者心念,是声无人作,但以声触故,名为响」,有智慧的人知道这是回音,回音没有人在作,只是音声它遇到阻碍它弹回来的,所以叫回音,这个叫响。「响事空,能诳耳根」,这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如果你无智,你的耳根被它欺骗,你听到这回响以为真有声音。「乃至菩萨知诸法如响」。在佛法里面,菩萨、声闻、缘觉都有智慧,知道这个响不是事实,没有人在那里操作,不是事实。菩萨从这个地方就能体会到,世出世间一切法就像空谷回音一样,像梦幻泡影一样,没有一样是真的,这个要真的智慧才能够体会到,才能明了。空谷回音欺骗一些愚痴的人,我们现在世间这许许多多的现象,也欺骗了六道里面愚痴的众生,他不知道形形色色跟梦幻泡影没有两样,这个事情只有菩萨知道。所以菩萨应化在世间他得自在,他于一切法不计较,不执着,不取不舍。取舍都错了,不取不舍,这就是诸法实相。
  
  「《会疏》曰:如梦者,如梦所见,虽有种种事,毕竟不可得,诸法亦复如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如梦。「如幻者,如幻所现,虽似实化现,其体本寂灭,诸法亦复如是。如响者,如空谷响,虽因声击发,自性无所有,诸法亦复如是」。总而言之就是梦幻泡影,还加上响这个回音,都是形容一切法不是真的,相有体无,事有理无。所以这一切幻相可以受用,为什么?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能执着,执着就错了,违背了实相。在这境界里面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你就迷了,分别你就错了,执着你就造孽了。诸佛菩萨应一切众生之感,现身说法在世间,虽然跟世间一般众生和光同尘,生活在一起,实际上他跟众生不一样,众生有情执,他没有,他有智慧,他知道这一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自在了,所以他有受用,他没烦恼。他现身说法,他不造业,为什么不造业?他确实契入这个境界,就是无现而现、现而无现,这现身。说法呢?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他入这个境界。只有上上根人接触到、看到、听到了,他几乎达到菩萨同样境界,无见而见、见而无见,无闻而闻、闻而无闻,他就证得,真放下,彻底放下,这上上根人。上中下人悟入境界浅深各个不同,只要有悟处都好。
  
  「下举胜愿,记必得土」,记是受记,这些菩萨们一定得如弥陀一样的清净佛土。「《净影疏》谓此一偈,举彼智愿,记必得土。觉了一切如梦幻等,是举智也。满足诸愿,是举愿也。成如是剎,记得土也」,这是《净影疏》里的话。下面是念老为我们解释,我们看底下,「疏意为」,前面所说的大意,「了知一切,犹如梦幻,是智慧也」。这不是知识,知识认为一切都是真的,不知道是假的。知识里面起心动念还是有取,还是有执、有着。换句话说,知识的人,这不是智慧,这是我们现在一般人,他对于宇宙之间万事万法,他想控制,他想占有,他有强烈的欲望,现在讲争名夺利,他跟外面人事法是对立的,竭尽一切念头他去争取。人人都争取,斗争的现象就出现,冲突就发生。菩萨在一起永远不会发生冲突,为什么?他知道全是假的,梦幻泡影,了不可得,所以菩萨的心是定的,定生慧。凡夫的心是动的,怎么竞争,怎么样取得,他心是动的,动生烦恼,里面所生的是贪瞋痴慢,是自私自利,那就是《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你造罪业必然感得果报,果报真是自作自受。果报也是梦幻泡影,造业也是梦幻泡影,这个事情只有佛菩萨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所以在一切境界里统统放下了,就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都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这一放下,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放下,六道十法界放下了,他还在六道十法界当中,他碍不碍事?不碍事。他在这个里面干什么?只有一桩事情,帮助众生觉悟,众生在迷,他不知道,这叫菩萨事业。菩萨的事业就是觉悟众生,就这么一桩事情。因为众生在里面造业受报,这是冤枉,就像一个人作恶梦一样,梦中痛苦得不得了,不冤枉吗?醒过来没有了。这是佛陀教育,不可以不知道。
  
  佛教是什么?学佛的人先要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佛教就是把我们从梦中唤醒而已,我们在作恶梦。六道是作恶梦,四圣法界是作美梦,无论是恶梦、是美梦,全是假的,你什么也没得到,必须得清醒过来。清醒过来就是法身菩萨,就是佛。能不能清醒?当然能清醒,这个清醒是你自己要觉悟,因为迷是你自己迷,悟还是你自己悟。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对我们来说就是做增上缘而已。四种缘: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前面三个缘都是要自己的,佛菩萨给我们做增上缘,现身说法把事实真相讲清楚、讲明白,自己也做出放下的样子给我们看。我们在这个地方看到、听到、接触到,觉悟了,这么回事情。智慧,真实智慧、真实利益是你自己得到的,与诸佛菩萨毫不相干。

 

    ...

 

    佛法讲物质,物质的本质是什么?四个现象「地水火风」,这四个字都是比喻。地是什么?它是个固体,你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这叫做地。水是什么?它含着有湿度,现在讲电,带电,水是带阴电,火是带阳电。火在中国古时候讲,它带的有温度,有温度、有湿度。第四个性质,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动就用风来代表,风是动的,不动,风就没有了。现在这个现象,你看物理学家研究原子、电子发现了,确实中国人讲的,这最小的物质它带电,带阴电、带阳电,它动的,它不是静止的。佛在三千年前,没有科学仪器,没有显微镜,他全知道。他凭什么?我们前面学过,天眼、法眼、慧眼,法眼看到事实真相,慧眼看到事实的真理。成佛的时候还加个佛眼,五眼圆明,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五眼圆明。这个五眼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外来的。释迦佛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讲的是德相,一切众生个个都有。现在为什么没有了?没有了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欲望,欲望把佛菩萨害了,把佛菩萨变成凡夫。你看,贪瞋痴慢都从欲望起来的。所以我们学佛、学圣、学贤,第一个条件要把欲望降低。不能说你没有欲望,没有欲望你就不要学了,你就成佛了,你就成圣了。知道你有欲望,要把欲望降低,降到什么?生活能维持就好了,就快乐了。
  
  孔子用我们一般人来说是小康之家,不富有,身分是平民,做官只做了几个月,就被人赶下台了。平民身分,小康之家,生活勉强可以维持。他的弟子颜回,物质生活条件就更差,住个破破烂烂的房子,遮蔽风雨。吃饭、喝水,吃饭饭碗没有,喝水水杯没有,用葫芦瓢,用竹篓盛饭。这是学生当中生活条件最差的,但是学生当中没有比颜回更幸福的。幸福是什么?快乐是幸福,快乐那没有人能比得上颜回。颜回快乐在哪里?乐道,老师所说的东西他全明白,不但明白,他受用到了。把老师所教的,能够应用在生活上,能够应用在日常处事待人接物上,我们今天讲的活学活用。这一点,夫子所有的学生比不上颜回。为什么他能够活学活用?他真懂,他就用上了;如果他学的没有透彻理解,他有怀疑,他就用不上。用上那个乐是圣人之乐。学佛把佛法真的搞透彻了,真用上在生活上,那是谁的乐?佛菩萨的乐,比颜回还要殊胜。颜回的生活要跟佛菩萨比,他还好多了,他还有个小茅蓬可以遮风蔽雨。佛没有,佛住在树底下,天天要搬家,佛只有三衣一钵。佛的那个快乐,颜回比不上,这是什么?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白,彻底了解了。确确实实他在世间万缘放下,一尘不染,起心动念都是智慧光明,他怎么不乐!
  
  一切众生心里所想的、口里所说的、身所造的,前因后果,我们常讲业因果报,他全都明了。这个明了不是想象的,不是从理论、数学上推断的,不是的,而是怎么样?亲眼看见的,五眼圆明。他能看到一切众生的过去,能看到一切众生的未来。只要这个众生能相信,能听得懂,他都教。这两个条件,能信、能听得懂,叫有缘。如果你不相信,你听不懂,那佛就合掌对你祝福,他没法子教你,希望你平安、希望你幸福。为他祝福。佛的心行值得人尊敬、值得人佩服,怨亲平等,没有分别。所以不着,就是于一切万法不要执着,像风一样,就是「一切无住,亦无执着」。住是什么?住是放在心上,那你心有住了。现在世间人,心住在哪里?住在名利上,叫名闻利养,他起心动念想着这个,这个错误的。为什么?这些东西是无常的,这些东西是短暂的,它不是永恒的。就同我们旅行住在旅馆里面,旅馆里面所有一切设施,我两天就离开了,你把这个地方放在心上干什么?错了!可以用它,可以受用它,别执着它。我们能够换一个心情,把这个地球当作旅馆,我到这里来度假的,来观光旅游的,这一切于我毫不相关,就不执着了。真是如此,这不是假的。
  
  古人有所谓人生如戏,像一出戏一样,人生如一局棋一样的。凡是无常的,佛都教我们放下,包括身体,这身体是无常的,它有生老病死。所以人要明白这个道理,人才懂得自爱。自爱,自在哪里?身不是自己,性是自己,灵性是自己。灵性要迷了,俗话叫灵魂,实际上它不灵,它迷了,是迷魂,迷魂才到处投胎,到处搞这些把戏。如果它真灵,它就出六道轮回。什么人灵?阿罗汉以上,阿罗汉就超越轮回。超越轮回之后,一下就明白了,佛经上讲的净土、秽土,回头一看六道轮回,秽土,严重染污。他一觉醒来的时候,他到四圣法界,那是净土,那个地方清净,一点染污都没有。这是十法界里上面的四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净土。六道是染土,染污。六道里面有善恶,善是三善道,恶是三恶道,净土里头没有善恶。换句话说,净土里面的众生不造业了,都醒悟过来,不再造业。而且净土里面的人接受佛菩萨教诲,为什么?佛菩萨帮助他再向上提升。他才提升到第一个阶级,好像读书,学士学位拿到,再往上,硕士学位,再向上,博士学位,佛菩萨能帮助他拿到最高的学位。迷惑颠倒只有六道众生。这是学佛第一步,你看把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这叫看破。无住、无执着,这就是放下。无住、无执着,你自在了,你才真正享受到什么叫幸福。你只要有住、有执着,你不自在,为什么?你起心动念是贪瞋痴慢。他起这个念头。如果把这个东西放下,欲望放下,起心动念是生智慧。我们用最简单一句话来说,起心动念是仁义礼智信,他动这个念头。言语行为不离开这个准则,这是性德。

 

    ...

 

    下面说出来了,看到娑婆世界这个样子,十方诸佛剎土跟娑婆世界差不多的很多很多。「欲置众生于不虚伪处,于不轮转处,于不无穷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是故起此清净庄严功德也。」这是阿弥陀佛的发心,真正是救苦救难,真正是大慈大悲,他想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能有一个不虚伪处。六道是虚伪的,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真假标准是什么?佛法有个简单的定义,真是永远不改变的,那是真的。假的是剎那剎那在生灭,无常的,这个世间人有生老病死,无常,这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你生到那个地方去,莲花化生,初去莲花化生,不是像小孩一样慢慢长大,不是的,化生。到那个地方去,在莲花里现的相跟阿弥陀佛一样,一样大,永远不会改变,不老不衰,这是常。你居住的环境也是永远不会变,绝对不会有任何灾难,个个都是金刚不坏身,都是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经上讲的无量光、无量寿,身放光,自然的,一切万物都有光,光明世界,长寿的世界。不虚伪处,极乐世界没有六道轮回,没有轮回,没有生死,真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极乐世界是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所以叫极乐,极乐是相。体是什么?体是清净,清净心现安乐土。是故起此,这兴起,清净庄严功德,这是依报里头第一条。「今经曰」,现在佛在无量寿会跟我们说,极乐世界「永无众苦诸难」,我们这世间讲的三苦、八苦,极乐世界没有。「恶趣」是恶道,饿鬼、地狱、畜生、修罗,罗剎,「魔恼」,罗剎是属于魔恼,魔来扰乱你,连这些名都没有,哪里会有这事?「亦正因此功德成就也」,这个因此就是十七种功德里面第一个,庄严清净功德成就。所以极乐世界没有众苦、没有诸难、没有恶趣、没有魔恼,亦正因此功德成就也。

 

  下面接着给我们讲三苦、八苦,后面还讲八难,三途八难。我们看底下一段,「众苦者,苦以逼恼为义。」这个逼我们今天讲压力,常常听人家讲压力太大,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精神的压力、环境的压力,给你带来的烦恼,恼害。「苦事众多」,这个世间哪有乐的?我们看到在这个世间有地位很高的,做总统、国王;有拥有财富,大企业家拥有亿万财富,百亿万、千亿万的这些大企业家,他们的日子好过吗?实际上讲不好过。为什么?烦恼太多,患得患失。他的欲望没有止境,永远没有止境,愈多还愈想多,得到的又怕失掉,所以他的日子并不快乐,很苦!我是在最近这几年当中参加联合国的和平运动,也认识了不少专家学者,这个社会所谓高层的人士接触到。我了解他们,因为他们遇到我,别的他不懂,他也不会问,他看到我这个形象,他欢喜。他问我,你是怎样保养身体的?这表现在外表,看到我一天到晚笑眯眯的,欢欢喜喜的,好像一点压力都没有,一点忧愁都没有。我说是的,我没有压力,身心都没有压力,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他非常羡慕。问我养生之道,我说我很平常,喝的是自来水,吃的是青菜、豆腐,六十年了,一生不生病。年岁虽然大了,体力一切都很正常,这他们很羡慕。怎么样养生?放下一切,问题就解决。他放不下,做官的人,地位放不下;发财的人,财富放不下,他有忧虑,他有压力。我没有,我什么都没有,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有地位、不是有财富,是什么?是「清净平等觉」,就是经题上五个字,那是最高的享受。清净心生智慧,不生烦恼,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他怎么不自在!怎么会不快乐!尤其接触了大乘,了解华藏世界,了解极乐世界,知道怎么?知道真去得了,不是假的。我们把方向、目标定在这个地方,一点都不迷惑,我们有我们一生的道路不偏不邪,决定可以到达。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世出世间还有比这快乐的吗?没有了。

 

  众苦,苦事太多了,「诸经论中为三苦、八苦等」。这是佛在一切经里头,把这一切苦归纳,归纳三大类叫三苦,归纳成八大类叫八苦。三苦里头包括八苦,八苦里头不包括三苦,三苦比八苦范围要广要深。三苦是什么?「一、苦苦。此身已是苦果,更加众苦逼迫身心,苦上加苦,故曰苦苦。」下面这个苦是名词,上面这个苦是个动词,是个形容词,叫苦苦,苦苦有八种。所以下面给我们讲八苦,八苦就是专讲苦苦,告诉你人生只有苦没有乐,乐是假的,苦是真的。「二、坏苦。此土无真乐」,确确实实六道里头哪有真乐?「虽有少分之乐」,那个乐是什么?乐是苦暂停你觉得乐,苦要不停的话哪有乐?譬如吃东西,遇到你喜欢吃的东西很乐,每天吃三餐饭很乐。如果一天不吃饭就觉得很苦,两天不吃饭就更苦,苦是真的,乐是假的。吃饭很乐,吃一碗不错,很快乐,吃两碗还行,叫你吃二十碗就苦了,乐会变成苦。苦不会变成乐,饿一天很苦,饿十天更苦,不会把你饿出乐出来。苦不会变成乐,苦是真的;乐会变成苦,乐是假的。喜欢跳舞的人很乐,叫他连续跳个七天七夜,他要叫救命了,那假的不是真的。由此可知,乐的感受只不过是苦稍微停止。你看人多苦,三餐要补充饮食,一餐不继感觉到苦就来了。吃东西是什么?等于吃药。治什么病?治饿病。这个病是与生俱来的,是生下来就有这个病,到死才终了,你说你麻不麻烦?你想想看你多苦、你多可怜。

 

    ...

 

    末后这一段,「本经三忍」,这三种忍,「以音响忍为首,柔顺忍次之,异于《贤劫经》,而同于《华严十忍品》及《如来兴显经》。《旧华严经》十忍」。《旧华严经》是东晋时候翻译的,我们称为《晋经》,六十卷叫《六十华严》。《华严经》在中国三次翻译,第二次是唐朝武则天执政的时候,武则天做皇帝把国号改了,不叫唐,叫周,《华严经》是在她那个时候翻译完成的,所以《华严经》也叫做《大周经》。开经偈是武则天写的,「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写得太好了,后来世世代代祖师大德想再作一首开经偈作不出来,一直都用她的。她死了之后也就被人推翻,恢复唐朝,儿子中宗皇帝是唐太宗的孙子。《六十华严》「十忍为:一者音声忍,二者顺忍,三者无生法忍」,跟这个次序相同,「四者如幻忍」,它后头有个简单的解释。这些统统是教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有正确的看法,真是所谓相有性无,性是体,幻相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的电视屏幕,相有没有?有,不能说它没有。它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它没有体,体是空寂的。《金刚经》上比喻作「梦幻泡影」,佛说要「应作如是观」,这正知正见。所以我们说你可以欣赏,你不能控制,你得不到。

  

  世间人把它当真,不知道它是假的,所以想控制、想执着,还在这里头竞争,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实在讲造罪业也不是真的,也是假的,可是造这些罪业它有果报,六道轮回的果报,地狱、畜生、饿鬼的果报。果报也不是真的,你不知道它是假的,所以你真受苦。就像作梦一样,作梦的时候不知道作梦是假的,一个老虎要吃你,吓得一身冷汗,从梦中惊醒过来:是个梦。如果晓得是个梦,就像菩萨一样舍身喂虎,不是修了大功德吗?确实是这样的,这才是事实真相。所以教我们要看一切法如幻,佛法也如幻,可别把佛法当真。为什么?佛法是跟世间法相对产生的,世间法好比生病,佛法是药,如果病没有了,药也就没有了。药是因病而有的,佛法是因世间法而有的,哪来的佛法?自性清净里头一法不立,也一法不舍,这才圆融。三种现象,物质、精神跟自然现象,它起来由它起,灭随它灭,只要你对它不起心、不动念,一切正常;你对它起心动念错了,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起心动念迷了,分别迷得更深,如果再执着那最深,错了。起心动念的时候,实报土出现了,诸佛如来的实报土出现,那叫一真法界;如果起了分别,四圣法界出现,十法界的四圣法界;又起了执着,六道出现了。这个我们要理解,我们把执着断掉,六道就没有了,从六道醒过来,这一场梦醒过来了;如果于一切法不分别,从十法界醒过来了,这是世间法,十法界六道都叫世间法。出世间法那是实报土,实报土是无始无明习气,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跟起心动念的习气都断掉了,佛法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

 

  最后一个,如如不动的、不生不灭的是常寂光净土,它那什么都没有,常寂光。什么都没有,不能说无,为什么?它能现相,所以叫真如自性,自性就是一切法的自体。诸位晓得,一切法无量无边,自体是一个,自体就是真心,真心是一个,也叫本性,佛教也叫法性,一个。你要真正证得、真正明白了,你就晓得,遍法界虚空界跟我是什么关系?一个自性,一个法性,不是一家人,是一体。一家人还有分,还有你我他,没有,就是自己,一切万法就是自己。所以在这个时候,性德现前就慈悲,慈悲就是爱,无条件的,叫「同体大悲」,为什么有这慈悲心?同体。「无缘大慈」,缘是条件,没条件,予众生乐没有条件,帮助众生离苦也是没有条件,同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害别人就是害自己。这不懂,害别人怎么是害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你害他,他要没有觉悟,跟我一样没觉悟,就变成什么?变成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自他永远迷惑,自他永远造业,自他永远受苦,双方都受苦。而且呢?而且有的时候还牵累别人,那你造的业就更严重。这个事情历史上记载得太多,诸位要看一看《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你看前面,他说他一十七世为士大夫,你看他造的业,一十七世的果报。以后遇到佛法才觉悟、才明白了,这一回头这个怨恨才化解掉,不学佛法永远不知道,学佛法才真正能化解。

  

  所以一定要知道,一切法「如幻、如焰」,焰是火焰,我们点一支蜡烛,看蜡烛的火焰,如焰。都是比喻,火焰是无常,它不是真的,它是一种相似相续相,我们用摄影机,电视的摄影机你去照,就发现了。「如梦」,这个梦,佛在经上用得最多,人人都有作梦的经验。诸佛如来出现在人间,释迦牟尼佛当年应化在印度住世八十年,天天讲经说法,叫「大作梦中佛事」,他没有把这个世界看成是真的。所以一切境界在他面前,无论顺境、逆境都经历过,善缘、恶缘都遇到过,如如不动,他知道境界如梦幻泡影,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如响」,响是回音,前面讲过,我们在山谷大吼一声,回音马上就过来。「如影」,我们站在亮光下面,身上有个影子,影子是假的,不是真的。「如化」,化是幻化。第十「如空」,确确实实,佛在经上讲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六百卷《大般若经》,我看过一遍之后题了十二个字,我的心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释迦牟尼佛讲这桩事情二十二年,我们现在想想,这桩事情为什么要讲二十二年?你听一、二遍没听懂,听一百遍、两百遍还是入不了境界,你还是空不了。应该是古人所说的长时熏修,「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佛讲二十二年,无数次的重复,帮助上中下的根性悟入境界,这是实相,《般若经》讲真的不讲假的。你看看前面,学大乘、学般若,前面的基础,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前面的根二十年,才给你讲真的,讲万法皆空。让你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契入大乘境界,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最后法华,法华是成佛,法华是一乘法,《法华经》到最后做总结,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唯说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给你说大乘、小乘,给你说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方便说,不是说真实。真实只有《华严》、《法华》、《无量寿》,这里头给你讲真实。而《无量寿》是真实里面的真实,这个经比《般若》深,比《华严》、《法华》还要深,所以这个经是难信之法,真的一点不假。你有《法华》、《华严》的基础,你入《无量寿》很容易,为什么?它是《华严经》的总结,也是《法华经》的归宿。隋唐时代的大德讲得好,《华严》、《法华》皆是《无量寿》的引导,引导你入《无量寿》,这话讲得好。

 

    ...

 

    佛法里头常说「烦恼轻,智慧长」,这是修行的指标。修什么?烦恼一年比一年轻,智慧一年比一年长,有进步了。烦恼一个月比一个月轻,智慧一个月比一个月长,这功夫了不起,可以说不是凡人,月月不一样。这样的人能不能见性?肯定,要看他的根性,根性利的三、五年就大彻大悟了,根性钝的,也许要十年,也许要二十年,他肯定大彻大悟,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功夫。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方向目标完全相同,就是断烦恼、长智慧。所以我们如果细心去观察、去读诵所有宗教经典,你就晓得佛经跟所有宗教经典不一样,只有佛经里面教你断烦恼生智慧,佛经里头没有强调神,没有说宇宙之间有个主宰。大乘佛法里,宇宙之间的主宰不是别人,是自己,你的意念在主宰着一切,连外面山河大地都受你意念的影响。你的念头善,没有一样不善;你念头要是恶的话,没有一样不恶,境随心转,这些是真理、是大道理。

 

    ...

 

    下面,「《会疏》曰:天地则所依器界」,讲天、讲地,是我们所依靠生存的物质环境。「总标三界」,三界都有物质环境,是我们生存所依靠的。五道是能依的有情,三界是物质环境,居住在三界里面,这就是天、人、畜生、饿鬼、地狱,这有情里头有善有恶通举了。这说明依正庄严,依是我们依靠生活的环境,这环境里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全算是依报。正报呢?正报是自己身体,自身是正报。如果正报没有了,我的依报也同时没有了,确实跟作梦一样。梦中有自己的身体,正报,梦中有很多境界,那全是依报,有人事的境界,有物质的境界,统是依报。梦中时间短,醒过来,觉得做了一场梦。其实,我们到这个世间来也是一场梦,生到这个世间来,一生过去了,死亡那一天觉悟了,一场梦,这个境界没有了。道理,佛说清楚了,心现识变。能生能现是自性,在六道里头千变万化,真的是念念不停,念念不一样。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念头,念念不一样,前念灭后念生,念念不可得。所以我们前面读到,这祖师说的,真相是什么?不断之无,确实是无,《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这叫做无。但是这个现象它相续,虽相续,每一个相不相同,《还源观》上讲的出生无尽。我们用万花筒做比喻,诸位就能够体会到。万花筒确实里头东西不动,可是它一变化无量无边,我们把它转一万次,找不到两个相同的。就跟我们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像万花筒,里面东西并不多,可是一转变,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不可思议。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梦幻泡影)(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梦幻泡影)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论净土法 

 达照法师:真正大圆满——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法师:五伦传统 

 净土法门法师:尊师重道 

 净土法门法师: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七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六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