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什么是真供养?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


   日期:2012/7/1 14: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什么是真供养?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十方大士闻名得益」,得的利益无量无边,殊胜无比,「感恩图报,故广修供养无有懈倦」。广修供养里面,「种种供养中,简言之为财法二种供养。《普贤行愿品》曰: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普贤菩萨讲的,这是真供养。幢幡宝盖,那些见佛的时候用这个供养是什么?是表一点心意,表一点敬意,实际上这是真实供养。如果没有真实的,那一点幢幡宝盖供养就变成假的。香花、幢幡宝盖代表什么?就是代表真实,真实是质,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幢幡宝盖那是形式。有实质,形式就有意义;没有实质,形式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我们今天供养佛,在佛面前供养这些香花水果,全是假的,为什么?香代表什么?香代表戒定真香,我有没有修戒?有没有修定?我真的是持戒修定,念佛也是修定,得念佛三昧,得清净心,我这个香花供养就有意义,它真代表了。否则的话,你来烧香供花的时候,你后头没有东西,假的,不是真的。你供养能得到什么样的福,后头有真的,就得福;如果没有真的,得不到,什么都得不到。
  
  所以香代表戒定,水代表清净心,心地真正清净一尘不染,供这一杯水就功德无量,供什么?供养我的清净心,我真有东西,不是说假话。灯烛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那是什么?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这都是舍己为人。你这个东西都没有,你天天烧蜡烛白烧了,点油灯也白点了;你得有真功夫在,真修行,你这个供养才有意义。否则的话,全错了。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有没有,没有关系,是真修行,你每天回向就是供养。这个修行里尤其是利益众生,佛都是利益众生的,我们利益众生是供养佛心、供养佛的弘愿。我们不能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光做自私自利的事情,果报不好,这是真的。为什么?你用的是佛法,可是你里头的用意跟佛的心愿完全是相违背,佛是利益众生,你是利益自己。纵算也利益众生,但是自利的成分多,利益众生的成分少。佛是圆满利益众生,没有丝毫为自己,成就自己,实际上就是成就众生。为什么?自己没有证得圆满,你就没有圆满的福慧,你没有办法叫众生得圆满福慧。所以勤修善根是为众生勤修的,不是为自己。代众生苦,是真的代众生,不是自利,为众生什么样的苦都能吃。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可以不必修苦行,他建一个寺庙很简单,只要他点点头就有人供养他。在家弟子里头有十六个大国王,自己家里也是王族,建个道场不是轻而易举的吗?为什么要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代众生苦供养。他要不做出这榜样,他教人,特别是他走的时候留下两句话,这些弟子们还在世间,没有依靠了,佛在世的时候大家依靠佛,佛离开我们依谁?佛说了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我的体会,他一生的行谊就是为了最后说这两句话,人相信。释迦牟尼佛一生持戒、一生吃苦,别人不愿意的他干得很快乐。如果我们都能够学习释迦牟尼佛,这佛法怎么会衰?不可能,正法永住,哪有什么像法、末法?这正法久住。现在不但戒没有了,连十善业都没有了,那就不是佛法,所以经典变成学术、变成知识了。现在大学里用佛经开课,我过去在学校还教过五年,都变成知识、变成学术了。这个做法不能续佛慧命,对正法久住没有帮助,慢慢的会把佛教变质了。圣学,佛学是圣学,变成世间的学术,现在一般学校哲学系里有佛经这个课程。我们是不是愿意看着佛经在变质?我们对不起释迦牟尼佛。我教了五年之后觉悟,我再不教了,不但大学我不教,佛学院我也不教。我回到释迦牟尼佛的老路,每天讲经,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事业,这叫佛事,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事业,天天讲经。听众当中确实有真受利益的,不能受利益也种了善根,闻名得福,阿赖耶识里头种了阿弥陀佛的种子。这是个好样子,世尊做了一辈子。
  
  我们这一生也流浪了几十年,没有道场,没有固定的地方,哪个地方邀请就到哪里去。所以这么多年来讲了几十部经,讲得很杂、讲得很多。现在知道了,当年自己没有坚持,如果讲一部经好,一部经自己成就,也成就别人。不要讲得太多太杂,年轻的时候不知道,老师是告诉我,我没在意。现在觉悟、明白了,所以不再走冤枉路了。《华严经》,台湾开心法师启请,北京黄念祖老居士启请,在台北韩馆长,他们三个人启请。我本来不想讲了,韩馆长往生前两天,要求讲《华严经》,我安慰她,答应她了,希望她病赶快好,没有想到两天之后她走了。这个信息新加坡李木源居士知道了,他代表这三个人来向我请经,我就答应他。所以好像是一九九八年开始讲,讲了四千多个小时,大概只讲到五分之一。所以照我这个讲法,一部《华严》讲圆满需要两万个小时,所以我不想讲了。我想专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内容跟《华严经》没有两样,这部经讲一遍也要超过一千个小时。我们只一座两个小时,现在已经将近四百四十次,那就是八百八十个小时了。后面大概还有四分之一,我估计大概一千二百到三百个小时可以讲完。一天四个小时,应该在今年十月到十一月可以把它讲完。一部经就够用,不要贪多嚼不烂。可是有同修说,希望《华严经》能够留下去,帮助以后学大经的人。这说法不是没有道理,我要不讲,恐怕以后没有人讲了,这经太大了。所以一切都看缘分,我还有这寿命我就慢慢讲;阿弥陀佛要我去的话我就早早去,我一切随缘,我不攀缘。

 

    ...

 

    修行两个字这个意思要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包括身口意,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身体造作叫身体的行为,行为错误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这个也是要懂。所以修行在哪里修?生活上修,工作当中去修,待人接物之处去修,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了过失就把它修正过来。善恶的标准是经典,分开来说,经论是修正我们思想的标准,戒律是修正我们身口的标准,你没有标准怎么个修法?这些不能不懂得。寺院庵堂大众在一块熏修定的一些规矩,那叫礼仪,那叫秩序。大家在一起有秩序、有礼节,不乱,整齐、庄严、清净,这跟舞台表演一样,让社会大众看到了,生欢喜心,生恭敬心,是这个意思。真正修行是在起心动念之处,所以佛法才讲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表演,对社会大众的,那叫仪规;真正修行是起心动念,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叫真修行,不离菩萨业。今天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叫菩萨业,可是有很多在家人受菩萨戒了,受了菩萨戒不知道什么叫菩萨业,那也是假的不是真的,假菩萨有名无实。真正修菩萨业的,没有受菩萨戒,诸佛如来承认他是菩萨,龙天善神承认他是菩萨;世间人不承认,世间人认假不认真,你受个戒,拿了戒牒,你受菩萨戒,你是菩萨,他真认真,其它都不认识。所以真正诸佛菩萨天龙善神,他认真不认假,那个戒牒不算数,那皈依证也不算数,你得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
  
  最后这一句,这最重要的,「不离菩提心供养」,换句话说,菩提心是供养的根本。菩提心从哪里来的?从如法修行来的,不如法修行,哪来的菩提心?菩提心是觉而不迷,念念觉而不迷,这是菩提心,在我们这部经的经题后半段「清净平等觉」就是菩提心。想想看,我们在一切处,在一切时,一切境界、一切境缘当中,是不是都能保持着清净平等觉而不迷?这是菩提心供养。以这七种供养,上供养诸佛如来,下供养一切众生,为什么?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他是平等的,这是真供养。我们把佛看得太高,把众生看得太低,错了,你没有菩提心。因为菩提心是平等心,你心不平等,你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所有供养全是假的。修人天福报,为什么?这好事情,不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不能帮助你往生。有菩提心就行了,有菩提心你干这个全是功德,你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为什么?你的心是清净平等觉,这是菩提心。
  
  早年在美国我跟大家讲菩提心就是用经题,菩提心有体、有相、有用。体是真诚,它起用有两种,一个是自受用,一个他受用,也就是一个是自利,一个是利他。自受用是清净平等觉,全是自受用,他受用是大慈大悲。这个大慈大悲是从真诚清净平等觉里面生出来的,真正的慈悲心,真诚的慈悲,清净的慈悲,平等的慈悲,正觉的慈悲,这是佛菩萨的菩提心。所以这个经,三辈往生里头讲得很清楚,往生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十二个字讲得清清楚楚,没有菩提心不能往生。可是蕅益大师讲得好,讲得简单,讲得真实,对西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真信、真愿往生,这个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觉慈悲,就具足了。所以不少不认识字的,没有念过书的,国内人讲的,所谓是没有文化的,念佛往生瑞相很好。那是什么?人家心地忠厚善良,也就是所说的老实、听话、真干,一般人看不出来,他成功了,他真干了,真的如说修行,他真干,所以他真有成就。
  
  「又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如是,像《行愿品》里面所说的,你把这些东西都能做到、都能落实,那你是真供养。用不着在佛菩萨面前念供养词、念供养咒,不需要,也不需要在佛菩萨面前去烧香供花,那都是形式,那不重要,重要是这些你真干,你真做到。「菩萨以闻名故」,这是菩萨的智慧,菩萨的聪明,菩萨的福德,听到这一部《无量寿经》,或者听到《弥陀经》,听到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能于上述种种供养中」,前面所讲的都是经里经文都说到的,像这些供养的时候,「精勤修持,而无懈怠与厌倦之心」。他真干,学一条就做一条,学两条他就做两条,他真做。精勤修持,精是不杂不乱,勤是勤快、不懈怠、不懒惰、真干,这勤字。修是用佛法这个标准,修正自己的错误念头、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言行,他真干、真修。持,保持不会失掉,就是说天天都干,没有懈怠,没有厌倦,愈干愈欢喜,当然不会厌倦。你照这个方法去修行,修了几天感觉得厌烦,不想再干了,那是什么?你没有达到法喜,你没有得到欢喜。真得到欢喜,他就继续去干了。为什么得不到法喜?你不是用的真心,你心不在焉。

 

    ...

 

    『自然』两个字贯穿全段。「乃因适得其中,而自然如是」,最重要的这一个字就是此地讲的中字。如何能够适得其中?大乘佛法里头,这个中字是中道第一义,就是自性,就是真心。用真心、用自性,或者说用性德,一切都是自然的。这个自然,前面念老为我们说得很清楚,就是大乘经里面所说的法尔如是,一切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你不要在这个法里头去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你就错了。为什么?一动念你就迷了。你的心本来像水一样,水很干净,没有染污,水很平,没有风浪,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所有境界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智慧。你一动念就起个波浪,波浪就照不清楚了,水动的时候,照的景观它就模糊,动得愈厉害就更照不见。古人用这个比喻非常之好。所以用心要如同镜子一样,用心要如水。

 

  所以我们供佛,供佛、供菩萨,供具里头最重要就是一杯水,不是他喝,它不是喝的。那杯水是表法,叫我们自己看,我们的心跟水一样不一样,没有染污,没有波浪,表这个意思。供水就是用我们的真心去供养佛,它取这个意思。所以你供茶错了,茶有颜色,有染污。供具这个杯子,最好用玻璃杯,透明的,你看得很清楚。它是表法的,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我们心像不像水这样的平,那就是平等心;没有染污,就是清净心;它照,就是觉。所以一切供具当中,这杯水是最重要的,什么供具没有,就这一杯水,代表我们这种真心供养。其它都是附带的,有可以,没有也可以。我们得懂这个意思,这杯水就起很大的作用。

 

  明白这个意思,古人有,现在我觉得比古人更有必要。为什么?古人桌子上摆的是文房四宝,文房四宝里头就有清水。它做什么用?洗笔的,笔写完字之后,把它洗干净。洗干净之后,这个水倒掉,又要换一盘清水,桌子上有水。学佛的人这桌子上一杯水,让我们时时刻刻看到,我读书是不是真心?我写字是不是真心?我待人接物是不是真心?这个妙极了。现在要是做官的人,办公桌上摆一杯水,我处理事情是不是真心,是不是心像水一样干净、像水一样平等?那不就是佛菩萨在做官吗?佛菩萨在做事吗?这妙极了!你不看不晓得,一看就马上提醒自己,决定不能染污,决定不能够起波浪,那你就适得其中。用真心是中道,为什么?不偏不邪,你做的事都是好事,肯定是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决定没有利益自己的念头。有利益自己,这水就变染污了。所以自然如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真供养       重实质)(五明学佛网:真供养       重实质)  

 宽运法师:广修诸善法 净心真供养 

 净土法门法师:读经是真修行,真供养 

 净土法门法师:“忏悔业障”重实质不重形式,那怎么个忏悔法 

 悟显法师:妄想是虚妄的,修行首重实质 

 净土法门法师:真供养用扎根的教育 

 净土法门法师:给我的真供养,就是将来我在极乐世界看到你 

 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 

 净土法门法师:读经是真正的修行,是真供养 

 净土法门法师: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句话非常重要 

 净土法门法师:我到极乐世界看到你也来了,这是真供养! 

 净土法门法师:真供养,要明白这个道理 

 净土法门法师: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我是用这个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