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心律法师:儒家眼中的孝道文化


   日期:2012/7/6 13: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心律法师:儒家眼中的孝道文化

 

孝顺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从佛家的观点来说,孝顺是向善的起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对待天下的老人,这个世界真的就是一个美好的人间。

儒家对中国传统的孝道的解释,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精神上敬爱父母亲

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二、物质上奉养父母亲

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有什么好吃的,一定要首先让老年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三、父母身体不好时要照顾好

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侍疾就是指父母生病后,子女要及时请医生诊治,并精心照料,伺候父母饮食起居,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四、事业有成可以满足父母的成就感

《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

五、父母去世后要安排好后事

养老送终是为人子女的义务。《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办理好父母的后事也是尽孝的一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儒家       孝道文化)(五明学佛网:儒家       孝道文化)  

 赖永海教授:近现代“人生佛教”与儒家的“人本”哲学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 

 陈兵教授:三教一贯心性法门(上)儒家心性论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 

 仁焕法师:儒家的教育与佛家的教育 

 韩焕忠博士:《华严原人论》对儒家人性论的批判 

 大安法师:佛家之孝与儒家之孝 

 灵山居士:佛教的孝道与儒家的孝道 

 性广法师:医药用途的动物实验——儒家观点之伦理探索 

 惟觉法师:佛法与儒家对中道思想之探讨 

 清远法师:佛教思想和先秦儒家思想之比较 

 儒家的五常与佛教的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