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什么样的发心,才是正确的呢?


   日期:2012/7/6 19: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当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你的行动是因为你有愿力,才会产生行动的;但是这个愿力它本身也有坚固跟不坚固的差别,我们看看佛陀在发明菩提心的两种差别,说:阿难!第一个决定的理解,就是你一定要对声闻人这种偏空思想的远离,而修习大乘的菩萨道,最后成就入佛知见。

  这个入佛知见就是悟入我们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从一个攀缘的妄想,而悟入佛的知见,佛的知见就是现前的一念心性。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要好好的审查、观照你因地所发的心跟果地的觉心,是相同还是不相同?你发心了,你受了菩萨戒,你缘境发心,你那一念心跟你最后成佛─在菩提树下那个觉悟的心,是相同?还是不相同?

  佛陀说:阿难!假设你因地的发心,是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灭之果,无有是处!所以你的菩提心,有生灭性的跟不生灭性的差别。你看有些人受了菩萨戒,刚开始很热诚,没多久,这个人不见了,在菩提道上不见了,这个菩提心就不坚固!在生灭跟不生灭当中,本经佛陀讲得不多。但是你看《大乘起信论》讲得很详细了,它说:一个人是缘人而发心─这个菩提心非常不坚固。

  缘人而发心有两种:第一个,你缘佛而发心,看到佛的相好,哎呀,不得了,我应该好好修行。这种人缘人发心会退转,因为佛会灭度啊!

  第二个,缘僧宝而发心,看到某一个出家众持戒庄严、功德具足而发心,但是人毕竟是会死亡的。所以你是住相发心,住在佛的相,住在僧宝的相而发心,这样的心是生灭心。你看很多人他学佛,是因为某一个老和尚修行不错而学佛的,老和尚在的时候,他用功得很精进;老和尚一不在,他顿失了目标,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感觉心住在一个外在变化的相状。

  那么:什么样的发心,才是正确的呢?

  你要发自内心的觉悟。所谓的:依止一念心性。我为什么学佛?只有一个目地─我要开显我内在自性的功德。

  所以这里就说:你的因地发心是生灭的,你要去求佛果菩提不生灭的功德,是无有是处!

  诸位我们要知道:你为什么可以拜佛,你知道吗?拜佛是谁?是那一念心嘛!你为什么可以布施?所有的法门是心在推动的。我们不要只是注意到修什么法门,你那个法门的背后是生灭心,你永远得不到不生灭的果;就好像说你今天用沙,你煮不出饭出来,道理是一样的。你用生灭心拜了一千拜的佛,虽然福报很大,但是它的本质还是生灭的。生灭就是生灭,它本质改变不了,不会因为你数量多,而改变,不可能!

  你用攀缘心来拜佛,这个果报就是攀缘、就是生灭的人天果报!什么叫生灭?说白了:就是人天果报,你跟解脱道完全没有关系,所以我们要重视改变心态。

  修行─有一个能念的心,一个所修的法。能念的心它是主动─诸法无性,境随心转嘛!心为菩提,一切法趣菩提;心为名利,一切法为名利。所以:你用什么心态来修行,这个是很重要的,比你修什么法门还重要。你的心是不生灭的,你在佛堂里面扫地,也是成佛的资粮;你的心是生灭的,你供养一个佛像,也是一个生灭的果报。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