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素食护生 -->素食文化

 肥胖是因食肉后全身都在发炎


   日期:2012/7/9 11: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肥胖是因食肉后全身都在发炎

 

 

传统观点认为,吃得多、运动少是肥胖的成因。近年来,国际上广生一些新的观点,认为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破坏肠道菌群结构,诱发慢性炎症,导致肥胖。如何理解新观点?如何健康饮食?微生物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赵立平教授近期接受了《健康报》记者的采访。

肥胖者全身都在发炎

记者:在多数人的观念里,肥胖仅仅关乎姿容体态的审美问题。现在,很多研究证据表明,肥胖危害身体健康。在您看来,肥胖是一种疾病吗?它如何引发多种疾病?

赵教授: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肥胖明确定性为一种疾病。研究发现,重度肥胖者的寿命明显缩短。不仅如此,肥胖还是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很久以前,医学界就注意到,肥胖患者全身都在发炎。发炎是人对抗病菌的一种方式。比如,你的手上有个伤口,如果病菌感染了伤口,伤口处就会红肿、疼痛和发热。这些都是发炎的症状,是由集中在感染部位的免疫细胞分泌炎性因子造成的。当免疫细胞检测到病菌抗原时,免疫细胞立即开始行动,向受感染部位集中。到达后,免疫细胞开始分泌炎性因子,杀死受感染的细胞,保护其他细胞。

一般情况下,炎性因子只出现在受感染部位。但是,肥胖患者身体里,炎性因子弥散在全身的血液里。这时,原本对抗病菌的炎性因子开始攻击人的正常细胞,对全身多种细胞构成威胁。

比如,有一种炎性因子叫肿瘤坏死因子。当它的浓度升高时,可以改变细胞的胰岛素受体的结构,让受体结合胰岛素的能力降低。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一个胰岛素就可以结合受体,传递信号。现在可能需要两个、三个,甚至更多,这就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这被称为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长此以往,更多的胰岛素受体被破坏,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达到极限,血糖控制不住了,糖尿病的症状就显现出来了。

炎性因子还会破坏血管壁,造成脂肪堆积在血管壁上。如果是眼睛的血管被堵住,眼睛可能失明;如果是腿上的血管被堵住,下肢供血不足,下肢可能坏死;如果心脏的血管被堵住,可能得冠心病。不过,肥胖患者体内的炎症是低度的、慢性的、长期的。它就像是一团小火,慢慢地烧,烧上10年、20年,直至身体内的多种疾病暴露出来。

因为肥胖很容易检测,一般通过人的外部特征就可以看出来,因此它就像是身体发出的一个警报,告诉你健康正在受到威胁。

长期吃肉,肠子“漏”了

记者:为何肥胖患者全身都在发炎呢?慢性炎症又是如何引起的?

赵教授:这主要是因为肥胖患者的肠子“漏”了,病菌的抗原,比如内毒素,进到血液里。当免疫系统检测到血液里有病菌抗原时,就认为身体受到病菌感染,开始保护自己,分泌炎性因子。其实,这是一种假性感染。但是,假性感染不同,它是一种假象。病菌并没有进到人的身体里,只是病菌的抗原进入到血液里。就像是“狼来了”的谎言一般,免疫系统上当了。

记者:为何肥胖患者的肠子“漏”了呢?病菌抗原又是怎么进到血液里呢?

赵教授:这跟肠道菌群结构失调有关。而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又与我们的饮食结构有关。目前,人们吃动物性食物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很多时候,吃进去的东西并不都能完全消化。很多营养成分没怎么消化就到了大肠。大肠的肠壁上栖息着大约2千克细菌。而尚未消化殆尽的营养就用来养这些细菌。

至于养什么细菌,就看你吃什么了。如果吃动物性食物多,你就养了一批爱吃肉的细菌。你可要注意了,事实证明,爱吃肉的细菌大都是病菌。病菌也有新陈代谢。老死的病菌会释放病菌的抗原。如果你肠壁上养了很多病菌,病菌抗原的浓度岂不是很高?这些病菌抗原便在你的身体里埋下隐患。它们开始攻击你的肠壁。

正常情况下,你的肠壁完好无损,病菌无从下手。这是因为你的肠壁受到有益菌的保护。当你吃植物性食物时,有益菌帮助你消化膳食纤维。一方面,有益菌从中获取营养,养活自己;另一方面,有益菌还释放出短链脂肪酸,供肠壁的上皮细胞使用。这些有益菌紧紧贴在肠壁上,保护肠壁。但是,如果你吃动物性食物多,吃植物性食物少,肠壁上的有益菌就会越来越少,病菌越来越多。此时,肠壁失去保护。在病菌的长期攻击下,肠子“漏”了,通透性增加了。病菌的抗原便借此通道进入血液。

当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后,肠道的病菌增多。继而,病菌的抗原进入血液,人开始全身发炎。这种慢性炎症引起身体异常堆积脂肪,首先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肥胖。然后,慢性炎症继续侵袭身体内多种细胞,引发多种其他疾病,比如糖尿病、冠心病等。

肥胖是因为吃的不合理

记者:根据您刚才的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失调才是肥胖的根源。但是,传统观点认为,吃得多,运动少,身体储存多余热量,这样才引起肥胖。您是如何看传统观点的?

赵教授:首先,我们肯定,肥胖与吃有关。究竟是吃得多,还是吃得不合理,这才是两个观点的分歧所在。是不是吃得多就一定胖?答案是否定的。这是有实验依据的。2004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杰夫戈登教授用小鼠做实验。当给无菌小鼠吃高脂饲料时,小鼠怎么吃都不会胖。但是,当给吃低热量饲料,本来不会胖的小鼠直接注射病菌的内毒素,诱发慢性炎症后,它也会发胖。因此,肥胖不是单纯由高热量引起的。

记者:如何构建合理的肠道菌群结构,避免肥胖呢?

赵教授:构建合理的肠道菌群结构,需要合理的饮食结构。我们前面提到,吃什么食物,养什么菌。要想养活有益菌,需要多吃植物性食物。其实,植物性食物营养丰富。除了含有膳食纤维外,很多植物性食物都富含优质高蛋白,比如,大豆、赤豆等。此外,植物性食物中也含有多种维生素、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等。

谷类、豆类、素菜类、坚果类都是营养丰富的植物性食物。谷类膳食纤维比较多。豆类蛋白质含量比较高,氨基酸种类比较均衡。素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坚果既有蛋白质,又有不饱和脂肪酸。

因为吃动物性食物多,养的病菌就多。所以,应该尽量少吃动物性食物。另外,除了合理饮食外,每天多运动,活动活动筋骨,也是有益的。

本文引自:健康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