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功夫为什么不得力,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日期:2012/7/10 9: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功夫为什么不得力,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当知净宗称为易行道者」,这是古大德常讲的,「是与余八万三千九百九十九法门相较而言也」。古人还有个说法,八万四千法门,净土呢?净土是特别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之外的一个特别法门,叫门余大道。念老在此地,是把净土宗也列入八万四千法门里的一个法门,所以他说其余八万三千九百九十九个法门而言。我们还是古大德讲的有味道,八万四千法门之外叫门余大道,稀有难逢!「唯此独易,故称易行」。也就是八万四千法门都不容易,为什么不容易?它要断烦恼,这就难,我们断不掉。净土法门不要断烦恼,只要伏烦恼,把烦恼伏住,像石头压草,把它压住就行了。断是什么?连根拔掉那叫断,那个难,真难!石头压草,石头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是石头,用这个东西把它压住。也就是说,我们起心动念的时候,念头才起,立刻就阿弥陀佛,把它转变成阿弥陀佛,不叫这个念头去发展、去扩大,不去扩大。不管是善念,不管是恶念,只要是念头起来,就「阿弥陀佛」把它压住,统统都归到阿弥陀佛上,这是念佛法门无比殊胜微妙之处。
  
  凡夫烦恼习气深重,哪有不起念头的道理?不起念头是圣人,凡夫做不到。所以古人教导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迟怎么样?你造业了。第一个念头才起,第二个念阿弥陀佛,他不造业,这叫会念佛,这个念佛就真起了作用,不能不懂。所以真念佛的人,不是一天念多少佛号,不是的,是清净心,保持清净心。有一个念头,马上阿弥陀佛压住;念头没有了,佛号也就不必念,没事了,恢复正常了。起念就念佛,这样念久了,功夫得力了,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念到得定,这叫事一心不乱;念到开悟,叫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跟禅宗大彻大悟、跟教下大开圆解,同一个境界,全都是实报庄严土。
  
  这后面是「若论其实,如本品所明,则知往生亦非易事」。这是确确实实的,这一品,三辈往生品里面所讲的,给我们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实的事,读了之后,你就晓得它不是一个容易事情。比起八万四千法门容易,是跟八万四千比较,因为八万四千要断烦恼,这个不断烦恼,容易。但是如何把烦恼伏住?你要是伏不住,纵然念佛念一辈子,不能往生。所以带业是带旧业,不带新业,过去生中的烦恼能带去,这一生当中,在往生之前那些烦恼,最后一念,临终最后一念是佛号,你就都能带得去。如果临终最后一念不是阿弥陀佛,你就完全带不去了,你还得随业流转,也就是继续去搞六道轮回。人死了以后到哪一道,是哪一个业力力量最强引导他去投胎。为什么人死了之后堕到畜生?他胡涂、愚痴,没智慧。为什么有人死了之后到饿鬼?他贪心重,他虽然不胡涂,念念没有忘记贪婪。有人临终之后就到地狱去,瞋恚心太重、嫉妒心很重、报复的心很重,这就到地狱去了。有人死了之后他到人道来了,人道是什么?伦常的心重,念念没有忘掉伦理道德,念念想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他到人道来。念念是慈悲,念念是十善,这个人就生天去了,都是最后那一念。我们试想想看,我们最后那一念是什么念头,这个重要,把握最后的一念就是决定往生净土。真正想求生极乐世界,不能不懂这个道理,这是关系我们来生,一丝毫都不能差错。我们天天在训练自己,训练什么?用这句佛号伏烦恼,养成一个习惯,到最后临终一念是阿弥陀佛,我们就成功。

 

    ...

 

    我们今天一品烦恼都没断,见思烦恼都在,还是执着身是我,能不能往生?能,叫带业往生。只有这一门,八万四千法门里头统统没有,没有带业的,都是断惑证真,所以它难。这个法门跟八万四千法门比较,那就容易太多了。可是,容易它还是有条件,条件是什么?这个见惑你要有能力把它伏住,没断。伏住什么?虽有,它不起作用,这才能往生。用什么东西来伏?用这一句名号来伏,所以这名号方法不可思议!这法子太妙,让我们起心动念都念阿弥陀佛。念头才起,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觉悟得快,念头才起,不管是善念是恶念,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让我们心里在一切时、一切处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养成这个习惯。念头一起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跟西方极乐世界相应。你看,我们的善念跟三善道相应,我们恶念就跟三恶道相应。我们念念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六道的善道里没有,恶道里也没有,他哪里有?西方极乐世界有,你只跟他相应,你决定到极乐世界。念佛往生是这么个道理,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
  
  这一句阿弥陀佛念成功了,什么叫念成功?不念的时候它也起来,念的时候有阿弥陀佛,不念也有阿弥陀佛,熟了,熟透了,把其它这一切烦恼知见慢慢生疏了、远了。想事的时候,特别是在痛苦、灾难的时候,第一念就是阿弥陀佛,这就成功。四十八愿第十八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这个念佛要紧!我们这一生当中大事因缘是什么?是念佛,除念佛之外全是小事,都不是要紧的事情。最极要紧的事情就是念佛,劝人念佛。真念成功了,对自己有很大的好处。好处是什么?自己身心健康,你就不会生病。病从哪里生起?佛给我们讲,病毒的根本就是贪瞋痴慢疑五毒。我们心里有五毒,所以外面才容易感染病菌,那是外缘。心里要是没有五毒,外面什么样的病毒都没有办法侵入你。我们现在讲免疫力,你有很强的免疫力,什么样的病毒到你这来都没事,都不起作用。为什么?你身心健康。这是对自己的好处。还有一个大好处,不但自己得利益,别人也得利益,你居住这个地方没有灾难。为什么?中国古人常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修行,修到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把你的妄念统统伏住,那你是大有福报之人,人间天上福报第一,你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区不遭灾难。换句话说,这一地区的人民都享你的福。这个事情能不干吗?这不能不干。

 

    ...

 

    「又《圆中钞》曰」,这幽溪法师讲的,「持名一心不乱者,因也」,这都是从《弥陀经》上说的,《圆中钞》是《弥陀经》的批注。持名一心不乱,因。「得一念者,约行成而为言也」,真正念到一念。「此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惑是烦恼,这一念它的力量能够伏住烦恼,「临终正念自然现前,往生净土必矣」。能够把烦恼伏住,这一念之力都在平常练得很熟,这是宗门祖师大德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是什么?是你的习气,你是凡夫。如果不起念头,你不是凡人,你是佛、大菩萨再来,才不会有念头,凡夫哪有没念头的!所以念头起灭是个正常的事情,不怕,怕的是什么?怕的是不觉,不觉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生,那就不好了。念头只能够才生,第二个念头,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换得快,马上就把它换成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什么时候念?有念起来你就念,没念起来的时候可以不念,用它来把念头伏住,不让它继续发作,得用这个功夫。有念的时候压它,伏住,没有念头的时候防止它,让它不发。念佛功夫纯熟了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这个力量伏烦恼;要是一心,一心是烦恼化解了,一心的力量就更大。
  
  事一心它的定力相当于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伏住了。理一心不乱的时候,这是三种烦恼统统断掉了。理一心什么境界?圆教初住菩萨境界,跟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同一个等级,理一心。那是真的转烦恼为菩提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我们这里讲,他上品上生。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中品上生,中辈往生,不在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是这个地方所讲的一念之力伏惑,把烦恼伏住,没断,这是生同居土。所以临终,临终这一念,就是临终只有佛号,没有杂念,临终决定是阿弥陀佛自然现前。可见得功夫念得熟,已经养成习惯,在这个关头上不起杂念,只有阿弥陀佛出现,必定往生净土。
  
  「盖言,持名心无散乱者,因行也。能得一念,乃行成之果。」这句话我们要记住,念佛的人时时刻刻要保持心无散乱。如果心里还很散乱,就知道我们念佛的功夫不得力,功夫不得力,往生就没有把握。念了一辈子佛,最后不能往生,这种人是大有人在。李老师当年在世,常常提醒我们。台中莲社是他创办的,我认识他老人家,跟他见面,刚好是台中莲社十周年纪念,他在那里已经搞了十年,我跟他见面。可是很有成就,台中莲社的莲友有二十万人。老师常说,我们的莲友天天念阿弥陀佛,一万个念佛人,这讲莲友,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五个!什么原因?念佛的功夫没有能够把烦恼伏住,就是古人所说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是非常严厉的警告。这个佛号不能摄心,那有什么用处!佛号的功德就是在摄心。
  
  这个里头有一个事实,真正觉悟的人、真正学佛的人,欲望要大幅度的下降。你的欲望不能减几分,你的妄念伏不住。要能把这些欲望降低,欲望要没有了,那就说明你得一心不乱,欲望没有了。在我们六道里头,欲望没有了的人生色界天,他不生欲界。你要晓得,生欲界天欲望没断,他生欲界。欲望要断掉了,他怎么会生欲界?六道叫三有,就是你有欲界的业,有色界的业,有无色界的业,这叫三有。欲界的有没有了,欲界里头的欲望没有了,你就决定不生欲界,不到极乐世界去,你到色界天去了。那很高,不错了!欲界有六层天,玉皇大帝是第二层,第一层是四王天,忉利天就是玉皇大帝。再往上去,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一层比一层淡薄。所以,欲还不能够淡薄,这是我们非常大的障碍。我们今天功夫不得力,这个佛号伏不住烦恼,就是欲望太多。所以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章嘉大师就是叮咛我放下、看破。这个印象非常深刻,他讲的次数太多了,常常嘱咐我要看破、要放下。

 

    ...

 

    修行的秘诀没有别的,就是放下。上上品往生的,什么原因?起心动念放下了,无明破了。无明是起心动念,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上上品。这很不容易做到。起心动念有,分别执着没有,那这就是上中品、上下品。没有分别执着,他到极乐世界是上辈往生,上辈生实报庄严土;他只能够放下执着,分别还有,执着没有了,有分别、有起心动念,方便有余土;如果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有,这是六道凡夫,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决定不能够轻视,蕅益大师的话要记住,大师自己说的,我往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我就满足了。你想想这句话,为什么?生到那个地方成佛了。你天天跟谁在一起?你跟十方诸佛如来在一起。谁有这么大的福报,天天跟佛在一起!
  
  同居土往生要功夫成片。烦恼确实没断,怎么往生的?虽有烦恼,烦恼不起作用,你这句佛号功夫得力,能够把烦恼伏住,并没有断。古德所谓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妄念。念头起来,不管是善念是恶念,都不要管它,为什么?全是妄念。什么是觉?这一句阿弥陀佛是觉,念头一起,阿弥陀佛把念头伏住。妄念只有第一念,第二念就换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这个妄念压住就能往生。下辈也有三品,三品里各有三品,就九品,品位高下,你伏烦恼的功夫,从这个地方自自然然现出品位不同。凡圣同居土上三品,这就是下辈往生,下辈的上品往生就自在了,他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他一点妨碍都没有,站着走、坐着走,潇洒!你说这个功夫我们要不要练?如果真的要想练这个功夫,没有别的,把世缘看淡、看轻,你就能提升到这个功夫。不要太重视这个世间,一定要晓得这个世间,所有的一切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能作如是观就对了。烦恼并没有断,能帮助你伏烦恼,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你就成功了;阿弥陀佛之外还有别的念头,那叫夹杂,把你的功夫破坏掉了。
  
  念佛这个方法,大势至菩萨讲绝了,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你把一切事看淡了,自然就都摄六根。为什么?贪瞋痴淡化了。不是没有,有贪瞋痴,很淡了,这一句佛号给你做增上缘,你贪瞋痴虽有,它不起作用。你见到外面的境界相,你起了贪爱,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转过来,那个念头没有了,转到阿弥陀佛上;看到不如意的事,心里不高兴了,一句阿弥陀佛。全都回归到阿弥陀佛上,阿弥陀佛解决一切,你这些杂心妄念,一句阿弥陀佛取而代之。用一念降伏一切妄念,你把这个事情做成功了,这叫功夫成片,你老人家就决定往生。


  而且什么?而且你随时可以走,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站着走行,坐着走也行,随便你,你想用什么方式就什么方式,它能如你愿。而且我们前面读过,也讲得很清楚,五逆十恶,临终地狱相现前,也能有这个功夫往生,下辈上品的,能做到这个功夫。甚至于还有,那是很稀有的,地狱相现前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一念是真心,他会变成上辈上生。理上讲得通,我们能承认、不怀疑,那个真叫太难太难了!那是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前,把他吓坏,把他的妄心吓掉,真心现前,真心一念佛号就是上上品往生。你说理上,理上讲得通,可是事上有没有这种人?很难,我们不能否定说没有这种人,这种人可能有,但太少了,真稀有难逢。理上讲得通,佛法是给你讲道理的。这桩事情让我们对于造作极重罪业的地狱众生不敢轻视,为什么?说不定人家遇到净土这个缘,他往生比我们品位高,我们不如他。所以这有个好处,让我们真正明了之后,对一切众生不敢生轻慢心,不敢瞧不起人。确确实实,说不定他将来成就在我之上,他成佛比我早。

 

    ...

 

    三地,「发光地,谓同异情见之垢既净」,干净了,二边不着,「则本觉之慧,光明开发」。自性般若现前,我们常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经云: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楞严经》上说的「净极光通达」,净到极处的时候,这个光就是智慧光,智光现前,智光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因为不净,光就不显;净到极处,光显了。这个好比我们池塘里面的水,如果有染污、有波浪,染污是什么?七情五欲是染污,执着是染污。分别是什么?分别是风浪。分别执着都没有了,风平浪静,水有没有染污?这个时候水像镜子一样,外面的境界完全照在里头,照得清清楚楚。世尊在经典里面常常用这个比喻,让我们容易体会,自性智慧现前。所以智慧是从净中现出来的,心不清净,只生烦恼,不生智慧。
  
  现代人的修学,麻烦就在这个地方,科学家、哲学家乃至于神学家,你细心观察,他用的是什么心?他用的是分别心,用的是执着心;换句话说,他用的是第七识、第六识、阿赖耶识。这个在相宗里面讲叫三心,这三心是妄心,不是真心,这三心生烦恼,不生智慧。如何能叫我们自性智慧透出来?这三心不用它,智慧就现前。不分别,不用第六识;不执着,不用第七识;不起心不动念,不用第八识。你不用它,不用它就转过来了,不用它就转识成智,阿赖耶就变成大圆镜智。为什么?阿赖耶里头含藏的种子无量无边,有染有净、有善有恶。你看它有佛种子,有人天种子,有三途种子,它什么种子都有。在染污没有清净的时候,种子统统在,决定不会丧失,永远不会变坏,遇到缘就起现行。没有缘,只有种子,它不起作用,遇到缘它就起作用。像植物种子一样,我们装在玻璃瓶里头,它不起作用。你给它放在泥土上,它就起作用,它就发芽,它慢慢就长成。所以遇缘就起作用。
  
  见性的人全知道,这是智慧现前。我们就明白科学家智慧为什么不现前?哲学家为什么不现前?修行人为什么不现前?他还起心动念,甚至于他还有分别执着,那就是道地道地的凡夫,他不是圣人。圣人的心清净,我们今天要学佛,佛,最小的佛,小圣,小小圣,小小圣心地都清净。为什么?见惑破了,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我们前面读过,这些他都没有了,小小圣。小乘初果须陀洹,大乘十信里面初信位菩萨,这些标准我们很清楚、很明白,常常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有没有到这个境界。如果没有,那你就要提高警觉,你要不求带业往生这个法门生到极乐世界去,你肯定逃不过轮回。为什么?你五种见惑有,只有六道才有这个情形。五种见惑断掉,还在六道,但是不怕了,为什么?你有出六道的时间表。一般人没有,好像坐监牢狱一样,判的是无期徒刑。那初果,初果有期,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就证阿罗汉,就出去了,他有期。而且这个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决定不堕三恶道,这个多难得!如果我们这一生连初果的位子都达不到,只有带业求生净土,除这个没有第二个办法。那我们就死心塌地专念弥陀,一切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专念弥陀,求生净土。能不能?能,决定得生,这不是假的。
  
  如果念佛,烦恼习气没有放下不行,这个你求生没把握。大家一定要知道,往生的人,临命终时佛来接引,这个佛是谁?是自性弥陀,是真的,不是假的,是自性变现的。或者我换句话说,是自性感应的,我们今天用真心,就是用自性求,还是自性反应。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不离自性,是自己自性变现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回归自性的极乐世界。中峰禅师讲得好,「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不离当下。往生净土不离当下,亲近弥陀。这是佛理,我们要用佛智去见佛理,你才晓得这个东西不迷信,天经地义。你真搞清楚了,对决定得生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了,我们这一生的问题解决了。
  
  所以特别着重这个「净」字,心净则佛土净,我们修行,心不能不净,功夫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不能躲避。有人说我心不清净,我看到了会动心,听到了会动心,我找个山洞里面去躲起来。行不行?有,古时候就有。你看看《竹窗随笔》,莲池大师,里头还记了一个例子。有一个老法师住在山上,山上住茅蓬,修得很不错,自己以为万缘放下了,在山上住了几十年。城里面有些学佛的大富长者,听到有这么一个人在山上几十年不下山,去朝山,去亲近老和尚。真有道行,佩服得五体投地,礼请老和尚下山去弘法,请他到都市里去。住了没多久,一、二年,道行没有了,完全被染污,可惜了。山上觉得不错,可是禁不起考试,以为很清净了,一到都市花花世界马上就乱了,贪瞋痴慢都起来了。这个老和尚去看莲池大师,莲池大师就讲这个故事,说有一个人,他还问这个人是谁?莲池大师说就是老兄!他自己还不知道。
这个事情讲真功夫,他没有真放下,他是远离,心里没放下。
  
  心里真放下,离不离无所谓,你要离它干什么?它是假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能把这个花花世界看成电影,看成电视屏幕,你可以欣赏它,你得不到它,你不能控制它,它的所有活动是业力在控制。所以你不失清净心。问题是你没有真看破,住山没用,闭关没用。真正看破放下了,闭关住山有用,不住山、不闭关也有用。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闭过关,惠能大师一生也没有闭过关。惠能大师大彻大悟之后,在猎人队里头当伙夫,天天在厨房里面做厨房工作,去服侍这些打猎的人。打猎的人天天吃肉,你看他跟大家说得很清楚,他吃肉边菜,他拿青菜放在肉锅里头煮,他吃肉边菜。十五年!能大师在猎人队里面变成长工,他在那里做了十五年,做厨房,那是什么?修行。他修行功夫一天没间断,修什么?看破放下,放下看破,他修这个。十五年的锻炼,功德圆满,这个时候出来,弘法利生,缘也成熟了。缘不成熟有磨难,缘成熟了磨难就没有了。这些道理,佛祖给我们做的这些例子,表演给我们看,我们要看懂,要能体会得到,要能学到,我们这一生才能成就。如果看不懂,不能体会,我们的修行就非常困难。所以你看智慧发光,你看它前面是欢喜,见道了,见道了欢喜,往后就是修道。修道头一个就是离垢,离垢就是放下,放下智慧就开了,就发光,这光愈来愈大。

 

    ...

 

    佛法里头常说「烦恼轻,智慧长」,这是修行的指标。修什么?烦恼一年比一年轻,智慧一年比一年长,有进步了。烦恼一个月比一个月轻,智慧一个月比一个月长,这功夫了不起,可以说不是凡人,月月不一样。这样的人能不能见性?肯定,要看他的根性,根性利的三、五年就大彻大悟了,根性钝的,也许要十年,也许要二十年,他肯定大彻大悟,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功夫。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方向目标完全相同,就是断烦恼、长智慧。所以我们如果细心去观察、去读诵所有宗教经典,你就晓得佛经跟所有宗教经典不一样,只有佛经里面教你断烦恼生智慧,佛经里头没有强调神,没有说宇宙之间有个主宰。大乘佛法里,宇宙之间的主宰不是别人,是自己,你的意念在主宰着一切,连外面山河大地都受你意念的影响。你的念头善,没有一样不善;你念头要是恶的话,没有一样不恶,境随心转,这些是真理、是大道理。

 

    ...

 

    「《智度论》云:YIN欲者,虽不恼众生」,如果说恼众生,他就把YIN欲放弃了,他以此为乐,麻烦就大了,「系缚心故,立为大罪」。YIN欲之罪是什么?我们一般人讲情执,这个执着非常的深,非常的严重,障碍你修行。我们今天念佛,心不能专、意不能定,你自己去想想看,到底是什么障碍在扰乱。这里头我们常讲了十五个字,杀盗YIN妄再加个酒,这五戒;贪瞋痴慢疑,疑,问题非常严重;怨恨恼怒烦。这十五个字我们有没有?如果有,你就晓得这个东西障道,它障碍我们念佛不清净,它障碍我们念佛不一心。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那些真正学佛的人三年五载就自在往生了,什么原因?原因就在这十五个字没放下。真正三年五载念佛往生的,你仔细去观察,他这十五个字没有了,他放下了。这十五个字里头,YIN是最可怕的,比杀还可怕。

 

  《智度论》上这个话说得好,YIN欲虽不恼众生,系缚心故,这个罪重,叫情执。《瑜伽师地论》说,「诸爱之中,欲爱为最」,跟《智度论》上讲的一个意思,「若能治彼,余自然伏,如制强力,弱者自伏」。这就是说,在五种烦恼里头,这个力量最强。对治烦恼是要把最强的先对治它,这个烦恼制伏住,其它的很容易,就不难了。每个人根性不一样,这个自己要知道。这统统属于贪,所以五毒把贪摆在第一。贪什么?贪财、贪色、贪名、贪利。你看看你贪的哪一种贪最严重,你就先断它。净宗同学用的方法就是持名念佛,执持名号,这个念头一起,马上就换到阿弥陀佛。如果我们从早到晚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些妄想、杂念都进不来,这叫功夫得力了。一面念佛,一面还夹杂着这些烦恼,把我们念佛的功夫全破坏了。所以念佛功夫不能成就,这个事实不能不知道。

 

  我们念佛的目的在哪里?经题上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念佛功夫果然得力,我们的心地一年比一年清净,一年比一年平等。假如我们念佛念了很多年,心不清净,心也不平等,这个佛叫白念了。当然也不是完全白念,阿赖耶里面种的念佛种子,这一生当中它不起作用。不起作用是什么?不能往生、不能见佛,还要继续搞六道轮回。问题出在这里,这不是小问题,这是大问题,我们不能不知道。真正想往生,不想再住这个世间,虽然你对这个世间许多苦难众生你有慈悲心想帮助他们,这是好事。但是自己没有能力,帮不了,这怎么办?应当先到极乐世界。只要到极乐世界,你就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加持,你就有能力来帮助这些众生,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

 

    净宗法门是一乘,一乘不多,《华严》是一乘,《法华》是一乘。怎么样辨别?这一生当中能成佛的,这个法门叫一乘;一生当中不能成佛的,只能证到菩萨的,这叫大乘;这一生当中只能成阿罗汉,还到不了菩萨,这叫小乘。都是从一生来讲的,这个法门你一生就往生,往生极乐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就是成佛。所以它属于一乘经,这是非常非常可贵。它的修行方法就是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的功德不可思议,前面统统讲过。要会念,说老实话,修净土的人多,会念这句佛号的人不多,为什么?他没有把他的妄想分别执着念掉,他没有把他自私自利念掉,他没有把名闻利养念掉,他没有把贪瞋痴慢念掉,就不会念,他不会。会念的人怎么样?就像宗门大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净宗提起佛号就是觉,我眼见色动了贪心,阿弥陀佛,归到弥陀,贪心就没有了。第一念不怕,就怕那个念念相续你就造罪,第二句就是阿弥陀佛,这叫会念。用这一句佛号,把所有的恶念打掉,把所有的杂念打掉,把所有不需要、不相干的念头统统扫得干干净净,这叫会念。那个念法,大声念、小声念、快念、慢念、什么声调,那个不相干,没有关系。关系是你真的把你的恶念、杂念念掉,那叫正念;念了一辈子佛,杂念都没有断掉,叫不会念,白念了。念佛也变成一种妄想,你说冤不冤枉?

 

    ...

 

    我们得到这么多的信息,就晓得应该要怎样用功,我们用什么功夫?就是用念佛,因为念佛它太方便了,我们有把握能做到。其它的功夫我们做不到,因为它要断烦恼,只有念佛法门叫带业往生。我们用什么方法断烦恼?就是用念阿弥陀佛断烦恼。古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那个觉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能够在念念当中,都能够归到阿弥陀佛,这就是断烦恼最妙的方法。真正养成一个习惯,二六时中,日夜都不间断,就是佛号不间断,「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的。大势至菩萨是修念佛法门成佛的,所以他对念佛经验最丰富,方法也最善巧,秘诀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看一句话就说了。都摄六根是放下,如果不是彻底看破,你怎么能放得下。看破,经教的功德不可思议,你说经教能不学吗?不学我们怎么会知道。念佛功夫不得力,将来不能往生,到底哪里出了毛病不知道,在经教上认真努力去参究就明白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功夫       只怕觉迟)(五明学佛网:念佛功夫       只怕觉迟)  

 衍慈法师:不怕念起 只怕觉迟 

 宗宙法师:您念佛功夫怎么样了?进来检测一下?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功夫为什么不得力?如何才能得力呢?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功夫为什么不得力? 

 妙莲老和尚:念佛功夫好的人,在梦中也在念佛 

 悟道法师:念佛功夫深,不管什么业障都能从容应对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功夫得力的人,看一​切都是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功夫为什么不得力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念佛功夫不能成就,这个事实不能不知道 

 刘素云:为什么念佛功夫不得力 

 净土法门法师:我们看到念佛功夫成就的,甘老居士她一个老朋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功夫如何才能得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