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不发菩提心纵有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


   日期:2012/8/2 12: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不发菩提心纵有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倘不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一向专念,而欲往生,无有是处」。这几句话我们要特别重视。诸佛菩萨教导我们,祖师大德劝导我们,三辈往生,前面说到过,跟八万四千法门来比较,这个法门是易行道。但是,要不能把烦恼伏住,像此地讲的,不是真正为了生死,那还不是一桩容易事情。所以关键,我们是不是把两个世界看透、看清楚、看明白了。娑婆世界苦,真的觉悟了,它是真苦,它不是假苦;极乐世界的乐是真乐,不是情执里面所说的乐,在那边修学没有任何障碍。老师是诸佛如来所赞叹的、所尊敬的阿弥陀佛,那是老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是阿弥陀佛亲自指导,并不是由其它人来协助。我们知道,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每天那么多,可以说分分秒秒都不间断,来自遍法界虚空界十方剎土的众生不知道有多少,阿弥陀佛能应付得了吗?我们常常用我们凡情来推测、来观察,我们不知道极乐世界的真实状况。我们根本就不能理解阿弥陀佛的智慧、德能、神通、道力,不知道!弥陀确确实实能应化无量无边的身,一个人往生,他就现一个相,单独教他,这样的学习环境到哪里去找?我们喜欢大众在一起学习,阿弥陀佛有讲堂,讲堂无量无边。每一个在讲堂坐的人都觉得阿弥陀佛为自己说法。这种感觉我相信我们也有,我们讲堂人不多,二、三十个人,老师教学,学生会感觉得老师今天这堂课是为我讲的。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会感觉到每一堂课都是为我自己讲的,提升自己的境界,消除自己的业障,让你时时刻刻法喜充满,这叫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人常生欢喜心,不会有杂念、不会有烦恼,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决定不可能在那个地方发生。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威神,阿弥陀佛的佛光照注。
  
  所以,我们要真为生死,我们不为别的,六道生死太苦,太可怜了!为什么还要干这个事情?为了生死才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心?真正相信弥陀净土,真正想生到极乐世界,真正想亲近阿弥陀佛,以深信愿。菩提心,在二十多年前,我们提出《无量寿经》上的经题,「清净平等觉」这是深信,菩提心的自受用。我们用真诚,真诚是菩提心的体,我们要像诸佛如来一样的真诚,用真诚心生活,用真诚心工作,用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一片真诚。真诚心的自受用,清净平等觉;真诚心的他受用,大慈大悲。慈悲上加个大字,没有条件,大乘经教上常讲「无缘大慈」,这个缘就是条件,没有条件的。「同体大悲」,为什么没有条件?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跟我自己是同体,是一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深信愿,深信切愿,恳切的愿望,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希望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就对了。如果不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没有深信愿,纵有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所以,真信、真愿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

 

    ...

 

    道绰大师于发菩提心有四番议论,第一,显菩提心之功用。《安乐集》云,第一出菩提心功用者」,这是讲菩提心的功用。「《大经》云」,这个地方讲的大经就是《无量寿经》,「凡欲往生净土,要须发菩提心为源」。「要须」两个字非常重要,要是重要,须是必须,最重要的,必须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往生的根源,像水的源头一样。如果不发菩提心,怎么能往生?发菩提心就太重要了。「云何」,这意思是为什么?「菩提者」,这解释菩提,「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大觉,彻底的觉悟,无所不觉,这是无上佛道者。在佛经里面称之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的意思,无上正等正觉。
  
  「若欲发心作佛者,此心广大,周遍法界」,这个心是没有极限的。佛法里面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真心觉而不迷,妄心迷而不觉。我们今天用妄心,妄心迷而不觉,真心觉而不迷。我们想作佛,你看看,心要广大,这头一个条件,心小作不了佛,心一定要大,要周遍法界。「此心究竟,等若虚空」,这个太重要了,什么都能包容,这是菩提心。这也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那里的居民,他们的心量都这么大。为什么?真心,他不是妄心,妄心才有自私自利,妄心的心量就小,真心的心量没有边际。所以周遍法界,等若虚空,没有边际的。这什么?这是我们的本性,是我们真心。
  
  「此心长远,尽未来际」,这从时间上说,前面两句是空间上讲。时间上讲,它永远是这么大,它不会变小的。妄心有时候大,有时候小,大也不是很大,小会变得很小,叫小心眼。「此心普备,离二乘障」,普是普遍,备是具备,所以他没有二乘的障碍。二乘也得了正觉,但是正等正觉他没有得到。正等正觉是菩萨,只有正觉,没有正等正觉,这是声闻、缘觉,这都算小乘。小乘心是不错,但是有时候不耐烦,譬如众生难度,算了,我就不度他了,这就是二乘心。不像菩萨,难度,难度也要度,他有耐心、他有智慧、他有善巧方便。
  
  「若能一发此心,倾无始生死有沦,所有功德回向菩提,皆能远诣佛果,无有失灭」。这个心一发,倾,这个意思是毁坏的意思、是败亡的意思、是荡尽的意思。荡尽什么?无始生死有沦,有是三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就是六道。就是六道里头的生死轮回,无始劫来六道生死轮回,沦就是生死轮回,统统把它荡尽,也就是统统,倾圮是毁掉,把它毁灭掉。「所有功德回向菩提」,菩提心有这么大的力量,也就是它能把轮回心灭掉。我这样讲大家就更容易懂了,无始生死有沦就是六道轮回心。有六道轮回心就有六道轮回的果报,轮回心断掉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这时候所有功德回向菩提,三种回向,回向实际,实际是回向自性,实际是自性;回向菩提是回向正觉,菩提是正觉;再就回向众生,念念不忘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我们在过去,众生还加上个有情,现在明白了,动物、植物、矿物全是众生。动物有没有情?有。矿物有没有情?有。统统都有。情是什么?受想行识,它有感受,它有苦乐的感受,它有忧喜的感受。它有想,我们以善心对它,它知道,以恶心对它,它也知道,我们起心动念对它都有干扰。

 

    我们现在知道,整个宇宙的现象,科学家把它分成三大类,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这三种现象全是波动的现象,波动的频率之快我们无法想象。科学家只是讲这个波动是非常非常快速,佛法把它的数字说出来了。像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一个念头就是一个频率,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用中国人的算法,三百二十兆,一弹指,它震动的频率已经三百二十兆次。那一秒钟?一秒钟我们至少可以弹五次,弹得快可以弹五次,那乘五,一千六百兆,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次的这么高的频率。每一个念都具足佛法上说的五蕴的现象,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
  
  这在佛法里面说,现在科学家肯定了,科学家发现了,心理现象跟物质现象是一不是二。物质现象从哪来的?是心理现象变现出来的。物质的基础是心念,就是念头,没有念头了,物质就没有了。只要有物质存在,你就知道你念头没有中断过,前念灭后念生。物质现象里有很多坚硬的固体,它的频率比较慢,像我们肉体这些,这频率就比较快,再快的就变成空气、变成电流、变成光波,那是频率快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快法,都是在频率里面产生的变化,达不到原始那个频率的速度。那个速度,才动,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你看《还源观》里面讲三种周遍,第一个周遍法界,才动,它就周遍法界。不管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只要它一动就周遍法界,遍法界虚空界全都知道了。
  
  所以我们的身心,就是我们精神的部分跟物质的部分都在起波动。我们这个身体就好像一个发射台,把我们的念头往外发射,同时也是接收台,整个宇宙的信息我们都收到。收到我们为什么不知道?烦恼障碍了。如果烦恼轻,心地清净一点,他就能接收到,愈清净接收到的就愈多。其实统统都接收到了,你心愈清净你的感受愈多,你完全能感受得到。所以整个宇宙,用现在的话说,是个有机体,它是活的,没有一样东西是死的,统统是活的。而且什么?统统有关系,整个宇宙就像个电网一样、网络一样,我们是网络里头一个点,跟整个宇宙息息相关,起心动念全是关联,连在一起的,这是事实真相。

 

    所以,菩提心不能不发,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着用真心,不要用妄心。什么是妄心?起心动念是妄心,分别执着是妄心。换句话说,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看得清楚、听得清楚,别执着,就是用真心,执着就用妄心。不要分别,分别是妄心,不分别是真心。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你跟佛一样,你完全用真心,一点妄心都没有。如果只能做到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做不到,能做到不分别,不分别当然不执着,那你跟菩萨一样,菩萨用的真心,还带一点妄。再下一等,那就是阿罗汉、辟支佛,他们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执着这是阿罗汉。阿罗汉用真心用到三分之一,菩萨用到三分之二,佛圆满的,佛用的完全是真心。这是我们要学的,学佛就学这个东西。
  
  心量要拓开,这对我们凡夫说的,凡夫因为有自私自利,执着有个我,所以量不大。要在生活当中、要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把心量扩大,对一切人平等,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着,把心量扩大,愈大愈好。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教人,量大福大,没有度量的人福报就很小。你有多大的福报,看你有多大的量,你的量小你的福报就小。所以佛,量最大,圆满了,佛的福报是圆满的,心量大,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有功德回向菩提、回向实际,「皆能远诣佛果」,诣是到达。我们所修学的功德回向,希望将来能证得无上菩提,证得佛果。「无有失灭」,这个功德就帮助你,功德绝对不会失掉,念念向菩提,念念向西方极乐世界,念念向阿弥陀佛。
  
  下面是黄老居士的解释,他老人家的批注。「兹粗释云」,不是细讲,讲大意,「首引《大经》,以明功用。《大经》者,《无量寿经》」,引《无量寿经》来解释。「净影、道绰、善导诸家称之为大经」,称《无量寿经》为净宗大经。「天台」,就是智者大师,他称《无量寿经》叫大本,称《弥陀经》叫小本。善导大师他们称为大经、称为小经,小经就是《阿弥陀经》,小经。「此菩提心实为往生净土之源」,这句话重要。所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能没有本源,没有本源是决定不能往生的,这就是发菩提心,非常非常重要。「源者,本也。故知,若不发此心,纵然勤修,亦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不能往生也」。你要不发菩提心,佛念得好,一心专念,没有菩提心,像什么?这个举的例子很好,无源之水,这个水一定会干掉,没有源头。无本之本,这棵树没有根,树没有根它怎么能活得了?菩提心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根本,不发菩提心行吗?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得用真心生活,用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
  
  所以我这么多年讲菩提心,我讲得很简单,我讲真诚心,就是《观经》里面的至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觉心就是深心。要觉悟,觉悟自己是凡夫,觉悟自己错了,觉悟自己起心动念都在搞轮回,这是对自己的觉悟。要觉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为度我而发的,觉悟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建立西方世界,是提供给我修行证果而建立的。弥陀对我有大恩大德,我们要知恩报恩。怎么报法?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往生极乐世界,亲近弥陀,证究竟佛果,这就是报弥陀之恩。能报弥陀之恩,所有一切恩统统都报了,父母之恩、祖宗之恩、国家之恩、众生之恩统统都报了。《华严经》上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点都不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发菩提心       一向专念)(五明学佛网:发菩提心       一向专念)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30~3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20~2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0~1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