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汝于定慧,为志何等


   日期:2012/8/13 13: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怀瑾:汝于定慧,为志何等

 

【师即问言,汝于定慧,为志何等。】

这是智者大师的教育方法,等于一个学生来报名学佛,先要问他为什么学佛、打坐?为什么要求智慧、修定?“为志何等”,为什么学佛?

几十年来的经验,我也常感觉到,第一句话很重要,有些人很干脆,我说年轻人好好地人不做,来学佛打坐干什么?他说想练功夫,噢!我说这样啊!那你到功夫馆去,佛法里有个什么功夫?就是给你坐好也要四、五十年工夫,你头发都白了!父母养你二十几年,结果你来学这一套连吃饭都吃不饱的事,你学了干什么?学佛是学空的,不要负了亲恩又负了佛恩。如果说我想成佛,那还差不多,但是几十年来没有听到一个敢说这种“狂话”。

从某一角度来看,这种“狂人”,很值得欣赏,其狂亦可观也!但是没有这样气魄的人。再不然问学佛干什么?“人生没有什么意思”,人生没意思跑来学佛?学佛就有意思啦?你的观念是人生没有意思才来学佛,难道学佛都是倒霉来学的。我这里本来有一幅对子;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
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人家说老师这幅对子好,我说这幅是挂在外面做招牌的,里面有幅真对子:“发财不相见,倒霉大团圆”。有钱得意之时不见人影,人生没有意思才跑来学佛,你说那佛家是什么呢?这不成了倒霉大团圆的地方吗!

这都不是佛法的道理。还有一些人,唉呀我想了生死,我说你对生死有没有经验?当然没有死过,那你了个什么生死?讲得恍恍惚惚。我这个话不是在跟诸位讲笑话!换言之,在坐诸位要弄清楚为什么研究这个?晚上的日子好过得很耶!买一张电影票去修止观,随便到哪里玩都很好,跑到这里来搞这个,这个玩意是什么?别弄错了。

所以智者大师问人家“为志何等”?为什么学佛?你的立志是干什么?

《宗镜录略讲》

------------------------------------------

修持密法,或者显教的各种法门,所为何来?讲究的还不是经过如法的修习,得到圆满成就。成就的时候自然解脱,自然成佛。千万不要有世俗作生意的投机心理,心存利害关系,计较取舍,那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微不足道。功名富贵是过眼云烟,成佛成魔也是过眼云烟。真正成佛解脱者,是连佛也不成。无所谓佛,也无所谓魔,当下成就,一切解脱。

你们有的在这里听课、修行了那么久,虽然有点效果,但是一切众生的根本大病--我相、见思二惑,以至贪瞋痴等等,仍去不掉,修行还没有真正得力。为什么呢?大家以为自己已经在用功修行,其实往往只是坐在那里贪图自己那点清净的感受而已,这不是道啊!修行得不到佛经上所说的那些根本变化身心气质的受用,原因在于没有发起恳切求法求道之心,身口意三业没有虔敬专一地投入普贤菩萨广大深密的行愿海中,谈不上对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所说的教法,身体力行去“信受奉行”,你们有吗?

所以,有许多人学佛学了一辈子,到底所为何来?“因地不真,果遭迂曲”,迷迷糊糊钻了大半生,世法出世法搞得两头空,何苦啊?!

*****

学佛修行第一步要从普贤行愿开始,三世一切诸佛之所以能够成就佛果,全在圆满了普贤行愿。学佛者应该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上求佛道,不要只为自己的重重烦恼而求解脱,不然表面宣称学佛修道,堂皇得很,其实也还只是一种可怜的自大自利的心理而已。然而,如果真能大大地自私、大大地自利,那也好,因为大自私大自利的人,只有一个大我,我就是众生,众生就是我,表面上为自己修,实际上等于与一切众生同修,不分彼此,这是普贤行愿的修行境界,自己一人礼佛,心中同时呈现一切众生在礼敬赞叹十方诸佛,此种心包太虚的胸襟,即是普贤。

但是一般人大都只为自己的小私小利,或者只为与我较接近的亲友而已,凡是对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人,就很恳切、很在意,如果是不相干的别人,便不大关心,不大用心,甚至随随便便地应付过去。如果学佛免不了这种世俗势利的心态,虽然猛的用功打坐、拜佛,精进得不得了,只要无法检点出这层细微的心理障碍,痛切改过,那么很对不起,这个菩提道果铁定是无法圆满成熟的。

比如诸位在这里好称学佛,真正是为了利他而学吗?仔细反省自己遇事的第一念、第一个反应看看,是不是保护自己的贪瞋痴慢疑等偏颇心理在作祟?退一万步说,即便为了自利而修,那也不错啊!真正做到自利,那也值得令人刮目相看了,像你们修行了这么些年,能够将自己照管得稳稳当当,自得其所吗?还是生活上一下那里出了问题,一下这里有了毛病,并且连如何处理善后的做法都捏拿不准,懵懵懂懂地,什么事都要别人来护着,自己招呼自己都招呼不好,这不是很可怜吗?

这里再重复一次,学佛想证得“最胜菩提”,要看你的行愿如何?这一点除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外,还可参照同经的净行品来学,净行品是入世而出世,出世而入世,二者互为辅弼,圆融无碍,所以此一念心的大愿之发起,必须合乎“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原则,以清净无著之心、大公无私之心力行种种济世利生事业,这就对了。否则只想念佛念咒、打坐修定,以此希求大彻大悟,门都没有,唯有自误而已。所以学佛要广度众生,自己家人,也是众生,首先得做到不去苦恼他们,进而能悦乐他们再说,千万不要逃避现实,贪图安逸,以学佛修道之名来自欺欺人,切实记住“以普贤行悟菩提”这句教示,好好将整个身心活活泼泼、生生不息地振作起来,勇猛精进。历久不衰地踏上这条成佛唯一的坦荡大道。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

说到发愿,你也发愿,我也发愿,我们的愿怎么完不成呢?愿要配上行啊!千万不要以为在佛前面跪一下、拜一下,我发愿了!这拜一下,一切众生都得好处。你自己都没有得,哪有这样大的本事。这不是愿吗?这是愿,你个人先培养你自己心理的善念,这是慈悲的开始,既然是慈悲的开始,愿力就要去实践,实践圆满了那个果位便成就了。像阿弥陀佛成就了极乐世界,像世界上有些人立志,我要做一番事业,却说我不是愿力啦,我不过是做工程发财而已。这不算是愿力吗?这就是愿力,你一个工程庇荫多少人啊!六百人,你这个愿力蛮大的。六百人,一个人八佰块钱一个月,回去包括老婆儿女的生活,起码养了四口,这样算起来,起码有二、三千人靠你吃饭。你垮了,这几千人就麻烦了!虽然这非大愿,也是愿。

  

如果我们打起坐来观想一下,我要供养佛,这样修是蛮好的,但是那么大的一个西瓜观想来供养,不花一个本钱嘛!然后结个手印,这就是花,这就是果,这就是茶。这样念了半天,如果是真买东西来供,前面香蕉、苹果供的还是我自己吃掉。愿若只是这样,就有问题。愿要以真实的行为去利益人,哪怕小善,今天能够帮忙人家一句话,某件事情,给人家一点利益,这个人流鼻涕,你给他一点点药,使他不流了,这就是小行的一种,很重要。所以愿要行,修行修行,要修就要行。大家发发愿就成道了,这是什么?根本的贪心。一般人以为自己在学佛,其实贪得厉害。一进门磕三个头,烧一支香,还不到一分钱,然后盘一个腿就想证菩提,那个菩提三分钱都不值。像这样占尽天下便宜的事情是不会成道的。所以大家对这个行为的行要特别注意。

《宗镜录略讲》

-----------------------------------------

没有真愿力,就不能成就真佛土。比如一个人做学问、做事业,就得真发心,昼夜孜孜为此,才能有成就。就连练毛笔字,如果没有几十年苦功夫练字,绝成不了书法家。所以要成佛就要发愿,而且是发利他的愿,否则不能成就,千万记住。

佛发的愿都是很大,例如,你敢不敢发愿要办一所学校,愿其中没有一个笨学生?做得到吗?你敢发愿,愿学生中没有一个会感冒,做得到吗?要包每一个人没病,连父母亲都做不到的。可是佛却发那么大的愿,你应该好好研究佛的每一条愿。

愿不是乱发的,愿也不是为自己祈求什么,发愿是将自己的心理行为布施出去,发愿就是立志。要检查自己的心理,有时以为自己在发愿,其实是在贪图。真的发愿是舍出去,不求什么回来的,学佛就是学佛能舍的心。我们照着佛的一切行为做,就是学佛,就是修行。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

你们晓得本愿是什么?本愿是一个人的发心立志。学佛的第一个念头发得不对,也就是本愿的力量发得不对,后果就永远不对,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譬如说我们要修个庙子,那是小乘。你说我盖庙,发心初衷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修持,为后世的众生作为修持的道场,那是真发愿,这个动机就对了。

你为什么念经拜佛?有许多人到这里来学打坐,我说你为了什么,你先讲,不准考虑。我为了身体。好了,为了自己身体好,我也教,但是把他摆在一边,因为他的目的自私自利,不是为了菩提道业。你说我学这个是为了佛道,自利而后利他,那还可以。在座各位,哪个不是为了自己?有些人则认为我现在还不能度人,先求自度,等将来有能力了再来度人。检查这种思想看看,全都是自私自利的观念作祟,如此怎么成道?如果能的话,我早就成了。

所以,学佛要特别注意一切佛的本愿,这才叫学佛。《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药师经的济世观》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汝于定慧       为志何等)(五明学佛网:汝于定慧       为志何等)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