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关于自力与他力(一)


   日期:2012/8/20 19: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
  净土法门殊胜颂
  净土法门,有教无类,凡圣智愚,等蒙摄受。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唯此一法,全仗佛力。
  佛力自力,天渊悬隔,信愿忆念,定生佛国。
  尽人信念,尽人往生,佛有誓愿,现有仪型。

  二
  夫佛与众生,心性虽同。若论力用天地悬殊。良由众生具足无量烦恼恶业,功德智慧,不能显现。佛则具足无量功德智慧,烦恼恶业,净尽无余。佛与众生,迷悟不同。致使力用,胜劣迥异。
  律教禅宗,皆仗自力了脱生死。所以久经长劫,尚难出离。念佛法门,全仗佛力又兼自力,了脱生死。所以尽此一生,便登不退。
  律教禅宗,最初须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断惑证真,方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则盲修瞎炼。若非得少为足,便是着魔发狂。纵使理明功深,亦颇断惑。倘有丝毫未尽,依旧不出苦轮。直待惑业净尽,方可出离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悬远。更须历劫进修,始可圆满佛果。
  譬如庶民,生而聪慧,读书学文,多年辛苦。学问既成,登科入仕。由其有大才能,所以从小渐升,直至宰相。官居极品,再无可升。于群臣中,位居第一。若比太子,贵贱天渊,何况皇帝?毕世为臣,奉行君命。鞠躬尽瘁,辅治国家。然此相位,大不容易。半生勤劳,通身能耐。到下场头,不过如是。若学问才能,稍不充足,则不能如是者有百千万亿也。此是自力。学问才能,譬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位至宰相,譬修行功深,断惑证真。只可称臣,不敢作君。(臣决定不敢作君,臣欲作君,除非托生皇宫,为皇太子;修余法门,亦可成佛,但与净土校,奚啻日劫相倍。读者须善会其意,忽泥其词。然依华严末后一着,等觉菩萨,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正与托质皇宫,为皇太子,意义相齐。净土法门得华严一经,遂得如大海之横呑万川,如太虚之总摄万象耳,猗欤大哉!)
  譬虽出生死,尚未成佛。学问不充,不能如是者甚众。譬惑未断尽,不出生死苦海者甚众也。念佛法门,纵不明教理,未断惑业。但能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临命终时,决定蒙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即此一生,定补佛位。
  所以文殊普贤,华藏海众,马鸣龙树诸宗祖师,皆愿往生也。譬如托生皇宫,一出母胎,贵压群臣,此是王力。迨其长大,学问才能,一一充足。便能承绍大统,平治天下。一切臣宰,皆听诏谕。此则王力自力,兼而有之。念佛法门,亦复如是。未断惑业,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便出生死。犹如太子初生,贵压群臣。既往生已,惑业自断,定补佛位。犹如太子长大,承绍大统,平治天下也。
  又已断惑业,如马鸣龙树诸宗祖师,已登补处,如文殊普贤华藏海众,皆愿往生者。犹如昔镇边鄙,不堪承绍。今居东宫,不久登极也。祈尽舍旧习,于此法门,极生信愿,专精修习。则无尽烦恼,不难顿断。无量法门,自然证入。其圆成无上佛道,度脱无边众生,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尚勉之哉,尚勉之哉。(净土问答并序)

  三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
  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断惑之功,而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亦属自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特别如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强者日不过百十里,特别如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大部洲。
  吾人既无立地成佛之资格,又无断见惑任运不造恶业之实证,若不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则恐尽未来际,仍在三途六道中受生受死,莫由出离也,可不哀哉!愿我同人,咸生正信。(近代往生传序)

  四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皆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贪嗔痴,了幻妄之生死,证真常之心性者。然众生根有利钝,惑有厚薄。根利惑薄者,或可即生了生死,或二三四五生了生死;根钝惑厚者,十百千万生,或十百千万劫,犹不能了。此系依通途教理修持而论,乃仗自己修戒定慧力,断尽贪嗔痴烦惑者,其难也难如登天。任汝见地高,功夫深,功德大,智慧大,若三界内见思惑未断,绝不能出三界外以了生死。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生西方者,无论根之利钝,惑之厚薄,皆可于现生临命终时,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此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论。
  世有深通宗教,不信净土法门者,盖以通途教理,论特别法门也。使彼知是特别法门,则自行化他,莫敢或违矣。(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

  五
  了生死有自力佛力之所以也。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净土法门全仗佛力。仗自力非见思净尽,无由出离生死;仗佛力,若信愿真切,即可带业往生。譬如渡海,一由自浮,一由乘舟,到岸虽同,其难易安危,奚啻天渊悬殊也。(崔母孙夫人往生传发隐)

  六
  通宗通教之高人,尚多崇尚自力法门,不肯仰仗佛力,其志固高,其事实难即生做到。倘惑业未能净尽,再一受生,多半迷失,不但所期皆成画饼,且有因福造业,后生堕落之虞。
  须知净土法门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可以通途法门并论。若不明此义,以仗自力通途法门之义,疑仗佛力特别法门之益,而不肯信受,则其失大矣。佛说难信,盖即指此,若无此执,则谁不信受奉行焉。(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序)

  七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蹶。若不注重信愿,唯期持至一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何以故?以烦惑未尽,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生死。
  世有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净土指要)

  八
  噫!死生亦大矣,何可以专仗自力而不仗佛力耶?抑或自力果愈于佛力耶?
  夫人之处世,大而创业垂统,小而一衣一食,莫不仗众人之力,以成自事。至于了生死大事,乃虽有佛力而不肯倚仗,欲显出格之作略,恐堕愚夫之窠臼,其志可谓大矣!惜乎不知其所谓大也!(普贤行愿品疏钞撷序)

  九
  念佛一法,彻上彻下,即权即实,即渐即顿,不可以寻常教理批判。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性,皆须修习。如来为众生说法,唯欲令众生了生脱死耳。其余法门,上根则即生可了,下根则累劫尚难得了。唯此一法,不论何种根性,皆于现生往生西方,则生死即了,如此直捷,何可名之为渐,虽有其机,不如寻常圆顿之机,而其法门威力,如来誓愿,令此等劣机顿获大益,其利益全在仗佛慈力处。(复马契西居士书)

  十
  若真知佛力、自力之优劣,则断不至犹执着于唯究自心,谓识得即是道,而不须念佛求生西方也。是知凡夫决定要修佛所开示之特别法门,则无论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脱死,以仗佛力故也。若仗自力,恐梦也梦不着。(致罗世芳居士书)

  十一
  仗自力,即到大彻大悟地位,以惑业未断,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彻者,更不须论。仗佛力,须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净土,无量寿无量光,一一通会归自心,而自心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西方之佛,无感不能有应。自心之佛,在因无有威德。
  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坠。而知识欲人以圆融见称,亦绝不肯作如是说。至如来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众生,现生即了生死,而依旧不能了。此生既不能了,将来或可能了,而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当居多数也。(复张纯一居士书)

  十二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净尽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如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深浅,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故念佛决定要求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离信愿以教人念佛求开悟之开示,切不可依。
  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当念佛时,摄耳谛听,即是摄六根之下手处。能志心谛听,与不听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悬殊。此法无论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得益,有利无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复张静江居士书)

  十三
  唐道绰禅师,一生讲净土三经近二百遍。此老尚是善导和尚所亲近者,寿八十余,计所讲,每年当讲三四遍。今则提倡佛七中,讲别宗经。若令众于净宗悉皆深通,尚可。恐通者百无三五,不通者十有九八。彼泛讲经之法师,尚有许多不以念佛为然者,今不注意于仗佛力,现生了生脱死之法门。而为不识净宗者说般若,是令彼等专心致志于开悟一边。而反将弥陀大慈悲,俾博地凡夫现生了生死之大法,作等闲看。请讲者无所知,应讲者何不为说其所以?
  佛法如大海,一滴具万川之味;佛法如帝珠,一珠具千珠之光。在大通家分上论,粗言细语总一真。在未到家分上论,当以就路还家为省力。况已证等觉,欲圆满佛果,尚须念佛求生西方。而将堕阿鼻,十念成功,亦可高预海会。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持。如阳春一到,百卉敷荣。其为妙利,非佛莫知。何不在此等处,发起彼等之信愿心,俾各各悉得往生。校彼字诠句释以作未来得度之善根,奚啻天渊悬殊也。(复章缘净居士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关于自力与他力       印光大师)(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关于自力与他力       印光大师)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悼印光大师文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蔡惠明居士: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法缘 

 蔡惠明居士:至诚恭敬 修习净业——纪念印光大师圆寂五十周 

 正如法师:印光大师的佛学思想 

 陈星桥居士:印光大师与佛教自身建设--纪念印光大师圆寂六 

 张秉全居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六 

 张秉全居士:发大菩提,生真信愿。竭诚尽敬,唯佛是念——印 

 张秉全居士:八句名言,往生津梁——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三 

 张秉全居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张秉全居士:印光大师殊胜开示的句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