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关于自力与他力(二)


   日期:2012/8/20 19: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十四

  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无论朝暮,均可以念弥陀经、往生咒,即念佛矣。朝暮如是,日间如是亦可。须知所有功课,均以念佛为主,经咒为宾。所不可稍有更张者,信愿行三之宗旨也。

  若用禅家参念佛的是谁,则是参悟求悟,殊失净土宗旨,此极大极要之关系。人每欲冒禅净双修之名,而力主参究,则所得之利益有限,所失之利益无穷矣。以不注重信愿求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纵令亲见念佛的是谁,亦难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无信愿求生之心故也。又未断烦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脱死。好说大话者,均由不知此义。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复陈慧新居士书)

 

  十五

  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宏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自力之法门,而欲平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相为平论,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复善觉大师书)

 

  十六

  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然众生虽具有不可思议之心力,不以佛力法力加持,亦不能得其受用。由蒙佛力法力加持,俾众生心力完全显现。故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净土一法,普利群机,实为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古德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可谓最善形容,妙无以加者矣。可不仰遵圣意,专主念佛,尚欲仗自力而弃佛力,只图撑大门庭,不计得益与否,慕虚名而轻实益,其丧心病狂,何至如此乎?(复广慧和尚书)

 

  十七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难!很难!我们凡夫根机劣,知识浅,而且五浊恶世邪师外道甚多。要了脱生死,究竟如何了脱呢?唯有念佛法门,真信切愿,精进念佛,求生净土。

  佛法之中,方便多门,参宗学教,都可以了脱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因为参宗研教,都要务到极处,如实修证,才有希望。这是全仗自力,谈何容易!

  念佛是攸赖佛的愿力加被,自然确有把握了。譬如渡海,仗自力如飞渡;仗佛力如驾慈航。飞渡难免堕落之虞,驾慈航决定有到彼岸的日子。其中难易安危,想大家都能辨别底了。(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音)

 

  十八

  仗自力参禅悟道,了生死,未证到家,总是不易了。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自然一生成办。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到宝山,切莫空手而回也。

  又复当知念佛法门,不是专被下根,是三根普被的。无论利根钝根,上智下愚,直至等觉菩萨,都是向这个法门,然后能成佛。净土法门真是最高尚最圆满的法门。若诬为愚夫愚妇之行者,直是谤佛谤法地狱种子!不信净土者,其愚狂堕落,是至可怜愍者也。(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音)

 

  十九

  普通教理修心,全仗自力。净土是仗佛力,是特别的教理,非是普通的教理。以普通的眼光来观特别的教理,自然不得其当矣。

  普通教理仗自力如同功名上进,逐步高升。净土仗佛力的特别教理,譬如生在王家,出胎便为国储。其难易曲直,不待智者而知之矣。

  净土,道虽高贵,法无奇特。只要切心求佛,自蒙加被。当知佛的护念众生,过于父母爱子,所以有感必应的。念佛的人,只要至诚恳切,心佛之心,行佛之行,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具一分虔诚,得一分受用。(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二十

  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净土耳。今既不发愿,亦岂有信?信愿全无,但念佛名,仍属自力,以无信愿,故不能与弥陀宏誓感应道交。若见思惑尽,或可往生。若全未断,及断未净尽,则业根尚在,何能即出轮回?

  须知去却信愿念佛,与宗家之参究无异。若得往生,则因果不相符契矣。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铁案也。经云一心不乱,远承前文依功德,即是教令生信,近承上文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即是教令发愿,又况下文劝信劝愿,不一而足。

  又无信愿之一心,与有信愿之一心,敌体同观,故有刀砍不入,岂非纯一,何以无愿不得往生之疑。又念佛之外,第二念,夹杂,难以枚举。举其正者,如求大彻大悟,得大总持等。非指发愿为第二念,为夹杂也。

  须知净土一法,以信愿行三法为宗。行如车牛,愿如御者,信如前导。导与御者,正成就其车牛之进趣耳。是以朝暮必须向佛发愿。又不念佛时,亦不可泥。纵令一念万念,不妨日有起止。若谓有不念时,有发愿时,便成间断夹杂,便难成办。

  试问此一心念者,亦曾见色闻声,着衣吃饭,举手动足,与否。若有,彼既不间断夹杂,此何独间断夹杂。若无,除非法身大士。然法身大士,端居一处,而现身尘刹。其间断夹杂,将不胜其多矣。(复濮大凡居士书)

 

  二十一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谁,以求开悟而已;若生西方,无有不开悟者。若开悟而惑业净尽,则可了生死。若惑业未尽,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无有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两皆无靠,欲出轮回,其可得乎?

  须知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力,不仗佛力。其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愿同人系体此义。(一函遍复)

 

  二十二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顿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今善恶皆现,由无信愿,便不能奈恶业何矣。

  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生死,况多乎哉!又无信愿,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绝不可以此为训,以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善根。

  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业尽情空,证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从事,则云云众生永居苦海,无由出离,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复濮大凡居士书)

 

  二十三

  近来佛法,约居士边论,似乎大兴,约僧众边论,则绝无兴相。何以故?居士多以念佛为主;僧众之应酬经忏者,日只以为人念经拜忏为正事,修持一事,置之度外。

  有正念者,归于宗门。参禅一事,非小根行人所做得到。即做到大彻大悟地位,而烦恼未能断尽,生死仍旧莫出。现在人且莫论,即如宋之五祖戒乃非常之人,门庭高峻,若龙门然,学者每每望崖而退。在当时之声望,何等赫然!而只一见惑,尚未曾断,说什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乎哉?仍是具缚凡夫,连须陀洹之初果,尚未曾得。

  参禅人以宗自雄,不肯仗佛力以了生死者,一念此结果,能不自反曰,仗自力与仗佛力相差悬远,曷若专修净业,以祈现生了脱之为愈乎!宋朝大名鼎鼎之宗匠,来生尚退步于前生,再一来生,又不知作何行状乎?(复广慧和尚书)

 

  二十四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则可悲者转为可乐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悲感,有何所益?

  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豫为之计,唯于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不知此一念心识,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由是言之,则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讲求也。

  须知法门无量,皆须自力断惑证真,方有了生死分,则末世众生,颇难现生即得实益。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最为第一。以其仗佛慈力,即未断惑业之人,亦可出此娑婆,登彼极乐,实为我辈无力断惑者之一大恃怙。(净土问辨功过格合刊序)

 

  二十五

  佛以大慈悲,预知后世众生,无仗自力现生能了生死者,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特别法门。无论老幼男女、贵贱智愚、士农工商、政军学界、在家出家、上圣下凡,皆令现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薄地凡夫带业往生,既生西方,惑业苦三,悉皆消灭,喻如片雪当于洪炉,未至而化。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力,故难。唯此一法,全仗阿弥陀佛慈悲誓愿摄受之力,即与行人信愿诚恳忆念之力,故得感应道交,即生了办也。(福州佛学图书馆缘起)

 

  二十六

  现今无论何等根性,皆须以净土法门为主。盖净土法门为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成始成终法门。语其浅近,则三岁孩子皆能修。语其深远,唯佛与佛方能究尽。

  净土,为凡夫依之现生了生死者;置之不究,纵将一切法门通究得十分通彻,谁能现生将烦恼断得净尽无余,而到自力了生死地位乎?仗自力者,既不能得;仗佛力者,又以不知而不注意;则所学之佛法,皆为现在撑场面,未来种善根而已,欲得真实了生死利益,则难之难矣。(复福州佛学社书)

 

  二十七

  须知念佛一法,乃佛一代所说一切诸法中之特别法门。其道理超出一切禅教律密之上。一切法门欲了生死,必须断尽烦惑,方有了生死分。若烦恼惑业未断,任凭你见地高,工夫深,智慧大,皆不济事。此各法门,皆仗自力故难。净土法门,全仗佛力故易。

  若有真信切愿志诚念佛者,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则烦恼不期断而自断。以西方所有境界,皆令人增长功德智慧,了无令人起贪嗔痴者,故龙树菩萨称为易行道,马鸣菩萨称为最胜方便。然此不但普度凡夫,实则普度一切凡圣。(复王雨夕、王雪夕居士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关于自力与他力       印光大师)(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关于自力与他力       印光大师)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悼印光大师文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蔡惠明居士: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法缘 

 蔡惠明居士:至诚恭敬 修习净业——纪念印光大师圆寂五十周 

 正如法师:印光大师的佛学思想 

 陈星桥居士:印光大师与佛教自身建设--纪念印光大师圆寂六 

 张秉全居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六 

 张秉全居士:发大菩提,生真信愿。竭诚尽敬,唯佛是念——印 

 张秉全居士:八句名言,往生津梁——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三 

 张秉全居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张秉全居士:印光大师殊胜开示的句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