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日期:2012/8/27 22: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修行最重要是心,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清净是一丝毫都不染着。一定要晓得,「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庸人是什么?迷惑、颠倒,自己找烦恼,自生烦恼。没有烦恼,烦恼在哪里?你认真去找,最后肯定是觅烦恼而不可得。所以烦恼是假的,它不是真的,真的你会找到它,假的找不到。一时迷惑而造成的,觉悟就没有了。保持清净心,保持本来没有事情的心,你心里头本来没事,不要去攀缘,不要去揽事。用清净心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是大事,这是最重要的事,其它的全都给放下。古人告诉我们,「知事多时烦恼多」,告诉我们别多事,多事你心不清净,你清净心失掉了。清净心是佛心,染污的心是轮回心。也不必认识很多人,一切人与事用平常心对待。平常心是真心,平是平等,常是永恒不变。守住戒律,守住伦常道德,中国传统的伦常道德都在佛法戒律之中。要修忍辱,什么都要忍。大乘教里面佛告诉我们布施,这三种布施修福、修德,忍辱能够保持你的福德而不失去。大家都听过佛法里面常说「火烧功德林」,火是什么?烦恼、怨恨、瞋恚,这个念头一生起来,功德就没有了。功德是什么?是戒定慧,就没有了。
  
  功德很不容易修,一心常住戒定慧中,功德才能够增长;戒定慧失去,功德非常非常不容易成就,这桩事情不能不知道。忍真难,可是你要知道万法皆空那就容易了。《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忍辱就成就了。前面我们才学过的,我空、法空,我是正报,法是依报。只有自性是常是一,十法界依正庄严非常非一,假的,不是真的。你要认真就生烦恼,你晓得是假的,随它去,没事,你就得自在。随它去是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众生是一切现象,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统统随顺,没有计较,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计是分别,较量是执着,我们讲没有计较就是佛经上没有分别执着,你就得自在。所以心开意解,法喜充满,你就得到,你虽然在世间,你享受的、你过的日子是佛菩萨的生活。饮食起居愈简单愈自在,不要给自己添麻烦。

 

    ...

 

    我们的麻烦事情就是放不下,知道放下好,就是放不下,麻烦在这里。所以学佛学什么?过去章嘉大师常常给我说,就是学看破放下,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又帮助你看破,就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真的是妙绝了。我们看破,但是不能放下,那就停止在这里,就不动了。看破要帮助放下,他就步步高升,它起作用。放下帮助看破,像爬楼梯一样,一阶一阶的他就向上升,他就能爬到顶层,顶层是妙觉。所以我们常常劝导同学,从哪里放起?从自私自利放起,从怨亲平等放起,很重要!如何把我们不喜欢的人、讨厌的人,把这个情绪放下;我们很喜欢的人、很爱的人,常常挂念着,这也要放下。怨放不下,冤冤相报。亲情放不下,你往生不了,临命终时你还挂念着亲情,阿弥陀佛忘掉,你不能往生。要常常想到,真如自性里头没有一物,惠能说「本来无一物」,这句话重要,自性清净心里本来无一物,遍法界虚空界里头本来无一物。

 

  我们现在眼看这些物都在,前面我们学过的四个字,非常有味道,叫「不断之无」,很有味道,是无,但是它不断。就像我们电影胶卷一样,确实是无,你看在放映机里面,一秒钟二十四张,它停留在银幕的时间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它就没有了,但第二张又出来了,第三张又接着来,不断之无,非常有味道。现在我们晓得,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这个频率多快?一秒钟不是二十四张,一秒钟是一千六百兆,不断之无。这是一个什么?真正把事实真相掌握住,原来整个宇宙一切万法是不断之无。所以你不要想控制它,你可以享受它,就像看电视一样,你可以享受它,你不能控制它,你不能占有它。你要是控制、占有,错了,它根本没有,它根本不存在,所有一切是幻相,绝对没有一个是真实的。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对我们放下大有帮助。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什么天灾人祸你完全不放在心上,为什么?不断之无。

 

  体会到不断之无很有趣,生活在不断之无,那是很幸福,佛菩萨的生活,这种生活在大乘佛法里,正常的生活。我们在这里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不正常。正常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正常。我们对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明了。明了之后你就晓得,没有一样放不下,统统放下,我们活在这个世间真叫随缘妙用、游戏神通。对自己是不断向上提升,不断放下,这对自己;对别人,为他示现一个好榜样,做给别人看。

 

    ...

 

    第四个「轻安觉支」,这个轻安是享受,「断除身心粗重,使身心轻利安适」,这是智慧。为什么会得到轻安?身心,你看轻利安适,关键在放下,他真放下。他把忧虑放下,把牵挂放下,把烦恼放下,把习气放下,所以才得到身心安稳。这个粗重是什么?粗重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压力。他身心都没有压力,全放下了,每天生活在这个世间,就彷佛生活在极乐世界一样,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生活在无障碍的法界。你要问为什么?答案很简单,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古人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个世界本来是极乐世界,是你们自己搞乱了,这话是真的,一点不假。《六祖坛经》,能大师给我们说得很好,他开悟了,头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话说得多好!自性是我们的真心,本来是清净的,有没有被染污?没有,永远不会受染污,真心。受染污的是什么?妄心。阿赖耶接受染污,心性不接受染污,没有染污。换句话说,你用真心就是清净平等觉,你用妄心这才有染污,才有妄想分别执着,为什么不用真心?用真心你就是佛菩萨。

 

  凡夫成佛在一念,一念回头我用真心,我不用妄心,你就成佛,经上所讲的一切你全得到,都是你自己本来有的。如果你用妄心,你跟性德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这个苦难是自己找的,与任何人都不相干,与你自性清净心是更不相关。可以这么说法,都是迷惑惹的祸,一念迷了,惹出六道轮回、惹出三恶道,本来没有!现在有没有?现在还是没有,而你自己认为是有,这就是麻烦。所以轻安就非常重要,这是学佛最初得到的受用。如果没有这些真实的受用,谁肯学?今天学佛的人很多,不得受用,不得受用为什么还要学它?求一点精神寄托,世间太苦了。有没有得到效果?没得到。如果说有效果,那大乘经上所说的,阿赖耶里种下佛的种子,只有这个好处。这个种子没有发芽,所以实际上的利益不在这一生,来生后世遇到佛缘,也许这个种子会发芽、会茁壮、会开花结果,那就好了。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你修行的肯定只有净宗法门,只有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许许多多的例子摆在我们面前,这些人为我们作证转。

 

    ...

 

    念老批注里说,「世人愚痴贪爱,不知世间万物都是幻梦空花,误为实有,而不知无常迅速,不能永保」。我们有幸在这一生当中遇到大乘,佛在经论里把这些事情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虽然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听了总还有疑惑,这一点疑惑我们要感谢近代的量子学家,这些科学家他们在研究科学报告当中,把他们所发现的一些事实真相给我们做报告,我们看了、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原来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确确实实幻梦空花,真的是误为实有。大乘佛教给我们认识自己本来面目,为什么会有我这个观念?这个观念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根。佛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我,你怎么会有这么一个错误概念?这个我到底是什么回事情?相宗的八识讲得清楚,第七末那执着阿赖耶的一分,误以为是我。阿赖耶好比是我们身体,我们整个身体,末那是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意识在整个身体上它只抓了一个细胞,以为这个细胞是它,错了!

 

  这整个身体是阿赖耶的相分,见分执着相分之一点点误以为是我,坚固执着,不肯放下,这是佛法讲的一念不觉。是不是能真的抓到?没有。为什么?剎那生灭。可是虽是剎那生灭,它这个影响立刻就传到底下一念,底下一念不是前面这一念,但是它把它的信息传下去了,于是下一念也执着,就产生一种相似相续相。那一念有没有?一念实在讲不存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念时间多长?一秒钟里面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一千六百兆的细念才构成一秒钟,一千六兆!诸位想想,你怎么能得到它,我怎么能抓住它?以前用幻灯片快速播放,这是电影。电影现在都用数码,不用胶卷,胶卷比较容易觉察到,为什么?胶卷一秒钟二十四张,现在告诉你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张,不能比!电影在银幕上放映的时候,我们容易感觉到它是假的,它的确是相似相续相。每一张幻灯片都是独立的,就是每一个念头都是独立的,它不是前头那一念,也不是后面这一念,念念都独立。只是这一念不觉,抓住阿赖耶里面相分的一点,不是全部,相分里面的一分。我们这个身体是阿赖耶相分里头的一分,像一个细胞一样,误以为是自己。

 

  阿赖耶的相分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今天科学所讲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全都是阿赖耶,都是阿赖耶的相分。我们只在物质现象抓了一点,精神现象上也抓了一点,以为是自己,错了。这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所说的是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大乘教里常讲「彻法底源」,在这一切法要把它的根源找到,中国人有一句谚语说「打破沙锅问到底」,大乘的精神就是这样,这是科学的精神。一定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它究竟是什么?我到底是什么?阿赖耶有四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相分、见分。末那只在相分里抓了一分、一点点,见分里头也抓了一点点,把全体疏忽了、忘掉了,不知道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那叫法身。应身是法身的一个细胞而已,如果把法身比喻作大海,应身只是大海里头的一滴水,怎么能认一滴水是自己,大海不是自己?这一滴水并没有离开大海。这个错误大了,一错到底。错误的结果是什么?错误的结果产生幻梦空花,就是六道轮回跟十法界都是幻梦空花。十法界聪明一点,听了佛的教诲明白了,所以他们能够断恶修善。还要努力修行,要把自己的根找出来。

 

    六道苦了,六道迷惑不觉,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杀盗YIN妄,造极重的罪业。这些众生没有觉悟,没有觉悟他不服,他怨气消不了,于是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但他要报复,不觉悟,一世比一世凄惨,一世比一世痛苦。全是假的,就像作梦一样,作恶梦,作梦不知道作梦,真受苦!遇到恶劣的境界,吓得一身冷汗,醒过来还心有余悸,何苦来?不知道无常迅速。无常,所有这些现象,无论是物质、精神或是自然现象,都不是存在的。它存在的时间,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秒钟里面它已经生灭一千六百兆次,这叫无常。你怎么能永保?暂保都保不住,哪里能谈到永?哪有这个道理。真常、永保,有没有?有,那是你的真心、是你的本性。你的真心,你的本性,不生不灭,本无动摇,它是不动的。

 

  阿赖耶是什么?今天科学家告诉我们,它是波动的现象,而且是高频率,极高频率的波动现象,佛经称它作阿赖耶,阿赖耶称之为藏识。众生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习气,阿赖耶像个仓库,像个资料室一样,全部都保存在其中。你觉悟,它不现前,它什么都没有。你迷的时候,它起作用,它现前,就好像他作梦,梦中的境界现前,虽现前,不是真的,全是假的,这叫事实真相。菩萨对于这个事实真相全明白之后,菩萨在一切境界里头不会起心动念,那就没事。起心动念才有事,不起心动念没事。所以菩萨才真正入般若法门,妙绝了!性相不相妨碍,理事无碍,理是性,事是相,没有障碍,理事没有障碍,事事无碍。只要你不起心、不动念就无碍,起心动念就障碍它,为什么?起心动念有我了,障碍就出现。

 

  有我怎么样?我爱、我痴、我慢,末那四大烦恼常相随,常是相似相续,这一个错觉会影响底下一念,下一念又会影响下一念,它变成不断了。虽然不是一个,它的影响,好像接力赛跑一样,我这个棒子交给下面去了,下面接着跑,确实不是我自己,他跑了一段,又交下一个,又接一个,永远不间断。这就是世间人世世代代,你看传给第一代,第一代传给第二代,第二代传给第三代,世世代代,不是一个人。我们要晓得,明白事实真相,我这个身体、我这个意念,是不是前一分钟的?不是,前一分钟不存在了。是不是后一分钟的?不是,后一分钟还没来。我们讲一分钟太长,照弥勒菩萨讲应该是一秒钟。一秒钟都太长,为什么?一秒钟里面生灭次数已经一千六百兆次,一千六百兆分之一才叫做当下,那就是。可是说就是,不晓得已经换了多少?你看我们就是,用多长的时间?一秒有一千六百兆,我们如果算一秒的十分之一,十分之一秒,那也一百六十兆,这叫做无常,这叫做不能永保。不能永保,还要想保持它,这是错误观念,这个观念很累,这是烦恼。你对你所爱之物,你想把它保持,你想永远不失掉,你说多累!它又不是真的,真的能保持,可以,讲得过去,它是假的,念念生灭。这个念念是弥勒菩萨所讲的那个一念,也就是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的念头,这个里头的一念。

 

    ...

 

    灾难这么多,每个月我们看到一个报表,看看就好了,就可以了,不必再去打听。十方神圣传递信息也没有这个必要,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万缘放下,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灾难不必过问。我早就讲过,在澳洲的时候,今年三月在澳洲我就说得很清楚,劫难来了,该留的留,该去的去。该去的这是共业,你不能不去,去到哪个地方我们现在可以决定;现在如果不决定,去的地方是被业力牵走的。我们希望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我们在这个时候真的要把万缘放下。神明传递的信息也放下,就是经上所说的,要真信,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我决心要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话蕅益大师讲的,在《弥陀经要解》里头,不必疑惑,我决定得生。我们学了这部《无量寿经》,我在经上告诉大家的,我们决定能生净土。为什么?净土是我们自己心性所现所生,是我们自己阿赖耶识所变,「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跟识都是自己,不在外头。大乘经教里佛讲得太多了,「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你要不相信这个,念佛生净土也是边地疑城。真正有智慧,真正明白了,统统放下;如果我们不在共业里头,那还留在这个世间,留在这个世间你有使命。留下来都是善人,善人就好教,他能信、他能解、他能行,行就是他也会念佛。那我们留下来,要给众生做最好的榜样。 

 

  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极乐世界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的好榜样,所以诸佛如来称赞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个赞誉怎么来的?阿弥陀佛给一切诸佛跟诸佛剎土做出最好的榜样,最好榜样是什么?讲经不中断,念佛不中断。极乐世界念佛不中断,极乐世界讲经教学不中断,这就是最好的榜样,我们要应当学习。我们的老祖宗懂得,完全懂得,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太平盛世教学为先,修身齐家教学为先;极乐世界教学为先,阿弥陀佛教学为先。不能离开教学,离开教学人就胡思乱想,那就「性相近,习相远」。一切法的成就都离不开教学,这是我们在这部经里看得清清楚楚,有很深刻的体会。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么?读书,读经书;讲学,讲学是跟大家在一起分享。念佛,除这个之外,什么事都没有,天下本无事,你能不成就吗?不可能,你决定往生,你决定成佛,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不必再多事,把心定下来,这是什么?真明白,真觉悟了。 

 

    社会的动乱、地球的灾变,你不闻不问,自然清楚明了,为什么?你心清净,清净心能照见。心觉悟、明白了,众生的别业、众生的共业,你清清楚楚、明明了瞭。自己成就功德才能帮助别人,自己不成就,没有能力帮助别人。地球这些灾难,会有一般人传说那么样严重吗?不会。为什么不会?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都在祈祷,真正修行的人都在忏悔,都在改过自新,所以大灾难化成小灾难,小灾难就变成没有灾难。这一个地区忏悔的人多,改过的人多,念佛的人多,这个地方灾难就减轻。这个地方如果没有佛法,没有人改过,没有人自新,没有人回头,他那个地方灾难就重,不就这么回事情吗?学佛学什么?学智慧,不能迷信,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真搞清楚,心就定了。所以在这一品里头,世尊劝勉我们大家要深信,这个信浅了不行,要深信。浅了是什么?你还到处去打听,打听这个、打听那个,那信都不深;信深了没事,心是定的。凡是生到边地疑城都是信心不够深,带着疑惑。我们今天要到处问这个、问那个,问佛菩萨还是信心不够深;信心深,佛在面前也不问他。我这个话,阿弥陀佛听到了,你看他点不点头?我没有说错,全是事实真相。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