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菩萨对我们说怎么念佛


   日期:2012/9/5 19: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永明延寿大师《禅净四料简》

净宗祖师 印光大师——菩萨对我们说 怎么念佛,永明大师-----古德称为古佛再来之人,他所拈提的《四料简》,受到印光大师极大的推崇,称为“乃大藏之纲宗,修行之龟鉴……字字皆如天造地设,无一字不恰当,无一字能更移。”
  其《四料简》对禅和净的鉴别分为四种。

  如果上根利智: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有禅”是指参禅明心见性者,不是说参参话头就算有禅了;“有净土”是深信切愿求往生才叫“有净土”。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大彻大悟,又信愿求往生,那这样的人就像戴角之虎。虎本来就很威猛,如果又有两只角,那就所向披靡了。这种人了知一切法门的事理因果,能够观机逗教,所以现世就能作众生的大导师,来世就能成佛作祖。这是禅净都有的,那是最好的一个出路了。

  如果仅仅是: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如果只是参禅,他开悟了,但是他没有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这样的开悟者十个人里面就有九个人要走“蹉路”,“蹉路”就是耽搁的意思,就是在了生脱死、圆成佛道的道路上耽搁了。这样的人虽然开悟,他见思惑还没有断嘛,他必然会有后有,临终的时候中阴身现前,就中阴身阶段业力最重的牵引他去投生——“瞥尔随他去”。这是一种。

  还有一种是: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如果一个修行人,他没有修禅,没有开悟,但是深信切愿求往生,他——“万修万人去”,这“万修万人去”是永明延寿大师首先提出来的,也是称佛本怀。四十八大愿就是保证一切信愿持名的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的条件门槛非常低,那真的就是“万修万人去”。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能够华开见佛,还怕不开悟吗?那不是一般的开悟,悟证同时。印祖在这说这句话:若生西方,无有不开悟者。也就是从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里面延伸出来的。
 
  那么下面就比较那些修禅者,如果他开悟了,但是见思惑还没有断,这就有两种情况:
  如果开悟了,见思惑断尽,他可以了生死。
  如果见惑思惑只断了一部分,还剩了一分没有断,他都不能了生死。如果他见思惑没有断,就不能凭着他仗自力开悟来解决生死问题。
  由于他参究只注重开悟,不注重信愿,他就绝对不可能感通佛力,感通不了佛力,他生死也了不了。这样靠自力不能解决,佛力又没有靠上,这两个方面都落空,想出三界轮回绝对不可能。
  印祖在文钞里面很多地方谈到禅净之间的分别,非常苦口婆心,而且见地精纯。有鉴于修禅开悟不能了生死的事实,所以从唐宋以来,尤其元明以来,这些禅宗的祖师大德、善知识都转为修净土或者兼修净土,或者潜修净土,如中峰明本禅师、楚石梵琦禅师、圆照本禅师、真歇了禅师等,都对念佛方面有很殊胜的开示。
  历代开悟而没有了生死的,他就必然要轮转,有可靠的资料来证明:
宋代有些大禅师,他们最后投生的身份,比如五祖戒禅师,一转身成为苏东坡,大文豪。
  真如喆禅师转身大富贵处,大富贵处就是什么呢?投到皇宫里面去了,作皇太子,就是宋代的宋钦宗,当这个皇帝也很可怜,那时候金兵进逼,他的父亲宋徽宗就禅位(把皇位让给他的儿子)——就是宋钦宗,宋钦宗组织兵力去抵抗已经晚了,登位不到两年就被金兵攻破都城,把他父子俩全都俘虏了,俘虏带到了东北的五国城,就是金兵原来起兵的地方,到那里备受凌辱,一代皇帝成为阶下囚。所以这是一个大禅师转生的厄运。
  草堂青禅师转生成为曾鲁公,作了一代宰相。
  海印信禅师投生到朱防御这个官员家做女儿去了。当时这个事情整个杭州城都传遍了,他的同参道友就是圆照本禅师,在她满月的时候就专门去看她,那朱防御就抱着女儿出来,圆照本禅师就叫:海印信长老,你错了。这个女婴大哭一声,就死了。这一死又不知道到哪儿去了。
  这就是参禅开悟,但惑业未尽这样的一个结果,想出轮回很难呐!别说一般世间的修行人,就是破无明的法身大士,在没有成就无上正觉之前,他在积功累德的过程当中,都要仰仗佛的威神愿力的加持,才能圆满佛果。
  华严的十地菩萨不离念佛、念法、念僧,法身大士都要靠佛力修行,何况我们这些业力凡夫。所以自视清高,奢谈自力,不仰靠佛力,这样的话语虽然显得他很高超,但他实际上是缺乏般若智慧,所以他在那种贡高我慢、空腹高心所引导的行持实在是很卑劣的。
  何为卑劣呢?今生是大修行人,一转生不如今生,再一投生又不如那一生,投生到两世三世能否保持人身都很难得。
    所以佛力和自力的功效大小实在是有天渊之别,不是一般的差别的。我们看那些念佛的愚妇愚夫,虽然从自力的角度他没有什么功夫,但是他老实念佛,感通佛力,常常会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就在印祖文钞里也常常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那么这里举两个愚妇愚夫念佛的例子:
  印祖有一个皈依弟子,他皈依以后就劝他的父母念佛,他的家住在云南的边陲——保山城,是一个佛法很不普及的地方。那么这个年轻人就让他的父母信佛,他父母还真的相信了,他的父亲是一个隐士这样性格的人,很有学问,通《周易》,通道家的丹经,他学佛之后就开始从禅宗入手,然后导归净土,他的父亲在当地也宣传念佛一法,但是这宣传效果不大。然后不到几年这个年轻人生病去世了,他的母亲疼爱儿子的死亡,就很痛苦,她就服毒,服毒之后她结跏趺坐,就念佛她是在自己念佛声中往生的,而且面色非常柔和、从容。这样一下子就惊动了当地。你说一个大修行人要临终这样的结跏趺坐正念走都不容易,更何况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太太。而且是在服了毒药的基础上,她结跏趺坐,念佛走的,一下子对当地震动非常大,于是念佛的人一下子就增多了很多——产生信心。
  还有一个例子:也是一个居士,他可能由于家里的纠纷搞得进退两难,他就想想这个世间太没有意思了,他就跳河,这一跳河就死亡了,死亡——大家赶紧去找他,他的死亡是怎么死的呢?在水里是站立的,面西合掌,站在水里“走”的。
    你看这两个愚妇愚夫,还是横死的,还不是好死的。但是求往生的念头非常强烈,这就是佛力加持才会出现这个情况,自力是不可能的。你想这两个愚妇愚夫念佛却竟然出现这个现象,不可思议的这样的现象,比起那些五祖戒禅师、草堂青禅师,其最后的结局不会输给他们啊!甚至比他们还超胜。这就是一个靠自力的情况,一个靠佛力的情况,这里面悬殊是天渊之别。
  所以印祖告诉我们,要认真地体察这里面的义理。一般的修行人,当他开始修行的时候,他往往都是靠自力,如果自力非常执著,甚至说靠佛力他都会嘲笑。心外求法、着相,他认为靠自力才是最高明的。所以念佛一法,要对靠自力这一点,他有刻骨铭心的教训,然后回过头来全心全意,死尽偷心地靠佛力,这样他的信心,他的行持才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当他知道佛力是具有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话,那么,他对于宗门教下靠自力的这条道路,自然就会放下。
    就像梦东禅师——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他原来是参禅的,应该说他参禅也是开悟的,当时在中国的北方他的禅风还是大盛,以后是一个生病的因缘,这些参禅的功夫用不上劲,他就想到五停心观——多障众生念佛观,就开始念佛。这一念佛就把他的病念好了,同时在念佛的过程当中他体会到:宋代的永明延寿大师——禅宗的祖师都回归净土,我何许人也?敢不念佛。
  所以他有这一念的觉悟,于是就废弃参禅,专门念佛,这样他对那些跟他修习参禅的弟子说:“现在我专修净土,你们想念佛的和我留下,想还要参禅的可以到其他的丛林去参学。”他把他参禅的很多开悟写的偈子都烧掉,由梦东禅师转变为彻悟大师,他的彻悟是怎么彻悟的?
  他有一个偈子说:
  “世间出世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作为一个沙门比丘,他要解决人生一大事,他在选择法门当中确实艰难倍至,对种种法门都去考量、都去抉择,世间的和出世间的所有都思惟遍了,最后才发现——“不念弥陀更念谁”?唯有念南无阿弥陀佛最殊胜、最直接、最圆顿、最上乘。
  彻悟大师有这种觉悟,所以他在《彻悟禅师语录》里面说:当这个信心一旦建立之后,那参学已毕。就不需要再参学了,剩下的就是老实念佛。
  那么“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较之于“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更直接、更圆顿。所以净土宗祖师——他是用他修行的实践来证明禅净两家的异同,不是在思惟里面去卜度、去揣摩出来的,是他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结论。
    虽然印光大师没有以禅宗善知识来标榜,但是,印光大师是懂禅宗的,有记载:
  有一位参禅的居士去跟他对机锋转语的时候,这位居士下来感觉到非常佩服,印光大师是懂宗风的。虽然通禅宗,但印祖从来不以禅宗善知识标榜,如果印祖不能通禅宗,他那《净土决疑论》是写不出来的。大家仔细看看《净土决疑论》,他对宗门的消息是非常了解的,只是鉴于这个时代众生的根机,不像古人的根机利,善知识如林。
  到了现在根机陋劣,善知识稀缺,难以解决问题,所以要专门提倡念佛往生一法,靠弥陀大悲愿力横超三界。这是众生唯一的一条出离轮回的光明大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念佛)(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念佛)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悼印光大师文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