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回家人老师:略说佛难的成因与对治


   日期:2009/6/16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略说佛难的成因与对治
修行人有很多的难处,也听人常说:不学佛的人还好,有八难;学佛的人反而有九难,多了个佛难。修行人的佛难大体可分为三种:外难、内难、法难。
佛难之一:外难
  外,顾名思义,就是身边的环境:比如家庭、交际圈、工作单位等等……外
就是自己觉得和身外的环境闹了别扭。
外难之一:持戒难
有的朋友持戒持得很好,但是在夫妻性生活的多寡有无的问题上,就跟配偶有矛盾了。严重的还要提出离婚,会造成很多的人谤佛,该如何处理呢?其实不要只为自己修行方便而一蹴而就,可以先善巧随机地避开一些佛菩萨的节日和十斋日,这就可以慢慢地进入一种好的境界。
外难之二:亲人难
家庭的难处也是修行人经常遇到的。
比如有人在家里持戒,但父母还没有信佛,于是他的母亲感觉到:她就生了这样一个心肝宝贝,这个孩子是她一生中的心血和希望,而她突然间发现孩子改变了,变得跟他们不一样了,与他们的行为观念异类了……父母开始心痛了,担心了。 比如在饭桌上:你开始学佛吃斋,他们吃荤腥,鸡腿啊、兔肉啊……并且让你吃,而你则摇头不干,这就出现了难处。亲人们开始对你不理解,害怕你缺营养等等……总是劝你吃,甚至逼你吃。还有劝你喝酒与持酒戒的冲突;父母用犯了盗而来的不正当钱财来给你用……这些统统的都是修行人的难处。 不修行还好,一修行了,世俗生活中的普通事都成了大问题了。修行前,这些问题向来都没有放在心里;而修行后,都成为困扰修行人的大难题了。


一位朋友刚开始修行的时候,他丈人听说女婿学佛持戒了,非常高兴地炒了一碗米饭。不过炒米饭的时候,没有把锅刷干净,前面做菜后遗留下了一个葱花。刚巧那个葱花就混在这朋友的米饭里面。 朋友吃到中间的时候,一嚼,味道不对啊!叭!一口就吐到桌子上了,气得把那碗米饭,吭的一声,倒扣在桌子上,当即火冒三丈:“你们这是破我的戒律,简直就是魔头!” 当时全家七八口人全都愣愣地看着。这朋友觉得还不解恨,内心的愤怒没有发泄完,就立即吼了第二句:“瞧你们吃的,都是动物的尸体!你们吃的还香着呢!以后你们吃别人一两,下地狱还别人八斤!!!” 然后扭头就走,这可是真事!最后他家人们都说:“他学佛学痴了”;“这个人不行了,学佛学得蠢到家了……”
这个是典型的佛难.

外难之三:事业难
很多人学佛以后,不会做生意了。不学佛还好,学佛以后,发现处处都是戒律,连抬头不敢正视对方,尤其当对面是漂亮的异性的时候,眼都不敢瞅人家了。
还有的做生意要么不敢赚钱,要么赚了钱以后,不敢往家拿,要么怕多赚了别人的钱。
 一学佛就到处遇到难处。
外难之四:对比难
很多朋友总爱和别人对比。
比如有的朋友,未修行以前,身体都处在一种放逸的状态。学佛后把很多的戒律书从头到尾研究,发现自己的身体要达到戒律的要求有很大距离。不能干这个,不能吃那个。就算找个地方坐着,也是妄想不断。就很后悔:“哎,你说我怎么老这样,我怎么老比不上别人啊?”其实别人也都打妄想,只不过会伪装又不说罢了。 老是后悔妄想多,老和别人比较,这种人就开始自卑,学佛以后发现自己真的什么也不是了,抬头一看别人都是大菩萨,唯一自己是凡夫。仅仅说自己是凡夫还不要紧,还有把自己说是地狱中的凡夫,天天在痛苦中,又成佛难了。

外难之五:交际难
有的朋友在社会交往上遇到困难。在不学佛的时候,有好多狐朋狗友,酒肉交情;学佛以后,自己周围接触的学佛人就多了,开始跟他们做朋友,挺好的。但是在新圈子里,又发现问题了:发现这些人很不符合自己心里的标准,尤其是一些老太太,还有一些学佛带有目的的人,感觉到自己真不能和他们合群。这些朋友的眼睛老是长在头顶上,总是往天上看,所以老是挑剔别人。应该多往下面看看,一切众生都是朋友嘛!
外难之为什么和怎么办
其实这些难处出现的原因就是对佛法的错误理解。
其一,怕破戒的原因就是怕对自己不好,因为“有我”。
破了戒有那么多可怕的事情,菩萨畏因么。但是菩萨那个畏因是在“无我”基础上的畏因,并不是“有我”而害怕自己得失的畏因。
其二,怕处理不好关系的原因是因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在社会、家庭、生活的交往中,面对跟配偶的关系,跟生意伙伴、朋友、同事们的关系等等,怕处理不好,就是因为太着相了,老是感觉到自己比别人强:因为自己学佛,懂的知识多了,而别人没学佛,都不懂。别人一开口,你就立即说大道理,就像拿一小蚂蚱,吭一下放他口里面去了,让别人尴尬透了,也不管他想不想听。哈哈,噎得人家老感觉到你是大德,没办法跟你交往了。

这里要学会别人不求你就不说。可有些朋友还是忍不住,说不定看完这篇谈佛难的文章后,又觉得有新知识了!回家以后马上呼朋唤友,跟他们唠叨一遍新知新见。要是他们不听,还就要硬灌到他们脑子里!为什么啊?“我要度他们啊!”
这是标准的假慈悲。没明白“实无一众生得度者”。就是:外面,里面;自己,亲戚朋友;上面,下面,等等一切都是自性化出来的相。太着相了。“实无一众生得度者”,这是如何破外难的最主要的理论。别老是感觉你要度人家。这个“人家”也包括你自己:“我一定要严持戒律,我要度掉我自己”。 例如上文中吃出葱花的故事,这朋友的确是严持戒律了,但是他家人马上全部骂佛去了:“哎呦,别学啦,你瞧他不学佛的时候,真是一个好人啊,学佛以后,蠢了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个学佛人老着度众生的相,老觉得有众生可度,老是想把谁给度了,这样就会造成外难!

佛难之二:内难
内难之一:越学佛越没心量。
有的人学佛前挺豪气,蛮积极向上的,但自从学佛以后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想着快死了以后好往生。问他往生了以后干什么
“享福啊,我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极乐之地啊,享福!”
这种想法是一个非常标准合理的想法,确实是去享福去了,但是有个问题:他没了心量和担当。不学佛还好,学佛以后成胆小鬼了。学佛前,还能帮父母办一点事情,学佛以后,觉得要和父母远些,就因为怕父母给他添情执心,让其不能往生。就老找借口,在家里关着门念阿弥陀佛。
在我们附近就有一个老太太,没学佛前宠爱她孙子简直是比自己的心头肉还紧,学佛后渐渐不理孙子了。最后她孙子考大学前复习,拜托她给做一顿饭,她不做,说:“怕你动我情执心,这样我往生的时候,你就是我的业障”。 这佛教的理论说的是真好。然而他孙子就在外面对他的朋友讲:“我奶奶痴啦,不学佛还好,学佛以后连饭都不给我做,怕我动她的情执心。你说她那么老,我怎么能动她的情执心啊?”这是心量小而造成的不圆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难       修行)(五明学佛网:佛难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