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西方极乐世界太殊胜了(一)


   日期:2012/9/8 11: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西方极乐世界太殊胜了,诸佛如来的赞叹万分之一都不到

(一)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阿弥陀国。长久广大。明好快乐。最为独胜。】
  
  这个不容易,这是事实,这跟你讲事的。为什么?阿弥陀国无量寿,你只看「阿弥陀」三个字,无量,寿命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无量,什么都是无量,用一个无穷大的符号来代表,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长久广大』,它真的长久。为什么?在那里修学的人永远不间断,每天有新生来,每天有老学生毕业。像一个学校一样,学校还一年分两次招生,它不是的,它每天招生,可以说是每一个小时都在招生,每一分钟都在招生,每一秒钟都在招生。那毕业的,也是每一分钟有毕业的,每一秒钟有毕业的,不可思议的一个学校,真是究竟圆满。所以在一切剎土里面,『明』是光明,『好』是相好,『快乐』是形容里面老师跟学生在一起学习。为什么快乐?学习得快乐,那是成绩优越,他才会快乐。每天听经,天天有悟处,他怎么会不快乐?我们这边听经,有人听不下去,听了几堂课不再来听,为什么?没听懂,听了没味道,他就不来了;听了真有味道,他就不走了。阿弥陀佛很会教,阿弥陀佛对一切众生的根性清清楚楚、明明了瞭,所以他跟你说的都是你爱听的。爱听里面是帮助你增长智慧,帮助你淘汰烦恼,这个厉害,这真正是好老师,一流的,凡人做不到。在这一点上,阿弥陀佛比其它的诸佛好像要高一等。『明好快乐,最为独胜』,这太殊胜了。

 

    ...

 

    我们这个世界要跟极乐世界比,就好像蜉蝣一样,朝生暮死,太快了。极乐世界,譬如人寿一百岁,水里蜉蝣牠的生命只有几个小时,几个小时生命看到人一百岁的,那不叫无量寿,那不叫活神仙吗?就这么个意思。我们跟极乐世界比,我们就像蜉蝣一样,朝生暮死,极乐世界人那就是长寿天。长寿有没有好处?好处可多了,最大的好处,他有那么长的时间修成佛道。成了佛就真的无量寿,那就不是有量的无量。换句话说,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的长寿是有量的无量。但是我们可以称他为无量的无量,为什么?他有量的无量是直接通到无量的无量,他能证到无量,他最后证到妙觉的果位,就是无量,就真无量。妙觉不住在实报土,他住常寂光,住常寂光找不到他了。为什么?常寂光三种现象都没有,常寂光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所谓自然现象,全没有。常寂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就见不到它。为什么见不到?就是它没有三种现象。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能够见到物质现象,眼能看得到它,耳能听得到它,手可以摸到它,这物质现象;第六意识是思想,可以缘到精神现象,乃至自然现象。如果这三种现象都没有,我们的八识心王的作用统统缘不到,那就没法子。这就是佛常说的,八识五十一心所缘不到自性。科学家用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统统用,去研究哲学、科学。佛说了,用这个东西去研究,可以缘到宇宙的边缘,宏观宇宙,可以缘到阿赖耶,阿赖耶就是今天讲的量子力学,他可以缘到。缘不到自性,真如本性他缘不到,就是刚才讲过,真如自性没有三种现象。

 

    ...

 

    「故经中国中万物」,这是讲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万事万物「严净光丽」,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庄严、清净、光明、华丽,「形色殊特」,形是形状,色是光彩,非常殊妙奇特,「穷微极妙」,就是微妙到极处,「无能称量」,没有办法说它,说不出,也没有方法去衡量它,为什么?它圆满,究竟圆满,找不到一丝毫的缺陷,这么个意思。这几句话形容极乐世界,我们今天讲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自然景观都到了究竟圆满。说这些,正是经上所说这句话「自然转变最胜之所显」,显是显示出来,没有人在思惟想象,没有人在这里做设计工作,也不需要有人在那里去建筑、施设,没有,自然现象。自然现象最完美最美好,这是真理,这个理太深,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什么时候你能见到?你的清净心现前,你就体会到。浮动的心是决定不会发现的,我们现在一般的心染污,就像水一样肮脏又起波浪,我们的心态是这个样子的。圣贤的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没有波浪,一尘不染。要知道这种清净不染的心,是我们的本性,是我们的真心。圣贤为什么他有?他定下来了,他把这肮脏东西放下了,把波浪也放下了。波浪里头分别,把染污放下,清净了;波浪放下,平等了,真心现前。经上「清净平等觉」,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真心现前你就看到事实真相。

 

    ...

 

    【又其讲堂左右。泉池交流。纵广深浅。皆各一等。】

 

  池大小不一样。
  
  【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湛然香洁。具八功德。】

  
  极乐世界这个池很多,小池十由旬、二十由旬,大池百千由旬,就像大海一样。在我们这个世界,小池像湖泊,大池像大海。无论是大池、小池,湛然香洁,水都是具八功德。我们看念老的批注,「讲堂左右,泉池交流,是总相。表宝树莲池,周遍其国。」在西方极乐世界你能看得到的。「《观经》曰: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摩尼水,流注华间」,这个华间,池里面是莲花,池的岸边是宝树,宝树需要德水滋养,这个水自然流注树间,「寻树上下」。这水真妙,我们这边水可以只往下流,不会往上,极乐世界的水可以往上流。「可见极乐庄严微妙,超逾一切」,一切世界里没有的,到极乐世界你全看到。「别相中,首为泉池之形量。纵者长度。广者宽度。池之长宽深浅,应机化现,其量非一。」池大小、水浅深不一样,它随人的意思,我们喜欢深它就深,喜欢浅它就浅,它随人意。佛在大乘教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到极乐世界完全兑现了,一切法随念而生,所以池大小浅深亦如是。「称其形体,各为一等。从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皆随应而现。」这个里面尤其不可思议的,它能应每个人的心念,我想这个池小一点,你想那个池大一点,我们同在这个池里头,我的感触就小,你那个感受就大;我想浅一点,我感受很浅,你要深一点,你的感受就深,不可思议。同一个池里头,没有不如意的,在极乐世界。
  
  「次表水德,是诸泉池,即八功德池。池水湛洁,清芬芳馥,故曰湛然香洁。」这是水之德,水的好处,我们这个世界没有。它有八种功德,下面都会提到。所以池水干净一尘不染,清洁透明的,从池上面看到池底,底即铺的是金沙。清香,清芬芳馥,你闻到这个水的气味清香悦体,你的身心在这个气氛里面,像我们讲得到充分的养分,得到充分的能量,所以经文上用「湛然香洁」来赞叹它。「水具八德,故称八功德水。《称赞净土经》曰:何等名为八功德水。一者澄净。」澄是不动,止水;净是干净,一丝毫染污都没有,水平像一面镜子一样。「二者清冷」,我们一般人讲的清凉,这个清冷就是清凉的意思,你接触到非常舒适。这个澄净清冷我们这个世界里有,池水里面可以能见到。现在少见了,现在因为空气的染污、水源的染污,这种澄净清凉不多见了,这些染污都是人为的。「三者甘美」,这个我们世间的水没有,它水是甜的,这是讲水的滋味,水是甜的。「四者轻软」,这也是我们这个世间看不到的,我们这个世间的水很重,它那个地方的水是轻、软的。「五者润泽」,润泽,我们这个地方水有,滋润,对我们皮肤的润泽,对树木花草的润泽。「六者安和」,这个我们水没有,西方世界的水平安和睦,不会游泳的掉在池里也不会淹死,为什么?水随你的意思,我要浅一点它就浅,要我脚底踏到岸它就踏上去,它能随人意。「七者饮时除饥渴」,你喝这个水就能得到充分的养分,滋养你的身心,而且这个水好像甘露一样,能治百病,「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你看你喝这个水的时候,它能长养,诸根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四大就是我们的身体。「增益」,这个了不起!「种种殊胜善根」,它能帮助你增长善根,这我们世界上没有。「多福众生常乐受用」,往生到极乐世界是多福的众生。所以极乐世界不需要其它饮食,七宝池里头提供的八功德水,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八功德水都是从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德水。
  
  「极乐之水,能令饮者增长种种殊胜善根,可见极乐不可思议。」这是把宝池里面的德水,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介绍给我们。极乐世界宝池无量无边,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像泉水一样。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科学家已经提出警告,我们将来会有粮食危机、水资源的危机、能源的危机,危机太多了。极乐世界没听说有什么危机,这么好的地方我们确实能去得了,不是不能去,真可以去得了。阿弥陀佛、西方世界的大众,没有一个不欢迎你去,为什么不去?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身体生活的这些必需品,一样都不要操心。居住的宫殿楼观前面学过了,全是变化,想什么样的宫殿,它就现什么样的宫殿,想大就大,想小就小,想在空中也行,想在地面也行,你看多自在。旅行的时候宫殿随身,我们这个世间人做不到,西方世界样样现成。再看这岸边的树,岸树香光。
  
  【岸边无数旃檀香树。吉祥果树。华果恒芳。光明照耀。修条密叶。交覆于池。出种种香。世无能喻。随风散馥。沿水流芬。】  
  
  这是七宝莲池岸边的风景,花草树木,无数旃檀香树,这举几个例子。旃檀是宝香。吉祥果树,有花有果。华果恒芳,不谢的,所以它叫一真法界。十法界里面有花草树木,它是无常的。十法界里的众生,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山河大地、矿物有成住坏空,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没有,找不到。极乐世界样样都是永恒不变,这个妙!所以叫一真。为什么它没有变化?大乘经里面佛告诉我们,宇宙万物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十法界里面的众生,他有情识,那就是说他有变化。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生到极乐世界,人人都转识成智,凡圣同居土里面虽然有情识,这叫带业,带到那边不起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身边左右都是大菩萨,都是等觉菩萨,我们那个分别执着、起心动念生不起来。你看看周边的榜样,谁起心动念?谁有分别、谁有执着?没有这个东西就没有变化,所以人身体没有变化。西方极乐世界往生,不是往生像小孩慢慢长大,没有,他是化生。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在七宝莲池里面现身,那个身就跟阿弥陀佛的身一模一样。身的体,紫磨真金色身。身的相,《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介绍,是以当时印度人的观念,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认为这是好相、贵相。而实际上,《观经》上给我们讲的,阿弥陀佛身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那就不止了。古来祖师大德里面常讲的,赞报身如来,「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那是真的。至少我们得相信《观无量寿经》所讲的话,《十六观经》,报身如来身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不变。为什么不变?他没有八识五十一心所,那是能变的,这个东西没有了,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超越十法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连凡圣同居土里面东西都不变,一成不变,这个太稀有了。
  
  ...
  
  贪瞋痴从哪里来的?物质,所谓珍宝,它稀有就变得非常名贵;太多了,太多大家都不要了。这个地方黄金大家喜欢,想尽方法收藏。人家那里黄金是铺马路的,你还要它吗?你不要它了,自然就不要了。我们这边一粒珍宝、一个宝石,把它镶成戒指、镶成首饰,觉得很名贵。人家什么?建筑材料,就像我们这砖头瓦块一样。所以到那边去,自然这个贪心就断掉。我们天天忙着饮食起居,到那个地方什么都不操心,你想,它就变现出来,你不要,它就没有了,收拾都不要。你想穿衣服,衣服在身上,不想,它就没有了,也用不着收拾。每一个家庭里面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有客人来了,个个都有宝座,那变化所作的,客人去了,都没有了,真的是一尘不染。真正是我们理想,比理想,我们想不到的,无法想象的,在极乐世界你都看到,你都受用到。然后你才想这个世界生活多辛苦,所以那边叫极乐世界!我们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先要帮助自己离苦得乐。真正离苦得乐,除往生极乐世界之外,那是理想,决定不能落实,到了极乐世界真的是离苦得乐。你要是真的参透、明白了,恨不得我现在就去!我在这个世界多住一天就多受一天罪,我早一天到极乐世界就早一天享福,这是事实真相。还留恋这个世界吗?不留恋了。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亲朋好友,我想帮助他们,行!到极乐世界回来再帮助他们,这是真的。回来,这个世界的人无论投生到哪个世界、哪一道,你在极乐世界全看见,你都认识,你才有能力帮助他。所以这部经真是学透了,那简直非去不可。
  
  ...
  
  这是写七宝池里面的庄严,池里面全是莲花。经上只举四个例子,就是《弥陀经》上所说的「青色青光」,青色莲花、黄色莲花、红色莲花、白色莲花,说了四种,实际上无量杂色,无量色。这四种是四原色,一交配就变成无量色。这我们科学懂得,原色只有三种:红的、青的、黄的,连白色也是这三种混合配出来的,三原色。这是佛经里面所讲的科学,它代表无量色。五味,酸甜苦辣咸,代表无量味,它都是交配的。「右显池中庄严之相。池饰七宝者,《吴译》曰:皆复有自然流泉浴池,皆与自然七宝俱生。」经文意思很明显,池里面的流水,《吴译》特别有浴池,就像我们现在讲的游泳池一样,是你自己用的。皆与自然七宝俱生,这就是说明,不需要设计,不需要建造,也不需要建筑材料,你只想要,它就现前,这个浴池就现前,而且全都是珍宝。七是代表圆满,你想要什么它就现什么,一切随心所欲,就是佛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到极乐世界这就完全兑现。随自己的心想,不是随别人的。你想,一切法随心想生了,还有什么贪心?贪心没有了,瞋恚没有了。贪不到才发脾气,瞋恚,他一想就有了,发脾气的机会没有了。在那个世界,无论是见色、见光,或者闻香,统统长善根,统统生智慧,你就不会愚痴了。所以到极乐世界,贪瞋痴阿弥陀佛不管,你自己会断掉,自然就断掉,戒定慧自然就现前,所以修行道场再没有比极乐世界这样的圆满。我们修行真的是好心,找不到一个理想的道场,所以贪瞋痴断不了,烦恼习气改不过来。你到极乐世界去,没人管你,自然就没有,烦恼习气统统没有了。戒定慧也是自然在增长,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统统长智慧,统统生善根。  
  
  「地布金沙,地指池底。《汉译》曰:有纯白银池者,其底沙皆黄金也。中有纯黄金池者,其水底沙皆白银也。…中复有二宝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皆金银也。乃至中复有七宝共作一池者,其池底沙皆金、银、水精、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也。」这是举个例子,实际上极乐世界许许多多这些珍宝,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佛就不举了,举出来、说出来我们不懂,没印象。所举的例子,都是我们这个世界有的,让我们能够稍稍体会到一些,没有的都不说,等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才完全明了。西方极乐真实状况,比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地方为我们介绍的,殊胜太多了!诸佛如来对西方极乐世界赞叹,万分之一都不到,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所以到达极乐世界才知道感佛之恩,才想到要真正报佛恩。现在人什么?他不知道恩德,没有报恩这个念头,这个概念没有。一到西方极乐世界知道了,不是佛的恩德哪有这么好的修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保证你一生成无上道,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

 

    「又《笺注》曰」,丁福保居士的《无量寿经笺注》。「西方之莲,有青黄赤白四种。又随未敷、开、落之三时而异名」。第一个是花没开,念佛的人还没有往生,莲花的花苞没开;第二个,花开,花开就是往生的人,花开见佛;第三个,花落,应该没有落的时候,花没有落的时候。你在莲花里头,你也住在莲花里头,你的宫殿楼观也在莲花里头。莲花怎么落的?不是落,他飘到空中去了,你想到哪个地方,莲花就在那个地方。你想住在地上,莲花就落在地上;你想在七宝池里头,你的莲花就在池中;你想在空中,你的莲花就在空中。等于说莲花是我们居住房舍的地基,它代表一尘不染,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污泥代表六道,污泥上面是清水,清水代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花开在水上,一真法界。所以泥跟水代表十法界,超越了。我们常常想着莲花,不但六道不沾染,四圣法界也不沾染。四圣是净土,六凡是秽土,净秽都不沾,就一真法界去了。在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是净土,六凡是秽土,四圣六凡都不沾,这真正超越。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过浴此水者,《会疏》曰:彼土人天非水谷身」。什么叫水谷身?我们这个世间的人,身叫水谷身。大家都知道,人体百分之七十是水分,养这个身体是要稻谷、粮食来养这个身体,我们缺少水、缺少谷,寿命就不能维持下去。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它不是,跟我们的体质完全不相同,他们是金刚不坏身,不需要饮食。经上讲饮食是什么意思?是习气,我们初到极乐世界不久,常常想怎么好久没吃饭了?这个念头一动,饭菜都在面前。吃不吃?不会吃,现在现前,「我现在不需要了,这娑婆世界的东西,我不需要了」,立刻就没有了,就不见了,一切变化所作。所以极乐世界的人「清净成就」,需不需要沐浴、洗澡?不需要。为什么还得下水?那水里头,下面这两句说出来了,「随意受乐,荡除心垢」,它有这样的好处。沐浴在水中那是享受,它能把我们的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给洗刷掉,所以身心舒畅。换句话说,极乐世界人泡在七宝池里干什么?断烦恼,开智慧,它有这样殊胜的功德。念老在此地跟我们解释《会疏》这一段的意思,「意谓:彼土天人莲花化生,非依饮水食谷以维身命」,他不需要,跟我们完全不相同。「本来清净,何须洗浴?」沐浴他不需要。「盖随意乐而浴,为除心垢耳」,是为了断他的烦恼习气。「心垢消除」,烦恼习气断了,「自然神开体适」,精神特别好,身体舒畅。所以底下经文接着,「开神悦体」。

  

  「此功德水之妙用,实不可思议」,这真实不可思议,「其水位上下、水温高低、水流缓急,一一随众生意」,这是我们现代科学都做不到的,西方极乐世界已经完全落实了。「若人初欲此水至足,或欲至腰,至颈,或欲灌身,则同一池水随人意念而升降自在。甚至水升虚空,而作淋灌」,水上升到空中,从上面落下来,淋浴。这是极乐世界。下面说,「人间之水,其性向下」,我们这个世间,水只向下流,而极乐世界的水「上下无碍」,可以往下流,也可以往上流。「更有进者」,这再更进一步,「同一池水,多人入浴,人之所欲各有不同,或高或低,或暖或凉,或缓或急,而此水能一一知众生意,复能一一随众生意」。这我前面说过。佛说,一切法随众生心想生,没错,在极乐世界,佛这句话你再都不疑惑了,完全应验。「如其所愿,同时同处,普应现之」,这是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在极乐世界。

 

    ...

 

    「水波徐缓往复,互相激荡,辗转生波,故云转相灌注。水波相击,发微妙悦耳之声。」这种现象,住在海边的人天天可以看到。你看到海岸边沙滩上,海浪冲向海滩,然后又退回去,再一波,这个就是徐回。发出的声音它也有节奏,你很冷静的观察,很安静的你去听,在海边上观海也能开悟。「其声之种类无量,微妙亦无量,故曰波扬无量微妙音声。所言无量微妙者,以能广说无量妙法故。」这真正不可思议。这些全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威神是五劫修行,把每一愿都落实了,自自然然成就无比殊胜德相。佛以这个来接引十方世界来生的大众,帮助他们断烦恼、开智慧,帮助他们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不但如此,他做得非常彻底,帮助这些有缘众生,凡是求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都是有缘的,愈精进愈用功缘愈深,弥陀帮助你成无上道,弥陀帮助你回归自性,帮助你回归常寂光。

  

  我们才知道,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是个大道场,成佛的大道场,想成佛的人到这个地方去,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想成佛,一定要知道成佛的好处。成佛永远不再受苦,真正是名符其实离苦得乐。佛在经上常说,「离究竟苦,得究竟乐」,究竟是圆满的,究竟圆满。极乐世界,我们要想学佛,闻法比什么都重要,只有闻法才能快速帮助你觉悟。你看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说法、菩萨说法,十方世界诸佛到极乐世界去说法。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树说法、水说法,你眼睛所见的色相说法、耳朵所听的音声说法,六尘都说法。在西方极乐世界闻法,决定没有中断的。人,体质跟十方世界不一样,不是血肉之身,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给诸位说,这个世界上五欲,财色名食睡,在西方极乐世界全没有。极乐世界是光明世界,佛放光、菩萨放光,每一个人都有身光,万物皆放光明,它叫光明世界,不需要用日月的光,本身放光。光也非常柔和,照在身上跟沐浴在水中一样,光能够消你的业障,能帮助你化解烦恼习气,能帮助你增长智慧。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皆是不可思议功德成就。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只有进步没有退步,一生决定成佛。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向往,不能不去!「所言无量微妙者,以能广说无量妙法故」,下面也略举几种。

 

    ...

 

    下面说,「其愿闻者,辄独闻之。所不欲闻,了无所闻。」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你所想听的,我想听《无量寿经》,你想听《法华经》,我们同在一处,同在一时,我们听鸟叫的声音,流水的声音,风吹宝树的声音,我听起来都在那里讲《无量寿经》,你听到的时候都在那里讲《法华经》,各个不妨碍;我什么都不想听,那什么声音都听不到。这些「复表此水圆明具德,自在无碍,妙应无穷,一一随众生意也。」你看看水、鸟、风、树,圆满光明具德,具备无量功德,或者我们说具足无量功德,自在无碍,妙应无穷。妙应是什么?能随众生的意思,随众生的心想,你想看什么就看到什么。我们从这个地球上去往生的,到极乐世界,再想看看地球是什么样子,你就看见,你在宝树里就看见;你想听听地球上人谈话的声音,你从流水当中你就可以听到声音,从风吹宝树就能听到声音,同时同处能随各个不同的意思,不同的心愿,这是妙应无穷。
  
  「极乐国土,水鸟树林悉演妙法,色光声香皆作佛事」,全在那里讲经说法,「耳目所对全显本心」,本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举足下足咸作佛事,故于无上菩提之心永无退转,纯是增上因缘。」极乐世界如是,其实我们这个世界也不例外,问题在哪里?问题在我们不会用,我们没智慧。如果我们有智慧,我们就看到此界跟他方,此界是我们居住的这个地方,他方就是极乐世界,无二无别。怎么我们看不到?我们的心太乱、太杂了,你看不到。如果你心静下来,清净心现前,清净心不生烦恼,你看不到烦恼;清净心生智慧,你看到全是智慧,你真看到了,就像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佛事》开示里所说的,「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净土里面水鸟树林悉演妙法,我们这个地方是吗?是。心里有阿弥陀佛,真有阿弥陀佛,没有杂念,听到鸟叫,牠在那里念阿弥陀佛,你听的一点不错。功夫更深,定力更深,清净智慧,你会听到鸟在那里讲经,阿弥陀佛在说法,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甚至于这个世间种种噪音,用清净心对它,都变成法音了。这是什么?这是大经上佛告诉我们的,境随心转。如果这个事情不是真的,那境不随我们心转。于是我们明白了,极乐世界人无论到什么地方去,纵然到阿鼻地狱,阿鼻地狱的境界也变成极乐世界。为什么?他心是极乐世界,他所居住的环境就是极乐世界,心境一如,心境不二。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对这个道理不怀疑,我们肯定它,极乐世界就跟《华严经》上讲的一样,「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

 

    「佛语梵雷震,八音畅妙声」,佛说法,梵是清净,像雷一样的震动;八音形容佛的音声之微妙,超过天人、小乘跟权教菩萨,都不能够跟他相比。「及菩提树王」,菩提树王是哪里?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道场树,是道场周边种的这些菩提树,高大,称它为树王。「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一切诸佛剎土都能听到。这是怎么回事情?跟众鸟说法一样,是阿弥陀佛变化所造,它的根源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因为佛的身分太尊贵,大家见佛都得规规矩矩,具足威仪。如果树说法就可以随便,就可以放逸。所以佛很懂得人情,你要不习惯这些礼节的拘束,你可以随便,鸟说法可以随便,可以用不着那么规矩,树说法也可以那么随便,不用那些规矩。阿弥陀佛真懂得人情世故,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做到了,并不是很苛刻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严守规矩,不需要,不是的。我们自然守规矩,那是对佛表示恭敬。如果时间太久,要想放松一下,你到讲堂外面听众鸟说法,听菩提树说法,那就很随便了。这后头有,「树王所说,正是弥陀法王之梵音也」,阿弥陀佛变化所作。

 

    ...

 

    下面看,「又曰: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这是《弥陀经》上说的。极乐世界的众生,就是众菩萨,特别指的是凡圣同居土,没有苦,没有三恶道,极乐世界没有罗剎、没有修罗、没有毒蛇猛兽,毒蛇猛兽是畜生道,没有,没有饿鬼也没有地狱。同居土里面只有人天两道,而且人天两道都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四十八愿第二十愿说「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吗?阿惟越致是什么菩萨?别教七地以上,圆教就是七住以上,阿惟越致菩萨。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得到阿惟越致菩萨那样的受用,也就是智慧、神通、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萨平等,这是十方诸佛剎土里面没有的,只有西方极乐世界独有。

 

   ...

 

    「又彼土众生,皆得神通自在,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得不退转,实皆远超天人。唯以他方多有天人,故随方俗,而亦有天人之名」。实在说,我们都称菩萨,极乐世界众菩萨。世尊为大家介绍说有天人,是因为我们这个世间,大家习惯知道有天、有人,佛是随顺我们说极乐世界的天人。实际上他那边天人跟我们这边天人不能比,我们这边十法界的佛,都没有办法跟他们天人相比,差太远了。这前面的三句,具体把事实真相说出来了,第一个神通自在,我们这边的诸天有神通,自在谈不到,天人能不能随意到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他做不到。可是极乐世界的天人,他们的神通,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他想见谁就能见谁,没有障碍。《弥陀经》给我们介绍方便说,每天你都可以去礼拜十万亿佛,这是方便说。为什么说十万亿?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意思就是说,你到极乐世界随时可以回到地球,看看你牵挂的一些亲戚朋友,是这个意思,你随时可以回来。实际上,他们的神通自在到什么程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都可以同时去参访,而自己本身又没有离开阿弥陀佛,分身去了,只要有佛的地方无处不分身。供佛修福,闻法开智慧,福慧双修。我们这个世界二十八层天人都做不到,他们能做到。

 

    ...

 

    极乐世界这些大众,阿弥陀佛的学生,学生程度不一样,有天人众;有二乘众,声闻跟辟支佛,方便土的;有菩萨众,这些菩萨全是法身大士。《华严经》里面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称圣众。他们游行十方,这个能力是平等的,四十一位法身菩萨游行十方没问题。方便土里面的二乘,同居土里面的人天,也跟法身菩萨一样游行十方,供养诸佛。因为经上没有说二乘、人天除外,没有这个说法。没有这个说法,极乐世界就是平等的,这就难信之法。这个就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本愿就是第十一愿「遍供诸佛愿」,生到极乐世界你就有能力普遍去供养遍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不得了!诸位要知道,供佛是修福,供养佛那福报多大!你每天能供养一切诸佛,一尊佛都不漏,你修的是圆满的福报。供佛肯定听佛说法,一切诸佛都给你说法,你一天听了多少佛法!极乐世界人学一天,我们在这个地方学一劫都不如他。他能分身,我们没办法,不能分身,不能同时学很多,他可以同时学很多,分很多身,而且都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每一个身一门,每一个身一门,这个本事可了不起!我们只有一个身,不能分身;只能学一门,不能学第二门。到极乐世界是门门都能学,而且门门都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哪有不成就的!极乐世界这些好处要明白、要想到,这真正令人羡慕的地方。

 

    ...

 

    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右文显极乐会众」,就是极乐世界往生去的这些大众(这与我们有关系,因为我们念佛往生去也就参加这个大会),他们的「殊胜功德」。首先第一句,「出入供养」,这一句「见汉吴两译,原文中尚有俱相随飞行,翻辈出入,供养无极」,他还有这么几个字,夏老会集就把它会集成四个字,『出入供养』。「出」,我们看底下有解释,「盖指极乐国中诸菩萨、阿罗汉等也。其飞行十方,普兴供养,是修福也」。「出」是供养十方如来,这也是我们非常羡慕的。你看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对待这些学生,帮助这些学生早一天成就,让他广学多闻,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他们都可以随意去拜访。你去拜佛,当然要供养,回来是对自己的老师供养,叫出入。供养是修福,闻经是修慧。每一尊佛都讲经教学,供养完之后肯定听经。无量无边的诸佛,怎么去的?跟诸位说,分身去的。到极乐世界有这个能力,有多少佛就分多少身,同时每一尊佛的面前都有他在,而自己的本身在阿弥陀佛大讲堂没动。这个了不起!这种修学到哪里去找去?同时,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讲经说法你统统都听到,只有到极乐世界有这个机会,其它地方没这个机会。这个我们要珍惜,这是个缘分,我们现在讲机会,这机会不能错过。一个人一生当中能够亲近一尊佛不得了了,乃至于亲近一个菩萨、一位阿罗汉,这福报都很大。在极乐世界,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亲近十方一切诸佛,你说他修多大的福报;听一切诸佛讲经说法,那是修多大的智慧。所以要修大福报、大智慧只有到极乐世界,这能不去吗?除极乐世界没地方,哪有这么好的地方?所以这个是一定要知道。
  
  『观经行道』,「是修慧也」。「彼土圣众于此福慧二种庄严,悉皆喜乐而愿久习」。在极乐世界居住的时间,我们依《华严经》里面这个说法,决定是不会少过三个阿僧祇劫。因为三个阿僧祇劫是实报庄严土,我们去不是实报土,我们去是凡圣同居土,当中还隔了一个方便有余土。但是不怕,那个地方是无量寿,而且那个地方没有变化。我们去的时候是化生,不是胎生,化生,化生的那个相它是变化的,你到极乐世界,你在莲花里面现的那个身跟阿弥陀佛身一样,这是四十八愿讲的。因为我们在前面经文学过,阿弥陀佛为什么要这样做法?就是因为十方世界人的身相不一样,相好的人就感到骄傲,相不好的人就有自卑感,心不平。所以阿弥陀佛就想出这个方法,到极乐世界大家相貌完全一样,那就没话说了,你傲慢心生不起来,自卑感也生不起来,大家是平等的。相貌完全相同,体质相同,皆是紫磨真金色身,而且相,《观经》上讲得清楚,「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观经》里面讲出数字,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这是《观经》上讲的。这样的身相,确实「相好光明无等伦」,赞佛偈上所说的,都没有能跟他相等的。所以极乐世界人个个都像阿弥陀佛一样。
  
  到底哪个是阿弥陀佛?那都搞不认识了。我们这个世间双胞胎相貌完全相同都分不出来,到极乐世界相貌全相同。不怕,每个人都有智慧、都有神通,不但能认出来,佛跟菩萨,哪一方来的人你完全清楚,你还能看到每一个菩萨,他过去世中生生世世都看到,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弥陀有三明六通,到极乐世界去,每个人都具足三明六通。这是阿弥陀佛福报加持给我们的,福报、智慧、神通、道力统统加持你,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那个地方也是阿惟越致的待遇。阿惟越致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法身菩萨的待遇,跟阿弥陀佛无论是物质的享受、精神的享受完全平等。现在中国羡慕共产主义,西方极乐世界是第一个共产的,所以搞共产要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是真共产,其它做不到。你看连相貌都一样,都没有差别,体质一样,生活完全相同,决定没有贫富差别,真共产。只有阿弥陀佛能建立共产的社会,极乐世界是共产社会,所有一切资源都是阿弥陀佛无量劫修行的功德成就,他把这个功德成就完全给大家分享,不是自己独享。我们得认识阿弥陀佛的人,认识这个人,这么样一个人我们怎么能不亲近他?
  
  修福修慧都是圆满的、都是究竟的,所以极乐世界的圣众,于此福慧二种庄严,悉皆『喜乐』,法喜充满,所以叫极乐世界。这个极乐名字从哪里来的?是从人快乐来的,那个地方人没有一个不快乐的。而且愿意『久习』,长时间的学习,阿弥陀佛教导,十方世界一切诸佛都教。你有神通,你有这个能力,到十方剎土去见佛,需要多长时间?心里一想,人就到了。不需要,我们这讲开车多少分钟、几个小时,没有,念头一动已经到了。这是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空间,没有空间说明没有距离;没有时间,没有时间没有先后,过去诸佛你能看见,未来诸佛也能看见,它没有先后。所以到那个地方确确实实满你的大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你统统见到,统统亲近到,他们讲经说法你统统听到,而且你喜欢,每天都去,想去就去了,随时,想去就去了。诸佛如来说法没有中断的,阿弥陀佛说法也没有中断的,真的就像无线电台广播,二十四小时不中断,随时打开频道你就能收看,比我们这方便,我们这还得打开频道,他不需要。这样美好的世界、美好的修学环境,我们真清楚、真明白了,巴不得现在就去!我天天都想去,想了好多年了,他还不来接引我,这大概就是刘素云说的话,可能我在这里还有一点任务交给我,在这表法,如果不是这个事情的话早应该来接引了。我们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了,没有留恋就能够得到接引;有留恋,那就等你寿命,寿命终的时候就去,如果寿命不要了随时可以去。要这个寿命干什么?在这受罪,多活一天多受一天罪,何苦来!

 

    ...

 

    「至于彼土中所谓为人与天者,依义寂意」,义寂大师有这么一个说法,「有念佛兼持五戒往生者」,这是人业,五戒是佛教人的。「并此以次,皆所谓人也」。这就是世尊当年在世,对于下根之人以普世的教法,普是普遍,教大家伦理、道德、因果。这些是什么?是做人的基础,也是修行的根基,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教这些小法,这教人的,这说之为人。「或念佛兼十善」,这个十善是上品十善,修上品十善,你所感得的是天道,天业,「往生者,是名天」。「又地居者,人也;或在虚空者,天也。」这都是用我们这个世界做比喻,「故有人天之名」。实际上,极乐世界的环境我们确实无法想象,等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就完全明白了,比我们想象当中不知道要超过多少倍。去了之后肯定后悔来迟了,为什么不早来?不过还算不错,阿弥陀佛建立这个世界到现在才十劫,时间不长,我们现在去,将来在极乐世界都属于元老,极乐世界很年轻。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用比喻来显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极乐世界       殊胜)(五明学佛网:极乐世界       殊胜)  

 傅味琴居士:要以殊胜的功德来纪念释迦佛成道 

 傅味琴居士:佛法给了我们殊胜的缘 

 圣轮法师:浅释「皈依三宝」的殊胜谛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仁清法师: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在哪里 

 传喜法师:殊胜的地藏菩萨圣号 

 张秉全居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六 

 张秉全居士:学习《净土决疑论》摘记——印光法师殊胜开示之 

 张秉全居士:发大菩提,生真信愿。竭诚尽敬,唯佛是念——印 

 张秉全居士:八句名言,往生津梁——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三 

 张秉全居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张秉全居士:印光大师殊胜开示的句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