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实用佛教六:佛教对教育的看法


   日期:2012/9/13 23: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六课 佛教对教育的看法
 

  二千五百多年来,佛教的弘传史,其实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育史。世间的一切无不涵摄于佛陀的教育范畴内。佛陀生于贵族,受的是贵族教育,但当他施行教育的时候,却完全站在一切众生平等的立场施教,因此,佛陀的教育思想与作法,是大众化的、民主化的。佛陀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众生开发潜能或是经验的传授,最重要的是为一切众生提供自我解脱的方法。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在印度各城市讲学、行化。所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理,都是引用本生故事、譬喻、因缘、长行、重颂等,做深入浅出的开导。佛陀的十二分教、三转*轮、四悉檀都是大众化的说法。佛陀的教育微妙深广,有时候以神通的自在变化来说法;有时候以六根互用、扬眉瞬目、举手投足来传心。对佛陀来说,世间万象无一不是悟道法门,无一不是教育题材。
  
  佛陀教育弟子,不用打骂,也不以拒绝、责备的方法,大都用举譬、鼓励的方式,让弟子知道善美的人生,而不伤其尊严。佛陀最擅长观机逗教,对老人说老人法,对儿童说儿童法,对商人说商人法,对军人说军人法,佛陀「应机施教,对症下药」,其教育不仅契合「法尔如是」的真理,且倡导「自我教育」,如千经万论都指导大众开发自性,自我要求,自我解脱。
  
  佛陀非常重视自心教育,佛经中对心的譬喻更是不胜枚举,例如:心如猿猴难控制、心如电光刹那间、心如野鹿逐声色、心如盗贼劫功德、心如冤家身受苦、心如僮仆诸恼使、心如国王能行令、心如泉水流不尽、心如画师描彩绘、心如虚空大无边等。佛陀说法,完全是为了「治心」,故云:「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兹将佛陀的教育法列举如下:
  
  一、有教无类:佛陀不但为豪贵之人如频婆娑罗王说为政之道,亦为首陀罗优婆离说悟道的境界;不但为利根的舍利弗说缘起法,亦为钝根的周利槃特说净化心灵法门;不但令无贪的大迦叶出家,亦令大贪的难陀入道;不但为有智男子说法,亦为极愚女子开示;不独为贞节的末利夫人赞美,亦为YIN荡的莲华色女鼓励。佛陀教育众生,不分贫富贵贱,不择智愚利钝,一律平等的施予教化。
  
  二、诲人不倦:佛陀不因众生刚强顽劣而舍弃他们,反而演说无量法门,利益众生。譬如: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多次谋害佛陀,佛陀不但对他没有怨恨,反而慈悲的给予教诲和感化;指鬘外道因为佛陀的慈悲摄受,终于皈依佛教;佛陀对善觉王的侮慢耐心举喻,令其觉悟;佛陀示疾前仍为一百余岁的外道须跋陀罗说法,可见其诲人不倦。
  
  三、善巧方便:佛陀借由包裹檀香的纸张及绑鱼的绳子,告诉弟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佛陀以盆秽不能装进清净法水,教育罗睺罗,使其觉悟;佛陀以「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的偈语,令波斯匿王知晓身体健康之道。又佛陀以「向风掷土」,说明恶意伤人者,果报还自受;「盲龟浮木」,说明人身难得;「松紧中道」,说明修行如调琴,要不缓不急;「两鬼争尸」,说明无我的真理等。这种种的譬喻,都是佛陀依照众生的个性、兴趣、需要,以善巧方便来教化,发挥教学上的最高艺术。
  
  四、以身作则:佛陀以身作则的教育,在经典中随处可见,如佛陀为瞎眼的老比丘穿针引线,示范慈悲爱心;佛陀亲为有病比丘洗涤污秽的身体,以身教代替言教;佛陀「为父担棺」,为父王送葬,告知世人孝道的重点;佛陀「日中路坐」,告诉琉璃王「亲族之荫胜余荫」的爱国之道等,凡此都是佛陀以身作则的事例。
  
  五、以毒攻毒:有时候「以毒攻毒」也是佛陀的教育方法之一。例如佛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教化鬼子母,令其忏悔前愆,成为儿童的守护神;佛陀教丧子的母亲到未曾有过丧事的人家讨取吉祥草,终使其觉悟无常之理。
  
  六、以古证今:佛陀在往昔因中的「割肉餵鹰」、「舍身饲虎」以及「鹦鹉灭火」、「九色鹿」等,都是佛陀以身证道,来启发大众自利利他的精神。
  
  除此之外,其它还有「随喜功德」、「恒顺众生」、「福慧双修」、「解行并重」等教育法。
  
  佛法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实在很值得吾人作为教育的指南。佛教的经论,皆在教导众生如何将身口意导归于正确、和谐、圆满的领域,令众生弃除贪、瞋、痴等恶习,从而改心换性,过一个健康、自在、快乐的人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实用佛教       教育)(五明学佛网:实用佛教       教育)  

 黄夏年教授:七塔寺溥常法师的振兴佛教与佛教教育思想 

 黄夏年教授:当代中国佛教教育三题 

 黄夏年教授:谛闻法师的教育人才观 

 黄夏年教授:近代中国佛教教育 

 黄夏年教授:发展佛教教育,关心佛教界学者的建设 

 黄夏年教授:佛教教育与学术研究浅议 

 赖永海教授:佛学院教育与大学教育之共性与个性 

 杨曾文教授:巨赞法师对佛教教育的看法 

 杨曾文教授:新世纪的佛教教育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七、禅的教育与光大 禅行的思考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七、禅的教育与光大 禅学院教学程式 

 温金玉教授:慈航法师的教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