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释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


   日期:2012/9/21 23: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释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


    恭录自净土法门法师讲的《净土大经解演义》

我常说,我们学佛,对老师不能不认识。这最初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你对于释迦牟尼佛不认识,你肯定会走错路,会走入歧途。你必须先认识他,他给我们做了好榜样,我们学佛就是向他学习。所以我学佛跟一般人的确不一样,我第一部看的佛书,《释迦谱》、《释迦方志》,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唐朝人写的,《大藏经》里头有。我学的那个时代六十年前,这个书买不到,世面上没有流通,怎么办?到寺庙找《大藏经》去抄,好在分量还不太多,我们自己也是只有抄写。所以那个时候学东西很辛苦,可是学得很踏实。读了之后,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人,不是神。
  释迦牟尼佛是王子,要不出家,他是国王。舍弃王位出家了,出家干什么?出家教学,一生讲经教学。释迦牟尼佛是人,他不是神,说老实话,他跟宗教连不起来,而且是个有爱心、有慈悲心、有智慧的一个年轻人。十九岁离开家庭去求学,印度当时宗教里面的大德、学术界的高人,他都亲近过,都向他们学习过。到三十岁学了十二年,古印度这些宗教、哲学他全都学习了,四禅八定他也修成功了,感觉得再没地方学了,所以在恒河边上,找一棵大树底下入定,把十二年所学的也放下。这放下就是放下所知障,他学的东西是所知障。这一放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世间人称他为成佛,成佛就是成就圆满的觉悟。从这一天开始,他就教学。六道怎么来的,宇宙怎么来的,万物怎么来的,生命怎么来的,我从哪里来的,全搞清楚了,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开始教学。从三十岁开悟就开始,七十九岁圆寂,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所以,我看到这个事实真相,释迦牟尼佛不是宗教,跟宗教风马牛不相关,他是教育,跟中国孔老夫子、孟夫子完全相同,他太单纯了。孔老夫子学成之后始终想做官,周游列国,就希望有个国君能够聘请他,帮他做事。他心目当中最敬仰的、最佩服的就是周公,他是很想学周公。周游列国十多年,没人用他,所以老了才回家教学。回老家那一年六十八岁了,他七十三岁走的。他老人家教学的时间只有五年,释迦牟尼佛教学四十九年,这个历史要认识。释迦牟尼佛教学不收学费,非常热心教导你,不收学费。咱们孔老夫子教学还收一点束脩,有一点象征性的学费;他不要,这义务工作者。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给后世学生做榜样,没有别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做到了。

佛法的教学它有一个很鲜明的目标,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而不觉来的。你迷惑,没有智慧,于是你对于现前的问题你想错了,你看错了,当然你就会做错,不善的报应就现前,这是苦。如果你对于一切法理事性相因果通达明了,你的思想纯正,你的看法纯正,你的做法好,如理如法,你才真正能得乐。所以佛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用教学的方法,帮你开悟,教学的目的是帮你破迷开悟,破迷开悟的目的是离苦得乐。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教学一天休息都没有,真是个标准的好老师,模范老师。我们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哪一天休假,没看到,而且教学几乎都没有中断的。除了大单元天天讲之外,我们知道还有许多临时来的,各人有各人的问题,都跟他请教。佛从来没有提出我累了,休息一下,没有,问都给他答,都给他解答。所以诸位看小乘经你就看到了,小乘经不长,二、三百个字,全是应对一般提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共同性的。他个别的,没有共同性的,就不会记载。大家都有这个问题,他提出来了,佛解答,都把它写成经典。世尊在世给我们做出好榜样,我们要能体会,要能学习。
  佛陀当年在世没有建寺庙,没建道场,有他的道理,因为建道场就有人起歪念头,怎么样来得到这个道场,他没有,他知道后人会有这些副作用,什么都没有,这是我们应当学的。他出现的那个时代,印度恒河流域是热带,所以生活容易,三衣一钵够了。他一生过游牧生活,晚上树下打坐,白天外面去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跟他的生活方式完全相同。托钵,中午吃一餐饭,吃完之后大家在一起,任何宗教仪式都没有,天天听佛讲经说法,或者在一块研究问题。大家提出问题,佛陀给你解答;或者佛提问题,同学们来解答。你看经典不就讲的这些东西,这个我们要知道。我们相信,常随弟子之外还有临时来的,临时来参加的我相信人数不会少于常随众。这样去估计,释迦牟尼佛这个团体应该是将近三千人左右,这么大的一个团体天天教学,没有一天空过。教学、研究、讨论、分享,干这个工作,乐此不疲。全心全力在推动利益一切众生,远离名闻利养。我们才学得像!这是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要求,要不然他做出样子干什么?他做出样子是身教,经典是言教,身行言教,这两样是圆融的,是不能够分离的,一分离就错了。
  真学佛,你不能不认识释迦牟尼佛、你不能不了解释迦牟尼佛,你像他那个样学习,哪有一生不成佛的道理!佛教我们放下,他真放下了,他什么都没有。他过的是最简单的生活,三衣一钵,这是他财产,全部的家当三衣一钵,都在身上。那个时候没有这些扩音设备,在旷野,人要是听不清楚还能有兴趣跟他吗?晚上在树底下,风吹日晒雨打他都不怕,这是金刚不坏身。日中一食,人家给什么吃什么,没有一点分别,那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身体。我们想想,无法跟人相比,我们到野外住上一个晚上,第二天到加护病房,怎么能跟人比?这不是一天、两天,四十九年过这种生活,能叫人不佩服吗?真有功夫,身心健康。他快乐无比,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从哪得来的?他那个智慧、神通、道力,没人能跟他比。而且佛说他那些神通道力每个人全有,你们现在为什么透不出来?就是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着,这个东西害了你,你自己不晓得。真的,要我们俗人来讲,在你身上的是你自己的,不在你身上的,不是你自己的,至少有这个观念。你身上有钱,身上荷包里多少钱,那是自己的,在银行存的不是你的。这个房子,你在这个房子,在家里住着,在家里,是你自己的,你出了门之后,这房子不是你的。诸位在日常生活当中能作如是观,你就接近佛法了,你那个贪瞋痴慢慢慢就化解掉,这是事实真相,不能不明了。你看刘素云讲丈夫,讲得很妙,什么叫丈夫?一丈之内是你的先生,一丈之外不是的了。我跟大家讲最贴切的,你这一身有的是你的,不在你身上都不是,心开意解,一丝毫牵挂都没有。
  释迦牟尼佛什么身分?我们要是从经典里细心去观察、了解他,用现代的话来说,他是一位道道地地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一生给我们所表演的,那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教学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宗教。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有,婆罗门教,有许多的印度宗教跟着释迦牟尼佛学习,有教无类,他不拒绝,他也不去改变你什么信仰、什么宗教,他统统欢迎。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他教的东西,怎么个教法?因戒生定,因定开慧,这是他教学的总纲领。首先教你持戒,持戒是什么?守规矩,听话,把你的心定下来。所谓定下来,烦恼、习气统统放下,心就定下来了。心定下来之后就开智慧,所以心定了就是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生智慧。浮动的心生烦恼,我们中国人所谓心浮气躁,心浮气躁生烦恼,清净心生智慧。所以修行第一步要得清净心。得清净心的人,在佛法里面讲,你第一个学位拿到,阿罗汉。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心清净,这是头一个学位。然后继续努力,把分别也放下。阿罗汉他的功夫是放下执着,执着就是见思烦恼,分别就是大乘经里面常讲的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比喻多。尘沙烦恼断了,就是不分别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没有分别的心。境界在面前,清清楚楚,那是慧,不分别是定。这个定比阿罗汉的定高,所以这个学位名称称菩萨,比阿罗汉高。到最后,最后的一个阶段是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妄想断掉,无始无明断了,无始无明就是起心动念。这个断掉之后,十法界就没有了。到阿罗汉的境界,六道没有了,超越六道;到佛这个境界的时候,十法界没有了,那个时候现前是一真法界,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
  大乘是什么?大乘是自利利他,这就是大乘。只讲自利,不讲利他,这是小乘。大小乘不是经典的差别,不是教相上的差别,是自己心量上的差别。明了这个意思,我们学其他宗教行不行?一生学基督教的,一生学伊斯兰教的,临命终时念佛能往生吗?肯定往生。他修的那个功德,一定也是提升他的品位,这个法门多大!在宗教教学里面,净宗是多元文化,什么宗教都包括,这一点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读《地藏经》的人很多,你看《地藏经》,你们念到婆罗门,你们念到外道,那是什么?那是其他宗教,佛不排斥。佛陀当年在世,不管你信仰什么宗教,他绝对没有叫你放下那个宗教跟他修,没有。信教,你还是信你的教,你还是照你这个教去学,佛给你讲的是智慧。所以佛当年教学,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无论你是哪一种文化背景他都不反对,只要你来学都欢迎,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佛是这种教法。
  所以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展现的,就是现在人讲的多元文化。佛菩萨心目当中,所有一切众生,不同宗教也好,不同文化,跟自己是一体。不但你是在地球上生的跟我们是一体,其他星球上还是一体,遍法界虚空界都是一个体,他怎么会有分别?怎么会有执着?我们的人,他们的人,这是什么?这是凡夫知见,这是轮回心。轮回心学佛也是干轮回业,也出不了六道轮回,心量太小了,不可以不知道。我们在《修华严奥旨》,贤首国师的论文,《妄尽还源观》讲的四德,他真做到了,「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佛经里没有一句是假话,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那么圆满。我们学佛要在这些地方学习,没有自己,自己在哪里?宇宙是自己,一切众生是自己。我们把宇宙看作我们一个身体,我们看所有众生都是我们身上的细胞,这就对了,释迦牟尼佛确实是这个看法。这个看法我们无法想像,什么时候你真的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明心见性,你跟佛的看法就相同,完全相同,真实不虚。所以这肯定佛教是教育,教育才是释迦牟尼佛所传的佛教,佛陀教育。
  但是宗教里面的教学,都说经典是上天传下来的,跟释迦牟尼佛完全不一样,释迦牟尼佛是自己开悟的,开悟之后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智慧!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佛法跟宗教讲的完全不相同,宗教里头没这种说法,任何一个宗教都没有。所以释迦牟尼佛他承认,所有众生都有跟诸佛如来同样的智慧、同样的能力、同样的相好,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现的这个一点都不稀奇。为什么会有差别?释迦牟尼佛讲了一句话,「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一句话把我们的毛病说穿了,我们有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着,所以你自性里头,也就是你真心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不能现前。这些是什么?这些是烦恼,烦恼习气把它障碍住了。只要你能把烦恼习气放下,你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现前,你跟佛没有两样。所以世尊教学,他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讲得一点都不错,真话。不但我们人,每个人本来是佛,连畜生、蚊虫、蚂蚁本来都是佛,连饿鬼道、地狱道,没有不是的,统统都是,只是他有执着、他有分别、他有起心动念,所以他不能证得。
  所以佛法跟宗教不一样,它尊重宗教,赞叹宗教,它本身不是宗教,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你不知道,你在大乘里头什么都学不到。如果你学到的是迷信的宗教、是宗教的佛教,你就错了。我学习到今年六十年了,最近这十几年我又发现,大乘不但是哲学的最高峰,同样也是科学的最高峰。今天研究太空物理的、研究量子力学的,这一些全在大乘经里头,大乘经讲的比他们讲得细、讲得透彻,他们里面还有一些问题不能解决,在大乘经典全解决了,高等科学。
  佛教传到中国,摩腾,竺法兰,这两位大德到中国来,当时汉明帝拜他为老师,所以就变成国师。原本他们都是托钵的,都是树下一宿的,现在做了皇上的老师;在中国,如果皇上的老师到外面去托钵,到树下去一宿,那人家不把皇帝骂死了!你这个皇帝怎么当的,你的老师怎么可以叫他过这个生活?所以到中国来之后,他们把那些旧的传统也就放下,你看恒顺众生,随顺中国人的习惯。皇上也给他盖上宫殿,盖上了寺,这个寺是什么?诸位要懂得,寺是政府办事的机构,是直接属于皇帝管的一级单位,叫做寺。你们到故宫去看,故宫里面牌子有很多,像鸿胪寺、太常寺,那都是皇帝下面的一级单位,直接归皇帝管的,称之为寺。九个寺,寺的长官叫卿,三公九卿;三公是皇上的顾问,这地位很高,九卿是他下面一级单位的首长。宰相下面一级单位称之为部,那个部的首长称为尚书,尚书就是部长,侍郎就是次长。所以皇上他的一级机构比宰相就要高一等,宰相称尚书,他们称卿,三公九卿。佛教这个办事的机构也称之为寺,直接归皇上抓的,所以中国那个时候就变成两个教育部,宰相底下的教育部是礼部,排列的顺序,它排在第一,这是中国老祖宗传下来的。无论是家庭、无论是国家,都把教育摆在第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你建立一个政权,君是领导,领导人民,什么为第一?教育第一,所以礼部是第一个部。宰相有事不能视事,礼部尚书代理,你看他地位多高!从中国古时候制度去看,无论是家庭,无论是国家,都把教育摆在第一,换句话说,一切都是为教育服务。所以这个国家几千年来长治久安,它道理在此地。

从前寺院是学校,没有经忏佛事,寺院里面的执事名称现在还延用,但是已经变质了。寺院的住持、方丈,他是什么职位?校长,首座和尚是教务长,维那是训导长,监院是总务长。你看看跟现在的学校分工是不是相同?首座和尚,一个寺庙里好几个人,不是一个,分座讲经。殿堂是教室,讲经的法师很多,不是一个,跟学校一样,分班,但是都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讲堂讲《华严经》,那个讲堂讲《法华经》,另外一个讲堂讲《无量寿经》,你想学什么你进哪个讲堂,你只能学一门,不能学两门。所以从前叫到寺院讨经单,到那边去报名,讲堂给你一个座位,宿舍给你一个床铺,你可以安心在那边学习。期限是一部经,一部经学完你可以离开了。如果再想学一部,那就再报名,再学一部,可是一部经通常都要讲几个月,长的要讲一、二年。

诸位一定要清楚,佛陀、菩萨、罗汉是佛教育里面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称之为佛陀,佛陀这两个字翻成中国意思就是觉者,是大彻大悟的人,印度人称为佛陀。觉悟的人,他不是神,也不是仙,他是人,大彻大悟,称佛陀。菩萨,玄奘大师翻译的,觉有情。他是个有情众生,但是他觉悟了,他觉而不迷,称菩萨。也就是说,他没有到大彻大悟,到大彻大悟就称为佛陀,他觉悟了,没有到大彻大悟,称菩萨。所以,菩萨是还在学,还没有毕业,好像现在我们学校硕士学位,他上面还有博士学位他还没有学习,或者是还没有毕业。阿罗汉是第三个学位,阿罗汉翻作中国的意思叫无学,小学毕业了,佛门小学毕业,小学的课程学完,小乘,小乘是小学。小乘的课程学完,毕业了,称无学。它是三个学位的名称,所以罗汉、菩萨、佛不是神,也不是仙人。现在一般社会上都把他当作神来看待,搞错了。连本义都没搞清楚,如果真正懂得了,你就知道佛教它完全是教育。

通常你称,这人出家的时候都称他作和尚,错了,他哪有资格称和尚?和尚,一个寺庙、一个道场,和尚只有一个人称和尚,其它的不可以称和尚。和尚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叫亲教师,等于现在大学里面的校长,校长称和尚。还有一个人可以称和尚,大学里面的指导教授,他是你的和尚;不是直接教你的,没有这种尊称。所以现在对称呼名字,名义都不知道。一般对出家人称法师,这是对的,这也是很尊敬、很客气。像我们一般讲称教授,他是这个学校的教授,教授不一定教我课程的,我们学校教授很多。如果称阿阇梨那就不一样,阿阇梨也是教授,这个教授曾经上过我的课的,我跟他学过的,称阿阇梨;没有上课的,那个就称法师。和尚是最尊敬的,亲教师。这个我们都要了解,了解你就知道它是一回什么事情,学习就不会犯错误,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

佛法传到中国来,我们从历史上去看,多少成名的人,读书在哪里读书?在寺院里面读书,寺院是学校,读书的人可以住在寺院,寺院很慈悲,能接待他。寺院里面的出家人个个都是好老师,有能力教导你。以前考举人、考进士,到哪里念书?都到寺院,寺院有经书,不仅仅是佛经,藏经楼是图书馆,里面什么都有。不缺老师,学生有任何问题,找出家人,出家人都能教你。所以有钱的人在寺院里面住,交一点伙食费,没有钱的人,寺院也照顾你。你们看看范仲淹,他一生念书在庙里头,家里很穷,所以在庙里面伙食自理,他每天煮一锅粥,把粥煮得比较浓一点,划分四块,过这种穷日子。书念得好,你看以后考试得到功名成就了,出将入相,他感念寺院成就了他,要不然他到哪里念书?所以,古代寺院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替国家造就多少人才。这些历史我们不能不熟悉。

真的,它是学校,怎么会变成现在这种样子!我当年学佛也很奇怪,我就问老和尚,那个时候我跟台湾道安老和尚,他很照顾我,年岁也很大。我向他请教,我说这种经忏佛事是怎么起来的?谁搞出来的?他想了一想,他说,很可能唐明皇搞出来的。他也有他的说法,因为唐明皇那个时代遇到安史之乱,安禄山造反,杨贵妃引发起来的。这个动乱几乎把唐朝亡掉,幸亏郭子仪这批人把这个动乱平息,平息之后,唐明皇在每一个战场建一个寺院,叫开元寺,就是开元年间动乱的。每个地方建个开元寺,建这个寺追悼死难的军民,这是开端,就像忠烈祠一样是纪念的性质,请这些出家人诵经给他们超度,回向给他们。国家这样做法,所以民间老人过世也请法师来念念经。当然那是偶然的,能请到法师到家里去念经,一定都是达官贵人,不是平民,而出家人做这个事情是附带的,偶尔附带做的。可能,道安法师告诉我,可能这就是起源,因为以前没听说过。

但是佛教在今天有变质的,有变成宗教了,变成宗教的时间不长,我们看历史,前清干隆时代、嘉庆时代都还没变,寺院庵堂每天还是讲学、还是上课,宗教里面仪式顶多就是早晚课,早晚课诵这是共同科目。早晚课时间都不长,那是什么?那是纪念老师,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是这个意思,不是拜神,纪念老师。像我们在此地学习,我们老师的照片挂在对面,我们每天在这里学习,我们向老师鞠躬是这个意思,不忘本,孝亲尊师不忘本。意思一定要搞清楚,不能搞错,不是拜神,不是求他保佑。今天提到佛教,大家都认为这是宗教,我们不肖,把释迦牟尼佛贬到宗教里面去了。所以我说我们四众弟子都有罪过,老师一生教学,怎么会跑到宗教里面去,哪有这种道理?

真正变成现在这种情形,我想应该是慈禧,慈禧太后造的孽。前清,帝王是经常礼请儒释道的学者在皇宫里面讲学,皇上带着嫔妃、带着文武大臣听课,这个制度一直到咸丰(咸丰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丈夫)都有,都还保存。宫廷里面的讲义,儒释道的讲义,佛、道,他是特别尊重佛法,没有放在《四库》里,儒家的讲义、道家的讲义都在《四库全书》里。我有的时候翻翻,看看这些人从前在皇宫里面到底怎么个讲法,四书怎么讲法、五经怎么讲法,这讲义保存在。但是佛法,特别编了一部大藏经,叫《干隆大藏经》,没有放在《四库》里面,这就是对佛法特别尊重。因为历代帝王都是三宝弟子,德高望重的这些大德们都封为国师,这是清朝。咸丰过世之后,儿子很小,慈禧太后的儿子做了小皇帝,政权落在她手上,垂帘听政。所以她叫同治,她跟他儿子同治,同治这个国家,麻烦可大了。她相信鬼神,宫廷里面邀请大德讲学,她就把它断掉,这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太大了。为什么传统文化今天衰到这个样子?罪魁祸首就是慈禧太后,她相信扶鸾,她不听信经典,也不听信这些高僧大德,她驾乩扶鸾,结果国家就在这里边亡掉了。这桩事情是我年轻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的。前一个章嘉是慈禧太后的国师,那都有名无实,她也不问他。过去真是遇到大事疑难,他谘询这些大德们,儒释道的大德,也等于说是皇上的顾问。慈禧太后对他们是很尊重,但是不听话,听鬼神的,所以完全变质应该是这个时候。

现在佛教寺院庵堂看不出释迦牟尼佛教学的面目,完全看不到了,把佛教变成迷信。而且在宗教里面,它是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神,一个真神,佛教里面供的佛菩萨太多,他们都认为是神,称为泛神教、多神教,泛神教、多神教就是低级宗教。我们今天四众弟子,都有义务向社会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释迦牟尼佛一生是教育,用现代的话,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普世的教育,能够带给社会安定和平、能够带给一切众生幸福美满,是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这佛教里头的。少数学者专家希望再向上提升,佛经里头有哲学教育、有科学教育,都讲到究竟圆满。今天说佛教是宗教,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它真的变成宗教了。我们走的路子,是走释迦牟尼佛教育的路子。原来这条路,我初出家的时候,同参、同学也都很想走这个路子,害怕,怕什么?怕走这条路子将来会饿死,没人供养。经忏佛事,学三个月敲打唱念就行了,就能赚钱,做个十年、八年,积蓄起来就可以盖个小庙,都走这个路子,讲经教学大家害怕。我搞了一辈子没饿死,活得还不错。但是这条路是非常辛苦,为什么这么苦,原因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非走不可。希望大家努力,把佛教恢复到教育,如果不恢复到教育,佛教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很可怜。所有宗教,不单佛教,都要回归到教育,为什么?你看看,每一个宗教的创始人都是社会教育家,耶稣教了三年,被人害死,穆罕默德教了二十七年,你细心观察,哪个宗教最初创教教主不是教学?如果宗教回归到教育,宗教就会被社会认同,它对社会有贡献、对社会有利益,大家自然拥护,自然协助你发展,你是教育,社会需要你,那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学习到这里感慨很深。

今天又有同学来问我,我们对传统文化要怎么样学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过去我们也讲过,也讲过很多次,要多讲,希望大家都有缘分能听到。学习圣贤,学习佛菩萨,诸位要知道,印度人称佛菩萨就是中国人称圣贤,佛是圣人,菩萨是贤人。佛跟菩萨都是印度话,这个要知道,佛菩萨不是神也不是仙,佛菩萨是人。佛是圣人。什么叫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做一个明白人,对于宇宙、万有、人生,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他统统搞清楚,全搞明白了,这在中国叫圣人。所以圣人是明白人,凡夫是糊涂人。佛菩萨是圣贤人,凡夫确实是迷惑颠倒。我们不愿意迷惑颠倒,希望做个明白人,那你希望做明白人,你找圣贤、找佛菩萨就找对人了,他会好好教你,这总得搞清楚、搞明白。所以入门先扎根。大根大本就是两句话,佛说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中国人讲孝亲尊师,这是世出世间圣贤佛菩萨的大根大本,要从这里做起。伦理、道德的教育;因果,道家给我们讲因果教育,可以从《太上感应篇》入门,《文昌帝君阴骘文》,这都是非常好的教材;佛法的根,《十善业道经》。你看这三样东西都很小,《弟子规》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感应篇》也只有一千七百多个字,《十善业道经》的分量也不多,通常经本好像只有四页,四张纸八面,这是根本。这个东西不是讲的,不是念的,也不是背的,字字句句要落实到自己的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就对了,那就是圣贤君子的标准,不能违背。

我接触佛教是老师介绍的,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哲学家,他把佛教介绍给我,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学了六十年,我很感激老师,为什么?我这一生过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六十年下来,我明白了,佛经不但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学,同时也是全世界最高的科学。这怎么说法?近代的科学家,无论是研究宏观宇宙还是研究量子力学,他们的结论跟大乘经上所讲的一模一样,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再过二十年、三十年,佛教不是宗教了,佛教是世界上最高的科学,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今天科学跟哲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佛经里头,所以我也把大乘佛法介绍给这些大哲学家、大科学家,让他们知道。

我们怎么做?我们一定要跟着释迦牟尼佛学习。释迦牟尼佛在哪里?在经典里头。你看我们天天学经教,学得多快乐,我们这个生活过得多美满。方东美先生当年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感谢老师,真的,我这一生享受到最高的享受,是他老人家教我的。他要不教我,大概我跟佛的缘就没有了,我不可能接触佛教。因为我跟现在社会大众一样,对佛教有偏见,认为它是迷信,认为它是宗教,而且是宗教里面的低级宗教,为什么?它多神教,什么都拜,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真神,低级宗教什么都拜。这个错得太离谱了!不是方老师给我纠正过来,永远我都不会改变。所以我遇到三个老师好,第一个是方东美老师,第二个是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往生之后,我跟李老师;跟方老师是启蒙,章嘉大师三年是奠定根基,以后跟李老师十年,讲经教学是李老师教的,这个路子正确。现前在这个社会上,我看到的有六种不同的佛教,就是佛教形式。第一个,释迦牟尼佛的教,我们继承了,教育,佛陀的教育;第二个是宗教的佛教,这很多,很普遍;第三种,学术的佛教,我也曾经干过,在大学里面拿着佛经开课,叫佛经哲学,我记得我教了五年,学术的佛教。现在呢?现在还有旅游的佛教,我在中国大陆看见,观光旅游的佛教;还有企业的佛教,开了很多连锁的寺院,企业的方式来管理,听说有的还上市;最后一种,邪教的佛教,就是这六种。你学佛,你学哪一种?总得搞清楚搞明白,要不然你迷信。

真正做佛的学生,要把佛的本来面目恢复,本来面目是教学。

...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我们表演了八十年,我们看不出来,大菩萨看得出来。世尊好像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你说他一天接触多少人?跟他的学生,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随众,佛到哪里跟到哪里,从来不离开的,固定的。不固定的更多,亲近佛陀一个月、半个月的,二个月、三个月的,一年半载就离开的,那就不晓得多少人。经上计载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个是不离开的,常随众。这么大的团体,每个人都要到释迦牟尼佛那里请教,什么疑难杂症都去问他。还有闻名慕名而来的,远道特地来参访的,是释迦牟尼佛的贵宾,你看他一天从早忙到晚,这是我们凡夫看到的。如果是八地菩萨看到,释迦牟尼佛没动,一天忙到晚,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自己确确实实住在自性本定之中。

就跟惠能看的一样,惠能看到什么?看到清净,没有污染,看到它不生不灭。这个不生不灭就是不起心、不动念。看到释迦佛本自具足,他教化众生那些智慧方法,善巧方便,应对如流,他也没有去准备,也没有去学过,自然就回答你,那是什么?本自具足。看到世尊忙的那个样子,本无动摇;帮助众生的,就是出生无尽,就是能生万法,惠能那样的人他看到!五句话二十个字,描绘性德的体相妙用,不入这个境界说不出来。所以五祖忍和尚听到惠能大师的报告,「行了,不用再说了」,衣钵就给他,这就是第六代祖,这决定不是一般人的境界,神秀也达不到。神秀跟忍大师我们估计也有二、三十年,没入境界。忍和尚传法,好像没有多久他就往生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释迦牟尼佛       社会教育家)(五明学佛网:释迦牟尼佛       社会教育家)  

 傅味琴居士:向释迦佛学习成佛就快了(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开示 

 傅味琴居士:2007年 释迦牟尼佛圣诞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傅味琴居士:佛弟子要以大雄大力报佛恩(释迦牟尼佛圣诞开示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一、释迦牟尼佛是从修定悟道的 

 李利安教授: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 

 正如法师:《佛遗教经讲解》觉者释迦牟尼佛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释迦牟尼佛略传 

 本性法师:福州开元寺修证释迦牟尼佛法门捷法 

 净土法门法师:释迦牟尼佛如何教化众生 

 仁焕法师:释迦牟尼佛讲什么 

 仁焕法师: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