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真正学大乘的不能用思想


   日期:2012/9/25 14: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复次,持戒、禅定、智慧教化众生,一切无有与等者,何况能过,故云无上」。

   底下这一段是讲佛教化众生,佛用什么东西教化众生?戒定慧三学,一切众生修行证果就是持戒、禅定、智慧。智慧别求,求不到,你一求就错了、就迷了。定,定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智慧,智慧没开,这定程度不够。其实定层次很多,纵然智慧开了也别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止於这个层次,你不能再提升。不必去理它,定的功夫就愈来愈深,愈来愈深这个智慧就愈来愈大。定中能够勘验自己的境界,为什么?定中时间、空间都没有,科学里面所说的不同维次的空间你都看到了,要到什么?看到阿赖耶的源起,看到宇宙的源起,这是什么?这是菩萨。阿罗汉没看到,看到是菩萨,那就是法身大士他们都看到了。还要提升,为什么?就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这个提升是叫无功用道,古人说「此处用不得力」,一切都在定中,保持在定中,慢慢的让无明习气淘汰尽了。无始无明习气真的尽了,什么境界出现?实报土不见了,你就自己晓得你入妙觉位。实报庄严土是无始无明习气现的这么个境界,所以《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的一点都不假。「一切法从心想生」,「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是事实真相,佛法的术语叫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然后你才恍然大悟,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那是什么?你就证得法身。法身是什么?认识法就是身。谁的身?就是我的身,我身、你身、他身共同一个身。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一个心,一个性,一个相,法相。所以性不生灭,相也不生灭,它起作用它连续的。我们讲见烦恼里面身见没有了,边见没有了,边见是什么?对立,今天讲相对,对立没有了,矛盾没有了,冲突没有了。再向上提升,执著没有了,执著里最严重的情执没有了,分别没有了,智慧现前!这怎么?持戒、禅定、智慧这现前。菩萨是这么成佛的,我们要想成就一定要走这个路子。

  持戒从哪里做起?佛教传入中国要先从小乘学起。小乘戒是什么?讲做人,人天法还不到小乘。为什么?小乘的基础,人都没做好,你怎么能成佛?哪有这个道理?中国从唐朝中叶以后就不学小乘了,小乘经虽然保存得很完整,没人学了。李老师当年在台中,教我们这些年轻人学习讲经、学习经教,还是从小乘经开始,所以我们也多多少少学了三十多部小乘经。小乘经的分量非常多,经文不长,通常一部经,大概不会超过二十个page,不会超过,它也有将近三千种。中国古人用儒、用道来代替,在早年唐宋时代,确实他们用《老子》、《庄子》、《列子》,用儒家的四书五经,用这些东西来代替小乘,管用。这些东西不比小乘差,境界,我们学了之后比小乘还高,很容易契入大乘。所以以后就用儒道做基础,儒释道就合一,在中国传统文化有儒释道之名,实际上呢?实际上儒释道已经融成一体。你看看一些古籍,道士、这些道长,你问他有没有读佛经?有,读儒家的书,统统都有。历代这些儒家他们都学佛,朱熹学佛,韩愈最后也学佛,最初是排佛,以后遇到大颠和尚搞明白了也学佛,所以历代一些大儒,佛跟道他都学。「虎溪三笑」不就是儒释道三个人吗?佛的代表是慧远大师,我们净土宗的初祖,陶渊明代表儒,陆道长是道,儒释道是好朋友,天天在一起谈论学问,不分!

  为什么?到那个境界才晓得,全是出自於自性,没有一法不是从自性流出来。还有一句话很有味道,没有一法不回归自性,这个话我觉得意思很深,从自性流,到最后又回归自性,这好像什么?循环。如果不是这样的循环,佛经上怎么会说出这么一句话!现在这个循环好像是被科学家发现,宇宙的起源,就是阿赖耶的源起,现在量子力学家发现,他们发现整个宇宙是从波动发生的。这个波动是什么?念头,意念,意念动,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跟弥勒菩萨讲的话是一样,经上这常说「一念不觉」,不觉就动了,觉心不动,觉悟不会动,不觉就动。这一动,阿赖耶就发生,阿赖耶是宇宙的造物主,从它发生的。佛经上讲得很清楚,能生能现是自性,能变是阿赖耶,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千变万化,这是阿赖耶起作用。最后是不是回归?好像是回归了。这就科学家讲的,科学仪器观察到的宇宙,他说只有全宇宙的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九十不见了。不见是什么?回归了,还是回归到法性,回归,回归到常寂光。常寂光,精密的仪器也没有办法把它测出来,因为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它没有任何迹象,你就没办法探测它。好像是个大循环的这个意思。

  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在世,在楞严会上富楼那尊者提过这个问题,问得很有趣味,也是我们很想知道的。还源回归是成佛才回归,妙觉才回归,回归到常寂光。从常寂光出来,这个可以明了,物质是无中生有,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都是无中生有,那个无就是常寂光、就是自性,从这里变现出来。大家迷了,愈迷愈深,出现十法界,出现六道,出现三途,出现地狱,愈迷愈深。遇到缘碰到佛法慢慢修行,又不知道经过多少长的时间,佛家讲无量劫,你证得阿罗汉、证得菩萨,最后成佛又回归,到妙觉位又回到自性,这一个大循环。富楼那问,回归之后再会不会变成凡夫?就这个回归之后会不会又从头来起?释迦牟尼佛说不会。为什么不会?你的智慧完全现前,圆满了,圆满的智慧不会再迷了。他举个比喻,譬如黄金,黄金是从金矿里面提炼出来的,提炼纯金之后,它再也不会变成矿,佛用这个比喻。是提炼出来纯金,它会不会变成矿?我们要把黄金丢在垃圾堆里去,看再过几十万年之后它会不会变成矿?我相信金是永远不会变成矿的。它旁边染污的那些东西,那就变成矿石,那再经过提炼,不经过提炼纯金还是得不到。我想这应该是,佛说这个话是不是方便说?因为如果将来以后还做凡夫,那算了吧,我还学什么佛?我就不要学了,学到最后还要轮回,这还有什么意思?我觉得佛这些话是个勉励的话,同时也是真话,佛不打妄语。经过这一次提炼之后,纵然再有染污,很容易觉悟。那人有的根性为什么那么利?有的人根性为什么这么钝?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验到,那个根性利的都是什么?再回头的时候他很利的。又何况回归到自性之后,起不起作用?起作用,众生有感,他就有应。随心应量,应以什么身得度,自性能现什么身,这就是如来现身,不是实报土里头法身菩萨。法身菩萨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带著无明习气,常寂光土里面的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没有习气,这是不一样的。所以他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从他起作用的话,我们相信佛的话是真的,他不会再变成凡夫。所以这句话也有很多种解释,都讲得通,都能说出一番道理,但是并不矛盾,这是佛法里头妙用无方。所以,持戒、禅定、智慧非常重要。

  我觉得像汤恩比所说,中国古人心量很大,能够包容异族文化,就是指的佛教,佛教传到中国,中国人完全接受了,没有排斥。佛教文化丰富了中国本土文化,这一融合把我们本土文化提升。这话说得很好,提升,怎样提升?就是戒定慧,这是佛法的。以后怎么样?儒也讲戒定慧,道也讲戒定慧,这个方法从佛这里学来的。所以从前人教学都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想做通家样样都通,你一定从一门入,要不然你通不了。一门入什么?见到性就全通了,明心见性,智慧开了就全通。所以你要懂得,学儒,儒要是得定开智慧,佛法全通了,道也全通了;道持戒、禅定、开智慧了,儒也通了,佛也通了。别说儒释道,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法全通了,为什么?心现的。你明心见性,哪有不通的道理!样样都通,所以佛法里面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一门通门门都通。要怎么个通法?一定要从禅定,一定要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用科学的方法决定达不到这个境界,为什么?他用意识。你看佛法里头主张什么?离心意识,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是第六意识,这是我们今天讲精神现象里面的三个支柱。离心意识,心是什么?印象。离心是什么?不落印象,心地干干净净,也就是不受污染,离心。离意,意是执著;识,识是分别。因为你有分别、有执著,阿赖耶就被污染,为什么?它落印象,这阿赖耶里头落谢种子。这是十法界的众生统统不能避免的。

  十法界的佛,为什么不是真佛?天台大师说他叫相似即佛,他不是真佛,原因就是他用阿赖耶。阿赖耶里面虽然有无量落谢种子,四圣法界的人很厉害,他的定功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能伏住,让这些阿赖耶里面善恶种子统统不起现行,好像是清净心得到了。其实不是的,他还差一层,为什么?他还起心动念。到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你就不用阿赖耶。不用阿赖耶就转阿赖耶为四智菩提,阿赖耶变成大圆镜智,末那识变成平等性智,第六意识变成妙观察智,前五识变成成所作智,成就菩萨事业,菩萨事业是什么?度众生的,成就度众生的事业。所以都叫智慧,不叫烦恼,这就是经上我们常听到的「转烦恼成菩提」。所以真正功夫你能抓到这个,你就懂得怎么修。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训练什么?训练不执著、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是转阿赖耶识,不分别是转第六意识,不执著是转末那识,真功夫!如果我们还用第六意识在这里分别,研究经教,在分别经教,这不行,这学的是什么?这是佛学,这不是学佛。学佛不用这个,不用这个,经拿到面前能懂吗?懂,不但懂,还深入,也就是一般人我同样看这个经,他看不出意思,你看出许多意思,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再跟诸位说个真话,每一个字、每一句子里头有多少意思?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统统在这里头,不要说一本,就在这一句,就在这一个字。没人相信,但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一通一切通,何况一部经通,一句通就通了,一字通就通了,为什么?称性,没有一法不是自性变现的,你只要见性全通了,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我们在平常日常生活当中,真正学大乘的不能用思想,但思想用成习惯,用思想出不了六道轮回。现在有人说要用直觉,这有道理,别去想它,一看、一听、一接触都明了,直觉不去想它。这不去想它是什么?这就是定,你用清净心,开始练这个。清净心练出来之后,练平等心,平等心是什么?整个宇宙跟我是一体,以这个为主轴。决定没有分别,为什么?色受想行识完全相同!色是假的,根本没有这个东西,受想行识有。受想行识从哪来的?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见闻觉知,在自性里叫见闻觉知,觉悟称见闻觉知,迷了叫受想行识。它是一个东西,迷悟的两面,物质是假的,受想行识变现的。在法相宗经典里面讲得很明白,讲物质的起源,先有见分,见分要见,就出现了相分,所以相分是虚妄的,今天科学家跟我们解释,物质现象它的本质是精神现象的累积,累积连续产生的幻相。为什么物质现象有这么多种?那就是《还源观》上讲的出生无尽,贤首大师这句话是从经上来的,经典里面的,《华严经》上「出生无尽」。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就像万花筒一样,我们才真正了解这个真相。物质里面有很坚硬的,有很稀薄的像空气,这科学家给我们解释频率不相同。频率慢的就变成坚硬的固体,频率快一点的就变成比较松软一点的,像树木花草、我们皮肤这一类的,再快的就变成电磁波,完全是频率不相同变化这些东西,我们不知道。它变的东西,生灭是非常快速,一秒钟,从弥勒菩萨谈话里我们能体会,一秒钟如果是五次弹指,那是一千六百兆的生灭,它怎么是真的?我们完全把它看成、把它当作真的,这是分别执著。所以分别执著是严重的烦恼,特别是执著制造六道轮回,不执著,六道就没有了;不分别,十法界就没有了。

  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要掌握著这个原理,在日常生活修行在哪里?就在生活当中,不需要什么刻意,刻意都错了。祖师大德刻意编这些仪规,那是干什么?度众生的,接引大众的一种方便。我们故意在那里做,做来表演给人看,让他起心动念,接引他。佛法谦虚,佛法是师道,真正的老师有学问、有道德,你向他请教,我无德无能,我一无所长。他说话是真的吗?是真的,一点没错。他跟你讲真话,但你不相信。所以哪有老师去招生的道理?那胆子太大了!这现在用的叫招生,这古人看到吓死人,你怎么敢招生?以师自居太狂妄了。那怎么办?像释迦牟尼佛这样好老师,他自己又不表态,又那么谦虚,我们知道跟他学,不知道怎么办?我们学生做出好样子出来,对他恭恭敬敬样子生起来,别人看到,我们都去跟他学去,是这么个意思。所以那些形象全叫招生广告,这个要懂。我早年学佛,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自修要重实质,形式,我才晓得招生的。众生根性不相同,所以形式的花样不一样,哪一种花样都好,都能吸收一些众生进来,让他看到生欢喜心觉悟,都是好方法,叫善巧方便,这要懂。但是我们把善巧方便当真的,那就错了,那全错了。所以自度之后这才能度他,你才擅於表演,表演当中知道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做给别人看的,不是给自己受用,他受用的,这就对了,这真正叫随缘妙用。中国自古以来这些文艺表演,夫子有个标准「思无邪」。表演的方式多,指导的方针只有一个,你不能叫看的、听的、接触的人产生邪思,那你就错了,邪正从这里辨别。

  佛教那超越了,比它这个更高,在表演的过程当中,这利他众生当中,你要保住你的清净心。要用佛法的标准,就是《无量寿经》这五个字「清净平等觉」。你在表演当中,为一切众生表演,里面不失清净平等觉,那就是妙用,表演是随缘。如果清净平等觉失掉,那你就是被凡夫度走了,你去度人,最后被人家度走了,那不是跟他一样吗?起心动念把你的烦恼习气全都给引出来,那就错了。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要重视持戒的重要,没有到一定的程度不能表演,一表演就被别人度去了,我去度众生,结果被众生度跑了。给我剃度的和尚,就是我的剃度师心悟法师,两年之后他就还俗,跟他一个女弟子结婚,他度她,被徒弟度跑。太年轻了,我那个师父比我小一岁,我比他大一岁,也会讲经,也会写文章,我没出家的时候,我们就常常往来在一块是朋友。所以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有意思出家,他就来找我,好像是两个月当中找了我九次,我看他的心很诚恳我就答应,到圆山临济寺,那时候他是住持,他给我剃度。所以太年轻做住持很危险。古人,这李老师告诉我,四十岁之后才能出去讲经,跟外面大众,你比较定一点,四十岁以前你还不稳定。我们在台中遵守老师这个教诲,四十岁之前学讲经是练习,在家里不出去,不接受外面邀请,家里头。台中的台中莲社、台中慈光图书馆,还有是一个寺庙住持是女众,也是李老师的学生,就这么三个地方,我们练习讲经地方,外面是不准去的。老师规定得四十以上,那个时候我们都不到四十岁,不准出去,老师这个关把得很严。就怕你自己定力不够,你被外头境界影响。所以做老师很难,学生能听话,学生不听话就跑掉了,有,不多就是了,不是没有。但是离开老师早的都不会有成就,这是我们以后都看到了。

  今天讲到戒律,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深深觉察到戒律要从《弟子规》学起,要从《感应篇》学起。从《弟子规》里学伦理道德,从《感应篇》里学因果,因果的力量比《弟子规》力量大太多,《弟子规》三分力量,《感应篇》有七分力量。人纵然伦理道德学得很好,所谓是高名厚利还是会动心,还是会明知故犯,为什么?敌不过名利的诱惑。这个历史上很多,他不是不懂。但是懂得因果的人不敢,为什么?懂得因果人,他会想到将来怎么办?我现在地位得到了,我财富得到了,不是正当的手段,得到将来要还钱,杀人要偿命。没听说杀人,给诸位说,堕胎就是杀人,你要不要偿命,你敢吗?不敢!你欠人家的命债、钱债都是麻烦事情,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敢吗?所以一个不善的念头伤害众生,实际上就是伤害自己,叫反作用力,你这打出去回头就弹到自己,快得很。所以说因果约制人有七分力量,《弟子规》只有三分力量,佛法到圆满。佛法初学的戒律很简单,就是十条,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但是如果没有儒跟道这两个基础,十善业做不到;有伦理、道德、因果的基础,深厚的基础,十善业做到了。所以十善业叫人天法,来生不失人身,修得更好的来生生天,人天法标准在此地;再向上提升,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这是四圣法界;再向上,无上菩提。究竟佛果根基都在十善业。十善业的根就是《感应篇》跟《弟子规》,你能不认真学吗?不认真学不行。

净土大经解演义160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净土大经解演义)(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净土大经解演义)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