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批评得恰如其分也有过失


   日期:2012/10/10 21: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批评得恰如其分也有过失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我们怎样学阿弥陀佛的口业?佛在本经告诉我们,在第八品里,教给我们善护三业。一般经典里面讲到三业都是身口意,顺序是这么来的,《无量寿经》上不是的,《无量寿经》第一个是口业,第二是身业,第三是意业。你想想,佛为什么这样说法,用意何在?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是现在,最容易犯的口业,口造什么业?喜欢批评人,不知道自己是在造口业。口业是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批评人有的时候这四种都犯了,他自己不知道。所以善护三业,头一个是口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别人小小的过失就恶意的批判,太过分了;没有过失则胡造谣言,那罪就更重。


  有过失批判得恰如其分已经有过失,为什么?你不厚道。忠厚的人,看到人有过失不说。规过劝善这是有礼节的,你看到这个人劝导他,他能改过、能回头,你就劝他。什么时候劝他?没有第三者在面前,这个时候劝他,有第三者,他要面子,他难为情。我们自己要守住隐恶扬善,别人有好的我们可以赞叹,别人有过失不说。劝他要背着人,不能当着大众面,他会感恩,感谢你,你给他留面子。而且规过一次,再一次,不能到第三次,第二次再劝不听,以后就永远不要说了。再说怎么?再说就变成仇人,他对你起怨恨,那你何必?


  古人说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结」,这一生当中不跟人结怨,无论他犯什么过失这都很正常的事情。譬如我在讲经教学的时候,有的时候听到有很多同学,有见过面,也有没见面的,听到他一些善行,我赞叹。我这一赞叹,听众都听到了,都知道了,以后发现这个人有过失,不像我所赞叹的,你们想想,我是赞叹错了吗?我赞叹是他那一桩善事。人有善有恶,我们赞叹他的善,不提他的恶,要懂这个道理。甚至于有,是真有,我也晓得,藉着我赞叹他这些好处他到处宣扬,再去欺骗别的众生。有很多人告诉我,连国内官方都告诉我,但是官方的态度很严谨、很有智慧,他说:法师,这些事情你不知道,我们来处理。这就是用我的名义,干什么?没有别的,多半都是去敛财,都是说在国内建道场,要准备迎接我回去,要替我建什么精舍、寮房,让大家捐钱。这些话,我在讲经教学时候也提过,曾经劝导过大家。我会不会回国?不会,我不会回去。为什么不会回去?我回去那只有去养老,不再讲经教学了我可以回去,回去长住没有问题。但是我活在这个世间,活一天就是讲一天经,哪一天我不讲经了,那一天我就走了。


  我学佛初发心的时候就是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道场。我想得很多、想得很久,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建道场?建道场要操心,建道场后遗症很大,建道场要大福德之人。佛教传到中国,所有各地道场几乎都是国家建的,你们看看这些大的寺庙,敕建,那就是皇上下命令,让地方官员来执行,国家建的道场。到后来,也有这些大臣、长者、居士他们把自己的家,自己过世之后,将他的家产奉献出来做道场,也是十方道场。这是真的。李老师我亲近他十年,经教我是跟他学的,他老人家常常提醒我们,「只怕没道,不怕没庙」,老师用这个话勉励我们,道重要,庙不重要;而且常说,「有庙无道,不能兴教」,讲得这么清楚。什么东西重要?道重要,庙不重要。


  我好像是在一九八四年前后,记不清楚了,我第一次回国,在北京遇到赵朴老。我们跟朴老是同乡,所以相见,虽然第一次见面,非常投缘,第一次见面我们聊天就聊了四个半小时。我在香港讲经,香港同修陪我一道去,二十多个人,老居士接待我们吃晚饭,开了三桌。我就向老居士报告,老师教导我们学释迦牟尼佛,道场,一个是修行用的,行门,一个是研究经教的解门。我向朴老建议,中国佛教这些古道场,如果有能力,统统把它复兴起来,做为什么?做为纪念,做观光旅游的道场,这是我提出来的。为什么?它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旅游的游客从早到晚络绎不绝,热闹道场,这个地方不能修行。所以它是历史的文物,是古迹,要用这个眼光去看待它,做观光旅游,做为佛教对外宣传的一个点,对观光客介绍佛教文物,介绍佛教的文化,好事情!真正修行、学习的道场重建,建什么样方式?建国外大学城的方式。我在美国住了很久,美国一个大学就是一个城市,用那种方式。不必建多,中国佛教总共十个宗派,应当把它恢复起来,就建十个道场,国家建。不需要建宫殿式的这种建筑,现代化的学校,把佛法回归到教育,它对社会才起贡献、才有作用。


  古代佛教是皇上管的,佛陀是教育,皇上管,传统儒家教育宰相管。所以现在宗教应该是国家来管,国家建这个道场。这个道场分两部分,就是解行两门,修行的都称为学会,像我们净宗,净土宗,净宗学会那是修行道场;净宗学院是学术道场,这个地方是教育,是净土宗经典的教学,天天上课,研究讨论,落实是学会的事情。这净土宗,净宗学院、净宗学会;天台宗,天台学院、天台学会;华严宗,华严学院、华严学会;法相宗有法相学院、法相学会,这样做。不再用寺院庵堂这些名称,不用古的,这个好!朴老听到我这些话非常高兴,可惜我们见面的时候他年岁已经大了,跟我见面他已经八十多岁。这个老人过去了,佛门一个大德茗山老和尚过去了,我在国内就没有了解我的人了。这两位长老他了解我,我也尊敬他,我到国内,这两个人是我的护法,护法走了,现在没人护法,我不会再回去了。而且我自己也老了,八十岁之后随时都可以往生,所以对这个世间根本就没有留恋。活一天帮助大家一天,我帮助的方法就是讲经教学,希望把我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讲经教学上。这次我离开香港,访问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再回到澳洲。三个多星期确实是有一点疲劳,精神、体力还能过得去,可是医生给我检查是疲劳过度,需要休息,他要帮我调整。跟我约定,从今天下午起,我每天讲经,上午讲经两小时,下午的时候他给我调节身体,时间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之后我再恢复每天四小时讲经。


  所以我们要学如来的身口意业,这很重要。记住,「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决定学着不批评人,不能以严厉的态度、语气待人,要学柔和质直。真诚心,我们的言语、态度要柔和、要谦虚、要恭敬,对一切人事物你这样去学你就对了,你真的学到了。普贤菩萨要求的就更高,净宗学人都是修普贤行的,不能把自己的水平向上提升,你怎么会成就?你看世尊,身业的烦恼系缚解脱了,口业的烦恼系缚也解脱了。别人对我批评我完全接受,我恭恭敬敬的听,不用辩驳。说对了感谢他,我改过,说不对不回话,默认了就没事,你要回话就起争论。一直听,我相信讲两个钟点他就没有力气,他就不讲了。这样好,让他讲,我们在那里安安静静,心里念阿弥陀佛,恭恭敬敬对待他,等到他发足了、他发完了,不就没事了吗?何必要争论?「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没有争论的必要。这样一次一次把自己境界就提升,自己的德行也成就了。总要学谦虚,总要学厚道。「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我们今天是近如来家,非常接近,往生那就是入如来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批评       过失)(五明学佛网:批评       过失)  

 净界法师:我们不求生净土,会产生二种过失 

 程恭让教授:《楞伽经》如来藏段梵本新译及对吕瀓关于魏译相 

 妙祥法师:睡眠的二十种过失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7章 为魔鬼命名 批评 

 周齐教授:批评的应注意合理性 被批的应积极面对 

 卢志丹居士:佛陀告诉你饮酒的若干过失 

 蔡礼旭老师:如何对治自己的过失? 

 月悟法师:真修行人,于他过失不生分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C 907经的重点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F 第591经:本 

 被批评或被骂时要怎样修行? 

 传喜法师:闻法时的三种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