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以菩提心摄持念诵是关要


   日期:2012/10/12 18: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不离菩提心
 享用信财、亡财者,无论是上师还是普通僧人,都应在清净念诵的同时,不离菩提心,这才是关要。
 
切切不要将注意力放在肉块大小、油饼薄厚等供养的好坏上[1],而应当尽心饶益那些病人或死者。现在他们正处于紧要关头,倍受痛苦、无依无怙,所以,作为大乘修行人,应该以慈悲菩提心摄持,专心致志地念修生圆次第。
 
当然,前面也说过,有这种境界最好,没有的话,只要满怀慈心悲意,身语意三门集中精力地念诵仪轨,并尽量跟随词句思维,做到发音正而清晰。这样,依靠对三宝无欺谛实力的信心和定解,依靠皈依处三宝的大悲力,再加上无欺因果的威力以及菩提心的无量功德等,必定会使病人或死者受益匪浅。
 
这一点一定要记住!特别是为人助念的人,不是活佛、上师没关系,没有生圆次第的境界也没关系,关键是要发心清净。只要你发心清净,就像佛经中所说,即使一个人在亡者身边为他念经,他也不会堕入恶趣。
 
因此,为病人,可以念些药师咒、《心经》、《金刚经》等,除了定业,连药师佛亲自现前也无能为力以外,必定对他有利;为亡者,观音心咒、阿弥陀佛名号及种种经典都行,也必定能遣除他的恐惧和痛苦。
 
总之,当这三种力量——我们自身清净菩提心的力量、三宝的大悲力、因果不虚的威力聚合时,就如由三种植物配成的良药一样,绝对能利益到众生。
 
● 于人垫上净己障
 
在利益众生的同时,其实修行人自身获益也是最多的,所谓“于人垫上净己障”。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坐在别人的坐垫上,为别人念经,但却净除了自己的罪障。这是非常珍贵的道理!你是修行人的话,可以说,这是不可以不了知的真理。当然在《前行》里,这种道理很多,不过,若是你一带而过的话,也就忽略了。
 
因此,我们应当竭尽全力地为别人修行,念经、诵咒、修法……你这样去做了,将众生安置于解脱道上时,你的罪障也就清净了,二资也就圆满了。
 
当然,一般人首先考虑的还是自己。即使是某些公认的贤良上师或僧人,应该也是明晓因果的,但就是因为害怕享用信财、亡财的过患,连对病人、死者作个加持、回向、发愿等,也都不肯。这真是已经断绝了慈悲心、菩提心的根本。
 
但现在这样的人还不少,“我不摸钱”、“我不跟人结缘”……若不是有特殊密意的话,这的确是失坏菩提心的表现。你也知道众生可怜,需要加持,但就是呆在山里不出去,谁都不见,这也不一定合适。
 
自我保护得太过了,也不见得是好修行人的标志。尤其是大乘行人,跟谁都“隔离”着,也没有必要,只要你把握好尺度,为别人作个加持,也是有利无害的。否则,一种行为到底的话,利弊功过,也不好说。
 
当然,这也不是要求我们完全付出。完全付出的话,恐怕只有大菩萨才做得到。像上师如意宝,病得最严重的时候,还继续给人加持、摸顶,就算在医院里,等着拜见的人也是排着长长的队。这种菩萨精神,的确是非常伟大的;而与大菩萨结缘的人,哪怕一面,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而我们,和人接触的话,假如能给人带来一点利益,也是可以的。其实反过来说,交往一下,自己的一些小问题也能被发现。否则,有点境界,就跟谁都不接触了,久了以后,搞不好会出大问题的。以前就有这样的,一个道友闭关好多年,但一出关,跟谁都格格不入。这样的话,我看还不如多跟人结缘,尽心尽力地利益众生。
 
其实,这种机缘是很难得的,如果你知道利他的功德,就不会舍弃它了。
 
只重视自利者不得自利
 
很多人之所以舍弃利他,就是因为在他看来,只有为自己做的,才是自己的功德。
 
虽然道理不是这样,但那些过于注重一己私利的人,为别人做点什么,是很不情愿的。他们到了施主家以后,在大众行列中,需要为施主家念的经不念,反而取出自己那黑乎乎的念诵集,认为自己的诵经功课不能间断,所以装模作样地念起来。
 
他们对自己的一点点念经、诵咒,竟然如此认真谨慎,认为只有自己念诵集里的内容,才是最珍贵的,只有念这些,才是为自己积累资粮,完全净除自己的罪障以及享用信财的罪过,而在为施主家念诵的大众行列中,却东张西望、胡言乱语、心不在焉,全然不考虑那些本该救护的众生——死者或活人的利益,这是很不应该的。
 
太重视自利的人都是这样。像现在的有些发心人,他把发心当成是给上师、给别人做的,随便应付一下就过了。但对自己的念诵、修行格外重视,认为这些才是自己的,这些才值得认真。
 
其实完全错了。你不愿为他人念诵,不愿为众生发心的话,断了慈悲菩提心不说,就算以后明白了,要尽力净除享用信财的罪过,但以自私自利的恶心,也是做不到的。
 
所以,如果我们最初就能以慈悲、菩提心为本,在不离开利益众生的动机下,尽己所知、所能,诚心诚意精进修行,那么,无论是在自己家里,还是到他人家里去观修生圆次第、念经、诵咒,都没有丝毫差别。也就是说,在远离私欲、一心利他这一点上,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我们一定要以菩提心摄持而念诵、发心,乃至行持一切善法!
 
 
 
 


[1]以前,藏地施主请僧人念经时,常常供养肉块和油饼。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菩提心)(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菩提心)  

 吴润江上师:发菩提心义诀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30~3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20~2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0~1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9)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