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师怀瑾的宝贵教诲


   日期:2012/10/12 19: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师怀瑾的宝贵教诲

 

南怀瑾大德是当代一位真正的大善知识,,末学学习他老人家的教诲,获益良多,不敢自私自利,分享供养给诸位同修,愿同发菩提心,慈悲喜舍,利益一切众生!

欢迎广为转发,希望对学佛的朋友能有帮助利益,学佛就是在不断拓展自己的心量。

不要在自己欲望的深渊中。生生世世迷失沉沦。那将是无尽的黑暗。

朋友,请打开自己尘封已久的心门,让佛法的光明和清凉照进来,你我的生命将会因此而精彩。

妙明恭敬和南。

顶礼南公上人!

 

南师开示一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出家修行,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要去骄慢之心,一定要依师。老师并不一定比学生强,但必须依一位有行持的真师,至诚恭敬。没有怕的,硬要找一个怕的,心境就严谨起来。拜佛礼佛,亦复如是。严肃、诚敬、庄严、肃静,保持这个境界,七天一定成佛。肃然起敬,就清净了,灵明心,无妄想心,全都现前。
    成佛成圣贤,都是由肃然起敬做起。娑婆世界里的人都是弯曲的,所以高下不平,西方极乐世界里的人都是直的,所以地是平的。我磕头礼拜时都极诚敬。诚如孔子所说:“祭神如神在”,故袁老师常骂人为什么不礼拜,这表示你的诚敬。
    从前欧阳竞无居士,无论在家出家的前去参访,都必须先磕头,否则他理都不理你,不与你谈。但他看到你将拜未拜之时,他早已先你拜下去了。他说:“我并非真要受你这一拜。你肯下拜,表示你的骄慢放下了,肯虚心接受了,所以我礼敬你。礼仪只不过表示你拜你自己的精神,拜你自己的诚敬而已。”
    现在你们这班青年人,做得到啊?
    你不要叫他站三天三夜,只要你不恭维他几句,他就恨死你了。像我们当年就有这种精神,跟着老师学,老师大便小便的夜壶,都是我洗我倒的。随时跟着老师,老师坐着,我就站着,不敢随便坐下来,哪里像你们那么轻松啊!但是,我也不是故意的,认为值得恭敬,像我这种个性,肯恭敬谁啊!但是,大丈夫,提得起,放得下,求道就是这样求。这些话是讲给你们听的,可不要对我这样啊!我是不来这一套的。

年轻的千万要知道,凭你们这一点学识,不管你是拿到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我吹一只牛给你们听听,老实讲,替我提鞋子,我都不要。本来就是这样傲慢。我的学生大学教授年纪大的多的是。有的尽管他年纪那么大,有的大学教授都飞起来了,到我面前,这样不对,那样不对,实在不对嘛!不但做人做事不对,连写的文章都不对。

这话就是说,你们以为凭你们那点学识就自以为对了,还差得远呢!达摩这样骂神光,要是现在的人啊!不拿一把刀捅死你,那才怪呢!

老子冻得那么苦,又肚子饿,那么诚恳,你还骂我,那还得了!没有刀也打你一棍子。
    不要轻视了自己,也不要轻视了一切众生,学佛不是为我成佛,为一切众生而成佛。我今天一点成就如果有功德,我要回向布施给一切众生;修密宗的人,众生一切痛苦烦恼、统统归到我身上来。
    一天,这位道行本高的黄老先生说:「你要学佛,必须找高人。」我说:「谁是高人?」他说:「南怀瑾先生」第二天我便在台北龙泉街找到了一香禅师南怀瑾先生。这时的一香禅师,一家六口,挤在一个小屋内,「家徒四壁」都不足以形容他的穷,因为他连「四壁」都没有,然而,和他谈话,他满面春风,不但穷而不愁,撩而不倒,好像这个世界就是他,他就是这个世界,富有极了,这是民国四十九年的事。
末学学习感悟:真正学佛,一定要彻底放下自己的观念,见解,面子等等.这些全部是障道的因素.只有把自己倒空了,洗干净了,才能和自性般若相应,自己的真心才会显现,当你自己觉得自己能不够的时候,已经和真正的佛法相离十万八千里,学佛的秘诀就是尊师重道,依教奉行.

 

南师开示二
    愿力要发,一个学佛的人,要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舍己为人——我只告诉你这个重点,你怎么发,慢慢要研究。像你说的何去何从—.始终还是一个私字。充其量不和人往来,自己去专修,专修到动地发光,成一个魔王而已。这非菩萨道。真正菩萨道不一定要发光动地,他可以出来不过是一肉体凡夫。例如像昨天看的电影,耶稣可以说是菩萨道。何以见得呢?他流的是鲜血,不是白浆。如果流的是白奖,他的三脉七轮通了,那个痛苦就轻得很。流鲜血是痛的,没得话讲,我为大家赎罪,绝对可以牺牲我自己,只要你们得好处,一切都行,这就是菩萨心行。譬如像你师父、像我们,不敢说是学菩萨道,至少是面向这一道上。
    像我于到晚忙得不得了,很痛苦----很烦哩!我现在书桌上堆的事情,这几天累积下来,堆得那样高,我每天晚上于去,看到就烦,起码坐下来处理要  一天一夜,动笔的动笔,设法的设法,还有数不完的东西要看。你要讲今後何去何从?我也天天要问自己今後何去何从呢。可是,我只能作到随缘销旧业,如此而已,随顺世缘无挂碍。我真要为自己想,我恨不得今天就截断这里,躲起来,我何尝不想,难道我不想,我也随时小乘之心油然而生,为什麽?为这些人?陪你们玩我都划不来,我自己牺牲呀。这些我给你作参考,不是给你作决定。所以,真正的佛法,大乘菩萨道如何精进,你应该好好看看瑜伽师地论,或查找菩萨十地经。」
 

南师开示三

在南老师一生的著作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本书是: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内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全书的整个内容,可总括为一句话: “永远没有自己、生生世世在慈悲喜舍中为众生服务。”

佛法的重心有两点: “人无我”和“法无我”。能做到没有自己,永远欢天喜地的为众生,那就是佛与大菩萨了。

这里要提及阿弥陀佛、南老师和我的因缘。

阿弥陀佛的重要性,不全在其净土,而在其“四十八大愿”。若有气派、心量与智慧,未必见得要去净土。大禅师林酒仙就不想去净土,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酒喝。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就是“舍己为人,永远为众生服务”︱这就是愿力。所以说:“愿力生不可思议境界。”
   佛法的大秘密内容,就在愿力上。

“永远舍己为人”,便是大密宗,也就是佛。究竟说来,常乐我净,无己为人,实为密中之密。因为四十八大愿,就是阿弥陀佛;也就是说,没有四十八大愿,便没有阿弥陀佛。

学习体会:学佛能不能成就,关键在于你学佛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己还是利他.为自己了生死修行,是强烈的我执,为众生修行才是真正的为自己.要发上成佛道,下度一切众生的大菩提心,虚空非大,愿力最大!

 

南师佛法开示四

忏悔法

修普贤法门第一要忏悔。每堂一上座,腿子收好,身心稍稍清净一下,然后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同时遍满时间空间,传法师尊亦遍满十方三世,每一佛菩萨三宝面前都有我在礼拜忏悔。把忏悔的观念情感统统归纳起来,一字一字自己思维清楚,不是嘴念,而是将生命整个投入心念中:「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不是念了算数,心念随念随想,自己有那些习气杂念?都把它投入一念的诚敬而忏悔透澈,然后观想也不观想,只是一念虔诚,一念忏净,一个法门就到底了。

第二要发愿。我为大家作好四句发愿文,每一上座都须如此,由忏悔而发愿,否则难以相应:「未生善法当令生,未尽恶业今使尽」。内心里尚未发生的善法善念,一切现在都让它生起,而无始以来身心的恶业、杂染及烦恼,同时一刀两断不复造作。但不可随便口念,心中应切实伺察,切实做到。

接著要观想:「十方三世佛加护,迅速发起菩提心」。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师尊三宝等等,遍满过去现在未来无尽法界,慈悲庇护加持于我,使我能迅速生起无上菩提道心。

南师说:“上座修观以前,在这一念上先修普贤十大行愿,然后万缘放下,一念清净,如此没有不成功的。”这句话太重要了。

我们学佛法为什么不得成就呢?“由昔业障”。由于被过去生(包括前一天、前一小时、前一秒钟)所造的业因障碍住了。

那么怎么办呢?“当勤忏悔”。忏悔这两个字,我们很熟,尤其是我们学佛的人,动不动就忏悔。到佛菩萨面前磕几个头,拜一拜,哭一场,唉呀!我在忏悔。事情过掉后,又是我行我素。这不是忏悔,这是作假、自欺。
学习体会:修行不能进步的原因,就是觉得自己修的不错了,众生最大的毛病,就是认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错的都是别人.当一个人真正从内心深处来反省自己,一切众生的过错业障由自己一人来承当的时候,这才是真正觉悟的开始.能忏悔就是在向自己心灵的深处挖掘自己,这是一条通向自己真心的路,不要怕疼,忏悔自己无始劫来的业障,无有疲厌,无有穷尽.

 

南师开示五

这一代有位大师--太虚法师,当年我们认为他不大对的,后来我很佩服他。今天中国佛教,你们这些青年僧众所改变的,都是从他手里改变的。原来大家都骂他是政治和尚,现在想起来很了不起。他本来是新闻记者,而且跟随国父搞革命的。大家都骂他是政治和尚,一天到晚在中央政府来来往往,当年我们也看不起他,讨厌!认为他没有道。但是,他的著作多,一个人一生写那么多的书。他有几句名言: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人做成功了,人格发展到极点,就成佛了。这就是现实,这才是真存在主义的存在。现在西方的存在主义,简直是不通!这个存在--现实包括了过去,也包括了未来;既无过去,也无未来,无大无小,非大非小,非内非外,即内即外,当下即是。

太虚法师这个偈子好得很,我们后来看了这首偈子,都惊讶了:哎呀!太虚(连法师都懒得叫)这首偈子蛮有道理。后来,我对他很恭敬,原来我都不想看他,我不喜欢找名气大的法师,认为没有时间修行。后来我很敬他。太虚法师的皈依弟子那么多,每个弟子皈依,都要供养,给红包。他从来没有看红包,一块钱或两块钱,他从来不过手,钱堆积如山,看都不看,持戒!手没有摸过钱,这也是出家人的戒条,他也不管多少,他们怎么用也不管。一生如此哦!谈何容易,他是自然的。

第二点,我晓得他很有定力。他有一次到南京去,中央政府找他有事。他在南京的弟子很多,朋友也很多。他到南京,一般要人、政治上的大官都去迎接他。他下了火车,小便急了,他就拉开裤子,当着大众就撒尿,他也没有管前面那么多人,他也忘记这些都是人,忘了这些境界,他又不是疯子,就拉开裤子撒尿了。那些迎接他的大人,就扶他,师父啊!到这边来撒尿。他不管!男男女女一大堆,而且都是要人。我看他戴一副眼镜,嘿!这个和尚一天到晚都在定中,了不起!怪不得死后,有那么多的舍利子。后来我跟我那位袁老师讲,有时我们也看走了眼哦!袁老师说,对呀!了不起。这几句话真了不起,“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现实,何处安心?现在就是,不必求安心之处,自然安了。

学习体会:没有悟道的学佛人,满脑子都是我执我见,妄想分别执着。如果轻易用自己的好恶观念去评价一位弘法利生的大德,误导众生,其罪过不可思量。每当看到很多佛学网站相互毁谤荷担如来家业的佛门大德或在家的大善知识。悲哉苦哉!我只有每每望风而逃.

南师何等人物,也有走眼之时,何况我辈!

众处防口 静坐防心

善护口业 不可不慎

学道须是铁汉

一切是非不管

不如归去老实念佛

功德不可思量

 

南师开示六
    记得怀师平常也给我们说过:“读书、做事没有捷径,必须按步就班,脚踏实地,才容易成功;往往采取最笨拙的步骤,反而是最好的方法,修持当然也不例外。”我属才智平庸之辈,一向循规蹈矩,做事平实的人,不适合投机取巧走捷径,躐等而为。这岂不是怀师对我的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吗?!
    怀师“言教、身教”,“诲不倦、教不厌”的精神,也是不得不提的。他不但教导我们正确的人生观,而且对我们做人处世的训诲,也从不放松。他经常谆谆地训示我们说:“不懂世法,何以修佛法?!”所以他从洒扫应对、待人接物、坐卧行走等生活教育的细微末节处起,大至中国文化和民族自信等圣贤之道止,无不是以身教代替言教。仅以每日上课、上班的芝麻小事来说吧:每次上课只见同学们迟到、早退,从没见过怀师有此现象;每日到办公室上班,也总是先我们坐在办公室位置上。他真是一位言行合一,值得尊敬效法的人师。他教我们处事的态度是:“处事不可不斩截,存心不可不宽恕,持己不可不严明,与人不可不和气。”

学习体会:学佛就是学做人,平常心就是道.老老实实修行念佛最可贵.向外去求?什么也得不到,因为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回归当下,就是踏踏实实做人,本本份份做事.孝亲尊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现在的人,好高婺远,做什么事都要找一个捷径,秘诀.不肯老实,塌实.与道背道而驰.

如来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

 

南师开示七
    准提菩萨这个咒子感应是非常大的,但是要感应大,千万注意啊!诸位,我们修佛法的人要有利他的心( 利益他人的心 ),不要专求自利;以利他之心去念,感应就很快。某个人找你,这个人很自私自利,专为自己着想,到你家里客厅坐一下,微尘还要带一颗走的人,那你都不欢迎嘛,对不对?所以,利他的人,诸佛菩萨自然会加庇。如果自私自利人,不是不得感应,他得的小。

所以,大家默默念去、默默修行,历代以来准提咒的感应是非常大、非常多。

没有坛场怎么修呢?我平常都教人念准提咒,随时随地可以,不规定自己硬性修法也可以,不着形式的修持,只要念咒子也行的。
    【我在未学禅以前先从峨眉山金顶普明大师学准提法,不久就碰到了袁先生。我只求菩提,其它什么都不求,得了菩提是得本,但得本就是了,其它求他干嘛!

我念“嗡折隶主隶准提梭哈”,望我学咒广度众生,如此而已。但我随时随地都在念,走在路上,路上行人看我一眼,我也持咒,希望此人消灾免难,一切安乐。走到菜场猪肉摊,希望这猪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看到抬棺材的,希望他们超生一切罪业,……随时随地要发愿,即如《华严经净行品》的愿力,我确实在做,无时无刻不在做。看到漂亮的小姐,我希望她嫁个好丈夫,生生富贵平安。遇有讨厌的人,希望他来生长得好看、有福报、一切如意;你喜欢的要念,讨厌的也要念,是仇人也要念,这是准提法修持的心行,非常重要。

出门远游时也可以施食,比如坐在车上,你总要吃东西嘛!当你吃东西以前,你想到还有许多苦难的人没有吃,在那时先拿着东西暗中施食,窗子外面稍稍丢一点也行了,就是同《华严经净行品》一样,当我要穿好衣服时,想到有许多没有衣服穿的;看得见的一面还不算数,还有看不见一面的生命,这就要发大悲心;这就是学佛人的精神,也就是推己及人之道,不但推己及人,学佛的人推及于一切众生,还扩大。 ……】

学习体会:学佛的人,要时时想着利益众生。慈悲喜舍,心怀天下。

南师开示八

学佛乃大丈夫之事,非帝王将相之所能为,无论志学何宗,要当以证悟无上菩提为归。若欲达此,首当自廓其胸襟,广其识见,穷理于诸说,行脚遍天下,然后以教乘戒行,滋茂福德,使能自成法器,方有相应之分。唐太宗所谓:“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有此气度,方能会万物于己。若目光如豆,心仄似拳,先入之见塞其胸中,门户之诤堵其智思,无论习教学禅,若显若密,皆非所望矣!何则?佛能通一切智,穷万法源,心等太空,悲无缘起,岂局促一隅者,所可妄冀乎!

每次读到这段油然而生豪情万丈之感。今生得遇南师真是太幸运了。

学习体会:痛快!学佛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其胸襟境界快乐,

岂是贪图安乐窝的小家雀所能知。

你的心能包容整个世界,

整个世界都是你的。

若人识的心,大地无寸土。

 

南师开示九

什么是“万行门中,不舍一法”呢?
    “万行门中,不舍一法”,是一种可贵的修持精神。拥有这种精神的人,从来不会好高骛远,相反,他们会从一点一滴做起,在过程中逐渐使自己得到完善,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

禅学大师南怀谨先生,曾经讲过着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四川万县钟鼓楼,有一位能缘老和尚,是清末到民国以来,禅宗的几位大老之一,南师去见他的时候,已经年纪很大,退休了,根本外人都不见了。他看到南师这些年轻人来了,非常客气,说:“坐坐坐。”然后自己就去烧水泡茶。南师说:“太老师啊!您不应该给我们烧茶。”他说:“耶!你们年轻人不懂,我呀!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舍什么法?不抛弃任何一点善行。每每忆起此事,南师都不由得赞曰: “这真是前辈的风范,就这么一个动作、一句话,佛法都开示完了。”

 

南师开示十

南师:你有修行的发心,把修行当第一,好!很多人都认为修行是第一,但因为生活没安排好,把修行摆到第五、第六位了。名望、事业、金钱、利害,乃至家庭、夫妻,这些都排在前面,普通人都如此。
    我当年,年轻正飞黄腾达之时,为修行而摆下一切,这个是很难的。所以,学道如牛毛,但真的走这条路的很少。真走这条路,要调整生活。你到中国这样跑太辛苦了,我心疼你。这些活动演讲虽很重要,但是时间安排得太紧,太疲劳,对身体是有妨碍的。正如古人的话这是细细消磨渐渐衰。

我的一生,从二十几岁起,在声望最好时,为修道都放掉了。几十年来,很多升官发财机会,一概不理。现在为了年轻人的修持,才有这个环境,这里十五楼如此,在庙港的建设也如此。不然,我个人一概不要这些,这个可作为你调整个人生活的参考。......

:感谢老师。我这辈子钱也够用了,请问,时间用在何处最好?

南师:修行。......

南师:修行要先修“资粮位”——两个资本,一个是有福报、福德资粮,另一个是智慧资粮。资就是资本,粮就是粮食。

有福报没有智慧,有智慧没有福报,都没有资格学佛修行。福德、福报的资粮很难得,佛说的“暇满之身难得”,难得有空闲的时间。譬如说有些朋友,想静下来修行,却要天天上班、忙生意。我笑一下:“你没有福报,没有清福嘛。”打坐修行闹个几天,也是清福啊。

第二个最难的是智慧不够,有些学了半天修了半天,没有真的智慧,那白搞了。修行第一位是“资粮位”,这个资本先找好,要多行善事、作好人。在有了资本后,修“加行位”。打坐啊、念佛啊、做瑜珈啦、练身体啦、修戒定慧等,都是“加行位”。什么是加行?拿句现代话,你本钱够了,开个加工厂锻炼锻炼。加行位,第二位。加行努力以后,修行了,“见道位”,真正见到空性了。空,不是一句话,有它的境界的。见到了空性,见道位。见到以后,第四位,“修道位”。大家注意哦,我们中国禅宗,五祖告诉六祖两句重要的话:“不识本性,学法无益”啊。你没有见到空性,你就白修了。不见空性,修法无益,这个也不是密,六祖也不看经教,所以它他是古佛再来,他就告诉你,见道以后是修道位,修菩萨道。最后是“究竟位”,成佛。

问:关于做人、做事、学佛、修行等各种方面,有没有一个通用的要点?

南师:做人、做事、学佛、修行,有四个方向、四个要点——四无量心。无量无边没有范围,由小扩大的。四无量心是什么?四个字,“慈悲喜舍”。先学慈悲心,慈悲是很难做的,嘴里讲讲的,真做到慈悲心很难。真的慈悲心就是普通我们一句俗话:“作蜡烛”。我常常用这句话比方,要自己变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真是很难做到。

你们都念过李商隐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不对?若是菩萨道的慈悲,还要再改几个字:“春蚕到死丝‘不’尽,蜡炬成灰泪‘不’干”,那才是菩萨的慈悲!谈何容易?学佛先学四无量心,学了慈悲心之后,最重要的是下面两个字,“喜舍”。你看看这许多学佛的居士啊、出家人,几乎没有几个人做到“喜舍”,没有几个人能在脸上带个喜容。脸上没有喜容,个个几乎都是讨债的面孔,好像我们我们欠他多还他少。有些学佛的人,只要一学佛,喝!看起来满脸的“佛相”啊!很庄严,一身的“佛气”,看起来很严肃,一点喜容都没有。所以打坐教人要先把神经拉开,微笑,学菩萨嘛。一笑,脑子都松开了,身体病都没有了,笑有这样的作用哦。肌肉一笑,脑神经整个拉开了,眉毛舒展开来,你看菩萨塑的像,也是坐在那儿微笑,慈眉善目,这要学的。
    我也常常告诉人,你们学学唐太宗嘛!唐太宗有次问魏征:“我跟人家讲话时,大家看到我开口就都不讲了,好象很严肃、还发抖,这是什么道理?”面对着皇帝,别人绝不敢说真话,但魏征就说了:“陛下,你不知道,你的相貌天生就很威严,再加上你严格地一问‘这个事怎么办?’大家当然吓死了,不敢开口。”听魏征这么一说,唐太宗回到宫里就弄个镜子,对着镜子拼命学笑,练习笑着问话:“你好啊!这个事怎么办啊?”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

修菩萨道先修喜相;喜,慈悲喜;舍,一切放下。四无量心是基本要学的。

学习体会:

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

在见地心境上要高高山顶立

气吞万象 心月孤圆 唯我独尊

在行持上要在最污浊的环境

慈悲喜舍深深潜行

甘为一切众生作牛马

妙明恭敬合十

2009 3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宝贵教诲)(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宝贵教诲)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