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现代修行节要


   日期:2012/10/13 19: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现代修行节要

 

一、觉悟人生

● 在这个世间,就是把全世界都给我们,我们又能得到什么?一口气不来,一样也带不走。真是「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没有一样东西我们能带得走。

● 这个世间没有一样是自己的,我们以为是这个是自己的,那个也是我们的,事实上,这是妄想分别执着,全都是假的。身都不是自己,何况身外之物!所以要放下,要把妄想执着舍掉。无始劫来生死的根本就是放不下,所以自己一定要觉悟,要真正肯放下。

● 俗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要以为我还没死,其实我们能保得住明天还在吗?没有一个人敢说保得住,我明天还存在,因为「黄泉路上没老少」!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就要把握着每一分钟的命光,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去修行。

●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如果对这两句话认识清楚,我们觉悟了。知道生死事大,警觉心提起来了;知道无常迅速,时间我们就宝贵了。修行人最宝贵的就是光阴,其他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这些东西统统放下,就是要把握大好光阴,这叫真正觉悟。

● 《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要常常提起观照功夫,我们对一切事,一切物自然就看淡。看淡,当然我们就能放下,能放下,心地自然清凉自在,烦恼就少;烦恼少,智慧就增长,这是一定的道理。

● 永嘉大师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千是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六道轮回。只要觉悟就没有了,迷执它就有,迷了才执着,觉了就不执着,觉了就彻底放下,放不下就是迷,没有觉悟。所以为什么不放下?

● 我们的忧虑、牵挂、妄想分别执着一定要真正放下,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必须真正觉悟才肯这样做。觉悟什么?生死轮回的可怕。我们要不放下,就永远搞生死轮回。搞生死轮回,一定是来生决定不如这一生,我们这一生在六道的人道,来生到哪里去?必定堕三恶道。

● 古人讲:「人命无常,石火电光」。人命像什么?像闪电一样,一刹那。能够觉悟的,趁着现在身体还健康,还没有老,还没有病,能放下的尽量放下,把全部的时间精神办自己的大事,这个大事就是老实念佛。

● 一个人要真正觉悟,觉悟什么?生死大事,轮回可怖,是真正恐怖的,所以我们要有这种警觉心。我们这一生什么都不求,就想求了生死,超越轮回。什么方法才能做得到?唯有念佛求生净土。

● 善导大师所作的《净土偈》说:「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意思是说,我们人终归渐渐衰老,皮肤皱了,头发白了,背驼了,行走的步履慢慢的老态龙钟了,这个时候就要想到来日不多了。纵然享受千般快乐,生死无常终究会到来。这个时候要觉悟,我们要修行,因为自己时间来不及了,所以要找一条近路,一条简单稳当的路,那就是一心称念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这是净土宗第二代祖师劝勉世间人的。

二、无上妙法

● 唐朝善导大师说:「诸佛所以出兴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一切诸佛出现在世间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就是为了劝大家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为这么一桩事情。

● 《华严经》上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什么?「一」就是阿弥陀佛。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念一切诸佛;念《阿弥陀经》,就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无边的经论。一句名号包括一切经、一切法门,没有一个漏掉的,原来名号功德是这样的。我们有理智、有智慧,才会选择这个究竟了义的第一法门。

● 念佛不但是善中之善,也是福中之福,因为这句佛号是万德洪名,是性德的称号,一心念佛,可以说菩萨无量的行门统统都含摄在其中,真正是一修一切修。

● 念阿弥陀佛,就是把阿弥陀佛的善根,变成我们自己的善根;把阿弥陀佛的福德,变成我们自己的福德。阿弥陀佛是多生多劫修成的,我们念念沾到他的气分,就跟他无二无别。

● 念佛这个法门是得佛特殊的加持,跟一般法门不一样,所以古大德称之为「门余大道」,那个门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以外的一条特别成佛的大道,成为门余大道。

● 念佛法门真正简约、要约,名副其实,人人能修,人人能成就,就看自己肯不肯,只要能信,肯发愿,无上菩提各个人都有份。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无一不度,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 阿弥陀佛是梵语音译,它的意思太多了,翻成中文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是智是觉。这个名号就是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觉悟。无量智、无量觉是谁?自己。所以见到阿弥陀佛提醒自己,我要样样都觉,样样都不迷,这就是阿弥陀佛。

● 从理上讲,阿弥陀佛它的意思是无量觉,我们虽然自己不觉,但是心与口相应,念念无量觉,不知不觉就真的觉了,真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这一句佛号不仅是西方极乐世界导师的德号,也是一切众生自性的名号。念这句佛号,是念法界全体,是念一切诸佛菩萨,是念自己的真如本性。

● 阿弥陀佛是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也有「无量寿」之意,所以佛在《阿弥陀佛》里面给我们介绍,叫无量寿也叫做无量光。无量光寿就是阿弥陀佛的意译。

● 虽然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能一生成佛,问题是要能断烦恼,见思烦恼不断,出不了六道轮回。西方极乐世界,只要我们能把业伏住就能往生,见思烦恼不断也行。伏是什么?把它控制住把它控制住,虽有业习种子,不让它起现形。所以念佛法门是一切诸佛赞歌,道理就在此地。

● 在所有法门当中,念佛法门最方便,它的障缘少,就是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都用得上功。不像其他的法门,要有一定条件的休学环境,环境条件不具足,就很麻烦;唯独念佛法门容易,所以叫它做易行道,确实是最方便的一个法门。

● 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要做到无住才能得度。我们如果做不到,就得要专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住还能往生;其他的法门,心若有住,决定不能出六道轮回。我们知道这个事实了,才能老实念佛,因为除了这一门之外没救了。

● 念佛法门是二力法门,凡夫往生不是靠自己,仗佛力加持的多,不仅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力量统统加持。我们一心称念也要求佛加持,佛不加持,一心不容易成就;心不颠倒更要求佛加持。我们自己只具足深信切愿,依教奉行,其他的完全都是要靠佛力。

● 五逆十恶之人,在临命终时头脑清醒,并遇到善知识教他念佛求生净土,他立刻就接受,毫不怀疑,一心念佛专求净土,这样确实十念或是一念也都能往生,这不可思议。

● 《无量寿经》是净土第一经,把净土的道理、方法、境界都说的很详细。经题里头「清净平等觉」这是佛对我们修行要求的目标,「大乘无量寿庄严」,那是净土的果报,从哪里来的?从清净平等觉来的,修净土的人,标准就这五个字。

三、欣求极乐

● 阿弥陀佛在因地发了四十八大愿,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以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做蓝图,取长舍短,它是集十方诸佛刹土圆满的大成,西方极乐世界是这么来的。

●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为度众生,愿愿互摄互融。就是四十八愿任何一愿,都包含其他的四十七愿,所以他那个愿才圆满,那个愿才真实。这个愿才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够普摄法界众生,也就是说与法界一切众生的心性相应。

● 在极乐世界没有让我们生烦恼的因缘,那个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是指等觉菩萨,所接触的人都是等觉菩萨, 等觉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这一类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下下品往生的,都能与这些菩萨平起平坐,实是不可思议。

● 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是哪些地方超过一切诸佛刹土?第一带业往生,第二往生就不退,第三生到那个地方,决定一生圆满成佛。这三桩事情是一切诸佛刹土里没有的,只有极乐世界有,所以叫特别法门。

● 西方世界确实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世界,他跟十方诸佛世界都不一样,因为往生的人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升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跟阿弥陀佛等同无量光寿。佛是无量光,他也无量光;佛无量寿,他也无量寿。

● 一往生西方世界纵然是下品下生,也圆证三不退。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才证三不退,但是不圆满。什么人圆满证得三不退?等觉菩萨。所以下品下生圆证三不退,就是下品下生的人在西方极乐世界等于等觉菩萨,这才真正不可思议,这是难信之法。

● 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是证果,证什么果?等无上菩提之果。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不需要第二生。极乐世界,佛无量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各个都是无量寿,所以决定一生成佛,所以念佛法门叫一生成就。

● 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他是平等的,即使生到极乐世界下下品的同居士,不但天天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也可以看到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他们在哪里?在实报土。实报土的这些大菩萨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也常常在一起,这个缘分难得!老师是诸佛如来,同学是诸大菩萨,我们常常跟他们亲近,进步很快,不会退步,我们到哪里去找这个修学环境?

● 在极乐世界,我们坐在那个地方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可以分无量无边身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如来,听佛说法。用什么供养?香花、珍宝。从哪里来?从手上变现出来。手上能出无量珍宝供佛,供佛是修福;在佛那边闻法是修慧,福慧双修。所以在极乐世界修行成佛太容易、太快了、这是十方世界里没有的缘分,极乐世界具足。

● 一切世界里面,最麻烦的是情执,情执很难断!阿弥陀佛看出来了,所以生到极乐世界,那个地方就没有父母,生到哪里?莲花里面,莲花化生。阿弥陀佛这一招非常高明,使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亲情这种牵挂,我们的心就会清净平等了。

● 到西方极乐世界,要换一个紫磨真金色身。相貌庄严,跟阿弥陀佛一样的相貌,「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现在这个相太恶丑了,要换好相到极乐世界去,这身体不要了,丢掉了,因此事活在走的,决定不是死了走的。所以念佛法门是不老的法门,不病的法门,不死的法门。

● 《观无量寿佛经》上讲,一个念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在极乐世界修到明心见性,修到契入实报庄严土,需要多少时间?十二劫。从我们这个世界修行,要修证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多少时间?无量劫。诸佛刹土里面修行需要无量劫,在西方极乐世界十二劫。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的很清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我们就有能力跟法身菩萨一样,千处祈求千处应。哪个地方众生有感,就能够到哪里去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应以什么身得度,我们就能现什么身,就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一样。这在所有法门里头是最稳当、最具效果、最快速,而且决定能做得到的方法。

四、往生资量

● 去净土的条件就是三资量,第一要深信不疑,第二要有恳切的大愿,我们这一生当中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见阿弥陀佛,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其他的都暂时放在旁边,不去管它,这样才行。

● 彻悟大师说:「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十六个字我们要把它记住,真为生死,不再搞生死轮回了,因为生死轮回苦不堪言。

● 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最难就是在信心,行不困难。如果能够深信,不怀疑,修学这个法门决定能成就。有信才有愿,愿意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没有信心,纵然口头上说愿意要往生西方,实际上信心不足,有怀疑,这个愿就不真。所以要深信切愿。

● 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对阿弥陀佛的赞钦,释迦的赞钦就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赞钦,赞钦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赞钦到极处了。我们听了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这样的赞钦,信心建立了,愿心建立了,行心也建立了,深信切愿,往生就有分。

● 大经《无量寿经》里面提出念佛修行的宗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就是信愿,一向专念就是执持名号,这两句就是小本《阿弥陀经》所说的信愿行三资量,这三条缺一不可。

● 什么叫菩提心,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说得好:「一心专志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一心一意只求西方极乐世界,只求见阿弥陀佛,其他统统放下,决定不再放在心上了,这个人就是具足圆满的菩提心。

● 蕅益大师说得好,「得生与否,全由信愿只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念之有无,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之深浅,念佛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所以深信切愿这样的人必定往生。

● 念佛法门虽然容易、简单,但是信愿一定要具足。我们有非常清净的信心,有强烈的愿望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心愿的理论一定要超过业力,那就决定往生。

● 深信,我们也非常想深信,那个信就是生不起来,原因在哪里?对两个世界认识不够清楚透彻。怎么办?读经,多读多想,我们对这两个世界的状况慢慢就清楚明白。凡是信愿浮浮泛泛者,都是对于婆娑跟极乐没有观察明白。

● 这句阿弥陀佛名号具足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可是这句佛号一定要具足信愿,才会成为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如果没有深信切愿,这句佛号里面的善根、福德、因缘就少,少了,力量就不够,没办法促成往生。

● 这一句阿弥陀佛要怎么念法?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依据自己深信切愿念出来的,这个佛号才相应,这是正宗的净宗正行,正修行法。这一句佛号挂在口皮上,信不深,愿不切,那只是跟阿弥陀佛借个善缘,这一生不能往生。

● 《金刚经讲义节要》上说:「持名念佛,暗合道秒,即是行深般若,无异念实相,是故能减重罪,能消重业」,再重的罪业,这一句佛号都能把它消得干干净净,所以持名念佛这个法门非常不可思议。

● 持名念佛乃善根中之善根,我们没善报,不怕,念佛就是培养善根,念得越多,善根就越深厚。

● 持名念佛要做到心如佛、愿如佛、解如佛、行如佛,则「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要真正念出我们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念佛心。持名绝对不是有口无心,必须愿愿念念都与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相应,四十八大愿总结起来就是念念为救度一切众生的心,就是帮助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佛的心。

● 往生「品味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什么叫深,什么叫浅?心与口相应叫深,心与口不相应叫浅。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想别的事情,这个就浅,有口无心!口里念佛,心里想佛,心与口相应,这样就深。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念与信愿相应,念念具足深信切愿,这个念就深;虽然念阿弥陀佛,信得不深,愿也不切,这个念就浅。

● 「执持名号」,这个「持」就是保持,不中断的意思;这个「执」就是执着,执着一句阿弥陀佛佛号,用这一个执着代替所有的执着,我只执着这一句佛号,其他统统都放下。这个法门秒!

● 古人讲的深信切愿,信愿行里头是说明已经放下了,那个可以往生。但对现代人,虽然有深信切愿,但对这个时间还有牵肠挂肚放不下,那未必往生。所以必须多讲几句,就是信愿行之外,还要「万缘放下」,具足这两条件,决定得生。

五、念佛功夫

● 古人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连」,这一句阿弥陀佛是觉,用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把我们贪嗔痴妄念打掉。贪嗔痴妄念才起来,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这样念佛就决定得生。

● 我们念头才一动,第二个念头就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妄念伏住,这叫功夫。换句话说,第一年是烦恼,第二念是佛号取而代之,烦恼决定不让它念念相继,佛号要做到念念相继,这叫真念佛人,这是真功夫,这样的人决定会成就。

● 我们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是迷,这是迷的相、一起心动念的时候,我们不要管它,善念也好、恶念也好。染念也好,净念也好,一概不理会,马上把它转变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觉,阿弥陀佛就是觉念,除了阿弥陀佛之外都是迷念,都不是觉念,要转的快!

● 念佛功夫分做三等,初级的功夫叫功夫成片,中等的叫事一心不乱,上等的叫理一心不乱。通常把功夫成片跟事一心合在一起,功夫成片是事一心的浅者。事一心深的,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没断,只是把它伏住,这都叫功夫成片,。如果把它分成九品,上上品的功夫成品就能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可以什么时候去。

● 事一心最低限度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一天到晚心里面确实有阿弥陀佛、有西方净土,心里面真有。时间所有一切事情都放下,心里面专门牵挂阿弥陀佛,这叫事一心。

● 事一心功夫浅的,消得业障消得少,往生的时候还有病苦;事一心功夫深的,业障消得多的人,临命终就不生病,到时候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这都是事一心。

● 功夫成片是什么阶段?烦恼虽然没断,这一句佛号确确实实把它伏住,伏烦恼。《金刚经》所谓:「云何降伏其心」,这个妄想心真的被这一句佛号降伏住,有这样的能力,才叫功夫成片,带业往生。

● 功夫成片的境界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起心动念都是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不会有杂念。妄想,佛号在心中成一片。一切时、一切境界里面都有佛号现前,这佛号功夫有力量,把我们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妄想压住,那个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阿弥陀佛,这才能往生。

● 真正念佛人心之所思、意之所念只有一个阿弥陀佛,只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除了阿弥陀佛跟西方极乐世界,一切都不攀缘,一切都放下。我们真正能这样做,最多三年的时间,决定可以达到功夫成片。

● 印光大师自己写警惕的句子,希望念佛人,他自己也是如此,一天到晚把「死」字顶在额头上。印祖的房间有一个小佛堂,供着一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后面就是一个条屏,写着「死」字。常常有这样的警觉心,功夫自然就得力了。

● 念佛法门是警觉,提醒我们,念念提醒,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每一声佛号都是本来成佛。所以自己有高度的警觉,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念念不迷,念念不邪,念念不染,这个才能成功。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这个世间,一切我没有的,我没有一念希求的心;我所有的,我没有一丝毫贪恋的心,全放下了,这叫什么?这叫功夫成片。

● 念佛时心里头有佛,我们看「念」这个字,年是今心,我们现在心上有佛,这叫念佛;不一定在口上。开头叫我们口念,我们心上没有,但念久了,新上也有了,那就成功了。所以最重要的是心里头有佛,这叫真正的念佛。

● 我们这一生要下定决心,咬紧牙根,好好地忍耐一下,不许烦恼起现形,怎么忍法?外,不受环境诱惑;内,降伏自己的烦恼习气,贪嗔痴慢这是烦恼习气,另外还有疑、恶见等六个根本烦恼,我们这一句佛号要能压得住,这样往生极乐世界才有希望。

● 清净心怎么修成的?从忍辱修得的。凡事不能忍耐,修的再好,修的完全是世间有漏的福报,为什么?心不清净,一点定功都没有。念佛念得再好,一天念十万声、二十万声,得不到功夫成片,这样往生净土就没有把握,什么原因?没有耐心,因为我们不能忍辱。

● 西方净土虽然讲带业往生,但「只带宿业,不带新业;只带种子,不带现行」,我们现前这个烦恼不能带。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从觉悟那个时候起,就决定不再造恶业,起心动念不再搞自私自利了,这样念佛功夫才能得力。

● 还有、怨、恨、恼、怒、烦,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的时候,这个东西没有了,不会怨人,、不会恼害人、不会发脾气。怨恨恼怒烦都没有了,这个是念佛功夫得力,我们心恢复到正常,清凉自在。

● 真修道人,他心地清净,他没有是非,这样才能念道功夫成片,才能念到一心不乱。六根接触六种境界,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对一切事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人决定往生。

● 无论在什么时候,是出声念。或是默念,把心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上。如果工作需要思考的,我们暂时把佛号放下;不需要思考的,一面工作,一面可以念佛。这样子久久功夫就纯熟,自然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能提得起佛号,功夫就得力了。

● 念佛人念到烦恼清轻、智慧长、心地清净,这叫做功夫;如果念得佛好多,念十万声佛号,妄想分别执着还很重,这个没有用处,虽念没有功夫。所以这个功夫就是心清净,心越清净,往生的品位就越高。

● 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样都摄六根,其实止语就是都摄六根最好的办法。不说话,没有妄念,心里面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样念,在一般状况之下,三年到五年决定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退成佛。

● 念佛是以耳识闻名号,念的方法,首先要放下万缘,也就是要把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佛号要从心里面生出来,从口里面念出来,然后才从耳朵里听进去,心里面就专想,专门在想佛,六识就不至于胡思乱想,六根自然就收摄了。

● 念佛要想真正达到功夫成片,伏断就是功夫成片,那个「欣厌」这两个字决定要有。「厌」就是我们要把这个世界真的放下,从心底放下;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一心一意要见阿弥陀佛。这个心要非常的强烈,我们那一句佛号自然就相应,将来往生,自己希望站着走、坐着走,没有一样做不到的。

● 谛闲老和尚叫念佛人的方法,真的叫善巧方便,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着念。不分昼夜,什么时候累了什么时候休息,休息好了起来继续接着念。就用这个方法,这对身体、精神一点压力都没有。

● 我们念佛所贵的就是古德讲的「老实念佛」,我念佛的时候心很清静、虔诚,什么都不求;如果要是求见佛,相见瑞相,这就是着魔的念头。甚至「我想求一心不乱」也是一个着魔的念头。一心不乱要不要求?要,决定有这个愿,不能有这个心。「我念佛念了一天,怎么还没有得一心不乱」?我这个念佛里头,掺杂了、夹杂了,夹杂一心不乱,怎么会得一心?不可能。

● 《阿弥陀佛》上讲一心不乱,什么是一心?能念之心跟所念之佛合成一个,那就是一心,那就不乱了。我能念,阿弥陀佛是我所念,这样念佛是决定不能得一心的,因为我们心里面有分别执着;离开一切分别执着,能念之心跟所念之佛就合一了。

六、念佛妙用

● 古大德常劝我们:「珠不离手,佛不离口」,为什么?因为不念佛的的时候就想东想西,想一念善,就是三善道的业因种子;想一个恶事情,就是三恶道的种子。我们一天到晚念佛想佛,因为阿弥陀佛不在六道里头,我们不造六道的业因了,将来就不受六道轮回的果报,好处是在这个地方。

● 古人教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为什么?我们起心动念打妄想就是业障,一天到晚讲废话是业障。念佛,我们不打妄想也不说废话了,我们的业障岂不就消除了?所以念佛是最好的消灾方法,最好的消业障的方法。

七、放下重要

● 印光大师教我们号是念佛,求生净土。什么叫老实?一切放下才叫老实。名闻利养、五欲六念,身心世界有一丝毫没有放下,不老实。念佛是念佛了,不老实念佛,这个往生就不可靠。

● 放下,不能错会了意思,不是叫我们事上放下,事上没有妨碍,事事无碍;是心上放下,心里不能有。无论什么事情,世间善法、不善法,佛法、非佛法统统放下,我们就是一句名号念下去就成功了。

● 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秒》末后,说明念佛人一百种不同的果报,头一条就是多阿鼻地狱。是什么原因?就是虽然念佛,心不清净,自私自利、贪嗔痴慢没有放下。是怎么躲到三恶道的?贪嗔痴慢堕的,不是念佛堕的。

● 我们念佛要想成就,对于一切人事物要放弃控制的念头。我们想控制一切人事物的这个念头叫迷,叫无名明,我们就迷了;要有占有的念头,我们就造罪业了,惑业后面就是苦报了,果报现前了。所以,不能有这个妄念,要放下。

● 真正念佛,首先要把「得失」这个念头放下,我们在这个世间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暂住,像住旅馆一样。我们是等着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地方一切与我没有关系,大家对我好,我尊重他;大家对我不好,我也尊重他,因为我住不了几天就走了,何必跟人过不去!

● 六道怎么来的?执着来的。能把执着放下,六道就没有了;能把分别放下,四圣法界就没有了;能把起心动念的习气放下,诸佛如来的实报土就没有了,真还源了,妄尽还源。还到哪里去?还到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回到自性清净圆明体,这叫究竟圆满的佛果。

● 一般人最不容易放下的是家禽眷属,殊不知我们怎么样挂念他们也是无可奈何,个人有个人的业报,生死没有法子代替。如果真正往生西方了,乘愿再来,他们各个都有得度的机会,这是我们要觉悟的,这才叫真正的关心,真正的爱护。

● 我们能够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所做的事业叫净业。净业的果报在哪里?在净土,心净则佛土净。所以无论造作什么事业,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我们造的事业,那是善根我们所有的善根,心心回向,就决定得生。

八、修学提要

● 我们功夫之所以不得力,是解得不够透彻,没有认真去做到。习气现前,还是随顺习气烦恼过日子,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大的转变,克服自己毛病习气最重的地方,「克念作圣」,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我们就成功了。譬如说吃饭,有一些菜不合自己的口味,动了这个念头,自己马上就想到:「错了,我有堕落了」。所以修行在哪里?在生活当中修。

● 我们希望将来成佛跟阿弥陀佛一样,我们要真发愿,要真正发愿照顾一切众生。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照顾?要把一切众生认作「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要有这种心。到我们成佛了,我们才有光明无量,才能够普照十方。

● 不跟一切人计较,心量大,量大福大。我们能够容忍、包容,别人喜欢我们;斤斤计较,别人远离我们。自己再能干,不能够包容、不能够用人,我们的前途有限,我们的成就不会很大。为什么?我们不能用人才,别人太能干了,别人德行比我高,嫉妒他、排斥他,怎么会有成就?

● 现在世间人见到的灾难,佛教我们怎么解决?改变心理,李炳南老居士说的「要改心」。改心的意思,是改恶向善,心就是念头,把恶的念头改成善的念头,以真诚善意处事待人接物。从因上去改,起心动念是因,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是缘。从因上改,从缘上改,不可以再用往常那种态度处事待人接物。

● 世间人好面子,要尊严,要尊严得不到尊严,要面子结果是没有面子。为了尊严为了面子,坚固执着,不能忍辱。诸佛菩萨不要尊严、不要面子,什么都能忍,人家成就戒定慧三学,成就菩萨三慧,所以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太多了。

● 菩提道上要一帆风顺,谈何容易!要知道我们过去世跟多少人结了怨,自己的怨家债主太多了,「怨憎会」!如何克服?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忍辱波罗密」。《金刚经》上说:「一切法得成于忍」,这是讲世出世间一切法,无论大事小事,要想成就,第一个条件就是忍辱。大忍有大成就,小忍有小成就,不能忍就没有成就,决定退转,所以忍辱非常重要。

● 中国老祖宗教导我们「吃亏是福」,不肯吃亏是不要福报!忍辱仙人懂得吃亏是福,完全接受,他的福报就现前,提前成佛了。这些示现都是教导我们,那么大的难,他都若无其事的逆来顺受,我们今天遇到一点点小小的挫折都受不了,怎么能往生?所以修行人,吃再大的亏,上再大的当,若无其事。

● 攀缘是什么?我一定要这样,我一定要那样,我们这个「一定」,就是分别,就是执着,就是造业。所以万虑息不掉,我们念佛就念不好,功夫就不能成片,这是我们要警惕的。

● 对立是所有一切烦恼的根,因为有对立才会有误会、矛盾、冲突、斗争。所以首先要把对立放下,我们的心才会得到清净。永远不跟人对立、冲突,保持心平气和,我们会得到健康长寿,永远生活在喜乐之中。与人对立,就会有怨、有恼、有烦、有恨,那个麻烦大了。

● 我们要想求智慧不难,要尽量保持我们的心不被外头环境所转,不要被烦恼所动。而且要把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这十六个字放下,我们就在定中了。这个定虽然不很深,可是这个定升智慧。有这种功夫,任何经典一展开,我们能看得懂。

● 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切要随缘,我们在顺境、富贵里面,没有乐受;在逆境、困境里面没有苦受,始终保持清净心、平等心,那叫真的享受。这才能懂得顺逆是一,不二。这样的人念佛就决定往生净土。

● 人一生最殊胜、再没能相比的,就是有一个正确的目标:极乐世界;正确的方向,西方净土,念兹在兹。这是我们一生当中唯一一桩大事,其他的都是鸡毛蒜皮,随缘。什么都好,随缘里头不,分别、不执著,这是真的随缘;有分别、有执著,我要怎样想法,怎样做法,就错了。

● 事实上,迷失我们自己迷的,悟也是我们自己悟,说老实话,佛对一切众生只是做增上缘而已,还是要自己修,自己证。我们不自己修,没有人代替我们修没有人代替我们证,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 我们天天念《无量寿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念三、四遍,那个心还是发布出来,原因在什么地方?对这个世间有留恋、有情执,迷得太深。真正念佛人,床头挂阿弥陀佛的像,或是贴阿弥陀佛的名号,一躺在床上睡觉,就想到我要死了,阿弥陀佛赶快来接引我,常作如是观,将来死的时候没有恐怖、没有颠倒,为什么?我天天都希望佛来接引,总让我盼到了。佛真来了,生欢喜心跟佛走。念念希望佛来接引,这是我们觉悟了。

● 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感情很重,感情是什么东西?是六道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不是好东西。我们要不往生西方世界,再恩爱的夫妻眷属,死了之后,还是各人搞各人的,永远不会再见面,纵然再见面,也不认识。唯独声道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有天眼,我们的家亲眷属不管到那一道,都会看得到,我们要去度他们就容易了。所以要是真正想照顾家禽眷属,这是真实有效的办法。

● 世间人有情执,这个东西是六道轮回的真因,第一个因,只要有这个东西,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无哦一我们要把情执放下,一放下就变成智慧,原来情执就是智慧,迷的时候就叫情执,觉得时候就叫智慧。也可以说情执是智慧迷失的现象,智慧是情执觉悟的现象。

● 世间人的情执千变万化,古人知道清楚,说的是真话,叫虚情假意。要知道六道里面的众生,都是虚情假意,可不能当真。因此人家对我们好,晓得假的不是真的;人家对我不好,也不要恨他,假的不是真的,过几天就好了!学佛开智慧就是要了解事实真相,我们生活才快乐、才幸福。

● 如果我们常常把人家的过失、缺点放在自己心上,坏了,我们的心坏了。我们的心变成别人的垃圾桶,谁吃亏?自己吃亏。所以要专看别人好处,不要看别人坏处。看到别人的坏处,回光返照,他这些缺点我又没有?有,赶紧改过自新,是提醒我们的。

● 真正修行功夫成就的人、证果的人,用心如镜,所以他是照见,区别我们凡夫的见叫情见。情见是什么?像照相机,镜头一打开,印象落进去,污染了。诸佛菩萨,连阿罗汉都与这本事,照见,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有没有?有,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这是照见。从性上将、从理上讲,没有,性上、理上站不住脚,事相上也是假的,叫幻像。我们把这些幻象全部当真,迷在里头,错了,人家没有错,我们错了。所以真正修行就这么简单。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现代       修行节要)(五明学佛网:现代       修行节要)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圣轮法师:“吃茶去”现代解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禅修对现代的意义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二、现代人可以用修定的方法悟道吗 

 郑振煌居士:现代人的修行生活 

 杨云唐居士:从大小乘谈现代佛子的心行 

 陈兵教授:佛法对科学心理学及现代文明的启迪 

 吴言生教授:禅宗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 

 惟觉法师:禅对现代人的重要性 

 李志夫教授:三皈依与现代社会伦理 

 杨佛兴居士:略论现代科学与传统佛学 

 黄夏年教授:现代中国佛教界最早的出版物-《觉社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