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开悟捷径:一个单独的自我不过是另一种幻想罢了


   日期:2012/10/21 17: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开悟捷径:一个单独的自我不过是另一种幻想罢了

 

你太关心你自己的成就了。所有形式的自我关怀都无助于圆满证悟,并且所有的幻想、精神力量、专注的禅定、学问、辩论技巧甚至涅槃经验本身到头来都是毫无用处的。如果能坚持不懈地长养菩提心,发展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是更好吗?忘却自己的利益,多关怀他人的福祉。视别人比你自己更重要。执着自我是不满足和痛苦的根源,你要征服自私自利的双面巨魔!一个单独的自我不过是另一种幻想罢了。”

阿底峡的开悟

阿底峡是公元11 世纪印度最伟大的班智达。他应一位住在西藏西部地区受监禁的国王邀请到西藏;这位国王被囚禁时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而将赎金用来迎请阿底峡,将佛法带给他的子民。阿底峡将生命最后的12 年留在西藏,教学并建立了噶当派的传承。阿底峡的大乘名著《菩提道炬论》,以及他关于“修心七要”的教法,都在阐扬如何培养及训练菩提心,也就是如何发展利他的情操而达证悟。今天,在许多藏传佛教的传承法系中,阿底峡精湛的教学与实修法的传授,仍广泛地被应用于教学与修行上。持皈依誓言的意义,是进入学佛之门。

阿底峡是东孟加拉国的王子,生于公元980年。小时候阿底峡做了一个梦,绿度母出现在梦里,劝诫他不要被世俗有刺的诱惑牵绊,并告诉他在过去的552生里他已经是一位具足戒的僧人、博学的班智达。解救众生脱离轮回苦海是他的使命,不可以半途而废。醒过来以后,阿底峡认清了他的业力以及愿力,决心完成使命。他离弃世俗生活,出家为僧,不倦怠地四处寻访证悟名师,在他们座下学习。后来在密续上师罗睺罗教导下,他研读了佛教三藏所有的经典和梵文大乘经论,他背诵了许多读过的经典以及相关的注释,在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博学、有成就的著名阿阇黎,也就是佛法教师。

有一天,阿底峡看书的时候,自己怀疑起来:“直接引向开悟,哪一条路是最迅速的呢?如果遵循大乘菩萨道,必须在无量劫中救度他人,才可达到涅槃寂静。那么我有可能达到开悟吗?"

“要怎样才能到达涅槃彼岸呢?”这位年轻学者叹息着:“我是得无止尽地轮回?"

就在那一刻,具神通的罗睺罗上师突然召唤阿底峡。他好像洞悉弟子的想法,对阿底峡说:

你太关心你自己的成就了。所有形式的自我关怀都无助于圆满证悟,并且所有的幻想、精神力量、专注的禅定、学问、辩论技巧甚至涅槃经验本身到头来都是毫无用处的。如果能坚持不懈地长养菩提心,发展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是更好吗?忘却自己的利益,多关怀他人的福祉。视别人比你自己更重要。执着自我是不满足和痛苦的根源,你要征服自私自利的双面巨魔!一个单独的自我不过是另一种幻想罢了。”

然后,罗睺罗针对弟子的感叹说:“还有,没有人能逃离轮回而达到涅槃——要是你愚昧地企图逃避轮回而追逐涅槃,得到绝对的解脱。最好是超越这二元对立的观念,了悟到无差别,使一切事情达到圆满。你将来一定可以获得寂静常乐的,不要忽略它。

不久之后,阿底峡来到佛陀证悟的圣地菩提迦耶。一天,当他在大佛塔下绕行时,看到两位端庄的年轻女子站在佛塔南边的莲花池畔。她们长得太美了,绝不像一般世间凡人。其中一位问另一位说:“什么是达到圆满开悟的最好修行方法?”另一位回答说:“无我的菩提心是成佛的大道。一个人怎么可以转身弃他人于不顾呢?"

第二天,阿底峡又去佛塔及塔旁的菩提树绕行,释迦牟尼佛曾在这棵树下静坐。阿底峡听到一个老乞妇告诉一个麻风病人:“平等的慈悲心和菩提心是超越苦海、获得圆满开悟的最好方法。”她解释道,“设身处地多为他人想想,放弃自私自利的想法。”

阿底峡心想:“这里的每一个人,从最高雅到最卑贱,似乎都知道开悟的最好方法,和我的上师说的一模一样,只有我一个人还迟疑不定。”

翌日,阿底峡继续手持念珠缓缓地绕着圣殿。他看见一只小鸟栖息在观世音菩萨像的膝上,佛像刻在佛塔的壁完里。他听到佛像开口对小鸟说:“具备舍弃自己、爱护他人的菩提心是圆满证悟的最好方法先考虑别人,把胜利与光荣归于他人,自己承担失败。”就在这一刻,阿底峡所有的疑惑都烟消云散了。

阿底峡独自伫立冥思,凝视着菩提树下金色佛像的宁静容颜,突然,他想起了苏门答腊岛上的金洲法称大师,那是一位真正护持珍贵菩提心的上师。为了达成小时侯度母在梦中授予他的使命,阿底峡决心去寻访金洲大师。后来,他在这位上师座下勤奋修学了12 年,成为他的法嗣。每当他提到尊贵上师金洲法称的名字,他总是合掌当胸,闭上双眼并微微行礼。阿底峡从这位慈悲的上师那里学到了独特的“自他交换”大乘修行法:那就是将自己置于他人的境地,把他人的负荷承担起来。这成为噶当派一个主要的特殊修持方法。

晚年时,阿底峡尊者在印度本土已是一位受欢迎的伟大上师,他住在超戒大学(戒香寺)。许多年后,几位西藏王室使者满载黄金来迎请他去他们的地区教学。阿底峡向观世菩萨和度母祈祷,请求指引,询问他到西藏能否真正利益彼邦。度母告诉阿底峡,如果他愿意去,将对这雪域大有裨益。不过度母又说,如果他前去西藏,将在72岁时死在那里;如果他不去那里,就可以活到92岁的高龄。阿底峡实践了无我的菩萨誓愿,长途跋涉来到西藏。

阿底峡改革了西藏的佛教与社会,重整道德作为佛法的基础。在西藏,他传授了无数的佛教皈依,因此最后以“皈依班智达”一名而著称。72岁那年,这位佛法导师阿底峡圆寂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单独的自我       开悟捷径)(五明学佛网:单独的自我       开悟捷径)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