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助念感应事迹


   日期:2012/10/28 14: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道证法师

诸位菩萨,我们今天来谈一谈有关助念的问题。谈这个问题,缘起是因为台湾科技大学有一位学长叫做纯华,她遭遇到车祸,车祸使她伤得很重,送到医院,经过医生极力急救,却回生乏术。医生请家属们准备后事,而台科大的同学们,和台湾大学要解班的「童子」们,(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故称童子。)大家看到同学遭遇这样的困难,面临这生死的大关,都纷纷发起了高度的友爱,发起了极度的慈悲,要去为她助念,希望她能够平平稳稳地走过这生死的大关,大家都很希望纯华同学能够在大家热诚的温暖护念当中,回到阿弥陀佛的故乡,牵到阿弥陀佛慈悲的手。

 

然而,孩子们大家虽然有着很诚恳的发心,却缺乏助念的经验,所以大家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究着怎么样帮助朋友,末学非常感动于大家的真诚流露,所以也参加了这一次的研讨。因为助念往生,这个问题是「很要紧」,又「很要松」的,(所谓「很要紧」——是要紧登极乐;而「很要松」是要松开娑婆。)既然是很要紧、又很要松,所以就这个问题跟大家谈一谈。看大家去为纯华同学助念都很真诚流露,而且很能体谅朋友和家属,讲劝念佛的话也讲得很恳切,大家莫道一念轻微,我们发愿发得很真切的话,那力量是很大的。我们读阿弥陀经要解五重玄义「辨体」这一段,也知道这一念心的体性,是横遍十方,又竖穷三际,因此我们所起的任何一个小念头,都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所以要善用心

 

因为当纯华濒临危险的时候,有些佛教徒不忍心看她多受折腾,就建议早点帮她把气管插管拔掉,而病人的眷属通常很不忍心、很舍不得,常常在病人临终的时候,会为这个问题起争议,晨曦社的孩子们也为此起了疑问,问起末学的看法。

 

末学觉得助念的要点,应该要把握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所讲的——「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这句话。

既然是「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那么往生与否——并不在「气管插管」之有无,也不在「器官捐赠」之有无,也不在「念佛资历」之长短,也不在「念佛功夫」之高下,

☆只是在「佛要救你,你到底愿不愿意被救?」

☆就在这个「愿」和「不愿」的问题。

 

如果我们信愿坚固,即使有气管插管,也能够往生;(大家想想,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怎么会看一个人有气管插管,就不来接他呢?)有器官捐赠,也可以往生;甚至意外突然死亡,也可以往生。(这是说:「如果信愿坚固的话。」)

 

反过来,如果没有信愿的话,留着气管插管,也不会往生;故意早拔插管,也不会往生;就算器官都保存得很良好,都没有捐赠掉,也不会往生!(只是会断气死掉,去轮回而已。)

 

末学这样讲,目的并不是在鼓励大体捐赠,或赞成临终作气管切开插管,而是去助念时,我们所遇的状况,常是「已成定局」——比如「已捐赠」,或「已插管」等等,所以,并没有机会让我们去决定「要不要」、「该不该」,也没有时间让我们去讨论争议。(比如纯华就是「已插管」急救。)因而,也只能就当时「已成定局」之状况为立足点,来提起信愿念佛。

 

我们的心念焦点,就要放在「信愿念佛」,心念不要放在「插管啊、器官啊」,这些枝末的问题,这是我们助念要注意的观念。

 

讲到这里,先提一件真实的事例:有一天下午,末学和台大晨曦社一群教授、学生,到大林慈济医院,要去探望社员(棒棒学长)的妹妹,我们一行人,本来要到「外科加护病房」,可是正要搭电梯时,恰逢该电梯前在洗地板,满地泡沫,于是改道,去搭乘另一电梯,按键无误,而电梯门一开,却是——心莲病房(癌症末期病房)。

 

末学知心莲病房,不开放参观,故不敢入,因此,又改乘另一座电梯,仍按外科那楼,可是很奇怪,门一开,又是——心莲病房。

第三次,还是如此,而且,电梯口,又有慈济委员志工,以无比亲切笑容,热诚请我们去观赏她们为癌病人的手语演出——爱洒人间,「盛情不忍却」之下,我们就应邀入座,用心来体会学习。看到眼前,脸上有大肿瘤的病人,坐在那儿聆听志工的法音宣流——

 

当她们唱到:「他们默默,怜视着人间,他们不忍,地球受毁伤,他们心疼,苍生多苦难,他们永远陪伴,肤慰人间。」末学已忍不住串串滴落的热泪,正擦着泪永,忽然有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士,恭恭敬敬来跪在末学面前说:「师父,可不可以请您到病房,为家母开示?」(她是见到有出家人出现在病房,就把握机会来请求,而末学以为是——因一般癌病人,多半心情不好,所以家属来请出家人,去勉励安慰一下。)

 

这当然义不容辞,可是遵守慈济规矩,末学还是先请问志工菩萨,征得同意,而一入病房,才知道——这位病人由早上就已昏迷不醒,而且眼睛时而会往上吊、转动,又持续发出阵阵呻吟声,好像「受苦难言」的样子。

当时,末学刚第一眼见到病人,竟觉得有点面熟?——阿弥陀佛!想起来了!过去偶然间,和她曾有一面之缘——几个月前,末学为其它缘故到慈济,无意中路过她的病床,当时她躺着,而一瞥见有出家人经过,就不顾身上有许多的点滴插管,立刻奋力撑起来,要下床顶礼这素不相识的出家人。

末学见状,很不忍心,急说:「免礼。」一面上前去扶她躺下,她就顺意躺下,但合掌含笑,为「没有顶礼」致歉,当时末学很感动,称赞她,所以,旁边的一位志工菩萨,就随缘介绍说:「这位病患,是慈济委员,而且她已签字捐出大体,要供医学院解剖用。」因为她对三宝的恭敬流露,和捐大体的事,使末学印象特别深刻,没想到——事隔几个月,再见面,她已昏迷,濒临命终,而她那「未完成的一拜」,也种下了今日临终助念的缘。(大家莫道「一念」轻微,莫道「一拜」轻微啊!)

末学请问她千金说:「令堂菩萨平时有什么罣碍吗?」她千金说:「没有,平常她只念着:希望佛菩萨早点来接她往生。」(很好!信愿坚强啊!)而末学想起,她「捐大体」的事,不知这临终的肉体痛苦,会不会使她心乱罣碍?(但她捐大体,已是事实,而在那临终紧要关头,不是讨论「适宜不适宜」的时候。)与其瞎操心,不如静下来,提起信心,求佛念佛,所以末学在她身旁,先静下来念佛,祈求阿弥陀佛慈悲接引她,加被她临终无障碍,(此是佛本愿,如是祈求则是相应、信受。)也祈求佛加被引导我、左右我,让我知道为她做什么。

大家一起念佛,说也奇怪,她病房中站满了一群虔诚念佛的人,竟是错搭电梯来的!电梯会停错,因果可一点儿都不错!连慈济平日照顾她的护佐也跪在床边一起念佛,真是她平日信愿,不可思议的感召!

 

念佛一阵之后,末学就在她耳边轻轻说:「您是伟大的菩萨,我们都很尊敬您,既然您已经捐出大体,那么,您的身体就是『大爱的身体』,不是您的了,大爱的身体,佛菩萨自有安排,因此您不必再为它罣碍,不必再为它受苦,就把大爱的身体,放心交给佛菩萨安排,阿弥陀佛莲池海会,已经准备了盛大欢迎会,欢迎您,为您颁奖,您赶快去领奖,去极乐世界领奖!」

 

末学讲到这里,原来痛苦呻吟的她,竟停止呻吟,而且笑了起来,还由棉被中伸出手来,摸索着和我握手。但是眼睛还张不开,末学请出忏公恩师加持的大悲水(原来打算带给棒棒妹妹的),以棉棒沾着大悲水,擦在她眼睛周围,(心中默祷请阿弥陀佛来为她擦,带给她光明正念。)末学也没预期,而才刚擦好——她马上眨一眨眼,上吊的眼神恢复明正,睁开眼睛!

 

说真的,末学也没想到,会有这种戏剧性的转变,真是佛力不可思议,这也证明——「她平日信心念佛,求愿往生,临终即使昏迷不醒,佛也有办法的!」弥陀大愿必会兑现,一切自有巧妙安排,佛菩萨不但安排度她,同时也度我们一群增长信愿。

 

您想想,我们一群人,都和她素不相识,而且,末学是要去探望另一人的,竟因「电梯」因缘,全都去为她助念,这不是很奇妙有趣吗?而念佛之后,她戏剧性的转变,也给我们极大的信心和鼓励。

她醒来后,问医师说:「我的身体是不是都坏了?」慈济的医师很慈悲,也很婉转地回答:「我们都很爱您,但这是自然的事。」她听了之后,就很坦然,请求助念往生,先在慈济心莲病房温馨的助念室,后来又一路念佛,回家,正念分明往生!若以人为力量来安排,我们这群人要由南北会合到大林念佛一支香,可以说很难,她也不知我们各住何处,要如何联络上,但她平日的信愿念佛,自然感召佛力加被,大家搭错电梯都同来助念。

 

末学讲这件事,是和大家互相勉励——佛愿力不虚,自有巧妙安排,我们只要信佛力、靠佛力,安心念佛就好!担忧太多的人,就是信心不足,应在「信」上多下功夫,把心的焦点,放在信佛,自然无障碍。佛甚至能由地狱、刀山、剑树中把我们救出来,令我们安心不乱,往生西方,何况解决人间小小气管插管,大体捐赠的问题!(这对佛绝对没问题,凡夫医生都能麻醉令人不痛,何况是佛来,一定能加被令人不痛不乱。)

 

相信佛自有办法,才能真安心念佛不乱,临终的不乱,是佛与圣众现前慈悲加佑才令心不乱的,是「佛力」的加被,使我们不乱,既是「佛力」,我们有什么好操心、好讨论的?

 

与其瞎操心,不如信心念佛——没插管(没伤痛)的,是佛愿所摄受,佛力所能接引,有插管(有伤痛)的,也是佛愿所摄受,佛力所能接引。临终紧要关头,只要快提起信心念佛,不容去讨论太多枝节(「信愿念佛」以外,皆属「枝节」)。心耗在「讨论争议」上,就绝不在「念佛」上!一错过良机,就太可惜!

 

当然,如果明知是「临终」,末学绝不赞成多作「插管」一举,然而,问题是——「是否临终」,这点很难事先决定,站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立场,遇病人只能尽力抢救,(不能一概假设为「临终」而不救)。

是否临终,是要看救治成果的,——能被救活的,当然就不算是临终,——救不活的,就临终。

 

事实上,也有许多人,濒危被救活了,故重点若放在倡导「不急救」,可能也会有「误人生命」或「草菅人命」之过失,除非病人及家属自己先决定签字拒绝急救,否则医护人员不急救也会被怪罪。所以,旁人很难以代为决定此事,而强去代作决定,也未必是好,因为凡夫无神通,不知临终人真正心意(也有可能——临终人很想被急救)因此,以凡夫散乱妄想心,自以为是,去代作任何决定,未必明智,不如谦卑恭敬,一心念佛,自有好路

 

再说,对「已插管」的人,临终前,若又刻意先去拔管,对其肉体而言,「拔掉」,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刺激动作呢?反而变成临终作「拔」之手术,(大家应有经验,有伤口时,「碰触它」,比「不动」更痛,是否?)对其心情而言,除非他真了解「拔管」的好意,否则,在他的感觉——也可能是「被迫窒息」或「被夺去生机」(甚至是「被杀」)。

他若信愿求生西方,当然没问题,但,假设他不愿生西方,而是很想活在娑婆,别人自作主张,强替他拔管,他也可能起瞋恨心而受苦,并不见得会因拔管断气,就解脱痛苦,所以,末学选择「一动不如一静」,而集中心力在信佛念佛。

 

助念存心

 

接着再谈到助念「存心」的问题,我们应该要存感恩的心——就是感恩临命终的人,他亲自以生死的痛苦来帮助我提起正念,是他为我助念啊!——是他帮助我发起信愿念佛的正念,否则的话,我必然是在睡觉、打妄想、作白日梦、甚至是在造业堕落。

 

也感恩阿弥陀佛安排接引我,安排他来为我助念,所以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心态,绝对不要以一种高姿态去指导人。助念并不是要去指导、或者去命令、或是去帮忙,而是要以一种谦卑的心来祈求,祈求——阿弥陀佛以本愿的大力来接引,也祈求——临终的人在茫茫苦海当中,能够牵到佛的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助念       往生)(五明学佛网:助念       往生)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大寂尼师: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 

 大寂尼师:临终、中阴身、作七、度亡开示(如何对往生的亲友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大寂尼师:死后助念难生净土的实例 

 郑振煌居士: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六、“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四、临终的解脱与往生——说“ 

 杨云唐居士:无我与往生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朝向西方路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妙莲长老主持佛七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