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而心无色,不可见取”,心不是色法


   日期:2012/11/5 11: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我们看这段文,这段文的意思很深,三十分钟讲不了。‘而心无色’,“心”不是物质,这个“色”是讲色法,像五蕴里面讲的“色受想行识”;心不是色法。现在科学把它分成两大类︰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佛家讲的色是讲物质,讲的心是我们今天讲精神,可以这么说法。因为它里头有真心、有妄心,我们凡夫的这个心是精神这一部分。无论是真心、是妄心,它不是物质,所以你眼看不见,耳也听不见,身体也接触不到,连你心里头想都想不到。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那个“意”就是念头,都达不到。六根里面能力最强的,功能最殊胜的是意根。我们常常打妄想,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可以想前想后,想过去无始劫,想后面未来的无量劫,都可以能想,想这一个世界,想外层空间,想诸佛的这些剎土,你都可以想。但是这个心想不到,这决定想不到的,它不是色法。

  所以佛说“不可见”,六根决定达不到,“不可取”,他这四个字是两句话,‘不可见取’是“不可见”、“不可取”。“取”是什么?执着,你决定没有办法执着。实在讲“不可见”、“不可取”,不但是心,色也是如此。色,我们说第一个跟我们关系最亲密的是我们的身,我们的身可见,决定不可取。取,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有“占有”的意思,“我得到”的意思。我们这个身体自己能不能得到?不能。现在科学家证明,我们身体的细胞新陈代谢,剎那剎那在那儿换,旧的细胞死了,新的细胞生了,不可取!如果可取的话,我的细胞是永远是这样子,不生不灭,那我就取到了。不可取。你知道这个身都不可取,何况身外之物?换句话说,哪一样东西是你的?连自己身体都不是,你才叫真的觉悟了,你真的看破了。看破是明白了,彻底明了了。

  佛法里头常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世出世间法就是一个因果。因果何以不空?那我们要问:“因果在不在万法之内?”在。万法皆空,为什么它不空?这个要搞清楚。因会变成果,因空了,果又会变成下面一个因,果也空了,所以因与果都不可得。所谓“因果不空”是说什么?因果转变不空,它互相转变,因转变成果,果转变成因,因又变成果,果又变成因,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循环不空,讲这三桩事情:转变、相续、循环,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佛在这部经上,这部经好!言简意赅,经文不长,教人要断恶修善。为什么?你能够断恶修善,你的转变愈转愈好,你的循环相续是愈来愈自在。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麻烦了,你的转变就愈转愈恶劣,相续循环是往下堕落。

  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别人给你做主宰,自作自受,佛也不能帮你的忙。一般宗教里面讲的上帝,我们佛法里面讲的心、讲的性。你看昨天伊斯兰的穆斯林他们报告,给我们简介,一切都是阿拉主宰的。阿拉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主宰,他说的阿拉就是我们讲的心性,但是他还没有讲到真心,他讲的是妄心。为什么?他要做主宰,那主宰是妄心,真心里头不做主宰的,真心里头没有这个妄念。也讲得相当高了,只隔一层,那一层翻转的时候,真心就见到了。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我们要常常记住这句话。《般若心经》上就讲得很具体,讲得很透彻,经文头一句,“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观就自在了。观是观照,什么叫“观照”?菩萨用心叫观照,也就是说他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他不是没有,跟我们一样,他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就叫“观照”。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在里面,就叫“思想”。我们凡夫用思想,他们不用思想,就叫做观照。观照能见一切现象的真实相。这里头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看所有一切境界是看成虚妄相,把这个真实相扭曲了,我们见不到真实相。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见到真相。扭曲真相是我们自己,不是外面的现象真的被你扭曲了,没有那个道理!是你自己扭曲你自己六根的功能,与外面境界绝不相干,外面境界永远是中立的。为什么?外面境界是唯心所现的。

  所以佛菩萨跟我们坐在一起,手拉着手,两个人境界完全不一样,他在一真法界,你在六道轮回。决不是六道轮回之外有个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以外有个六道轮回,不是的,都圆融在一起。譬如说夜晚月光很好的时候,很多人在赏月,大家看到一样,各人感触不一样。这个现象你很容易理解,各人的境界不相同,外面景色是一个,绝不因为你的感受而起变化。你从这个小的比喻、小的例子,慢慢去思惟、去体会。不可以研究,一研究就坏了,那是愈想愈离谱,愈想愈“我”,这个道理要懂。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五明学佛网:       )  

 吴润江上师:发菩提心义诀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圣严法师: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第三章 《大乘止观法门》的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竺摩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话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