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最后的目标是回归常寂光,证得究竟果觉


   日期:2012/11/11 13: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最后的目标是回归常寂光,证得究竟果觉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14集 2012年11月1日讲于香港

前面是比喻“以金做器,器器皆金”。

“由上喻可明,若看破诸金器,塔、像、瓶、碗、钏、环等虚妄差别之相,即见诸器中平等真实之金。”

这个比喻古大德用得非常多,在许多经论当中都能够看到。

“以喻离一切法虚妄之相,即见实相。离虚妄差别之相,故云无相。”

这个意思我们一直到现在才懂。以前学这个经,看到这些句子,囫囵吞枣,真正是没搞清楚。我们把这句多念几遍。

“若看破诸金器,塔、像、瓶、碗、钏、环等虚妄差别之相,即见诸器中平等真实之金。”

这些比喻代表什么?代表我们今天所说的物质现象,乃至于精神现象,以及自然现象。这里头千差万别、无量无边,这么多现象。这个现象从哪里来的呢?总有一个来源,这个来源就是平等真实的相。那是什么?空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一切虚妄之相全是从一念不觉、高频率当中产生的。我们在经典上也读过“相似相续相”,那个现象里头没有物质现象。所以今天科学家把这个谜底揭穿了,所有物质现象都是意念波动现象里头产生的,不是真的。要说真的呢,物质根本不存在,它存在的时间只是一念。一念多长的时间呢?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个里头发现有物质现象。佛经上称它为“极微色”,又称之为“极微之微”。佛说再不能分了,再分就没有了;科学家把它分开了,真的没有了。发现它是念头波动现象产生出来的一个幻相。我们今天所看到一切物质现象,就是这种幻相累积,让我们产生一种不正确的观感,以为它又现象,其实它根本就不存在。明就在我们眼前没错,就像我们看电影、看电视一样。画面上所看的相,明明在眼前、明明是幻相、明明不可得、明明是无所有。从这些地方我们细心去观察,不难知道这个相是真妄同时存在。那我们今天只认识妄,不知道真。离妄,放下这个妄的执着,你就见到性了。真心在哪里?真心就在相里头。金在哪里?金在塔、像、瓶、碗、钏、环里头,那就是金。你只要不执着这个相,你就见到金;你执着这个相,没有金。这个地方只有塔、像、瓶、碗、钏、环,没有金,这就叫着相就不见性,离相即见到性了,性相永远不离开的,虚妄相里头它性是真的。这个性就是净宗所说的常寂光。常寂光我们六根都接触不到,离相就接触到了,“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是离虚幻之相;“即一切法”是一切法的真相。原来真相是自性,原来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用这个比喻“离一切法虚妄之相,你就见到真相了”。

“离虚妄差别之相,故云无相。”

物质现象没有了,精神现象跟自然现象都没有物质现象在前。我们认为有无是有物质,没有物质,我们就称它“无相”了。

“于虚妄差别诸相之中,有真实平等之本体,故云无不相。”

“无不相”就是它有个真实平等的本体。所以你不能说它“无相”,它能现相。

“当相离相,相而无相,乃显实相。”

后头这三句话重要。我们怎样才能见性?必须要学会在相中见性,就在有相里头见无相,你对于这个幻相就不会执着了。你不会在这些现象里头起分别、起执着,起心动念,不会了,因为你知道它根本不存在所以一定要“相而无相”。不是把这个相毁掉,你就见到“无相”,不是的,毁不掉的。一定要就在相里头见“无相”。这个地方“当相离相”,“离”是不执着、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这都是“离”。不起心、不动念是彻底离掉了,那就是佛知佛见;还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是菩萨;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是阿罗汉、辟支佛。所以阿罗汉、辟支佛见到真相的少分,没有完全见到;菩萨见多分;如来才彻底见到。

下面一段,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但实相离言说。”

实相说不出来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但说不出来,还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错了,着相了,就不是离相了。所以说不出来。

南岳怀让法师,也是老师告诉他,他见性了,老师说:“道一句来”,就是你说一句我听听。怀让大师就说了这么一句。“说似一物即不中。”这说不出来。这一句话就通过了,他明心见性了。

“故实非任何世间譬喻所能深明。”

说不出,也不能想象。

所以“于上喻中。”

前面讲的比喻,“以金做器,器器皆金”。

“若误认为实有一具体之金相可得,则仍在相中,而非无相之实相矣。”

比喻难。这个比喻指出,这些东西、金器通通都不执着,你看到黄金了,真看到了。现在我们这些相都不执着,那有没有什么黄金给你看到了?没有。没有什么?这是空相。但是空,它又不是真空;它空能生有。所以佛在那里补充一句,“无相无不相”,让你不要误会“空相”真的是空的。空怎么会是有呢?生有是自性。自性因为没有三种现象,说它作空;但是它又能现三种现象,它又不是真正的空,真正空不能现相的,但它能现相。所以没有东西能够比喻,说不出,也不能想。你这一起心动念,错了!着相了;言说,着得更厉害了。所以佛才说,这个东西是“言语道断”,言语这个路不通,说不出来;而且“心行处灭”,你去想,不能想,越想越着相,错了,你也想不到。那就是说把言语、念头通通放下,你就见到了。“心行处灭”,真的就见到了,才见到真相。

“故云:‘凡有言说,皆无实义。’”

你说这多难。只要是有言说,都真的,都假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皆无实义”,这个你一定要懂。无实义里面它显着实义在里头,这是佛法的妙处。你要从佛的言说当中,把言说丢掉,见到实义了。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教给我们,听经不要执着言说相;看经不要执着文字相,不要执着名词、术语的相,那假设的;不要执着心缘相。心缘是什么?我看到这什么意思。错了,它没意思,你怎么会看出意思出来。没有意思,能生无量义。讲经说法要不要准备?不能不准备,但是也不能靠准备。准备是自受用;演说是他受用。面对面自然就说出来了,不是准备的。一定是先有自受用,而后才有他受用,这一定的道理。你自己没有悟入,你怎么会说得出来。所以,自己准备读诵、受持,我讲的是自受用。自受用里头要注意到,不执着文字相;不执着名字相;不执着心缘相,自然有悟处。为人演说的时候,众生感应,他的感自然有应,说者自然有应,感应道交。双方都不执着,能帮助别人开悟。他听了为什么开悟不了?他执着言说相、执着名字相、执着心缘相,所以他所得到的知识,不是智慧。

底下这一段:

“又《圆觉经》云:‘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这个“觉心”就是真心;这个“觉心”就是前面所说的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它是不动的,它能够见到实相,它能够见到法身,因为“觉心不动”。如果动了,起个念头就动了,起心动念就动了。一动,那个一动就是“无明”,就把你的“本觉”障碍了,你就变成“不觉”了。那么真相就不见了,你见的是妄相。妄相是什么?是阿赖耶的三细相,不是实相。《圆觉经》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好,“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故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真”,就是真如自性,要不要求?不能求。你有求的心,你永远求不到。那要怎么办呢?“唯须息见”。你把你的念头息掉就对了。这个“见”是念头。念老《圆觉经》里面引用得多。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非幻”就是性,自性不灭。他说:

“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比如磨镜,古时候的镜子是铜做的,铜镜,要磨,磨干净了,它就能照。现在镜子是用玻璃做的,比从前进步很多。所以铜镜要常常磨,上面脏的东西磨尽了,镜子就可以用,就可以照人了。

“经中所云幻灭后之觉心,与垢尽后之明现,均指离妄所显平等一味之实相也。磨镜实是磨垢,镜性本明,非从外得。”

这个铜镜本来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能够照人,照见人、照见外面境界,它不是从外得的,是因为有障碍、有脏东西在上面障碍它,它不能照见了;你把它脏的东西磨掉,恢复它的明亮,它又能照东西了。所以“离妄即真”。我们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智慧,这是真的,自性本有般若智慧。

那现在智慧没有了,我们有三种染污。第一个是起心动念,叫“无明”,也就是古大德也常讲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一念不觉”,就动了;“觉心”不动;不觉就动了,就起了波动现象了。那这个波动一个接一个,它永远不停止,而且越迷越深。起心动念是小波浪;分别,波浪大了一点了;执着就更大一点了。所以对于事实真相完全蒙蔽了。“磨镜”就比喻离垢。用这个“磨”字,意思也很深。我们要经得起磨练,在磨练当中不动心,不起心、不动念,你就真正得受用了。在一切境界里头,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把你磨得平平的。你在所有境界里头都不起心、都不动念,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在里面起心动念,你自己吃亏,因为所有一切境界相是假的,不是真的。那么你接触的这境界,称心的,就生贪恋;不称心的,就生嗔恚;称心的,想占有;不满意的,想离开,这就造业了。这个业造得很冤枉。为什么?它不是真的。真的,你造业,可以;不是真的,全是假的。这个什么?就跟看电视、看电影一样,表演的情节你喜欢,你看的很开心;表演的情节惹得你生烦恼,你一肚子不高兴。你不知道那个电影是假的。你怎么会被它勾引?就是你着相了。你不着相就没事。这一着相引起什么呢?引起十法界,引起六道三途。这个东西什么?通通都没有,真的说没有三途,没有六道,也没有十法界。这些东西就做梦一样,梦中的境界。永嘉证道歌上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六道轮回是一场梦;“觉后空空无大千”,你真的醒过来了、觉悟了,全没有了,你找也找不到了,这个话讲得完全正确。所以“真”本来有。你求“真”,就是个妄念;你证“真”,那是更深的妄念。要“息见”,就是“息妄”,你把那个“妄”通通息掉了,“真”自然就现前了。所以说“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众生之见,皆妄见也。”

众生之想全是妄想,这话真的,一点不假。这是我的看法”,妄见;“我的想法”,妄想。为什么?佛没有见解,没有说“我的见解、我的看法 ”,佛没有;“我的想法”,佛没有,佛没有什么看法、想法,如如不动。这是真智慧现前,定慧。定慧就是佛。你向他请教,你提出问题,他从定慧当中流露智慧来回答你,叫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众生有见、有识;佛菩萨无见、无识,用性德来应你,来帮助你解决问题,来修正你的错误。所以“真者,佛知见也。”“佛知”,无知;“佛见”,无见。无见无不见;无知无不知,这妙啊!

下面这一段讲得详细。

“又《要解》云:‘吾人现前一念心性。’”

“心性”就是自性。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

这不在中间,就不是空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它不是时间。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自性,你不能去找。这一念心性在哪里?它无处不在,它无时不在,它没有空间、没有时间。在哪里?就在当下。

“非青黄赤白。”

这不是有颜色的,它没有颜色,没有色彩。

“非长短方圆。”

它没有形象。

“非香非味,非触非法。”

你鼻闻不到它。“非味”,你舌尝不到它;“非触”,你身体接触不到它;“非法”,你的第六意识缘不到它。它什么都不是。

“觅之了不可得。”

为什么?你“觅之”是以心求性。错了,头上安头。

“不可言其无。”

虽然它了不可得,它能现相。

“具造百界千如。”

这就是《还源观》上“从一体起二用”。它能现全宇宙;你不能说它有,全宇宙都是妄相。所以《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实报庄严土例外,没有讲。那就说明实报庄严土也是虚妄的。这桩事情,我们到现在总算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极乐世界有没有?有!可不可以留恋?不可以!因为它也不是真的,它不是永恒的。因为你证到妙觉果位,极乐世界就不见了。它也是梦中境界,梦里明明有,一觉悟之后就没有了。觉悟之后你哪里去?你回常寂光了,它就没有了。这是事实真相,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学佛最后的目标是回归常寂光,证得究竟果觉。回归常寂光,回归到哪里去了?回归到遍法界虚空界,那个叫“法身”。无量无边、无相、无不相、常乐我净,这四德圆满具足,真正不可思议,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那么下面说:

“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

“缘虑”是什么?你没办法想象的。你想,全错了;你用言语说也错了;你用文字写也错了。

“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非离此别有自性。”

这些东西,“缘虑”,“缘”是第六识;“虑”是第七识;分别是前五识,语言、文字,这些东西。自性就是真心,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这有个小注:

“如上喻中诸器皆不离金。”

这些东西也不离自性,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

“要之,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这两句话重要。离一切相”就是不起心、不动念。只要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即一切法”。本来就是自性,就是自己,我们前面所说的“现前一念心性”。一切法都是“一念心性”所变现出来的,佛法也是,世间法也是。世间法跟佛法不二。迷的时候有二、有三;悟的时候不二。

“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

“无相”、“无不相”你都见到了。你要是“离”,通通放下,就见到“无相”;你觉得这一切就是的,你就见到“无不相”。

“不得已强名实相。”

“实相”两个字也是假设的,也不是真的有个“实相”。你要以为“差别相”之外真有个“实相”,你去找去,你永远找不到。为什么呢?原来“差别相”就是“实相”。“无相”是“实相”;“无不相”也是“实相”。所以“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多念几句、反复念几句,慢慢你就明白了。问题全不在外头,都在自己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只要你有这个东西,你就永远讲不清;你要把这个东西放下,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就在当下,得受用。

“可见实相乃吾人当前一念心性之强名。”

这个名字,勉强用的,不是真的,它没有名字相。字相全部都是勉强建立的,为了教学方便建立的。你不知者就证得;你要执着就麻烦了,死在名相之下。所以为什么马鸣菩萨教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不可以执着心缘相。自己以为怎样、怎样,全是你自己的妄想、你的妄念,不是事实真相。

“吾人一念心之性。”

这个“性”是本体,是一切万法的“理体”。

“强名为自性。”

勉强取个名字叫“自性”。你千万不要执着真的有个“自性”;你要执着,那就错了。所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句话重要。“可见实相乃吾人当前一念心性之强名。吾人一念心之性。”这性,“强名为自性。”

“二祖觅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无。”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传承禅宗,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才出现一个慧可。慧可很难得,求老师父指点,老师父在打坐,外面在下雪,他站在门口。站了多久呢?那个雪下到膝盖了,总有一尺多深了,那下了很久了,他还站那里。老和尚还是闭着眼睛,老和尚很清楚,老和尚是达摩祖师,如如不动。慧可表示他的诚心,那个时候出家人身上都带着一把刀,戒刀,衣服上这个带子就是挂刀、栓刀的,把刀解下来,把自己这个手胳膊这里砍断,拿着这个左手供养老和尚。老和尚这个时候不能不睁眼睛了,他说:“你这是为什么?”慧可说:“我求大师安心,我心不安,求大师安心。”达摩祖师伸出一只手,现在很多达摩祖师的像,都造的这个像,这就是“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法师想了半天:“我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我的心。达摩祖师说:“于汝安心竟。”我把你心安好了。他在这一句话里头开悟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最后目标       回归常寂光)(五明学佛网:最后目标       回归常寂光)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回归常寂光,真正是到了大圆满 

 净土法门法师:回归常寂光,度生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