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谈念佛


   日期:2009/7/9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谈念佛
资料来源:佛法飘香尘世

经典统说不外经、律、论。经乃定学,律乃戒学,论乃慧学。但每部经均含此三义,决不能截然分开。犹如三无漏学是一而非二非三相似。经传到中国后,方分出宗、教、律、密、净几大宗。此并非佛意而为,是后人为修习方便,为适合众生的根性渐趋而成。其它宗门教下修习方法入手都较难,尤其当今之人,根性、因缘远远劣于古人,欲修业尽情空之法,更是可望而不可及。唯独净土宗是最简单、最直捷,只要坚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至一心不乱,即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极乐。利根、钝根都能成就。

但必须诚心念佛,念佛的意义就是求得现前一念心的觉悟与明白(佛号乃本心,念佛乃始觉之心),一念具足十法。“一念念佛,一念觉悟;念念念佛,念念明白”。人们所以不觉悟不明白就是心里存着糊涂想,以此支配身体做糊涂事。

糊涂想:意三业,贪、嗔、痴。

糊涂事:身三业,杀、盗、淫;口四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正因身口意三业不净,所以整天六根对六尘,分别色声名利是非好丑,在所知所觉上做活计。念佛就是刻苦弃熟就生,放下这些所知所觉,离开能知能觉,而恢复到本知本觉上去。恢复本觉就可成佛。成佛并非另外增添了什么,把心里肮脏的东西扫净,佛性也就现前了。“乌云散,晴空显”。

人心本来是觉悟的、光明的,其体周遍法界。只因无始暗动,被六尘所遮蔽,人的知觉偏在一方面去,只认识色身的小我,而忽略了尽虚空、遍法界的觉性大我。小我乃七大,地、水、火、风、空、根、识假合而成,如将他们分散开这个身体也就不存在了。身体本是不净之物,是“我”的一个极小的支配物,决非是我。如我之后加一“的”字就恰当了。凡夫则不然,对这一不净的肉体爱得尤甚,化妆保养真乃愚痴颠倒之甚!

一般错误的观点以身体为我(我相),我以外的便是人(人相),许多人合起来就是众生,亦众缘合和而生(众生相),众生无不想多活几年(时间的要求,寿者相),其实就是相续相(我、人、众生相续不断故)。此点看破了还能找到我吗?

我乃主宰义。我人之身自己做不得主,饿、渴、冷、热、生、老、病、死……主宰不了。此外日常生活也无主宰之能,好看的多看几眼,好吃的不由多吃几口,贪着五欲难放下。这统统全是生命上的事情,生命是有生有灭的。人除了一个生命外,还有一个慧命,它是永无生灭的。慧命就是人人本有的知觉性。它无形无相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有,无处不是,“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念佛就是培养自己的法身慧命,靠佛力、仗自力求生西方极乐,开佛知见恢复自己的本觉性。

净土法门的好处就是当生成就,此为最大的利益。见佛后诸上善人聚会,共同熏修,慢慢业尽情空,由凡圣同居土上到方便有余土,再到实报庄严土,直到常寂光净土,方可见佛的真身。如上乘根性生任何一佛土,自性弥陀,西方净土与唯心净土是一个土,一码事。

《法华经》、《无量寿经》为广说,《阿弥陀经》为略说。这三部经都是全事即理的话,其境界和意义都是理无二致。所以一句“阿弥陀佛”是最上乘法,包括无量法门无量咒语,是一切经典之髓。如能将一句“阿弥陀佛”念得相应,当下即得六根清净。

成佛并非难事,佛和众生都是一种观念功夫所成:佛一念具足十法界,众生一念也是具足十法界。若一念贪心起,就是饿鬼;一念嗔心起,就是地狱;一念痴心起,就是畜生;一念疑慢心起,就是阿修罗;一念落于五戒,就转人道;一念落于十善就生天;一念有四谛十二因缘就是声闻、罗汉、缘觉;一念以六度为观念就是菩萨;一念以自利利他、万行平等清净为观念就是佛。

可见观念什么就是什么。想佛成佛,忆鬼见鬼,心邪必着魔,想病病就来。这就是万法心想生,一切唯心造。所以念佛人只要明白此理,就要从心性上起修从念头上开始。每天眼里看佛,嘴里念佛,身体拜佛,心里想佛,耳根听佛。时时刻刻想到极乐世界去,又怎能不成佛呢?

佛法能否兴盛,在于后人守持戒律如何。大家如能严守戒律,佛法可久住世间,否则佛法必随着时代渐渐被魔法替代,最终而趋灭亡。这即是佛在世大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可见戒律与佛法住世是有何等重要的关系。基本的五戒到任何时绝不得改动。改动者即灭佛法者。可见持戒与念佛是同等重要的。



附:

发心与持名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于念本性,忽然契合,了知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无念而念,念而无念。

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

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一句佛号,念得纯熟,万缘放下,能所顿空,即是无住;一句佛号,朗然明白,相续不断,即是生心。

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不落思量,直起直用,自得心开。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唯此念佛法门,上下兼收。专中之专,顿中之顿,真中之真,圆中之圆。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华严奥藏,法华精髓。



功 德

功德乃“阿弥陀佛”一句圣号也。古德云:“万德之本,全德立名,以名召德,名外无德。”

功,是功夫,即一心专念弥陀的深浅程度。

德是身体力行为德解。

修性依赖命的能量供给,没有修命的能量,修性只是一句空话;若修功不能贯通五脏六腑,仅表现经脉的联贯,则修命也是枉自劳神。

极化“元音”,元即是道,道即是我,我即是真,真即是心。

佛说:“行大智慧,度于无极。”然则物不异我,我不异物,物我玄会,归乎无极。



念 佛

若要念得真,只要真的念。不走形式,不求目的,无非分之想,老老实实,恳恳切切,信愿持名,这就是真念;不攀无求,行住坐卧一声佛号不间断,即是真念;念时心无旁杂,自己清清楚楚听得真切就是真念。此即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与不念的念头全舍掉就是真念,久之功夫成片,往生在握。

修行有一特殊规律,即“以无所得心修一切法,一切法皆可得;以有所得心修一切法,一切法皆不可得”。念佛无计量,清净平等心就是佛。

佛说:“贪多业亦多,贪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

知法入法全赖自己观察,信得切,心无旁杂,即得圆满,而非是处境所闻所得。只有“现观”、“自观”方能对佛法体验深、信得切,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持名法名契理处

在于“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念所念,能生所生,能行所行”,皆是实相的正印。此法门单绝亦契机系根机与时机,持名一法普被三根,广应群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方便之义全在利乐众生,故可称大乘之究竟。此法门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不离佛法,而行世法。只要深信切愿,一向专念,必得往生。



信深、愿切、行专

诸佛菩萨的发心,无异无别,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得之果是上与十方诸佛同一心,下和六道众生同一体,方称感应道交,我们的信才深、愿则切、行则专。如能明理修行,方不枉为此生,否则无量劫难脱轮回矣!

纯印老人常讲:“世间本来没烦恼,烦恼全是自己找,凡事不走心,就不会有烦恼。”

烦恼即无明,只要看得开、放得下,心必清净,可转烦恼为菩提。其实烦恼与菩提是一件事的两方面,迷时称烦恼,悟时称菩提。众生只要用佛号伏住烦恼,必得大自在。老人家所说的“不走心”,即是看开、放下的修行方法。当然其中包含忍辱法门。



普贤菩萨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听此偈吾心不寒而栗,人生受八苦之迫实无可乐。

此偈妙绝,在岁月更替的日子里,人犹如少水的鱼,应感到生命流逝哀痛。

佛说“人命在呼吸间”,我们怎会知道无常什么时候为我们的生命划上句号?既然如此,理应为自己的生死大事早作准备。哪一天不见阿弥陀佛,哪一天这个心就不能放下,切不可轻松啊!


净土以念佛为主

念佛若能一心不乱,专持名号不旁杂,诸罪障可消,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经典虽多,但只要倡导“以忆念佛,称弥陀号,愿生极乐”,即可视为同类经典,修净土持之无妨,但宜以五经为主。



佛法在哪里

佛在自心,法在自身。佛要自己做,功要自己修(功即诵佛号的功夫深浅),所以佛法靠自修、自证勿外寻。学佛学的是一种境界,决不是神通,也决不是练成什么功夫,有人看似没有用功,实际境界很高,能说他修得不正吗?境界是内在的,但能表现出来,待人接物、举止言谈,此即内外一如,诸法空性。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含万象”。无生无灭无形无相的才是真如法身佛,万物有坏有变,虚空无变无尽,永恒如是如是。



佛号一直念下去

本觉佛号忽然契合,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不住有念不落无念,“若然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然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应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言思路绝,不可名状,唯是一心清净本然之体,更有何法而得杂乱。此层次较高,乃达理一心不乱也!达此境界破一分无明,则生实报庄严土,同时分证常寂光土,乃佛矣。



一句佛号具足三种般若

一、文字般若——四字或六字在心中生,口中出,耳中入,循环不休故。

二、观照般若——心不外驰,句句降伏乱心,使自性显露即回光返照,久之智慧即生,明心也。

三、实相般若——能念所念为体即空,性相一如。所以一句佛号可圆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般若波罗蜜从一句佛号生。能死守一句佛号即上上根性人。



当代人修行“三要”

现代人修行法门以精纯为要,此即百年前来娑婆示法“纯印”名号也!因现代人贪心甚重,一经一号恰对治贪心故。若庞杂博览群经,统称诸佛菩萨名号与贪法相应,净心难现,焉有成就之理。

道场以寂静无愦闹为佳。信徒络绎非佛门之兴,乃佛法衰相也,因无人摄心守念真诚求道,当生难成就故。

称名以专称弥陀名号为殊胜。因法界圣贤无不向往极乐称赞阿弥陀佛故。

世人若能接受此理者,决非等闲人,乃善根、福德深厚,历劫精修而未成就者。



十法界的因——烦恼

妄想中包括分别,有妄想就是无明烦恼;有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执著就是见思烦恼。有妄想就有四十一品无明。有分别才有十法界,执著就有六道,执著严重的贪嗔痴就是三恶道。

对五欲六尘执著最严重的财色名食睡,出不了欲界;对财色名食睡、声香味触法看淡了,但对色相执著就脱离不了色_界;两方面都淡薄了,但还有习气就出不了无色_界。六道轮回是怎么形成的?是自己业力牵引,与外界毫无联系。犹如做梦,决没有第二因素参与。这就是诸法缘生,缘起性空,了不可得。

佛法无人说,念佛成佛,虽智莫能解。佛菩萨只能告诉你成佛的方法,能否成就全凭自己,所以佛未给我们什么,自己本来具足的。欲成就无上菩提达一切种智,要亲近善知识,它是一切种智的因。“遇缘不同,成就亦不同”。对净土法门法师,有些出家人不相信他的话,这些人身虽出家,心却不净,无成佛的缘。念佛成佛法门,实在说是佛为末法在家二众讲的,善根福德欠缺的人又怎能相信呢?



菩提心

学佛在自心,成佛在净心。心佛众生不二,菩提心从大悲心生,大悲心是众生心。由此可知菩提心即众生心。一心、一切为众生的心就是菩提心,如何为众生呢?成佛之愿即是。

欲成佛有善根福德,能看破放下,三个条件具足必当生成就。看破是善根,对佛的教诲信解;放下是福德即愿行,必能一向专念,念佛成佛。否则怎能够众生无边誓愿度呢?

声闻修四谛“苦集灭道”,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度,佛修清净平等。



万缘与念佛

万缘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多,它是造成生死轮回不息的业因。业遇到种种缘而产生果报,每个人所造的业不同,所得的果报亦不同。自作自受,共业共受,任何人都替代不了,改变不了。

万缘分内外两方面。外则宇宙万有,人我是非;内则身心世界,妄想杂念。这些看不破放不下,则万般烦恼挂心头。归结就是外在的繁杂境遇和内在的烦恼,称之为万缘。

念佛心不清净,就是业力作怪。“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得人身太难太难了,必须下决心全身心地投入当生成就。念佛关键是一切放下,一心念决不能二心念,要一句佛号从心里清清楚楚念出来,要明明白白听到心里去,念念心不离佛,佛不离心,这才是会念。世尊灭度的五百年是持戒成就,像法一千年是禅定成就,末法一万年是念佛成就。除念佛一法门外,再也找不到出三界的法门了。《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末法不易修的主要原因,障道因缘甚多。交通方便了,科学发展了,生活充实了,这些外界干扰太大。出家人更不易修,衣食丰足,四事不缺,内心必烦躁不安,苦恼重重,又欠看开放下。所以唯有念佛才是对治散乱心的最好法门,念佛修净心,净心由念佛生。




老实念佛

真实履践佛陀教诲的人决不贪图虚名,而是奋发无上菩提之心,深入弥陀愿海之中,唯修念佛。在念佛妙法之中,唯修持名念佛;在持名念佛之中,唯有老老实实单念一句佛号,“不求一心,不求速成,不立消妄念之想,不贪净境,不求神通感应(此五者称念佛五大秘诀)”。

佛号连片即是无上深妙禅,藕益大师讲:“一句弥陀名号,即世尊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此即是本师真传。统摄三藏十二部,系一切咒语之大成。功德不可思议。



念佛往生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

此即上、中、下之根性人,最有善根或平平常常乃至于最愚痴者,但能念佛皆可往生。极乐世界优中劣的层次不一,但具信愿即可入学。学位以念佛功夫深浅而定。念佛成佛法门,是十方佛“出广长舌”无不赞叹弘扬之法门,是殊胜、速效、便利的法门。



呼吸念佛

常人念佛用意(分别识),很难功夫成片,尤其睡觉时,佛号停歇,临命终时处于昏沉不能念佛,岂不是麻烦……如日常将佛号与第七识“末那识”结合起来,呼吸融于佛号,即一呼一吸时随着呼吸加入“阿弥—陀佛”……使善能往阿赖耶识搬运的执著识——末那识,培养成出息入息不离佛号功德,就不愁佛号不连片了。此方法最可修,三、五个月即能达“呼吸即摩诃”。佛号成片,焉有不往生之理。

选自《佛法飘香尘世》 作者:犟牛老居士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五明学佛网:       )  

 黄夏年教授: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 

 黄夏年教授:太虚大师的佛教组织观 

 黄夏年教授:浅议佛教中的科学知识 

 黄夏年教授:真禅法师的佛教文化观 

 黄夏年教授:悼念圣严法师 

 黄夏年教授: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 

 黄夏年教授:佛教是反科学的吗:佛法本身最有科学精神 

 黄夏年教授:泰国、印度、斯里兰卡20世纪的佛教研究 

 黄夏年教授:新世纪佛教发展刍议 

 黄夏年教授:中国佛教理论思想发展史纲 

 黄夏年教授:达摩与佛教文学和生活方式 

 黄夏年教授:近代中国佛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