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愿赋居士:念佛的心情


   日期:2012/11/26 12: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摘自愿赋居士《念佛的心情》附记  

「念佛的心情」所要说的是佛彻底的慈悲与深爱众生的本愿,我们知道了之后也能感激地去爱他而称念名号。有这么的一念,也就是有这么一个爱的感情产生,就得到了名号所包含的所有功德,就已现世往生,再回过头来走我们的人生会更实在。这种佛凡心心相爱的感情并不是年老了自然就能做得到的,越早知道越多时间培养成对佛淳厚的感情。总之,这样的心情念佛并不需要我们花一毛钱,也不多占我们一秒钟的时间,对不对?

「花开见佛」,如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开」什么呢?我们常说「心花怒放」以花去形容心的高兴,高兴得如同花发怒似的奔放绽开出来。「花开」亦是心花奔放绽开的高兴起来。为什么会高兴呢?因为佛要救度我,我一定会被救度了脱生死轮回,有什么比这样更值得高兴呢?啊!「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称念出来,就已现世往生必定成佛,也就是「花开见佛」了。

一、「人身难得」只有人身才有机会以真情去归于佛,念佛成佛,全心投入即得名号的无上功德,无际无量功德,入于法身大士位列等觉。

二、为妄念而胡想和愁烦,实为傻瓜中之大傻瓜。因为妄念是与生具来的,无法断也不必断,任它去闹多久算多久吧!

三、原来不是人在念佛,而是弥陀的慈悲让人念,南无阿弥陀佛。

四、大悲是出世间善,极乐净土从大悲生,故大悲为净土之根。

五、「真实」就是坚固不会变易,「虚幻」就是有生灭变易。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看得到的宇宙万物都是有生灭变异,都是虚幻,由众生的共业幻化而成的。

六、佛号是佛的正觉果体,是实相;众生是生灭罪业,是虚幻;称念佛号是入实则虚出。

七、《阿弥陀经》为什么是世尊自说的?因为这是佛与佛乃能究尽的境界,不是菩萨所能知能问的。所以善导大师劝人决定深信,不为一切菩萨异见、异解之所破坏;纵使化佛、报佛言说要专心念佛及修余善才能得生彼净土者,此是虚妄定无此事也!因为一佛即一切佛,所有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等同,无少差别。是故,一佛所制即一切佛同制,释迦佛指劝一切凡夫,尽此一身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即十方诸佛悉皆同赞,同劝、同证。

八、念佛行者,若闻名号,当作是念:噫!我往生早已成就。礼拜阿弥陀佛尊像,当作是念:噫!我往生早已成就。闻极乐之名,当作是念:噫!我往生之处早已成就。「一念」就是这种感念佛之恩德而发出之一刹那也!此一念即得现世往生,住不退转。身虽在婆婆,实已入极乐净土矣!

九、释尊在「阿弥陀经」说,「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味其语气,恨不将此数语充满一切众生之耳!恨不将此数语钻入众生之肺肠!爱何其切!虑何其深!悲何其至!既父母於至爱之子,晨夕付嘱亦未必如此之拳切也!

十、善导大师云「行者当知,若欲学解,从凡至圣乃至佛果,一切无碍皆得学也!若欲学行者,必藉有缘之法,少用功劳多得益也!」

「信」,就通通拥有这些了!

十一、念佛即须从爱佛功德起,从知名号意义,知恩报恩起。

十二、往生之目的在于上求下化,使众生同生净土,报答佛的深恩。

十三、菩萨观于蝼蚁,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常思利益念报其恩,是为发菩提心。

十四、佛之所以种种为我者,不过欲我念佛也!欲我往生也!欲我永脱众苦,广受法乐也!欲我展转化度一切众生,直至一生补佛而后已也!噫!佛之深恩重德,非父母可比,虽天地不足以喻其厚矣!

十五、佛重父母之恩,甚于供佛。

十六、阿母叫我念佛。我就念佛。念佛就是这么自然平易就好,再多的分析、理解都是多余的。

十七、知道佛号就是佛体,是你我可以了脱生死轮回的一切功德,已由佛代众生完成,而纳入在佛号之内,无条件要送给我们,我们只需谦恭的领纳过来,无须再造作。这样心里头就是「念而不念」「不念而念」了。

十八、父母抱着婴孩,拥之,吻之,说:「这是我的孩子!这是我的孩子!」,对佛号有此喜爱与感受,就是真实感。

十九、我心通佛心,佛智即为我智。

二十、想那么多,分析那么多,干什么用的?只有感恩和接受就好了。

二一、会救得了我,能救得了我,就是大慈大悲。

二二、阿弥陀佛要救度众生,否则就不成佛;现在您已成佛,我就死赖着您,来救度我。

二三、「一心」即是心外无诸行,亦即「信心」于念佛法门;然不废诸行者,诸行乃报佛恩也。

二四、三岁的小孩用手脚缠住父亲不放,叫着「爸爸!」这份心情与亲昵就是念佛的心情,这并不是八十岁老人就可以做得到的。

二五、「观无量寿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噫!佛早已入我的心想中,不断呼唤我念佛,告诉我名号的绝对救度,又体贴众生不知领受,所以垂名现形,使众生能称名忆念,「看得见」真如自性。所以,名号是佛自十劫以来,不断的来自远方的呼唤声啊!

二六、念佛是感念佛的大慈悲心,是知道自己早已由佛得救的感恩心情所发出。如果只有嘴皮子讲「大慈大悲」而心中没有感到已得救的信心,就是不知大慈大悲的真义。

二七、「念念相续」信后不疑的信心,才能每一刹那都相续,否则,又有什么能念念相续呢?

二八、佛号是随信,随称,随有效的。

二九、何其幸运,不死而往生,生还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三十、从佛处得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我的佛。

三一、欢喜!欢喜!蹦蹦跳的心,南无阿弥陀佛。

三二、惭愧的我,幸有阿弥陀佛而欢喜。

三三、在最苦最苦的时候,不要忘记,阿弥陀佛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三四、「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观无量寿经」云,若称念阿弥陀佛,愿往生彼国者,彼佛即遣无数化佛,无数化观世音菩萨,势至菩萨护念行者。

三五、一生彼国者,行则金莲捧足,坐则宝座承躯。出则帝释在前,入则梵王从后。一切圣众与我亲朋,阿弥陀佛为我大师。

宝树宝林之下任意翱翔,八德池中游神濯足。形则身同金色,

寿则命与佛齐。学则众门并进,止则二谛虚融。十方济运则乘

大神通,晏安暂别则坐三空门。游则入八正之路,至则到大涅盘。

一切众生但至彼国者皆证此益,何不思量不速去也?

一切世善福报,不如佛门功德。佛门功德种种,印经功德第一。
    经典无量无边,何种最有利益?现是未法浊世,唯有净上当机。
    他经说理虽妙,凡愚不堪修持;虽有经典如山,心闇还同废纸。
    何如六字名号,闻信即得生西…故印他经亿亿,不如净土经一。
    故今发心印经,当选净土第一。净土教说复多,有专有杂须知;
    信顺本愿为专,疑佛本愿为杂。专修千人千往,杂修万中无一;
    虽然同称净土,此事大须注意。杂修之书千部,不如本愿一部;
    故今发心印经,弘通本愿第一。普劝杂行之人,快快回心转意;
    南无阿弥陀佛,度尽一切愚迷。

皈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愿赋居士)(五明学佛网:念佛       愿赋居士)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