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巴杜仁波切:婚姻与两性之间的关系


   日期:2009/7/1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婚姻与两性之间的关系
  ——龙树菩萨的无上法教
  主讲/巴杜仁波切
  译者/刘之怡

  婚姻以及两性之间的关系和业力有很深的关联。由于业力非常复杂的支配著我们整个性格,而每个人所受到来自过去生中业力的影响又是非常的不同,因此,对于业力是如何操纵著男女之间的关系,我们很难只以几个基本要点就轻易骤下结论。
  我们可以说,一个人真正的性格不一定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个样子。佛教史上最伟大的圣人和学者之一——龙树菩萨,曾写过几封信给当时一位从未谋面,名叫德楚桑波的国王。而在其中的一封信里,龙树菩萨谈到了业力。他说就一般而言,人们很自然的会落入四种不同的业力当中。他用芒果做比喻说明芒果可能里外都熟,也可能外面熟,里面却是生的;或里面熟了,但外表看起来并非如此,或者里外都未熟。
  同样的,人也有两面,那就是一个人外在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内在的动机和渴望。龙树菩萨以芒果的表里来比喻个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动机(发心)。第一种情形是一个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动机都相当纯正。其次,一个人的外表可能会逐渐变得难以应付,甚至有暴力的倾向。另外一种人可能动机真诚,但行为却不容易为人所了解,那么他可能看起来也会相当令人讨厌。而最后一种情况便是一个人的外表举止和内在动机都相当不正。
  由于要了解一个人的真正动机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亦无法确定在一段时间过后,他的行为会变得如何。既然我们无法预知一个人的真正性格和动机,那么在男女两人结婚后所可能产生的困难也就无法避免。在此情形下,婚姻是否能成功,实在是个未知数。只是我们生于这个娑婆世界,仍属轮回世间的一部份,所以尽管男女之间的关系有这么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我们仍深陷在生命的旅程之中,不断随著自己内在的心理模式和外在的环境以及传统的习俗,恋爱、结婚而行。
  由于我们是属于轮回世间的成员,所以自然便会有许多的沉浮、盛衰和冲突。但尽管如此,婚姻仍是有其必要性,因为它本身就是生命中非常自然的一部份。
  为了要更完整的切入这个主题,首先我们必须清楚知道佛法中的一些基本观念。佛陀告诉我们欲望和执著绝对是有害的;在某种程度下,它对人类具有绝对的破坏性。他强调欲望和执著是两性关系的痛苦根源。佛陀曾举例说明欲望和执著就像古印度一种名叫“肯巴”的水果。这种水果看上去很漂亮,但却含有毒性。欲望事实上装满了心理的毒药,它具有毁灭性。因此,除非我们有意面对自己的执著和欲望,否则它将造成我们与轮回之间永不停止的纠缠。也就是说,虽然男女的婚姻关系是属于整个轮回生命的架构中一个非常自然的部份,但我们仍必须了解轮回本质的不圆满,以及耽溺于其中的痛苦与不快乐。
  如果我们放任自己耽溺于这些执著和欲望,而不下点功夫找出断除或放下它的方法,那么我们的欲望和执著便会不断增加,终至无法控制。下面这个例子或许有些可怕,但却也十分适当。我们都知道麻疯病是由一种特别的病菌所引起的。当人们感染到这种病毒时,常常会痒得无法忍受。因此,为了要疏解这种痛痒,病人只有暴露在像火一般强的热源之下,以求一时的解脱。由于热感的接触,搔痒的表层看起来便更加严重。这种方法的尝试,使得感染变得更加恶劣,所以最好别这么做。但在麻疯病人痒得难受的当时,实在无法不想办法做些什么,所以他们根本无法顾到结果是否会变得更糟。不幸的是,这也是我们一般有欲望之男女的运作方法。
  我们出生在充满欲望和贪执的人道,习于随著欲望任意而行,并且期待这些欲望的满足会让自己得到某种永恒的快乐——尽管我们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倘若我们一直耽溺在这种执著中的话,那么它是绝不可能引导我们获得绝对的证觉利益的。但问题是,我们常认为自己生于此充满欲望的人道,所以不得不参与这整个世俗的过程。
  我相信我如此直接而坦白的说出这些,应该不会冒犯各位才对。各位或许都有,或曾有过两性关系,而且了解这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由于我是一个结婚的仁波切(注/藏密佛教有少数此种特殊的传承存在),所以我可以用一种简单而率直的方式来告诉各位事情的实相。如果这些是由一位了无牵挂的出家法师口中说出,那么各位或许会将它看成是一种对自己的批评。然而我既然是结了婚,那么也就和各位一样成为这整个执著世界中的一份子。所以我想,由我来转达佛陀的教法给各位,应该是十分贴切的。
  各位可能都知道释迦摩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儿子。他长大后,娶了美丽的耶输陀罗为后,并生下儿子罗睺罗。虽然如此,他仍领悟到人世间一切都不断在变,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免于生、老、病、死这四种苦,整个轮回世间的本质就是一个苦海,结果他舍弃了优裕的生活和王国。这其中的意义就是说,在遵循这种人类固有的婚姻以及两性关系的生活模式中,要想从中获得证悟是很困难的。
  现在坊间出了不少有关藏密修行的书。在纯净的密法里,确实有和配偶一起修行的法门,但这只有在一个人的修行基础已相当正确稳固,并已达到较高层次的了悟时才可适用。在此较高的层次中,行者已远离一般的欲望和执著,并从五毒中解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或许可以和配偶共同修行,利益众生,就像书上所讨论的一样。
  正如帝洛巴对那洛巴所开示的,我们应该去除的不是外表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贪恋和执著。有很多人将表相的东西错认为真正的问题,但实际上,执著才是造成我们身败名裂和诸多问题的主因。只要我们不追逐并执著于这些表面的事物,外相便不是问题。外表美丽的人或物并没有错,我们不需将它视为敌人或有害的。因此帝洛巴告诉那洛巴,与其和表相的东西交战,不如剪断我们对其执著的线。
  其实,一旦执著去除后,不管任何人、事现前,即便是一位外表非常迷人的人,也不会再对我们特别造成问题了。一旦断除了欲望和执著,修行就很容易进步。一般所认为的我们应该避开轮回的痛苦而追求解脱这事,事实上,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剪断执著的根,那么外相和解脱便有可能并存,而逐渐融合为一。也就是说,一个证悟的众生是可能同时超越轮回和涅槃的。
  上面我们所说的是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修行。在了解我们可能达到此种境界之后,我们必须再回到现实,并且从一个非常实际的角度来考虑两性之间的关系。在龙树菩萨的教法中,他提到几个适用于婚姻和男女关系的基本指导方针。
  首先,男女的相处应基于彼此的了解、爱心、和信任,绝不应像对待仇敌般充满攻击和侵略。彼此之间也不应控制或支配对方,同时期待或甚至强迫另一半要完全顺服自己。它应该是一种负责的表现,两位伙伴彼此坦诚而用心的照料著共有的资产。如果其中一位变卖或甚至偷窃部分家产的话,那么这样的关系绝不会有好的结果产生。这个开示是两千年前龙树菩萨所传授的。现代的社会标准和家庭关系虽已改变许多,但这些在过去曾被尊崇并且实践的法则,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并且越发令人深省。
  龙树菩萨又说,在婚姻的关系里,两性应有一种如同兄妹般的信任和尊敬。或许在现代的社会里,我们已很难找到家庭成员和兄弟姐妹之间还能十分互信互爱的家庭。但在过去传统的印度家庭中,兄妹之间普遍存有一种非常深刻的了解和互助。龙树菩萨以为一个美满的婚姻,需要如兄妹般那种互信互持的感觉。
  龙树菩萨同时忠告说,夫妻应彼此为对方设想,避免做出违反对方意愿的事。他们应互相协调,保持一种如母亲对待孩子般的慈心。
  除此之外,夫妻应彼此忠实地对待对方,就像忠于国王或领袖一样。夫妻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不应被视为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在最高层次的修行中,夫妻双方应视彼此为自己的本尊,就像我们观想观音菩萨或阿弥陀佛为自己的本尊一样。观视对方为自己的本尊和开展所谓的“圣观”相吻合。
  最后我们应该记住,世界上有许多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而婚姻也有可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产生。在古代,做国王的通常有很多妃子,而现在在世界某些地方,男人仍被允许拥有好几位配偶。大家比较少知道的是,在某些地区或国家,事实上,一个女人也可以同时属于好几位丈夫。由于轮回世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社会习俗,因此我们很难概括的论定,认为什么才是最普遍或最正确的两性关系。
  总之,婚姻和两性关系存在著两个层面。就负面或轮回的那一面来看,两性常深受执著和欲望的习气所围绕,以致就如同麻疯病人般强迫自己暴露于火中,以求暂时获得痛苦的减轻一样。但其结果则往往使得自己的病情变得更加严重。至于属于正面或建设性的这一面则非常深刻而且必要,因为在此层面中,婚姻和两性关系常被视为是投身于一个积极有意义之人生的踏板。而在最深的修行阶段中,它可带领我们获得一个神圣和证悟的人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巴杜仁波切       婚姻)(五明学佛网:巴杜仁波切       婚姻)  

 陈兵教授:佛教的情爱观及婚姻伦理 

 王骧陆居士:菩提法用 婚姻之礼 

 曾琦云居士:在爱情中实现涅盘——与现代禅一起讨论佛教爱情 

 仁焕法师:婚姻的定位 

 魏德东教授:佛教的婚姻观 

 药师山·紫雲居士:居士婚姻两性观 三 居士修行可成就 

 药师山·紫雲居士:居士婚姻两性观 二 居士面对YIN业态 

 药师山·紫雲居士:居士婚姻两性观 一 

 蔡礼旭老师:经营婚姻的关键 

 昭慧法师:从普世价值观察女性婚姻观——重读《佛说玉耶女经 

 昭慧法师:TONGJ除罪化与婚姻稳定性——一个非道德性角 

 婚姻不幸者大多是因为邪YIN业障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