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大圆满的窍诀


   日期:2013/1/3 16: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百日共修里,我们主要是修加行,正行部分现在还没有正式学修。但是我们今年讲《普贤行愿品》的时候,已经把最终要达到的境界讲了。《普贤行愿品》里所讲的境界就是大圆满的境界。

    以前我也给大家讲过,我们被束缚在六道里,不得自在。到底是谁在束缚我们?是不是显现在束缚我们?是不是这些名闻利养在束缚我们?不是。显现有清净的和不清净的。其实,清净和不清净是我们自己的分别。是不是这些清净和不清净的显现在束缚我们,因此而不得自在呢?不是。是贪着和执着在束缚我们。我们现在要放下贪着,放下执着。当你不执着的时候,显现就不会束缚你,不会伤害你;你若执着了,显现就会伤害你。

    我们根本用不着逃避,也是逃避不了的,关键是自己能放下。什么叫放下?不执着叫放下。不执着慢慢就不分别了。那什么时候才能放下呢?看破才能放下。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特意去做一些事情,或特意不去做一些事情,这都是没有放下。我们有时自己特意去放下,实际上还是没有放下。真正放下的时候是自然而然的。你看破了,自然就放下了。

    比如,你去接触或不去接触一个人,你去做或不去做一件事,真正放下了,自然而然就不影响你了,接触、不接触都一样,这种心态一直是平静的。我们有时候是在抉择:“我不接触;我要接触”,这是一种特意的心态。

    因果是真实不虚的。无论是外在的因果,还是内在的因果,都是自然规律,是改变不了的。不去执着因和果,不特意取舍因果,这叫超越因果。春夏秋冬,生老病死,成住坏空,都是自然规律。

    所以我讲过,解脱不是要解脱生死,而是要解脱生死之苦,就是对生死没有执着,你真正做到了,这叫放下。放下了,你就可以不生死,也可以生死。在显现上有生死,但是你不受它的影响,对你来说和没有一样,这叫了脱生死。

    我是有甚深感触的。当特意放下的时候,内心的空虚与患得患失仍然存在。这说明还是没有放下。真正放下了,就像看电影或看这些幻相一样。如刚才所说,这个人你是否接触,这件事你是否去做,这是因缘的事。这个人,你有因缘接触就去接触,没有因缘接触就不接触;这件事,你有因缘就去做,没有因缘就不去做。不是特意而为,是靠因缘所致。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我们经常说“随缘”,这叫随缘,让它自自然然的发生。你不动心,就不会受它的影响。任何时候都是心平气和。来、去,聚、散都一样,不是假装,而是发自内心地放下。

    就如刚才讲的,一切显现不会束缚我们,是执着在束缚我们。所以当时帝洛巴劝告那诺巴:“孩儿啊!不是显现在束缚你,而是执着在束缚你,所以放下执着吧!”意思是,你执着什么,什么就束缚你,你就不会得到自在和解脱。这主要是站在空性的角度来讲的。

    我们的传承上师西日桑哈当时跟莲花生大士讲:“更夏而玛心”,“先夏让卓”。就这么两句。

    “更夏”是显现的意思。“玛心”是不要执着。意为无论是清净或不清净的显现都不要去执着。“先夏让卓”,“先夏”是指这些显现,“让卓”就是自解,即自然解脱,当下清净、圆满。意即无论显现的是清净或不清净的、好的或坏的、顺境或逆境,都是当下清净圆满。这里讲的是大光明的境界。

    其实,根本就不用去取舍,不用去执着,不用去分别。无论是清净还是不清净的一切显现,自自然然就是解脱——它本身就是解脱的,就是清净的。所以我经常给大家讲: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执着清净和不清净也一样,最后对佛的执着也要放下。为什么讲十法界以外的一真法界呢?十法界里的四圣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对十法界里的一切都要放下,你才能进入一真法界。

    西日桑哈上师一共给莲花生大士讲了两句话,莲花生大士就彻底证悟了。无论什么显现,都不要执着。因为一切都是平等、清净的。“让卓”就是自身解脱,自己本身就是解脱的。解脱是清净的意思。一切显现都是平等的。心清净则一切清净,心不清净则一切不清净,你所谓的清净也是不清净的。若是你不执着、不分别,你觉得不清净也是清净。

    清净、不清净全在于你的内心。你心里没有执着,没有分别,一切都是清净的。你心里若是不清净,对表面上看很有修养、很柔和的,认为“这个人清净!”对表面上看不是特别有修养,不是特别柔和的,认为“这个人太不清净了!”若以此标准来衡量,绝对是错误的。自己没有分别、执着,一切都是清净的;执着、分别了,一切都是不清净的。庄严也是,比如,觉得这个房间布置得挺好,很庄严;觉得这个寺院建的规模很大,很庄严;觉得这个人长得很好,很庄严;觉得这个人穿着法衣,很庄严……拿这些标准来衡量,都是错误的。什么叫庄严、不庄严?放下了,一切都是圆满的;没有放下,一切都是不圆满的。圆满了才叫庄严。

    莲花生大士讲:“啊作巴钦波难炯毕”,“秋檀杰日巴劲巴多”。

    “啊作巴钦波难炯毕”:“啊”的意思是我。“作巴钦波”的意思是大圆满。“难炯毕”是瑜伽师。“秋檀杰日巴劲巴多”:“秋檀杰”是一切法。“日巴”是觉性。“劲巴”单纯是觉性的意思。此意即:我证悟大圆满的瑜伽师,证悟了一切法只有觉性,彻底是觉性的真谛。讲的也就是大圆满。

    不管是属于有染污的轮回的法,还是属于清净的涅槃的法,一切的一切都单纯是觉性,只有一个觉性——彻底是觉性。为什么说无修无证呢?在这样一个认知当中若能够自然安住,就是大圆满,此时,还有什么可修的?还有什么可证的?所谓的“寻觅修习自己徒劳因,缘法修习延误入樊笼”,就是此意。那这样是不是不用学修了?不是。到那时是自自然然的。要学就学,不要学就不学;要修就修,不要修就不修。行住坐卧、吃喝拉撒都不离修行,不离觉性,一切都单纯是觉性,除了觉性还是觉性。

    为什么说“睡觉是法身,起床是大圆满”?都是一个境界。法身也是大圆满,大圆满也是法身。躺着是法身,站着是大圆满。密勒日巴刚开始遇到的那位上师就是一位大圆满的成就者,他为什么说“白天修白天成就,夜晚修夜晚成就,若是机缘成熟,不修也能成就”?就是指本觉。现在为什么都不敢直接讲大圆满?就怕误会。那时候密勒日巴也误会了,没有明白此意:“若是一个很幸运、机缘成熟的人,不修也能成就。”“我的根基、机缘很好,不是说不修也可以成就吗,我不用修了!”这就错了。要明白,那时是不修而修,修和不修都一样。

    那时的境界和现在的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是有分别、有取舍的,而那时的境界是自然而然、任运自成、水到渠成的。这就是修而不修,站着修、躺着修都是一样。而我们现在是躺着舒服,站着不舒服;躺的时间久了不舒服,站着又舒服,我们是有分别的。当达到修而不修境界的时候才没有分别,那个时候站着修或躺着修都是一样。如刚才所说:躺着是法身,站着是大圆满。真的,达到那样究竟境界的人,是绝对不一样的!

    现在我才明白,当时我在喇荣的时候,我身边的同修里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悟性特别高,学习成绩也特别好。有位堪布,他现在在喇荣,主要是教医学方面的课程,那时我们经常在一起,不论是闻法的时候,还是修法的时候,在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他在修行还是在打坐,很平常。那时我表面上还有很多动作,就是边念边思维,心里有所感触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没办法,外表上也不得不做一些动作,有时候自认为是在安住,有时候稍微有一些觉受等。但是人家就没有什么,任何时候都很平常,也没有特别摆姿态或在表面上特别做什么动作。

    有的姿态摆得很好,有的表面上动作做得挺好,可人家没有,姿势很平常。这么多年,我们两个相处得很好,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他做合掌等表面上的动作。我现在才明白,不是不能特意摆姿态,也不是不能做这些动作,但是没有必要的时候就不做这些,得到大自在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之前有分别的时候还是在分别。

    现在有的人说:“不是说不能分别,不能特意做什么吗?”这要看你自己的境界,自己的修行层次在哪里。你在生活中有分别的时候,修行中也会有分别。真正达到大自在境界的时候,内心里不分别,但是外表上可以分别。我为什么要讲这些?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走偏。我们要修的是智慧,我们要跟真正有修有证的人学。不要神神叨叨的,好像入定了一样,没有这样入定的。言行举止都要正常,主要是内心有智慧就行了。在外表上看精神不正常,言行举止不正常,没有这样的修行人,也没有这样的成就者,这就是修偏了。

    大家都念仪轨的时候,有的人却在那里静坐,这叫不正常,这种人很容易修偏。大家念仪轨你也念仪轨,大家打坐你也打坐,大家诵经你也诵经,大家念佛你也念佛,这叫随顺众生。“我不愿意念经,我要打坐;我不愿意打坐,我要念经。”这都是没有恒顺众生,这都不是修行者。当你真正明白了,修行都是一样的。打坐也是诵经,诵经也是打坐。为什么非要分别?大家在诵经的时候你在那静坐,大家静坐的时候你在那诵经,这就是没有随顺众生,而是随顺自己的习性和爱好了。所以我们要克服习性,不能随顺习性,要跟习气做对,尽量去随顺众生,这叫修行。到时候一切自自然然,怎么都行,你就成功了。大家躺着我也躺着,大家站着我也站着,大家念经我也念经,大家打坐我也打坐,大家念佛我也念佛,大家跳金刚舞我也跳金刚舞。

    有的人,大家在跳金刚舞的时候,他自己在那边散步:“我不愿意跳舞,我也不会跳。”这是在随顺自己的习性,跟着习气跑了。在寺院,尤其是出家众是不允许跳舞的,但我们跳的舞是有特殊意义的,这叫金刚舞。麦彭仁波切和上师如意宝为什么弘扬这样的法?因为这对末法时期的众生特别有利,所以我也不顾一切地弘扬这个法。

    我说过,每天跳半个小时,最起码是运动,对身体有好处,可以祛病、驱魔、消业。有的人不珍惜,在那儿散步,或在那儿打坐。“我怎么都行,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行,到金刚地狱也行……”这个状态是对的,说明一切都放下了。面对一切你能如如不动,不动摇,就都一样。但是表面上还要恒顺众生,就是随境而做。给众生表法,也是恒顺众生,需要笑的时候笑一笑,需要愤怒的时候愤怒一下,都是可以的。表面上可以有恨有爱,但心里应该没有。什么叫感应?佛菩萨有感应,有感才有应,没有应你就错了。

    现在很多人认为:修行人不应该发脾气,修行人不应该骂人,这是错误的。但是这个必须要把握适度。我经常讲,佛像有忿怒的,也有寂静的,该忿怒时就忿怒。有感就有应,江本胜博士对水的实验也一样。我们的自性和水是一体的,万法一心,你真正回归自心了,就和水一样,那是真佛。你对他发善心、说善语,它的结晶非常美;你对它发恶心、说恶语,它的结晶就特别丑。这是感应。真正回归自性的时候就是这样,回归自心了,自心就是真佛。真佛没有想帮助众生、度化众生这个念,但是众生有感就有应。有什么样的感,他就会有什么样的应,清净和不清净的这些境相也是这样来的。心清净了一切相就清净,心不清净一切都显得不清净。

    莲花生大士讲,一切法单纯是觉性,彻底都是觉性,没有不是觉性的,别无其它。那为什么还要说烦恼呢?有的人说密宗里贪嗔痴都不用断。为什么不用断?因为贪嗔痴不离觉性,也不离空性。因为世上没有实成法,包括贪嗔痴也不是实成法,所以烦恼可以变成智慧。它是这样断烦恼的。

    小乘里把烦恼看成毒,然后远离,认为这是断烦恼。大乘里通过一些方式和措施,毒可以变成药,烦恼可以转为菩提,这样就转为道用了,这也是一种断烦恼的方法。在密宗里烦恼是毒,但他有能力、有法力去克服,这样对他就不会有任何的伤害。就像有咒力和法力的人,他通过咒力和法力直接把毒喝进去,但是对他没有任何伤害,甚至对身体和精神还会有帮助,密宗里讲的就是这种境界。因为任何念头都经不起观察,一切清净和不清净的念头都不离觉性,在觉性中安住,也是一种断烦恼的方法。虽说都是断烦恼,但是断烦恼的方式不同。

    烦恼是轮回的因,痛苦的因,无论是修小乘、修大乘,还是修显宗、修密宗,都要脱离痛苦,都要摆脱轮回,都是一个目的,所以并不矛盾。

    我们讲《普贤行愿品》的时讲:“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虽然在世间、在轮回,但是没有被束缚,没有被染污,希望大家都有智慧,内心平等地对待一切人、一切事。但表面上不能平等,否则就乱套了。我现在讲的表面上,是指缘起法,缘起法就是因果。因果规律是自然的,这是佛也改变不了的,但是也不用改变。所以讲修行就是修心,要改变心。若是自己有智慧,怎么讲都是通的,怎样做都是对的。所以我有一句法语:当一切都觉得正常,一切都认为是应该的时候,你就开悟了。

    不圆满的是自己的烦恼,不清净的是自己的业障。你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的智慧不够;你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的慈悲不够。有慈悲的人,没有看不起的人;具有智慧的人,没有看不惯的事。其实,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都是正常的,没有不正常的。只是众生的因缘不同,所以才有不同的显相。

    虽然百日共修快要结束了,但大家修行的决心与精进不能松懈。无论是在山上还是在山下,无论在何处,修行不能间断,自己所发的誓言不能忘记。真的,人生说短也很短,说长也很长。修行想取得成就要靠持之以恒。在哪儿造业都是造业,在哪儿懈怠都是懈怠,尤其一下山,一到红尘中就更难了。

    得人身不容易,闻到佛法不容易,希望大家不要放弃佛法。利用这个机缘,让自己今生解脱,即身成佛!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圆满       窍诀)(五明学佛网:大圆满       窍诀)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十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九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八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七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六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五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四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三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二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一 

 郭元兴教授:九乘佛法之巅——大圆满法门 

 郭元兴教授:大圆满的意义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