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生不能太无聊


   日期:2013/1/25 21: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生不能太无聊

 

在人生的生活中也就是很多人当中,几乎每一个人的口中都会经常出现“无聊”这个词组,但是,我们真正的明白什么是无聊吗?无聊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吗?这个问题本不是问题,但却是现实,因为很多人都不是很明白无聊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无聊?

其实,在人生的日常生活中,人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闲着无事,便会觉得的很无聊,因此在这里无聊的含义便是无事可做。因为人生的生活中我们什么都不能做,因此便会觉得有些空虚,这就是这个阶段的无聊。

细致分析无聊的心态也随着人的生理年龄有关,人生的规律就是这样。少年开始懂得了,开始奋斗,到了青年,开始为生计而奔波,要结婚生子了么,成年,想着如何获得成功,壮年,想着如何让生活过得更好,中年,快年老了,要享受了,老年,又要为儿孙的事情操心,人的一生其实在不断地奔波。而无聊对每个人来说,往往因人而异,各有千秋。

无聊感的产生有很多原因,但是归纳的来说,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部环境的刺激,二是自我情绪的调节能力。对于一般来说,积极的人很少会觉得自己无聊,而消极的人因为不清楚自己的目标与人生意义,没有一个追求,往往会出现无聊感。

那么,无聊感具体有那些特征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有无聊感的人,心情紊乱很空虚。感来自于空虚,而空虚是人在生活中缺乏目标,无法从日常生活中得到充实感和价值感的一种心理状态。在一般情况下,无聊与空虚感是偶尔有的,但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感觉则是失常的前兆。

有无聊感的人,感觉体现很烦恼。觉得这一切似乎有些单调,再也找寻不到刚接手时的那种感觉,因此对于工作与生活的热心度也会随着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便会慢慢的开始对这项工作与生活失去兴趣、感觉单调、

有无聊感的人,人生目标很渺茫。也因为人没有信仰,觉得目标和志向不太适合自己,那么为了生活开心,就不会无聊。人至少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信仰非常重要,非常好,而且得到福报将会很大,譬如:信仰佛教的人,通常都能够得到平安和快乐,因为有了信仰,所以在做事方式,在人际关系方面,都会有非常大的提升,同时信仰还能改变你的命运,让你富足起来,而且能应对一切困难,勇往直前。要做个有信仰的人,你就不会无聊。

有无聊感的人,精神活力很涣散。引起的无聊感,注意力的涣散是当前各种对象都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注意力寻找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对象的过程。这里的无聊感是各种无聊感的集合,不能算做无聊感的定义。

有无聊感的人,现实生活很厌倦。生活本身已发生了厌倦,有无聊感的人,在处世哲学人际关系产生了扭曲。如不对自己的心理随时做出调整、纠正,使它向扭曲的方向发展,变得越来越孤云独去闲。

那么,无聊感具体怎样克服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要有正确认识的态度,做自我调节的人。古今中外的许多贤哲都曾提到用理智控制自己,是做人的一种基本准则。孔子强调修身克己.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不能欺骗自己、排斥自己、拒绝自己,更不能烦恨自己。同时应确立自责。自责就是自我责备,勇于承担责任。在社会生活中,有成败,有得失,有荣辱。从自身方面找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对自己喜欢做的事,要善于投入,容易取得成功,继而产生成就感,这非常有利于自信心的提高。自信,就是对自己能够达到某种目标的乐观、充分估计。应确立自勉。自己勉励自己,自己鼓舞自己,自己激励自己。也就是自己激发自己的积极性,自己作为自己的动力源,自己开动自己,自我发动。

要有志趣相投的精神,做自强不息的人。自强不息并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自强不息是努力的去做好自己,充实自己,不自卑、不骄傲。自强不息应确立自立。确立靠自己不靠别人的观念,把争取个人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自己的利益自己争取,不求别人代办,不求别人恩赐。自强不息应确立自信。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充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自信的人才能自主。信心就是力量,力量来源于信心。自信不是自高自大,孤芳自赏,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的。自信不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是对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的信任,是对自己会做得尽可能好的信任。无论是自主还是自信,必然要落脚到行动上,落脚到积极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上,落脚到充满希望、精神激昂的人生开拓中。

要有愉快接纳的风格,做豁然开朗的人。在社会上有些人虽有生理缺陷,但很乐观;有些人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但却不喜欢自己;有些人并不富裕,却知足常乐;有些人有钱有势,却并不深感快意人。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本身常有情感态度,伴有自我评价的感情,即对自己是好感还是恶感,是满意还是不满意。这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是排斥还是接纳。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对自己采取接纳的态度。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认识。

要有生气勃勃的活力,做幸福快乐的人。其实,人生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优点,也都有弱点。但有的人发现了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后,就当作包袱背起来,老是挂在心头上,连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看不到了。于是自己的精神优势被自身的弱点与缺陷所压垮;自身的潜在能力与智慧被自身的虚张与拒绝所泯灭。当然成功的规律不是说只要悦纳自己就能成功,而是说不悦纳自己就不能成功。事实上,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你自己也一定能做到,关键在于你应当充分、准确、客观地认识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先在心理上悦纳自己。分清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哪些是重要的,先解决;每天把最重要的那一两件事解决了,你的心情会很轻松,心态会很坦然。其他时间就用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吧,把重要的事情做好后,你想整天睡觉也不会觉得无所事事。

要有培养兴趣的习性,做兴味盎然的人。爱好培养自己的喜好,当人感觉到自己无聊时,那么就做这些让你喜好的事情。无聊的时候,适当的休闲和娱乐,最好就是多做点户外运动,游戏需要少玩一点,另外也可以绘画、演奏、烹饪、钓鱼、徒步旅行等等。当然,最重要是你要感兴趣的娱乐,而且要健康的娱乐,这样你才能解决短时间的无聊,参考资料中有一些推荐,可以看看。晚上去公园或草地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多让自己积极起来,做一些可以让自己积极的事情,只要心态积极了,那么你对人生的态度就会产生变化,也不会出现无聊感。

文/罗文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人生       无聊)(五明学佛网:人生       无聊)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需要的佛法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是否需要信仰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法示寿命之理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谁最可靠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教如何观察人生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 

 傅味琴居士:人生八苦(20~31) 

 傅味琴居士:人生八苦(10~19) 

 傅味琴居士:人生八苦(1~9)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