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乱世要用什么心


   日期:2013/2/2 15: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乱世要用什么心

 

今天的乱世,乱世要用圣人的心来对待。圣人是什么心?仁义忠恕,这是圣人的心。仁是爱人,推己及人。义是循理,起心动念要遵守原理原则,也就是合情合理合法,这叫义。这是总的原则,必须要懂得,要遵守。运用的手段就是忠恕。忠是什么?凭良心。你看「忠」这个字,中、心,心摆在当中,不偏不邪,这就叫忠;没有邪思,没有偏见,叫大公无私,这叫忠,以这个存心对待万事万物。现在人都造罪业,要原谅他,所造一切的过失,一笔勾销,不要再问,叫恕,这是恕道。转变,一定从稳定当中去变,如果不用恕道,用法律来制裁,天下大乱。

秦始皇统一中国,不懂得恕道,用严厉的法律,十五年亡国。汉高祖懂得用恕道,他享国四百年。为什么?你能饶恕人,人家心安。造一切罪业的时候,为什么造的?没人教!国家没教,社会没有教,家庭没有教。我们佛也用恕道,这个经文前面读过,人为什么造这些罪业?先人无知。你的父母不懂,不但你父母不懂,你祖父母也不懂,你曾祖父母也不懂,大概要回到高祖父母才有点印象,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丢掉至少一百五十年,一百五十年多少代?所以今天人做错事情,你不能怪他,你怪他就错了。无论他造什么错事情,都不提,一笔勾销,都不追究,把心定下来,好好的学老祖宗的教诲,这就对了。老祖宗东西学了,这佛经上学了,你就恍然大悟,你就开悟,你就明白了。明白了之后,你就回到圣贤,你就回到佛菩萨,你就不会再做错事。所以不可以用责罚,用责罚是决定错误的。

愈是在乱世,最重要的就是稳定,稳定当中来求学、来讲学。孔子在那个时代,是中国第一次出现的乱世,春秋战国,前后差不多五百年才恢复正常。我们今天碰到第二次,可以说现在全世界的局势跟中国春秋战国非常相似。我们看看那个时候这些圣贤采取什么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做参考。孔子在那个时候就是用四个字「仁义忠恕」。今天我们用这四个字,还是很有效。首先叫人家心定下来,不要再责备他,无论干什么错事情,都不要去追究,大家把心定下来,好好的来学习老祖宗的教诲。今天学习老祖宗最困难的一步,就是大家对老祖宗丧失信心,读老祖宗的书,读书的时候里面打很多问号。这也不能怪他,为什么?我们把它丢掉了好多代,受现在西方的文化影响。西方人是怀疑,他不相信人是善人,他认为人本性是恶的不是善的,跟我们中国老祖宗讲的完全相反,跟佛法讲的也是完全相反。但是我们把这些道理讲给他听,他想想也很有道理。

有人曾经问过我,这些人是高级知识分子,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问我今天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吗?我说能够用仁义忠恕就有和平,不懂得用这个,社会会动乱,不能解决问题。在大乘佛法,这汤恩比说的,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要用孔孟学说、大乘佛法。孔孟学说就是仁义忠恕,大乘佛法真诚慈悲。慈悲就是原谅别人、爱护别人,不要去责备别人,要好好的教他。教,自己要带头。教的人自己没有做到,别人不会相信。你自己真正做到了,别人对你有信心,才肯跟你学。所以教人先教自己,我们要救人,先救自己。救社会,救世界,还是从救自己开始。自己没有提升到,到圣不敢说,至少要提升到贤人君子的境界,这是可以做得到的。佛的地位我们提不到,菩萨可以做到。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前面十个阶级是不难做到的,所以一定要自己发愤。

最大的障碍,经典上讲得太多,儒跟道都讲,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欲望,这个东西的确是害人。对于我们的生活,不追求奢侈,求什么?求知足。儒释道都说「知足常乐」,知足你心就安了。我们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够了,多自在!身心没有压力,起心动念远离贪瞋痴慢,远离杀盗YIN妄,你心就安了。心安,智慧就生起来,所以你不生烦恼,生智慧,这个里头其乐无穷。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五一集)2011/8/20 檔名:02-039-055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乱世       用心)(五明学佛网:乱世       用心)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用心与卖力 

 如瑞法师:在生活中善于用心就是修行 

 如瑞法师:学会用心 

 如瑞法师:修行应该善于用心 

 如瑞法师:持戒与用心 

 明奘法师:四祖寺第五届禅文化夏令营讲座——学心经用心经  

 传明法师:禅修的主要途径 七 用心的力量 

 仁焕法师:请法用心与舍命全交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多用心,少用脑 

 宽运法师:用心不同 罪报有别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13 人人都可以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12 心也需要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