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神通的境界与功用


   日期:2013/2/10 15: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神通广大」这句话是常常听到说的,在一般人似乎比佛教徒说的机会更多。但是,「神通」两字的内容,不唯一般人弄不清楚,即使多数的佛教徒们,也未必弄得清楚。  

  因此,来谈「神通」这个问题,虽不是要紧的「热门」,想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当然,作者无意来谈神通的经验,所谈神通的种种,只是将曾见于经律论中的数据,作一番综合的介绍而已(注一)。

  何谓神通?  

  首先要知道的,是神通的定义(注二)。

  变化莫测,谓之神,无拘无碍,谓之通,所谓神通,合起来讲,便是既能使人莫测他的所以,又能为所欲为而了无障碍。当然,除了已经成佛的过去诸佛,菩萨也好、罗汉也好、天神也好、修得禅定的凡夫也好、阿修罗神也好、外道的仙人也好、乃至鬼神也好,虽各各皆有或大或小与或多或少的神通,总也不能到达绝对莫测与究竟无碍的境界。除了佛陀之外,其它的神通之莫测与无碍,都是比较的,都是相对的。  

  在佛教所称四圣六凡的十法界中,从大体上说,除了未修的人与畜生,以及地狱道中的罪苦众生之外,其余的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固然都有神通,即使六凡之中的天神、修罗神、鬼神、乃至人与畜生之中的修定者,也有神通的。  

  因此,神通的类别,有的分为三种:  

  一、由报而得的神通。系指诸佛菩萨,三界二十八天的天人,以及各种神鬼的神通,皆依各各的果报,自然感得。

  二、由修而得的神通。系指三乘圣者,从「戒、定、慧」三学的修持之中,所得的六通,以及外道仙人,从世间禅定的修持之中,所得的五通。

  三、由变化而出的神通。系指三乘圣者,以其神通之力,所变现的种种神通。  

  由此可知,神通所指的范围,的确非常广大。从佛陀境界的随类应化,下至鬼神的感应,乃至一般凡夫与凡夫之间,偶而发生的心灵的交感,均在神通的领域之内。正如璎珞经中所说的「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凡是体验到了天真之心的,即为神;凡是透发了智慧之性的,即能通。天心是定境,慧性是智照。神通是不能离开了禅定与智慧而独立存在的。如由神通而想超出三界,了脱生死,那又不能离开了戒律的持守而可求得的。三乘圣者之能有六通,比凡夫外道之仅有五通,圣者多了一项漏尽通,而可了脱生死,便是由于戒定慧的同时并修。凡夫外道,不持戒,所以仅有得到五通的希望,而不能了脱生死。  

  故在楞严经中,有这样的四段话:  

  一、戒YIN:「YIN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YIN,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二、戒杀:「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师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剎。」

  三、戒偷盗:「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

  四、戒妄语:「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YIN,三行已圆,若大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即三摩地(禅定),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其中所言「尘」者,便是惑障,便是烦恼生死。故在四十二章经中说:「透得此(情爱)门,出尘罗汉。」了脱生死,即是出尘罗汉。  

  可见,神通是神秘可爱的,如果不能持戒,神通也是无用的。  

  五通与六通  

  三界的凡夫外道乃至鬼神,可得五通。出世圣人可得六通(注三),六通的名目,根据大智度论的次第,是这样排列的:  

  一、神境智证通,又称身如意通,又有称为神足通的(注四)。

  二、天眼智证通。

  三、天耳智证通。

  四、他心智证通。

  五、宿命智证通。

  六、漏尽智证通。  

  如果到了佛的境界,又将六通演为十通了,唯此十通,仍属六通的范围,只是把六通之中的第一神境智证通,另化为五通,而成十通。实际上,能够使人看得到的种种神迹,也多出于神境智证通。比如最有名的十八神变是:右胁出水、左胁出火、右出火、左出水、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履水如地、入地如水、空没在地、地没升空、空中行、空中住、空中坐、空中卧、现大身满空、大复现小。这十八神变,都是神境智证通所现的。现将五通六通与十通的配合,列表如下:  

  现在,再把这些神通的内容,介绍一下:  

  神通之皆称为智证通或智通者,乃因神通之产生,不离于智慧,由禅定产生智慧,由智慧产生神通,虽在世间凡夫外道的五通,有的可由药力和咒力产生,但那不能持久,多半的五通,皆依世间有漏禅定之所产生。  

  神足通(注五)之所以具有好几个名称,正因为神足通所包括的范围广大,诸如来去自如,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虚空之中,行坐住卧,变化种种形状,示现种种境界等等,皆属神足通的职责。能使身体如意变化,自在隐现,速疾往还,所以称为身如意通,简称为身通;能够变现不可思议之境界,比如佛能化娑婆世界为清净佛土,能化一身为千百亿身,能使十方诸佛国土,纳于佛的一根毛孔之中,置之一根毫毛之端,所以称为神境通;又因能以神通之力,无远弗届,来去迅速,所以称为神足通。如能得到这一神通之后,钻天入地,移山倒海,撒豆成兵,呼风唤雨,腾云驾雾,那是不成问题的事。有了这一神通的人,又何止只有孙悟空那样的七十二变,那简直可以随心所欲,要怎么变就怎么变。  

  比如提婆达多向十力迦叶学得了修习神通的法门,他便:「初夜后夜,警策修习,于后夜分,依世俗道,获初禅,发神通,转一为多,转多为一,或现或隐,山石壁障,身皆通过,不能为碍,犹如虚空;入地如水,履水如地,在虚空中,跏趺而坐,犹如飞鸟;或时以手扪日月……。」(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十四)  

  这是依世间禅定初禅的工夫,所得的神足通,如与出世间定所得的神足通比较,自又不能同日而语了。  

  再说天眼通(注六),天眼通是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眼根,有了天眼通的人,他的眼力,便可与天人一样,天眼所见的范围,六道众生,万事万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若覆若露,乃至众生的死此生彼,自己以及众生的未来生死,都能看到。神怪小说中的千里眼,能够见到千里以外的东西,有了天眼的人,何止能看千里以外?

  至于天耳通是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耳根,有了天耳通的人,他的听觉,便可与天人一样,天耳所听的范围,凡是六道之中的一切声音,无所不闻,天上的天音乐声,天女天子声,天人娱乐声,人间的男声、女声、乐声、苦声,乃至种种傍生之声,各各饿鬼之声,以及地狱受罪之声。要听什么声、就有什么声,虽能使得听觉的距离无远弗届,但却各各分明,毫不混杂。这与神怪小说中的顺风耳,自又胜一层十层,乃至千百万层了。  

  说到他心通,他心通是能够知道他人的心念,若善若恶,若悲若愁,若苦若乐,若喜若怒,若净若垢,若瞋若恼,若疑若怖,并亦自己观得心念的生住异灭。有了他心通的人,既可知道他人的心思,便可不愁遭受他人的暗算了。但是,他心通只能用于有心念活动的人,如无心念的活动,也就莫测高深了(注七)。

这有一个故事:在唐朝代宗时代,从西天——印度来了一位大耳三藏,他有他心通,皇帝见了,便介绍给慧忠国师见面,并予试验,慧忠国师问大耳三藏说:「你有他心通吗?」他答:「不敢当。」慧忠国师便问:「你说我现在在什么地方呢?」他答:「和尚是一国之师,怎么会去西川看赛船呢?」又问:「现在我在何处?」他答:「和尚是一国之师,怎么却到天津桥上去看弄猢狲呢?」慧忠国师第三次再问:「现在呢?」大耳三藏观察了好久,也观察不到忠国师的心,不知忠国师的心究竟到那里去了。原来是忠国师止住了心念的活动入了定,所以虽有他心通,也是不济事了。因此被忠国师骂道:「你这野狐精,他心通呢?」到了无念之时,他心通是用不着的。(见传灯录五) 

  什么是宿命通?宿命通能知自己在六道之中的过去生死,并知六道众生在六道之中的过去生死。如果有了宿命通的人,过去生中的事,便能回忆,正像人到老年时,仍能回忆童年时代,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中年时代的往事一样。甚至人之回忆,尚有遗忘的许多事,宿命通对于过去生死的种种情形,是不会遗忘的,如果有了宿命通,他对他自己曾经做牛做马,变狗变猪,上升天堂,下堕地狱,谁是过去的父母,谁是往世的眷属,谁又是前身的怨仇,便可历历如绘,了如指掌了。宿命通与天眼通,是相互为用的,天眼通能知未来生死,宿命通则知过去生死,有了天眼通与宿命通,便可知道过去与未来了。  

  最后说到漏尽通,漏是漏洞,有了漏洞的水缸,水是永远注不满的,边注水,边漏水,不把漏洞塞住,注水等于白费工夫。我人修行也是一样,修行的人如果不断烦恼,即使修行,永远也不会了生脱死,有烦恼,便会作恶,作恶便是修行功德的漏洞,修行而有漏洞,修行的功德,永远也不会圆满。持戒,便是堵塞这一生死漏洞的唯一方便。所谓漏尽,便是断除了生死烦恼之根,能断生死烦恼之根,便是得到漏尽通了。所以,前五通凡夫外道乃至鬼神,都可由其报得或由修得,唯有第六漏尽通,凡夫外道以及异类鬼神是没有份的,一定要证到了三乘圣果以上的圣者,才能得到漏尽通。能够不受六道生死的束缚,超出了三界生死之外,所以叫做漏尽通。因此,漏尽通者,即是生死无碍的意思。  

  六通与三明  

  前面说过,神通虽是莫测与无碍的意思,但也是相对的比较的,除非成了佛,才是绝对的究竟的。  

  因此,神通的境界,乃有千差万别了。  

  外道的五通仙人,以神足通所变的种种幻象境界,最多保持延续到七天的时间,其所能够变的境界与种类,也是有限并且局部的;佛及佛陀的罗汉弟子,所变的境界是无限的,全面的,没有暂久的。不过,即使在佛与罗汉之间,神足通的通力,也有极大的距离。这有一个故事:有一次,目连尊者思念他已经去世的母亲,便用天眼看到他的母亲,已生在摩利支世界。他即向佛说:「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护,能够难作能作。我的慈母现在生于摩利支世界,距离此间太远太远了,很少有人能到那个世界去教化她皈依三宝的,但愿世尊慈悲,能去教导我的母亲。」 

  佛陀立即答应了,并问目连尊者:「那么用谁的神力去呢?」  

  目连尊者心想,佛陀常常说他是弟子之中的神通第一,所以便说:「唯愿世尊慈悲,给我加被,以我的神力去好了。」  

  于是,目连尊者,便运用他自己的神力伴同佛陀,向摩利支世界出发:每移一足,即蹈一个世界,即过一座大须弥山。就是这样,一连走了七天,才到摩利支世界。  

  但当教化目连尊者的母亲之后,以佛的神足通,带着目连尊者,回到我们这个世界时,佛陀只说:「当还本土」,「以我神力」,即在言下,佛与目连尊者,便已还到了本土,到了印度的逝多林下了(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四)。以此可知,佛与罗汉的神通,其相差的程度,也是不可以道里计的了。  

  外道的五通仙人,以天眼通所看众生的未来生死,也是有限的,外道的五通仙人不能看出每一众生的最后归宿,也不能看到自己的最后归宿,甚至只能看到未来的一生,除了知道从此死了究竟往何处投生之外,至于再往下看,就看不到了。天上的天人,往往都是如此的,当他们的色相衰败时,便知死亡将至,便可看到死后的去处。同时,天人的天眼,也有差别不等,欲界天人的天眼,只能看到欲界以下的事物,而看不到欲界天以上的事物,下一层次的天人,看不到上一层次的事物,只有色究竟天的天人,可以看到三界众生的一切活动,其实,到了无色界天,根本无有形色可看,所以天眼用在察看上的实际范围,只是欲界与色界而已。再往上去,至三界以上,已不是天眼通的范围而是天眼明的领域了。佛及圣者的天眼,皆称为明,通是无碍,明是觉照,天眼明能够觉照一切众生的未来生死。天眼通,只能知道死此生彼的过程大略,天眼明则能知道每一众生,每一生死过程中的种种行业因缘,丝毫不差。  

  因此,天眼的名称也分三种:转轮王以下的,称为假天眼,四王天以上的天人,称为生天眼,罗汉以上的圣人,称为清净天眼。  

  宿命通的境界,也是万类不等,有了宿命通,能知过去生中的情形。但是,除了佛陀,不能追溯到无始以来屡生屡劫的过去生死,通常的神鬼,只知过去的一生两生,通常的五通仙人,也只知过去的一世两世,由于修持工夫的深浅以及各人善根的厚薄,能知过去的十世百世,那是了不得的成就了。直至阿罗汉与辟支迦佛(独觉),能知过去八万大劫中的生死之事,八万大劫以上,就不得而知了。这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佛与舍利弗尊者,看到一只蚁子,佛问舍利弗,那只蚁子本来是什么?舍利弗便用宿命通看那只蚁子,一直看到过去的八万大劫,蚁子还是蚁子。只有佛陀看到那只蚁,曾经为人,由于业报,一堕蚁身,竟已超过了八万大劫。这个故事,本为说明人身难得,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劝人及时修行的,但也说明了阿罗汉的宿命通,也是有限的。唯有诸大菩萨,诸佛世尊,才能推知过去的无量意劫,事实上,佛菩萨的已是明,而不是通了。  

  他心通,到了无念之境,便用不着,对于三界以上,很少用到他心通了。  

  漏尽通,唯有出了三界生死的圣人才有,所以三界以内的众生,对它根本不能想象。  

  以此可知,神足、天眼、天耳、宿命,此四通的境界,自诸佛菩萨,而至外道鬼神,虽都有份,但却高下不等,境界悬殊;他心通虽通于凡圣,用途多在凡界或对凡界而用;漏尽通则唯属圣人,不及三界。到达罗汉果位之后的六通,实则仅有三通,其于三通,便称为明。在罗汉与菩萨称为三明,到达佛境,虽亦可称三明,但已另有一个名称,而称为三达了。  

  六通与三明,关系殊为密切,六通是三明的根本,三明是六通的升华,有了三明的,无不具足六通,具足六通的,亦将得到三明。六通与三明,可以下表说明之:  

  以凡圣的阶层,来说明五通、六通、三明、三达的配合,则如下表:

  三明既是六通的升华,何以在六通之中,只有三通可升为明,其余三通就不能升之为明呢?这在大毗婆娑论卷七十七中,有这样的解释:「身如意(神足通)但工巧,天耳通但闻声,他心但知他人心,故此不立为明;余三所以为明者,天眼知未来苦,宿命知过去苦,俱能厌离生死,又,漏尽能为正观而断烦恼故。」  

  根据这一解释,通与明的确立,端在能否使人出离三界的生死苦海而定。再则,我们也可看出,凡是偏重于三界之用途的,便不能成之为明,凡是偏重于出离三界之用途的,便可成之为明。换句话说:凡是仅用于有形有色有行动的神通,只称为通,若能兼用于世出世间乃至仅用于出世间法的,才有成之为明。  

  又根据大智度论卷二,对于神通与明的解释,是这样的:「直知过去宿命事,名通,知过去因缘行业,名明(宿命);直知死此生彼,名通,知行业因缘,际会不失,名明(天眼);直尽结使,不知更生不生,是名通,若知漏尽,更不复生,是名明(漏尽)。」  

  大体上说,小乘圣者,均可能有六通,但在未证大阿罗汉以前,只能称通,而不得称明,到了大阿罗汉以上,则又将天眼、宿命、漏尽的三通,称之为三明了。但在一般的说法,三明六通,可以连起来称的,也可以说,三明六通是阿罗汉所具的功德。比如观无量寿经中:「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但是,上面曾说,神通的境界,除了佛陀,其余都是未圆满不究竟的。所谓明,是明白的觉照,但尚未能透达至最高深处与极无限处。唯有佛陀,才能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万法,无不明白觉照,透达穷尽。所以,三明的工夫,到了佛果圆成之时,便称之为三达了。三达,又是六通的再度升华,也是三明的至极之境。

  神通不是万能  

  看了神通的境界与神通的功能之后,也许有人以为神通是万能的,有了神通,便可解决一切的问题。我也曾听有人这样说过:「今天的时代太乱了,人命太没有保障了,主要的原因是出了一些人间的魔王。如果今天,能有一个像孙悟空那样的人物出世,把那些人间的魔王,在不知不觉中杀死,或者给他们一些神通的颜色看看,让他们感到恐惧之时,我们的时代社会,也就不再会如此的可怕了。」  

  以一般人的猜想,这样的观念,虽然幼稚,但却并不可笑。然以佛教的观点来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因为,神通不是万能的(注八)。在一切凡圣的神通之中,以佛的神通最为究竟,但是佛陀虽为无时不觉无所不知的大觉智人,佛陀也非万能,佛陀也有三种不能办到的事:  

  第一、不能度无缘众生。

  第二、不能令众生界空。

  第三、不能灭众生定业。  

  佛陀广度众生,只能誓愿度尽众生,却不能度脱一个与佛无缘的众生,比如有些人们,生在佛时,竟未闻有佛之出世;有些人,舍利弗与目犍连能度他们出家,却不受佛的度化,这都是缘的关系。佛陀虽然发誓度一切众生,却不能度尽所有的众生,教化的责任在于佛陀,学佛修行的责任则在每一个众生,不受教化的众生,佛也爱莫能助。佛陀虽已断尽了一切烦恼,并教众生灭除烦恼的方法,但是各人先世所造的定业,定业成熟,必然受报,虽为佛陀,也是无可奈何。所以即使成佛之后的释迦世尊,由于先世的业因,仍要感受到十种烦恼的果报:  

  一、六年苦行。

  二、孙陀利杀女谤佛。

  三、乞食罗阅城时,木枪刺足。

  四、毗兰邑安居三月中,食马麦。

  五、琉璃王灭释迦族,头背疼痛(注九)。

  六、娑利那村乞食,空钵而回(注一○)。

  七、旃荼女伪装怀孕,谤佛通奸。

  八、提婆达多推下山石,伪破足指出血(注一一)。

  九、在阿罗婆伽林,入夜寒风破竹(注一二)。

  十、娑罗双树间臂痛。  

  至于佛的诸大弟子,除了薄拘罗尊者是无病长寿之外,其余的诸大弟子,几乎都有业障的,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舍利弗的神通,曾与目连比过,远在目连之上(注一三),因其智慧盖过了神通,故称智慧第一,但他也是多病第一,舍利弗的一生,几乎是在病中度过的;另有一位毕陵伽婆差,也以神通闻名,并以神通护法救人,但其自从出家之后,也是经常生病。  

  目连尊者是有名的神通第一,但当释迦族遭受灭族之难时,虽以神通将钵救人,救出之后,活人都成了血水;目连常以神通救人度人,但他自己到最后,竟又被执杖外道围打而死。  

  迦留陀夷是大阿罗汉,他以种种善巧方便,种种神通变化,度了九百九十九家信佛学佛,并皆证到初果以上的圣阶圣位,但当他度到第一千家时,竟被暗杀而埋尸于粪坑之中。  

  仙道比丘本为国王,后来出家已证阿罗汉果,当其在返国途中,其子误以为他将收回王位,而派人来取他的脑袋。他不怕死,但他不忍使他的儿子造下杀父与阿罗汉的双重逆罪,故想以神通之力,逃脱被杀之祸,但他竟然不知如何发起神通,甚至连神通一词也想不到了。  

  莲花色比丘尼,乃是尼众之中的神通第一,但当她在阿兰若处静坐之时,遇到了一个色狼,她虽已是离欲的阿罗汉了,那个色狼仍不放她,她问爱她什么,说是爱她美丽的眼睛,她便以神通,把眼球挖出送他,那个色狼竟然恼羞成怒地说她玩弄妖术,并将她狠狠地毒打了一顿。因此佛陀制戒,不许尼众住阿兰若处。  

  像这种例子,在佛经中是很多的。这不是说神通不灵,而是说神通不是万能,神通是敌不过业力的。阿罗汉是最后一生,即使在最后一生中,也要算清最后一次的业账,因为「定业」,必定受报,如果业不受报,便违背了因果定律,那是不会有的事。

  

  再说,神通的产生,虽说有三种,实则不外报得与修得的两种,变化而得的神通,可以包括在修得的神通中去,所以通常说的神通,总是说报得与修得两种。  

  报得的神通与修得的神通,在功用上是相同的,但在发起或使用上是不同的。从大体上说,报得的神通,是随时可以使用的,随时灵通的,修得的神通,则必须由定力的发动,才可使用神通。所以,阿罗汉可能有神通,但却未必每一位罗汉皆必有神通。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三,有这样一段记载:「时彼长老圆满,有大智慧,不修神通,而作是念:我虽断诸烦恼,不修神通,同诸外道,所有神通。」「断诸烦恼」的,便是阿罗汉,阿罗汉不修神通,便无神通。罗汉有慧解脱与定慧俱解脱的不同,大抵慧解脱的罗汉,若不修神通,便没有神通。  

  另有一个例子,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二,载有一位妙贤苾刍尼,已证阿罗汉果,有一天沿街托钵乞食,经过阿鮏世王的宫前,王臣见她美丽,将她软禁起来,强为她换上宫人的服装,佩上宫人的饰物,把她送给阿鮏世王,王见其美,她遂被污了!第二天,才由莲花色尼以神通飞至宫内的空中,对她说:「姊妹!你已破除烦恼之魔,何不发起神通,逃脱此处,而受这种凌辱呢?」于是教她如何调心,如何修神通。即在须臾之间,妙贤罗汉尼,便得神足通,乘空飞返尼僧的僧团之中(注一四)。  

  由这两个例子,可以说明,罗汉并非皆有神通的。神通主要是从禅定而来的,所以有了神通的大阿罗汉,平时也跟凡夫一样,所见不出数百公尺,日行不过百里左右,所闻不超常人的范围,所知不越一般的领域,所有的仅是血肉之躯。如果要用神通,必须运心方得。  

  同时,除了圣者的神通不会失去之外,凡夫的神通,是会失去的。由于贪心、嗔心、痴心的旺盛,便会失去神通。所以提婆达多由十力迦叶教他依止世俗道,修得初禅而发神通之后,因为自傲自狂,并作无恩之言,而说:「彼十力迦叶与我何力?我自日夜,常求精进,得第一禅定力,是我自求,不关十力迦叶事。」即在言下,便失神通(破僧事卷十三)。  

  佛经之中又有记载,在久远以前,有五百个五通仙人,乘空飞过一个王宫的上空,闻到宫中宫女奏乐娱乐游戏之声,由于一念贪着,五百个五通仙人,竟像段羽之鸟,全部失去神通,跌落在宫中,王问他们是什么人,他们说是飞空的仙人,王令他们再飞走,他们却不会飞了,于是被王当作贼人办了。又有释迦世尊在因地时,曾作五通仙人,并能指令天神不再降雨。经过干旱十二年后,当地国王的公主,便带了许多美女去接近仙人,仙人在YIN欲的贪乐中,竟把他的神通丧失了,天也下雨了。  

  还有,神通的使用,在修得的神通,固然需要入定之后,始能发通,即使报得的神通,在贪、嗔、痴等重大烦恼现前的时候,也会不起作用的。比如龙的神通是由报而得的,龙能变化自如,但是龙有五时不能变化:生时是龙,嗔时是龙,YIN时是龙,眠时是龙,死时是龙。  

  佛教不重神通  

  神通的境界,虽以佛教最高,佛教却是一个不重视神通的宗教。基督徒们,总喜欢夸赞耶稣的神迹,比如耶稣使水变酒,使聋子能听,使瞎子能见,使几个饼几尾鱼,吃饱了几千个人,耶稣能够赶鬼,耶稣能在水上行走等等。其实,这些神迹,在佛教中,简直数不胜数,除了佛陀,即在佛教的高僧,能有这些神迹的,也是不胜枚举。但是佛教,并不重视这些(注一五),佛教多数的高僧,不以有了神通而成为高僧,乃由于他们的人格,他们的道行(道德的行为),超过了常人,所以成为高僧。在佛教史上,虽然也有好多「神僧」,高僧传中,也以神僧列为一科,但是最受后人敬仰,并予后世影响最大的高僧,却不是神僧,而是有学有行,有德有成,有作有为的出家人。神通的作用,虽能轰动一时,但不能影响及后世。  

  佛教是人的宗教而不是神的宗教,佛教学佛,是教人从人的本位上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做起,所以佛陀在世的时候,也不主张仰赖神通度化众生,甚至禁止弟子们现神通。佛陀曾说:「苾刍(即比丘)不应于俗人前现其神力,若显现者,得越法罪。」(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律摄卷九则说:「若对俗人现神通者,得恶作罪。……无犯者,为显圣教,现希有事,自陈己德,或欲令彼所化有情心调伏故,虽现无罪。」可见,佛在原则上是不许弟子们现神通的。佛在僧团之中也很少用神通,佛在人间游化时,在印度境内,由南到北,由北到南,来往周游于恒河两岸,也绝少乘神足通的。弟子之中的目连尊者常用神通,化度众生与折伏外道,佛也绝少明白地要他使用神通,但他所用神通,都能恰到好处,否则,佛陀也是不许的。比如宾头颅尊者,有一次为了得到一只挂在半空中的钵,在俗人面前现了神通,便被佛陀呵责了一顿。又有一次,莲花色比丘尼,在佛前现作转轮王身,也被佛陀呵责了一顿。  

  虽然,为了折伏凡夫的傲慢心,为了显现佛及佛的罗汉弟子们的圣行圣德,并且因此而可化度无数的众生之时,佛及佛的弟子们,是会现神通的。佛陀为度外道迦叶,曾现十种神通,为降伏六师外道,曾大现神通;为彰薄福善来(大弟子)的德行,便使他去以神通降伏失收摩罗山的毒龙。  

  但是,佛教虽有神通,并也会在必要之时利用神通,佛教却不是一个重视神通,更不是以为有了神通为光荣的宗教。佛教的伟大,乃在有其伟大的智慧与伟大的文化,尤其是伟大的慈悲精神,并不在于区区的神通而已。  

  一九六三年二月写于台湾美浓大雄山朝元寺(香港佛教卅五期)  

  注一:禅定者于印度宗教一般视为最重大之事。  

  禅定可发神通:吾人之精神若常离外界而住安静之状态,不涉思虑、不加分别,自然能判断一切而无误。  

  精神既得自由而不受物欲之束缚,不受五官之束缚,则智慧自然显发其本性。其见闻觉知之作用,遂出于肉体五官以上——精神可以自由役使肉体,即所谓神通是也。  

  神通或云四如意足,或云五神通,或云六神通者。神通力用者终不外智慧之自在力而已,以智慧之自在力能使肉体之作用如意变化故。(境野黄洋着,印度佛教史)  

  注二: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寻伺寂静住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入第二静虑具足住,离喜住舍,具念正知,领受身乐,圣者于中,能说能舍,具念乐住,入第三静虑具足住。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静虑具足住。菩萨如是修静虑时,于诸静虑及静虑支皆不取相,发起殊胜神境智通,能作无边大神变事。(大般若经卷三五○,大正藏卷六·七九七页)  

  注三:五眼六通。参阅大般若经三五○、四○四、四○五卷。  

  注四:(一)四神足  

  1.自在三昧行尽神足:「意所欲心所乐,使身体轻便,能隐形极细。」

  2.心三昧行尽神足:「心所知法,遍满十方,石壁皆过,无所?碍。」

  3.精进三昧行尽神足:「无有懈倦,亦无所畏,有勇猛意。」

  4.诫三昧行尽神足:「知众生心中所念,生时灭时皆悉知之,有欲心无欲心,有嗔恚心无嗔恚心,有愚痴心无愚痴心,有疾心无疾心,有乱心无乱心,有少心无少心,有大心无大心,有量心无量心,有定心无定心,有解脱心无解脱心,一切了知。」(增一阿含经卷二一「苦乐品」之七)  

  (二)佛说:「世俗五通非真实行后必还失,六通者,是真实行。」  

  像舍利弗说:「游于世谷禅至究不解脱,不得灭尽迹,复习于五欲;无薪火不燃,无根枝不生,在女无有胎,罗汉不受漏。」(增一阿含经卷四六「放牛品」五九·四)  

  (三)「转轮圣王在世游化,成就此七宝及四神足,无有缺灭亦无亡失。」(增一阿含经卷三三「等法品」三九·八)  

  按:此四神足与罗汉四神足不同,此指颜貌端正,聪明盖世,身无疾患,寿命极长。  

  注五:(一)神足比丘:「尔时世尊告诸神足比丘大目连、大迦叶、阿那律、离越、须菩提、优毗迦叶、摩诃迦匹那、尊者罗云、均利般特、均头沙弥……。」(增一阿含经卷二二「须陀品」之三)

  

  (二)佛上三十三天说法时「便作是念,我今当以神足之力自隐形体,使众人不见我为所在」,世尊在「善法讲堂」「纵广一由旬」的金石上「结跏跌坐遍满石上」,天人围绕听法,而在人间的阿那律尊者「正身正意系念在前以天眼观」「已观三千大千剎土而不见之」。(增一阿含经卷二八「听法品」三六·五)  

  注六:(一)罗汉天眼多能见大千界量同大自在天。(二)天眼四用:透视障碍,明瞩微远,能见未来。遍观诸趣。(三)修四禅方发得天眼通。(四)佛说:「我以天眼观众生之类,生者终者,善趣、恶趣,善色、恶色,若好若丑,随行所种,皆悉知之。」(增一阿含经卷二四「善聚品」之四)  

  注七:(一)则天武后延载元年京师有女人自称圣菩萨,太后召见,所言皆验,后延大安禅师入宫,试女,问心至阿罗汉地便不知,女即变作牝狐,下阶而去。(佛祖统纪卷三九)(二)慧忠国师试太白山人的山、地、字、算、皆胜之。(佛祖统纪卷四一)  

  注八:(一)在大饥馑时,有神足的比丘皆可往郁单曰乞自然粳米,但被佛陀阻止了,为了许多未得神足的比丘不「使长者居士普怀慢之心,受罪无量。」(增一阿含经卷三六「八难品」四二·三)(二)「计目连神足之力遍三千大千剎土无空缺处不如世尊神足之力,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不可以譬喻为比,如来神足,其力不可量也。」(同上)(三)佛说:「舍利弗比丘神力最大」,又说:「然舍利弗所入三昧,目连比丘不知名字。」(增一阿含经卷二九「六重品」之二)(四)佛又说:「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智慧无有量,心得自在。……舍利弗,心神足,得自在。」(同上)  

  注九:(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三四之二记载释尊患头痛:「今患头痛如似石押,犹如以头戴须弥山。」)

  注一○:阿含及律中均说这是由于波旬捣乱,使村人不供沙门瞿昙。  

  注一一:十诵律卷三六:「石堕佛足上,伤足出血,深生苦恼,佛以精进力遮是苦已。」  

  注一二: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声闻品之三:「佛在阿罗毗祠侧,尔时极为盛寒,树木调落。」「今盛寒日,万物凋落,然复世尊坐用草蓐,所著衣裳极为单薄。」

  注一三:参考有部律药事卷十六及增一阿含经卷二九一六重品」之二。  

  注一四:增一阿含经卷四三善恶品四七·七:「波斯匿王主行非法,犯圣律教,谶比丘尼得阿罗汉道,十二年中闭在宫内与共交通。」  

  注一五:佛说:「由禅得神足,至上不究竟,不获无为际,还随五欲中,智慧最为上,无忧无所虑,久毕获等见,断于生死有。」(增一阿含经卷三八「马血天子问八政品」四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神通       修炼)(五明学佛网:神通       修炼)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洪启嵩居士:佛教的神通 

 圣严法师:神通与人通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二 老人能否修炼成功 

 杨惠南教授:“实相”与“方便”——佛教的“神通”观 

 万行法师:身心灵的修炼 

 贤崇法师:禅与企业家的修炼(贤崇在上海交大的演讲)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神通自然 

 吴立民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万行法师:如是修炼才会成功 

 仁焕法师:神通、智慧与了脱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