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慧法师:《优婆塞戒经浅释》四


   日期:2013/2/18 21: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优婆塞戒经卷第三
【摄取品第十三】

善生向佛请法说,菩萨行人具足福德慧德,怎样收入门下徒众并带领弟子呢?

佛说,出家与在家行菩萨道的人,具有福德与慧德,门下可以收徒众;这些徒众是替佛结法缘的弟子。怎样带领弟子,总的要求是有愿断烦恼,愿度众生,愿学佛法,愿成佛道的广大心;护持禁戒,远离诸恶;精勤修行,增长诸善;至心教化如一子想。具体有四原则;一是不为恩报,对徒众施恩不求回报,只让他们知报佛恩、报众生恩;二是不为名称,对徒众不求师徒之名,要有师徒之实才是僧事;三是不为利养,不希求徒众丝毫的财物、语言、身力等供养,只为佛事;四是不为自乐,不希求徒众的拥戴、赞叹,只为法事。

如果违背以上要求原则而收门徒,是拿着佛法僧作幌子,遮蔽名闻利养的恶行之人;是以行菩萨道作幌子,遮蔽臭秽不净的私欲,名为佛法,实为破坏佛法。

佛说,首先要能对门下徒众随时教戒。就是有贪欲时,有烦恼而气愤时,有失去理智而破戒时,相宜说法对治,而达到法体护持禁戒的目的。然后,要对门下徒众讲佛经十二部,让其知禅行法味,让其见三藏深义。依法修行,而自调身心。用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施、念戒的系念思维,护持身口意正行而不放逸。让同修之间相互关怀,相互忍让,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参学,相互增益,共同解脱。只有这样做,才是真行菩萨道的人。

佛说,宁可受恶戒(外道中的牛戒、狗戒等)或一日中身死很多次,也不收一个恶弟子为徒。如果没观准根基因缘,收了恶弟子为徒,破佛戒律,都不如自己死上千百次。为什么菩萨行人收弟子这么难,不观准不能收啊。戒律所规定,宁可断自己身命无数次,也不能收一个恶弟子。这样的弟子不能调伏,破戒恶行,会殃及自身,谤佛善法,破和合僧,让很多众生堕无间地狱,毁坏佛教。要比自己犯禁戒的罪报剧烈而重大的多!如果这个弟子杀盗YIN妄什么都干,大众还会不会信服收他做弟子的法师啊?肯定不会。法师讲的法也不会被接受和认可。很多人会质问,这样的人怎么还可收徒、传法、授戒呢?信佛的人都这样吗!所以,自己先扪心自问我是不是一个恶弟子,为什么那位法师不收我为徒啊。不收是因为根基不够,随时可以成为恶弟子。所以,法师是秉佛旨办事,按佛戒律办事,不敢也不能收恶弟子为徒。到哪座庙,找哪位法师,一旦不收徒,或不授法,别怨法师,要自己找因缘。收弟子特别难,有的法师一生之中只能带一两个、两三个弟子。出家人可收二种弟子,一是出家人,二是在家人。在家人可收一种弟子,就是在家人。在家人不能收出家人为徒,不能受出家人的礼拜,不以师徒相称,这是在家人必须严守的戒律。不看僧面看佛面,是在佛那里,为佛戒所不允许。出家人尊贵,代表世间三宝之一。出家人教出家人十二部经典,要教持戒和忏悔法。还要教其修行八智,一是法智,有择法眼;二是义智,明法义理;三是时智,因时宜对治烦恼;四是知足智,善求有度,适可而止;五是自智,对自己根基有清醒的认识;六是众智,知众生心的差别念,依法方便教化;七是根智,六根能转境界;八是分别智,善观根基利钝。如果做到这样,师徒都增长功德。弟子知道这些以后,能够尊师重教,能够处理好和上师及同修的关系,能够听进去他人的善言。否则,一位出家师收了一个出家弟子,收了就作恶,破坏佛法,弟子做的恶事,师有连带责任。出家人若有在家弟子,也应先教改变习气,不做恶事,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敬出家人,尊敬上级,尊敬故旧,尊敬有德,时于安乐,至心受戒,不妄语,不毁戒,不生嗔,不恶口,不两舌,不讲无义语,说笑不能涉及到三宝,尊重国王、大臣和众生,管好自己的妻子、眷属、怨亲,不轻慢众生,不亲近恶友,不去互相争斗,节衣节食,勤俭持家,少欲知足,修十善、八戒。出家人收在家弟子还要教修菩萨法,就算在穷困之时,也不要吝啬,也要培养他去行布施;教他慈悲善良,公共财物不能偷取,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事不要去做;还应该教育他多供养三宝,不能拿庙上财物;还应该勤修佛法,直至证阿罗汉果;同时,发菩提心。再教化人于佛法中能生清净信,破恶见、邪见。如果能做到这样,师徒都增长功德。出家人教在家弟子就该这么教,千万不要给他皈依完了,就知道他来供养,别的就不管了,他犯了戒也不闻不问,这时师就有责任。在家人收弟子先教持戒,勤修精进;再告诉他,修行很苦,不要勉强。否则,在家人收了在家弟子,没有教化,任由放逸,他有过失时,师要在佛前忏悔。在家弟子要供养父母、师长,修十善,守持五戒等,恭敬三宝,读诵受持佛经;在家弟子要善待周围的人,特别要关心为其劳役之人,合理给予报酬,苦共承担,乐共享受,奖励贡献大的人,永远不许打骂欺辱,让其和睦相处,善心增长等;在家弟子种田要像种田的,做生意的要遵守职业道德,不论哪行哪业,都要作啥像啥,至心而作。让佛事与世事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相互促进,最后达到烦恼解脱。

如果在家弟子为国王的,要爱护人民,要访贫问苦,要抚恤灾民,要兴百业,要社会安定,要鼓励善良,要惩罚恶行,要轻役薄税,要依法公平求财,要公平、公正、公开、合法处理世事,要守护国土,要恭敬三宝,要打击邪教,保持繁荣昌盛的佛化国家。在如法护国上,要重点教化人民,要内施仁政、外施仁德,信因果,远离七种恶事;一是赌博无业,二是乱行捕猎,三是饮酒无度,四是荒YIN邪行,五是恶口相斗,六是两舌挑拨是非,七是非法取财。

菩萨有出家在家二种,出家菩萨收领弟子,是不为难;在家菩萨收领一弟子,实在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受戒品十四】

善生向佛请法说,在家菩萨怎么得受优婆塞戒呢?

佛说,在家人得受优婆塞戒先应次第供养六方。东方为供养父母。供养包括,医药、饮食、衣服、财宝、房舍、卧具、礼拜、赞叹、尊重。在供养心态上还要做好五个方面;一是至心爱念;二是终不欺诳;三是舍财予之,经常送礼品孝敬;四是为聘上族,什么事以父母为先;五是教以世事,父母亲年纪大了,当下的事情不知道,要耐心讲给他们听一听。行孝道是多方位的,可不是子女没冻着父母、没饿着父母就行。

南方为供养师长。对师长要像父母一样供养。师也有五件事回敬弟子;一是发现弟子有过失时及时教戒;二是尽教,不藏一半说一半;三是胜己不生嫉妒,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四是做严师又做善友;五是弟子离开师时要给予财物。

西方为供养妻子。对待自己的妻子也要像父母一样供养,不藏私房钱,不要自己有点钱就胡作非为,让妻子和孩子受穷、受罪,置之不理。妻子也要以十四事回敬丈夫;一是所做尽心做好,要尽心尽力处理好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等;二是勤奋而不懒散,有的人喝酒、打麻将等晚归,不理家务,不孝敬父母,为戒律所不允许;三是所做什么事一定有始有终,不要半途而废;四是当下应该做什么事就抓住机遇做好什么事,如春天该种地,别误农时;五是家里来了宾客,要出来迎接,热情款待,不怠慢客人;如果丈夫同事上门拜访,妻子摆脸色给客人看,那客人出门后,笑话的不仅仅是丈夫一人,而是两人都落个恶名,这男的怎么娶这么个媳妇?实际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六是把室内家具等收拾的干净利索,要讲卫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七是相互尊敬爱戴,谈话和气;八是对自己的孩子,要用软语善巧进行辅导,而不是打骂子女;对待子女,也要以理服人,用道理去教化;九是能勤俭持家,财物不能挥霍,有多余财物要供养三宝,供养父母,种福田、种悲田,用来做功德事;十是晨起夜眠,不要晚上不睡、早晨不起;十一是做饭要讲究卫生,菜也好吃,色香味俱全,而不是糊弄;十二是能忍教诲,夫说妻几句,要好好听着,有事商量着来;不要以恶言恶语相对;特别是在家的女众弟子,丈夫要是说一句,她有十句等着,为戒律所不允许;十三是能劝阻莫作恶事;同时,家丑不可外扬;十四是关心病苦。

北方为供养善知识。供养善知识财物,或用体力帮助作一些事务,诚心请教,礼敬赞叹。善知识也要以四事回敬善友;一是教修行善法;二是教远离恶法;三是有怖时能为救解;四是放逸时能教放舍。

下方为供养为你服务的人。对待为你服务的人要用语柔和、不打不骂,还要关心生活,给予合理报酬。为你服务的人要以十事回敬主人;一是不做罪过之事;二是不要等主人召唤,自觉主动把该做的事做好;三是做什么事有始有终;四是着急做的事,马上做完,不要混时间;五是主人虽一时贫困,终不舍离,不要因为主人暂时遇到点困难,或者遇到点麻烦,就把主人扔下不管,甚至落井下石,抢夺其所剩不多的财产,这种人三恶道等着呢;六是早起干活,勤快一点主人欢;七是管理财物要细心,不要丢失;八是少恩多报;九是至心敬念不忘恩德;十是不张扬丑事恶事。

上方为供养出家人。对出家人要供养财物、饮食、医药等;还要尊敬、礼拜、赞叹等。出家人也要以五事回敬施主;一是善教生信;二是教生智慧;三是教行惠施;四是教持戒;五是教多闻。这就是供养六方,增长智慧和福田。这样供养六方和外道所说的供养六方有本质区别。佛法不排斥世俗,把佛法隐入世俗当中去行做。

佛说,如果有人想受优婆塞戒,增长财命,应当先与父母商量,然后再与妻子商量,还要告诉亲友和周围的人。不光受戒,要出家也如此,要按长幼尊卑顺序一个一个依次告知,还要和子女商量。若感觉机会不成熟,就要慢慢来,逐渐渗透,不要说我想走就走,出家是我一个人的事。可不要这样,不要没等自度度人,先把自己父母眷属等度地狱去。有的人遇到点烦恼,就要出家。美其名曰是放下,那不是放下烦恼,是放弃责任。因为有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如果是企业老总或某地的地方官员说要出家,如国情允许,还要与地方官长报告。地方官长要支持赞叹世间又多了一位善行之人。想受戒在家修行或受戒出家修行都要先处理好世俗这些关系,不要突发奇想,不管不顾。相关人等都同意后,再受戒或出家。对受优婆塞戒的人,师要问,能不能真正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啊?能不能不辜负佛法僧做的皈依啊?能不能盗法啊?能不能受持五戒等。

佛说,是受声闻戒、优婆塞戒甚难。沙弥是十戒,大比丘、菩萨是受具足戒。受戒就有了戒条,就不能随意违犯,就应该遵守。违犯的果报是在三恶道中受大苦恼。本来受戒想自度,结果一旦犯戒,没等自度,反而把自己弄到三恶道去。所以,出家也好、在家也好,修行人千万记住要持戒,说了就要做到,要不然违犯了就要受惩罚。口念阿弥陀佛进地狱,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可悲的事情。心念阿弥陀佛是净念,能净念的人一定是守戒之人。否则,不能持戒,临终时一算总账,破过戒、犯过戒,还是要堕地狱的。

皈依佛以后,宁舍身命,终不依于外道;皈依法以后,宁舍身命,也不依于外道典籍;皈依僧以后,宁舍身命,也不依外道邪众;这样才是真正的皈依三宝。有的人今天觉得念佛挺时尚,就去皈依;明天又看信天主教挺好,就到教堂去做受洗,这不是真皈依。还要知道有五种事,若做了就不能皈依增长财命,分别是乐杀、乐盗、乐邪YIN、乐妄语、乐饮酒。这五事不能戒掉,就不能给做皈依。身体好是前生不杀生的缘故。要懂得因果,用因果去开示一些事的前因后果。如果一个人好偷盗,不但不留善名声,而且钱财也容易被散失掉;生时父母妻儿都跟着担心,还殃及社会及普通百姓,周围很多人跟着受报。妄语、恶口也是有业报的。饮酒,喝醉了觉得自己比谁都大,业报也重。邪YIN更是如此,一是名声不好;二是下生要堕畜生道受报,皈依的人犯了邪YIN,最好的也要堕落龙道,邪YIN重的脱生到鹿、羊、鸳鸯等。破重戒的人,还要堕落地狱。

受优婆塞戒以后,不为贪因缘、虚妄因缘、嗔恨因缘、恐怖因缘所牵引。遇到这些因缘的时候,要躲开才行。受了优婆塞戒以后,有五种地方不应该去,一是屠宰场;二是有卖YIN女的场所;三是酒馆;四是国王或当权者处;五是外道场合。没有定力,就不要到这样地方去。还有五种事不应该做,一是不卖生命,有生命的如鸡、鸭、鹅、狗、鱼等;二是不卖刀剑,即杀生的工具;三是不卖毒药;四是不得造、卖酒;五是不得榨油,榨油时会把豆子里的小虫子压死。

受优婆塞戒之后,还有三种事要注意,一是不做罗网,捕鱼网、捕鸟网等;二是不开染坊,因为对环境有污染;三是不做皮活儿,真正修菩萨道的人都不穿皮衣、皮鞋、不扎皮带。受了优婆塞戒以后,还有两种事不能做;一是赌博;二是种种歌舞伎乐,容易得意忘形,一欢歌一笑语,容易放逸。受了优婆塞戒以后,有四种人不能亲近;一是爱赌赙之人;二是好饮酒之人;三是说话不实,好欺骗他人的人;四是造、卖酒之人。不但自己不去做,而且还要远离这些人。

受优婆塞戒以后,不能放逸,在寒时、饿时、饥时、渴时,清晨、暮落都要念佛都摄六根,静坐、修行善法,而不是今天天冷了,不坐了”“渴了,喝口水,今天不坐了等等。喜时、难时、病时、壮时、老时,不要让这些影响修行,得按照功课来。受优婆塞戒以后,还要学会如法求财;就是正常收入,不能偷抢骗,不能收受不正当途径来的钱财。得来的钱要分四份,一份供养父母、眷属;二份如法留作本钱;三份用作积蓄;四份用于布施、供养,或其它机动用途。

受优婆塞戒以后,财物不要寄放四处;一是不要放于老人那里,年岁大的人看守不住,另外要有个三长两短,财物有争议,说不清楚;二是远处,容易照顾不到丢失;三是恶人处,众人眼里的恶人,随时会对任何人的财物下手;四是有大势力、比谁都横、比谁都厉害的人,可能随时为贪财而翻脸不认账。

受优婆塞戒以后,还有四种恶人应该远离;一是乐说他人过失,张口就说是非;二是乐说邪见,这种人不说正知正见,说的都是与道不沾边的大话、空话、闲话;三是口软心恶,就是口蜜腹剑之人;四是多说少做之人,做了一分,恨不得说到十分,信佛的人都应该缄言积德,说多了没做那么多,此为不实之人。这四种恶人应该远离;同时,自己也不要成为这样的恶人。

如果受优婆塞戒以后,都能依戒去行,应该满六个月,就能接近善知识,行住坐卧都无过失之后,才够得上受优婆塞戒。若欲出家须观察满半年,合和众僧满二十人,合和指的是六和。其中两种分法,一是慈心与身合,慈心与口合,慈心与意合,上座与下座合,持戒与清净合,漏尽与智慧合;还有一种是身合、口合、意合、戒合、利合、见合。总之,过去要出家必须得二十人都说行才可以,加上大德观察的半年,才给授戒。受具足戒以后,持戒修行,从发心修行到证果的过程中,多少劫期间都不能有违犯。违犯了就很难得到果位,漏小了及时忏悔还有可能证得果位,漏大的肯定证不到。

如果知道周围哪位同修有果位,不要给有果位的人设置一点障碍,说我来考验考验他吧。不要这么想,我们没有考验他的资格。这样生心,是给他增德了,但把自己考验完了,会把自己考验到地狱去。他是一果罗汉,只有品级比他高的二果、三果、四果罗汉和菩萨能考验他,让他道业增长。考场上的学生能考老师吗?低于他的人没有考他的资格。他是师父,我们知道什么说什么,不要有考他的心,一考就有地狱业报等着。

受优婆塞戒或有一分,或有半分,或有无分,或多或少,或有满分;就是说受戒之后的受持有多有少。人一旦受了优婆塞戒就应该同时先受三皈、后受五戒。有的人受戒之后饮酒了,少了一分;没几天又邪YIN了,再少一分;不几日又杀生了,再少一分等等。受戒之人受戒之后应该受满分,受几戒就持几戒。在家人(男众)受持八戒,也可以具足受持菩萨清净戒。受完戒以后的人,有六种法需要注意;第一,勿伤众生性命,一只蚂蚁都不能杀,也不能让他人去杀;第二,虽为自己的身命,也不要去偷盗,就算是一分钱,对方没给,也不要自己去拿。犯过偷盗的人,四加行里的暖法不好修,有的修行人见同修修到暖法了,纳闷自己怎么没有任何迹象,就要忏悔自己过去世犯过的偷盗业。为什么说修行是功德,功德欠缺就不行。得不到暖法、得不到四加行,想证果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况下,得暖法的人已证一果罗汉。第三,就算为自己的身命也不能虚说,没有的事不要说,说了妄语就是破戒,破戒就得不到暖法。修行好的利根之人三至七天就可得暖法。破戒的人如不忏悔一生都得不到,这事别怨他人,是自己功德不圆满。修行来不得半点虚假,不是理论上说修到哪里了,只说实相。他人坐几年下来,身上暖法出现,一说身体的种种现象,都能对的上。一说忍法、顶法、世间第一法出现,身体哪里有什么现象,都能对上。一些人不知怎么回事,师父,慈悲慈悲我吧,我要求法。问问自己信佛信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啊;功德圆满是持戒修行证得的。第四,虽为身命,不得破邪YIN戒。就算合法配偶,都要注意地点,不能在路边、公共场所、野外、寺庙或停尸间等处行YIN。第五,虽为身命,不得说他人过失,特别是不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的过失。他有过失,不用谁说,有护法与他计较,除非是师教化人的时候,也只说一些现象,为让其他人受到教育,而不是去指责他。否则,谁说了谁的过失就比他还严重。第六,虽为身命,也不能造、卖酒。在家人受戒后饮酒都是破戒,更别说造、卖酒了。造、卖酒老板不论曾有什么善业,死后必堕粪尿泥小地狱,以粪尿为食,所获业报如此。这六种重戒是绝对不能违犯的。

佛说,如受优婆塞戒以后至心守持,毫不违犯,则可获戒果,就是戒法庄严,生善法。依此修行,会得到无量利益直至证果。否则,虽没犯五戒,却没赡养父母、师长,要得失意罪。失意罪指的是不知不觉当中就造作的一种罪报;失意罪虽然不直接让人堕落到三恶道去,但是也有受报。如对父母不孝,就会有不孝顺的儿子;对公婆不孝,就会感召不孝的儿媳妇等,就是这个道理,有一种不如意的循环。供养没尽到孝心,就有失意罪,不是给钱就是孝。见父母闷闷不乐了,想法让他们高兴起来,方方面面都要做到,哪方面做的不圆满,都没尽到义务。失意罪也属于不清净,而且还是有作。有作就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或做的不圆满。恶意失意罪,罪报要堕落三恶道。

受优婆塞戒以后,愿意饮酒,甚至酗酒的人就有失意罪。一般的初行人没有能力把酒化掉,有的修行人饮酒能把酒化掉,酒下肚以后,能从脚排出去,使之在体内不起作用。平常人恰恰相反,酒在肚子里一闹,脑袋就不听使唤了,就开始胡作非为,举止不受控制。受持戒律以后,对于受病苦折磨的人不要以恶目、恶行对待。谁有病了,横眉冷对或者说一些狠话、横话,甚至眼露不善之光都犯了失意罪。尤其仇人病了,千万安慰,不要恶言恶语。

受持戒律以后,见到乞讨财物的,不管多少,随意的都要给一些,不要让他空着手走,如果空着手走了,就有失意罪,在布施上不圆满。受优婆塞戒以后,如果见到出家人、长者、官长、同修,不起来欢迎礼拜或打个招呼,有失意罪。如果见到出家人,首先要跟出家人打招呼,而且告诉周围的人都起来跟出家人打招呼,这不是客气,如不这么做,有失意罪。不管认识不认识,见到年岁大的人或官长,没瞧得起,不打招呼,有失意罪。有出家人先与出家人打招呼,然后与年龄大的人打招呼,有官长再与官长打招呼,依次而行。年轻人好犯这样的过失,觉得挺忙,没顾上说话,不注意不行。

受持戒律以后,就应该按日供养三宝,香华、水果供养;如果一个月当中少于六天,就有失意罪。把佛像往那一摆就不管了,绝对不行。受持戒律以后,四十里之内,听说哪里讲佛法,必须去听闻或拥护道场,不去就有失意罪。受持戒律以后,出家人的床或卧具,在家人不要去躺,不管是他什么人,父母、兄弟、姐妹都不行,躺了就有失意罪。包括出家人经常坐的椅子,若没有让坐,都不能坐。就一把椅子,出家人让坐了,而出家人无座在一边站着,也不行。

受持戒律以后,若明知水里有虫子,还去饮用,就有失意罪。这里重点是,开天眼的人能见虫子还去喝,有失意罪。受持戒律以后,行路时明知这条路不安全,有豺狼虎豹、恶人等,还硬撑胆大,不找人同行,也有失意罪。因为,无伴独行险处若遭抢,既自己损失了财物;又让抢财物的人堕落地狱;若被野兽伤着,野兽本来已经够可怜了,它在这一道的时间就会因为伤受戒的人而延长,而且还得堕地狱。出家人怜悯它们,走这样的险路手持禅杖,目的就是吓阻它,让它远离。所以,受戒人早出早归,晚上尽量不走夜路。

受持戒律以后,男众不能一个人到尼姑庵留宿;否则,就是失意罪。如果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人,单有一个房间出入,须到佛像前说明事由,还得念佛都摄六根。受持戒律以后,为了财物打骂仆人、孩子或者外人,有失意罪。随便打老婆、骂孩子都不行。受持戒律以后,把剩菜、剩饭供养出家人或在家人,得失意罪。刚做好的菜饭,应该先请出家人食用,然后再请信佛的人食用。如果家庭困难,都吃剩饭,那没有失意罪。

受持戒律以后,养猫狗等宠物,得失意罪。受持戒律以后,如果圈养马、象、牛、羊、骆驼、驴等一切畜类,得失意罪。受戒之前养了,赶紧送人,不要再养。受持戒律以后,在家人不要穿僧衣、准备钵盂、请锡杖等僧用之物;预备那些物品,得失意罪。受持戒律以后,如果为身命,需要种地的,要用清净水浇田,不要把水塘里的水放干弄死鱼虾;否则,得失意罪。受持戒律以后,在市场做买卖,称一定要公平;买卖时,不要过分讲价;否则,得失意罪。

受持戒律以后,在不适宜的时间和地点行YIN,得失意罪,夫妻也不行。受持戒律以后,不要偷税、逃税,上车、船等不能逃票;否则,得失意罪。受持戒律以后,一定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违背法律法规办事,得失意罪。受持戒律以后,当家里有新鲜的果类、谷类、蔬菜时,应先供养佛,然后再自己食用;不这样做,得失意罪。受持戒律以后,遇到出家人,如果想为出家人讲法,但出家人不想听或者对所讲不加赞叹,赶紧停下来;否则,得失意罪。同时,与出家人抢话说,得失意罪。与出家人打交道一定要注意,如果在路上见到出家人,一定要让其先走或走在前面。跟老年人一起走也如此,不能走到老年人前面。如果是受戒人和未受戒的人一起走,受戒人走在前。若对方不知道是受戒的人,可以除外。

受持戒律以后,要是到庙里帮助过斋,见自己的师父在那儿呢,多给盛一点,起了偏心,得失意罪;都是三宝,不平等不行。受持戒律以后,养蚕得失意罪。受持戒律以后,在路上遇到伤病的人,要上前寻问、给予关心,如不这么做,得失意罪。如果在家人,诚心受持这些戒律,为受持优婆塞戒,是优婆塞中的珍宝,人中丈夫。菩萨有在家、出家二种;出家菩萨为比丘、比丘尼,在家菩萨为优婆塞、优婆夷,出家菩萨持具足戒不为难;在家菩萨持具足戒,实是为难,多恶因缘缠绕。

【净戒品第十五】

善生向佛请法说,如果有人受持戒律以后怎样行为持净戒呢?

佛说,有三法能净是戒;一是信佛、法、僧;二是深信因果;三是把心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还有四法,一是慈心;二是悲心;三是无贪心;四是报恩心。还有五法;一是对有仇怨家,也要先说好听的,让他先消消气,用仁德之心化解仇怨;二是见恐惧害怕的,要爱心救护;三是有人求借,先让他开心,予人方便;四是需要布施的方面,平等无二,都一样待遇;五是普慈一切,不以因缘分别远近而行慈。

还有四法,一是永远不自轻,不要自己没有信心,动不动就我今生是不行了,什么也不能成就等。活一天就修行一天,不管到什么程度都要修行,而且还要修行好,这才是有信心;二是对于佛法,其心坚固,不能朝信夕改;三是精进,勤修一切善法;四是造作大事,心不疲倦;有的人翻译经典,有的人打印经典,这都属于大事;一旦做上了,就不知疲倦;一旦做了,就不后悔,自利利他,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还有四法,一是自学善法,学了以后还要教给他人;二是自离恶法,还要告诉他人也别做;三是善能分别善恶之法,择善从之;四是于一切法,不贪取,不执著,不要拿着一把不圆满的标尺去衡量他人。

还有四法,一是知有为法无我无所,一切有为皆相对,行于空后证中道,知法中无我,三界有为无我皈依处;二是知一切业悉有果报,心想、口说、行作善恶皆有报应;三是知有为法皆是无常,如露亦如电;四是知从苦生乐,从乐生苦,苦与乐是相对的,世间的苦乐标准不一;只有修行人,身体法喜都是从苦行、苦坐中得来的,开始时候静坐是苦,后来不让静坐不行,这是无可比拟的禅悦。

还有三法,一是与诸众生心无取著,无取离贪,无著离欲;二是施众生乐,心里平等,乐而无悔,平等生慈;三是说到就做到,多做少说。

还有三法,一是能施众生乐因,说话办事让众生心生欢喜;二是所做不求恩报,无求才是无为;三是自知这么去修行,一定能成佛道。

还有三法,一是为众生受苦恼,为众生受点罪,应该应份的;二是次第受之,为众生受苦有个轻重缓急,先受什么,后受什么;三是利益众生不停止,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还有三法,一是修行没有达到除掉有爱之心时,对心爱之物,能舍所爱,施于他人;二是修行没有达到除掉嗔恨时,有恶人恶事强加于己,而能忍之;三是修行没有达到除掉痴心时,而能分别善恶之法,知善而为,知恶而不为。

还有三法,一是善知方便,能教众生要讲方法,远离恶法;二是知善方便,能教众生,广修善法,众生的习气是顺着好吃,横着难咽;三是教化众生时,心无疲倦,要有一种耐力。还有三法,一是为众生舍离身苦时,于自身命,心不吝惜;二是为众生离苦,于自身命,心不吝惜;三是教化众生修善时,于自身命,心不吝惜。

还有三法,一是自舍己事,先应他事,不容易做到,也要去做;二是帮助他人做事时,不择时间或节日;三是帮助他人不顾虑辛苦忧劳,就一心一意帮人做好。还有三法,一是心无嫉妒,多利他人;二是见他受乐,心生欢喜;三是善心相续,永无断绝。还有三法,一是见他对己少善,心里始终不忘;二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三是于无量世为自利利他受无量苦,其心坚固不退转,其行坚固不退道。

还有三法,一是深知生死,生和死是很苦的,仍不舍身命,还要择善去做;二是见诸众生无皈依处,就要站出来,共同去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带领众生,一起修道;三是见众生有很多共恶,心生怜悯,不去责备,善言相劝,教其改正。还有三法,一是亲近善友;二是闻法不厌;三是谦下依师而教。还要远离杀盗YIN三恶法;亲近佛法僧三善法;对过去和现在行作不后悔,对未来怎么去行作也不担心。平等惠施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众生。修行慈悲喜舍心,利益一切众生。

佛说,以上善法可以值佛住世时闻法而得,也可以值缘觉出世时从思维观察十二因缘而得;也可以从修行而得。菩萨有出家在家二种,出家菩萨受持净戒,是不为难;在家菩萨受持净戒实是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息恶品第十六】

善生向佛请法说,受优婆塞戒以后,怎样才能得离内外诸恶不净因缘呢?

佛说,如果有以至诚心持戒修行念佛的人,能增长慈悲智慧。以智慧力才能得离内外诸恶不净因缘。

善生向佛请法说,应该怎样修行呢?

佛说,应该观佛有七种殊胜的事,心中树立起对佛坚固至诚心,才能持戒修行。七种殊胜事为,一是身胜,佛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力无量,众生乐见;二是如法住胜,佛自功德圆满后,又能怜悯、救济、利益无量众生;三是智胜,佛有法、义、词、乐说四无碍智,诸声闻缘觉所不能及;四是具足胜,佛示现肉身一生所行作圆满,所行戒为毕竟戒,所行见为无上正等正觉;五是行处胜,佛身行处天眼明、宿命明,佛三昧行处空性、无相、无愿三昧为正定,佛智行处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佛安住空性、无相、无愿的三种解脱法门,具有无量殊胜的功德,是一切语言和殊胜议论所不能及;佛证入遍净色身三昧,身有五色烛光又化五百种妙色让众生得见妙法;佛为教化菩萨示现狮子频申三昧,奋起大悲法界之身,示导度化众生威德,宣吼法界之法门,让二乘诸众惊于耳,而以狮子奋迅为比喻;这些佛智神变境界,是声闻缘觉不可及;六是不可思议胜,佛身有五眼六通、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是声闻缘觉不可及;七是解脱胜,佛身知见觉解脱无有烦恼阻碍,不思议法门解脱无有智慧阻碍。

佛说,应念佛十种名号功德。佛功德是从初修不净观开始至证菩提的全过程中,从发菩提心的新发意菩萨,到证入贤位菩萨至证入圣位菩萨;贤位菩萨也称庄严地菩萨,圣位菩萨也称解脱地菩萨。因为,声闻缘觉无有修行菩萨功德。所以,不及佛功德。无上尊,也称无上士;佛示现修空定三昧、禅观十二因缘,为断无所断,诸佛无烦恼可断,皆为度化众生。阿罗呵,也称正遍知;不颠倒又通达不颠倒之法;能受一切人天供养。三藐三佛陀,也称世尊;觉了苦集灭道世谛,又觉了出世间常乐我净真谛。明行足,持清净戒修行定慧,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具足菩萨明、诸佛明、无无明。善逝,见佛性不生三界诸有相有想之众生中;不舍菩提心,不舍众生,示现大般涅槃。世间解,善知又不著世间五蕴、五欲;既知善恶因果,又不被世间法所污;既知十方诸佛世界清净,又解出世间无为,是众生皈依处;诸声闻缘觉难知难解。调御丈夫,信受佛法、理解佛法、行持佛法的人为丈夫,方便调伏丈夫远离世间无常法,成就菩萨道。天人师,诸佛教众生身口意善,远离诸不善;又远离诸恶业;得离三界苦受,得出世间乐受。佛,自觉悟又能觉他;既知一切法,又知一切行。娑伽婆,又称为应;既能破生老病死四魔所怨,又能破魔师、魔子、魔法、魔律四法所害。十种名号的总称为如来,为无上正等正觉;发言无二,或说无有二语,既是有同样说有,无同样说无,有无又表示一个法义无有差别;又于十方世界来去自如,无所谓来,无所谓去。

佛说,应修戒、定、慧。如来行戒为利益众生,于无量世中怨亲平等,无有差别的断无量众生的一切烦恼。如来行定为利益众生,于无量世中知一切众生的一切烦恼,一众生为一烦恼而受大苦恼。如来行慧为利益众生,难舍能舍,难忍能忍。修行人要依佛的戒定慧,而修行戒定慧。

佛说,应行菩萨道。从菩萨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至十地,成就佛的庄严净与果报净,无有过失;包括音声,众生喜闻,闻声得度。修行人要从发菩提心的外凡位菩提道修起,证入内凡再行菩萨道。如果有人受持优婆塞戒,应当这样修行念佛心,能离内外诸恶的不净因缘,增长悲智;断除贪嗔痴,成就一切善法。

菩萨有出家在家二种,出家菩萨修行念佛心,是不为难;在家菩萨具足修行念佛心,实是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供养三宝品第十七】

善生向佛请法说,受优婆塞戒后,应该怎样供养三宝呢?

佛说,世间福田有三种;一是报恩田,即为供养父母、师长、诸佛;二是功德田,即为供养一果罗汉至佛;三是贫困田,即为供养一切贫困苦难之人。供养诸佛是种报恩田和功德田,修行与弘传诸法是种报恩田和功德田,供养世间众僧是种报恩田、功德田、贫困田。受优婆塞戒的人,应该至心供养三宝广种福田。

佛说,佛是一切诸法宝藏的承载者,有智慧的人应当至心精勤供养佛示现的肉身,灭度后的舍利、形像、塔庙等,佛法僧一体常住,现在、未来平等而无差别。如果在旷野等无塔像处,称念佛名,尊重佛法,赞叹佛功德等于供养佛。供养佛可以自己作,也可以劝人共作,自作功德要回向法界,共作要心生欢喜。供养佛以后,不要轻想自己;于塔庙处也不要轻慢他人。所作供养,不要让人替作,不要为胜超他人而作,不要作时心有悔意,不要心有愁恼去作。供养可以用一钱、一宝、一水、一花、一香、一偈、一礼、一匝、一时等及至无量;既出于自己,又不勉强,为真供养佛。

佛说,如果见到塔庙供养时,可以用金、银、铜、铁、绳、锁、幡、盖、伎乐、香油、灯明等。如果塔庙佛像被鸟兽损坏或暴风水火毁坏,自己或劝人共同修复,清理干净,而后再行供养。在供养时,不能效仿外道供养,如用火烧酥饼、烧大麦、用酥油涂塔像、用乳洗佛像等;更不能造作半身佛像。如果见到毁坏的佛像,也要至心供养,与完好无损一样。如果见到身不具足的佛像,应劝人重造;无法重新制造的要隐藏起来,不要显示。如果以诸宝供养佛,与修行种种功德的尊重赞叹、至心恭敬,所得福德一样,没有差别,为真供养佛。

佛说,能供养佛说十二部经,为供养法。如果能至心乐信,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说而行,既为利己,又为利他;供养法时,如供养佛一样,为真供养法。菩萨行人供养法等于供养佛、供养僧三宝为一;声闻人行集灭道之谛,不见佛性,无出世间智慧,供养佛、法、僧为三。

佛说,如果有人能供养发菩提心的人,并受持比丘戒,证得一果罗汉以上果位的出家人,为供养世间真僧;如果有人能供养受持菩萨戒,证得菩萨果位的出家人,为供养出世间真僧;如果供养受戒未证果位的出家人,为供养世间凡夫僧。如果有人能这样供养佛、法、僧三宝,这样的人是常与诸佛行、住、坐、卧,久行菩萨道的菩萨。如果有人平等供养,广种福田,也得无量福德。

菩萨有出家在家二种,出家菩萨供养三宝,是不为难;在家菩萨供养三宝,实是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慧法师       优婆塞戒经浅释)(五明学佛网:净慧法师       优婆塞戒经浅释)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临济四料简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知见的厘清和建立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有人心就有禅宗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延续慧命的严肃性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什么是平常心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人生的终极问题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千岁宝掌和尚和老祖寺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破除四相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培养信心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临济四料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