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化上人:成佛了,果位是否还有终了的时候


   日期:2013/2/22 10: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摘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富楼那言:听释迦牟尼佛说完了这三种颠倒相续的因缘,富楼那又说话了,若此妙觉,本妙觉明:假设这个本来就是妙的一个觉,这根本就是妙而觉明的。与如来心,不增不减:这个就是如来藏的心;“如来心”,也就是如来藏,这个如来藏性,在佛的份上也不增,在众生的份上也不减。众生具足这个本妙的觉明,在佛的份上也是具足这个本妙觉明;在佛也不多了一点点,在众生也不少了一点点。无状忽生:“无状”,就是无缘无故。既然如来藏是这样子,为什么就无缘无故“忽生”,就是忽然间,以前不是这样子,它忽然间就生出来了。生出什么呢?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您说山河大地都是从如来藏性里头生出来的,那为什么无缘无故,它就生出山河大地这一切的有为法呢? 

这一段文就是这个富楼那又生出一种怀疑来。他生出什么怀疑啊?他怀疑,众生这个因性有始,就是这个佛性有一个开始。又怀疑佛的果德有终,就是佛成佛了,这种的果位还有终了的时候。也就是在这个众生,有开始的时候做众生;那么成佛了,又有终了的时候。就是佛将来也有一个时候会不做佛,再做众生的。他生出这么一种怀疑,所以就有上面这一段的问题。 

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妙空”,就是微妙而真空的本体。他说佛现在您得到“妙空明觉”,得到这个微妙而真空的本体这种明觉。那么如来得到这种妙空明觉了,山河大地有为习漏:这山河大地有为的习漏,这诸有为法,这有为的习气。“习漏”,就是习气。前几天我不讲过毕陵伽婆蹉叫小婢住流?那就是余习,就是这种习漏。那么您有为的习漏都没有了,何当复生:将来又会生出这个有为的习漏吗?就是在佛,您已经成佛了,还会不会生无明?众生是由无明生出来的,那么您现在成佛了,还会不会有无明生呢? 

成佛了之后,就没有无明了!在等觉菩萨,还有无明,不过他少。这若比较起来,很难有一个方法来把它形容尽了。在众生份上,有八万四千烦恼。这些个烦恼,都是从无明这儿生出来的。在等觉菩萨的境界上;什么叫“等觉菩萨”呢?就是等于佛的觉悟,而还没有正式成佛,没有证到佛的果位,不过等于佛而已。佛的果位叫“妙觉”,那么“等觉”,这还是菩萨。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有破,这一分,就像前几天讲的那个邻虚尘,在微尘里边最小,就那么微细! 

L2佛分真妄喻释(分二)
M1喻妄不复生 M2喻真不复变 M1分二
N1无明本空 N2万法现无
今N1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所出?
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佛告富楼那:佛听见富楼那问佛什么时候再有无明生起来,就是这个山河大地都是因为无明生出来的。以前在没有生出山河大地的时候,都是依照这个“本觉”,就那个“性觉妙明,本觉明妙”。依照这个“真觉”而生出的无明,就有了山河大地;现在佛成佛了,佛什么时候再生出这个“无明”呢?“何当复生”,佛的习漏已经尽了,那么将来还会生这种无明吗? 

佛听见富楼那这样问,就告诉富楼那,譬如迷人:我现在给你举出一个比方来。譬如有这么一个迷人。他怎么迷的呢?迷的什么呢?他是这样情形,于一聚落,惑南为北:“聚落”,就是大家聚会到一起,有很多人在这个地方住。这个迷人,他以为南方就是北方,转向了。转了向,就是迷失方向了。那么他惑南为北,是不是把北方丢了?或者把南方丢失了呢?不是的。南方根本还是南方,北方还北方,南北这个方向并没有失去。不过这个人,在他本人迷失方向的时候,由无明就惑南为北,生出一种迷了。这个本觉,就比方这聚落。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所出:这个“迷”,是因为“迷”而有的呢?还是因为“悟”,这个“明白”,而生出的呢? 

什么叫“聚落”?聚落本来是人住的地方,这个聚落就比喻“如来藏性”。“迷人”,就是众生生出一种错觉妄想。南方和北方这两方,这表示真和妄,就一个“觉”,一个“迷”。这个迷人,他把觉当了迷,迷当了觉,所以方向就失去了。 

富楼那言:富楼那听见佛问这个迷,是因为本来就有个迷,又生出来个迷呢?还是因为悟,而出现这个迷呢?富楼那就说了,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这个迷人,也不是因为迷,生出来的迷;也不是因为悟,生出来的迷。何以故:为什么?迷本无根:这个迷,根本就没有的。那么根本没有,怎么会再生出个迷来呢?怎么会在迷中生迷呢?这是没有的。这本来就没有迷,所以这个迷,不是因为迷生出来的。就是我们这个人本来没有无明,这个无明不是因为无明生出来的。 

这个“无明”就像什么?就像一个影子。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光明方面就等于智慧;黑暗方面,就等于愚痴。我们人因为背觉合尘了,所以就有了无明;你若是背尘合觉,无明就没有了。无明也就好像镜子里现的影像,镜子里头本来没有影像;有影像现出来,也并不是镜子里头有的影像,是由你的外像而显露出来。所以无明并不是在真觉上生出来的,它是“依真起妄”,依照这个“真”,生出个“妄”来。就好像我们的身影,并不是我们的身体,但是因为身体,才有这个影子。 

迷本无根,云何因迷,这个“迷”,它自己没有个根,怎么能再生出个迷呢?譬如一切草,怎么生出草呢?要有个种子在那儿生出来。迷,根本没有种子,没有根的,本来就没有个“迷”,怎么会生出个“迷”来?所以这个迷,不是因迷而生出来的,也不是因悟而生出来的。 

悟非生迷,云何因悟:他既然觉悟了,怎么会又生出来迷呢?“悟”,就是明白、觉悟。既然觉悟就是对着迷而言觉;这“迷”和“觉悟”是相对的,所以你若说“迷”是因为“悟”生出来的,也是没有这个道理的,这也不可以这样讲的。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
不也!世尊!
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现在佛告诉富楼那说是:那个迷人,正在这个也不知道南和北的时候,以为南就是北了;这是比方以为迷就是觉了。本来我们人有一个真正的觉悟,而他以为这个“迷”就是“觉”了!他自己不知道他是迷,惑南为北,认为这是真了,也就是他认为这个“迷”也就是“觉”了。好像我们人任性,有什么事情就任性去做,认为我这样做就对了。见着人,我认为这个人和我不好,就发他一顿脾气;我认为那一个人对我好,就欢迎他,这就是对了。其实这都是颠倒!但是他不知道是颠倒,不知道这是“惑南为北”。 

那么他正在迷的时候,倏有悟人,指示令悟:“悟人”,就是佛,就是个善知识。在这时候,佛就指示他说:“你现在是迷失方向了,你应该反迷归觉。”说:“这个才是南方,你现在认为这是北方,这是错了!”就指明了他这个迷和觉。 

富楼那!于意云何:在你的意思里怎么样啊?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这个人纵然就是不知道这南北的方向,在这个聚落里头,有人告诉他方向了,那么他还会不会再生多一点迷呢?不也!世尊:富楼那就说了:“不会的,已经有人指明了,他就不会再迷了!世尊!” 

我们在迷昧的时候,就是在做梦呢!可是我们在这儿做梦,自己不承认是做梦。我告诉你,说你现在做梦,你也不承认的。你想:“啊,我现在没有做梦,也没有睡觉。你怎么说我做梦呢?”这就好像什么呢?人在做梦的时候,梦见自己做皇帝或者做总统了;或者发财了,有洛克菲勒那么有钱,或者有甘迺迪那么有钱。在做梦,自己富贵荣华集一身,兼而有之,又有钱,又做大官,亲戚也都不是博士就是教授,再不就尽是有地位的人。这在做梦,遇着这么一个环境,好像吕洞宾做梦似的。 

那么他正在做梦的时候,有人就说明白了:“你现在是做梦哪,不是真的!”你说这个人会不会相信:“喔,我现在是做梦呢!”“我现在,你看,这富贵功名什么都有!”他不相信的。等他梦醒了,这时候才知道:“喔,我做这么一个好梦,这个梦这么样好,我怎么这么快就醒了呢?”自己还认为醒得太快了!对这个梦境回忆,还非常留恋。 

这就好像我们现在在这世界上,忙忙碌碌,今天跑到这儿去,明天那儿去,跑来跑去的,就想:我将来做什么?怎么样子?“未得之,患得之”,没有得到的就想要得着它。“已得之,患失之”,已经得着的,或者财产,或者什么东西,得着又怕丢了。生了种种的执着,种种的缠缚。等到开悟了,那时候:“喔,我以前做那个事情,怎么那么颠倒呢?”可是开悟的人,不会再留恋没开悟以前那个境界,不会留恋的!不像那个做好梦的人,醒了,还怨:“为什么我要醒得这么快呢?”不会有这个情形!这是所不同的地方。 

佛说了一个比喻,说:“这个惑南为北的迷人,如果有一个悟的人,给他指示出来南北的方向,确定是南北的方向了。他在这个聚落里边,还会不会再迷呢?”富楼那说:“不会再迷的了。”所以佛说,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十方的佛,也就像这样似的。就像那个迷人,有人指示令他不迷了,他不会再迷了。 

此迷无本,性毕竟空:为什么不会再迷了呢?因为这个迷没有根本,它再生不出一个迷来。它没有根本,这个“迷”的“性”是空的。因为根本就没有迷,所以它也没有个“性”;没有个“性”,所以是毕竟空,没有的。昔本无迷,似有迷觉:在以前根本就没有一个“迷”,没有一个不明白,只是好像有这么个迷的一种感觉。“似有”,它根本就没有,不过相似有而已。相似有,就是好像有似的;好像有,并不是真有,这是个虚妄的。就好像迷了方向的那个人,方向并没有失掉,不过他不认识方向而已,所以这叫“似有迷觉”。 

觉迷迷灭:虽然有这么一种感觉,但是你若是明白这个“迷”,觉悟这个“迷”了,这个“迷”就灭了。 

我常对你们讲,“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不怕你妄念生出来,人谁都有妄念的,都有这种妄想。妄想纷飞,这个没有了,那个又来了,妄想很多的。可是你不要怕妄想起来,就怕你觉悟得迟!你觉悟得要快,你不要觉悟得慢。觉悟快怎么样呢?你生出一个妄想,你要溯本穷源,问这个妄想的母亲是谁?找它那个母亲去!从什么地方生出这种妄想?你如果找着那个妄想的母亲,就叫她管一管她这个孩子。可是这个妄想并没有母亲,所以这孩子也就没有人管了。虽然没有人管,可是你一找它的妈妈,这个小孩子也就老实了,也就不会再顽皮了,它也就没有了;因为它没有母亲。 

所以你“觉迷迷灭”,你能觉悟这是个“迷”,这个“迷”就没有了。觉不生迷:你觉悟之后,就不会再生出这种迷来了,就不会再不明白了。为什么?因为你已经觉悟了,迷就灭了,就不会再生出迷来。所以佛已经成佛了,无明断了,就不会再生无明了。因为无明也是没有根本的;没有根本,所以它也就没法子再生出来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宣化上人       成佛)(五明学佛网:宣化上人       成佛)  

 唐仲容居士:在现实中成佛的精要法门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