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愿是万行之先导,慧即佛道之眼目


   日期:2013/3/1 9: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会疏》曰:愿是万行之先导,慧即佛道之眼目。愿以导因行,慧以照佛道。愿慧成满,即名如来,故谓得为三界雄。」
  
    我们看这一段,这是念老总结这一句经文的义趣。他说这一段是大愿的总结,上面讲无碍智,求智慧,慈愍行以下这是表誓愿。《会疏》里面说:愿是万行之先导。愿就是我们的希求、希望,我们的方向,我们的目标。有愿,努力就有成果,如果没有愿,就像船在大海航行,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它到底到达什么地方?人生在世,如果有方向、有目标,他一定有成就,无论是世出世法,无论是哪个行业,他一定有可观的成就;如果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一生再努力、再发愤,最后是一事无成。这些事实都摆在我们面前,中年以上会看得很清楚。凡是成功的人,从小一定有先人教导他,有善友帮助他,他自己确定了方向目标,一般古人所谓十年有成,肯定有成就。学佛也不例外,如果遇到真善知识,自己有善根、有福德,十年转凡成圣,在历史上大有人在。他们能成就,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冷静的去思惟、去观察、去反省,就明白了。明白之后,如果是确定方向目标,再过十年还是能成就;如果错过大好光阴,成就就有限。

  所以人学佛不能没有愿,世法里面说不能没有志,志、愿是一桩事情。孔夫子十五有志於学,他就有方向,他就有目标;三十而立,三十岁就成就了。成就什么?圣人。古人谦虚,称圣贤君子,从一个凡夫,平凡的人,能达到君子这个层次,君子就是圣贤,再提升,贤人,再向上提升就是圣人。有志,这志太重要了。学佛要有愿,真有愿他就真有成就。发愿弘法利生,续佛慧命,我相信许许多多年轻的同学发心出家,都有这个志愿,为什么十几、二十多年过去了,没成就?不能说没有愿,原因是愿没有认真去兑现。我们再要问,为什么不能兑现?情欲,这是大烦恼,没放下。世出世法里面的扎根教育没有学过,这桩事情至少可以叙说到两百年,两百年前面的一百年还有人说,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少,后一百年连说的人都没有了。可是这两百年当中,还是有成就的人,不过数量跟过去相比是大幅度的减少,这是真的。由此可知,古人说的话没错,事在人为。换句话说,还得要自己负起责任,不能够怨天尤人。这就是你的志愿坚不坚定、遇到挫折你会不会变心?这是关键。无论什么挫折都不会灰心,都不会改变,这个人成功了,他就注定成功。遭遇挫折就变心,遇到障缘就怨恨,这是一般人有始无终、不能成就的第一个因素,无法将自己的志愿坚持到底。所以愿是行之先导,慧是佛道的眼目,这个重要。特别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有慧眼,你能够辨别方向,你能够辨别邪正,你能够辨别利害,所以你能够趋吉避凶。

  下面说,「愿以导因行」,因是因地,初学它来引导你。「慧以照佛道」,这个成佛之道你掌握到了。成佛之道是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最困难的,佛法法门很多,哪一个法门契合我的根机?这个选择不容易,这是智慧。自己没有这个智慧,也没有真善知识来帮助你,这个时候我们对每个法门可以尝试一下,看看适不适合自己根性,不能勉强。顺自己的根性,适合自己的程度,学习不十分困难,就可以尝试。一样一样的尝试,用个几年的时间,大致上就明白,摸清楚了。然后下定决心选一条,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大多数同修必经的一个过程,要浪费若干年的时间。决定心愈早发,成就也就愈快速。

  现在我们知道了,一切经里头最殊胜的是《无量寿经》。但是《无量寿经》真有困难,在夏莲老这个会集本没出来之前,佛门弟子专攻《无量寿经》的不多,即使专攻《无量寿经》,一般都采取王龙舒的会集本,并不很多。而绝大多数的,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他们所采取的《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的最多;再其次的,蕅益大师的《要解》也不少,这两种都采取的人就更多了,这修净土的。这个会集本出现之后,对净宗的贡献太大了,真的是第一超胜,无与伦比。那是什么?近代众生有福了。他要没有福,他怎么会遇到?夏老居士十年的苦心,会集成这一本。黄念祖老居士,先后我估计至少也有十年,蕴育、搜集资料,在病苦之中完成这部新的注解,稀有难逢。我们今天读这部经、读这个注解,真的是在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的精华本。我想从今而后,学佛的同学想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那就是这个法门,就是这一部经典。

  刘素云居士做榜样给我们看,我们看到了。她能成就,我相信你也能成就,我们大家都能成就。她用了十年时间。我们发愿尽形寿坚持这一门,只求深入,放下万缘,包括佛法,我在佛法里只取这部经,只修这个法门。我们很清楚、很明白,古人说的话一点都不错,「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又何况第二十愿末后讲得非常清楚,「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那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要不求往生,在这个世间希望得大彻大悟,那要到哪一辈子、到哪一劫?太难了。我们得有自知之明,靠自力断烦恼,我们肯定做不到,我们只有靠他力才能办得到。他力,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如果没有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就苦了,那个成就真是经上所说的到无量劫,要在轮回里面受无量劫的苦楚才能得救。而今天遇到这个法门,坚定志愿,依教修行,我们这一生就解决了。所以这个法门,古大德说「当生成就的佛法」,不要等来生,一生成就,只有这一门。

  愿慧成就圆满,这叫如来。如来叫二足尊,足就是圆满。慧圆满,福圆满,这个人就成佛了。故谓得为三界雄,这称赞他为三界大英雄,三界六道众生不能办的事情,他办到了。这个不能办的事,就是彻底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释迦牟尼佛放下了,诸佛如来放下了,法身菩萨放下了。底下这一句话很重要,「盖誓愿与智慧,成佛正因也。两俱圆满,从因得果,故为三界之雄」。特别在这里提醒我们,誓愿跟智慧是成佛的正因。我们一定要发度众生的愿,要发求生净土的愿,这两愿是大愿的总纲,要求智慧,这两个愿才能够圆满;没有智慧,这两愿是空发了。为什么?你做不到。有愿有智,下面才能够弘护正法。

  「说法师子吼。愿己说法,能如世尊,於大众中,作师子吼。」自己成就,就应当要帮助别人,自己有一分成就,帮助别人一分;自己有两分成就,就帮助别人两分。帮助别人是自己修行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学,为什么?教学相长。每个教学的老师,我相信都有这个经验,有许许多多的悟处都是从教学里面来的。在课堂当中,或者跟学生问对当中,不知不觉悟出许多道理,这就是教学相长;你要不肯教学,这种机会就失掉。现在人所说的交流、分享,对自己的利益太大了,每次交流,每次分享,都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我们要想提升自己,这个事情不能不干,天天要干,遇到一个人也跟他交流,遇到两个人也跟他分享,只要你欢喜讲,你就有悟处。古大德说,积小悟就成大悟,常常这样讲,讲上三个月、半年,大悟了,积大悟就大彻大悟。这是教下的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作师子吼,什么叫师子吼?「师子吼,喻也」。此地讲这个师子,就是野兽当中的狮子,兽中之王。「师子一吼,百兽畏惧」,真的。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看电视喜欢看「动物奇观」,我相信不少人都看过,「动物奇观」里面,你看那个狮子,狮子一吼,小动物腿都软了,跑都跑不动,有那么大的威势。「故称世尊决定无畏之说法,为师子吼」,用这个来形容、来赞叹,佛说法决定无畏。「《涅盘经廿七》曰:师子吼者,名决定说。」我们学佛,特别是年轻初学,不能不信,要信受奉行。为什么?决定说,这三个字太难得了。决定说,说的是什么?真理,他所说出来的永恒不变。谁敢说这句话?没有明心见性,绝对不敢说这句话。我所说的,提供大家做参考,请大家指教,不敢决定,也许我看错了,也许我说错了。佛跟法身菩萨不如是,他所说的字字句句就是决定说,你不能更改他一个字。

  所以佛法难,真难。《华严》跟《大智度论》里面都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是说佛法,也就是佛的经典,没有人说,世间再聪明、再有智慧的人,他不能够理解佛所说的这一切法。佛法要什么人来说?有修有证,这个人可以说。现在找这种人找不到了,有证的人找不到,那不得已而求其次,找有修行的人。什么叫修行?佛经上所讲的他都能做到,这是有修;佛经上讲的道理他采纳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佛经上这些教诲他接受了,变成了自己的言语行为。我们真的看到一些人,特别是修净土的,老太婆、老阿公,他们没有受过教育,甚至於很多不认识字,他会背《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什么意思他不懂,他背得很熟。他的心地清净,他没有疑惑,他没有杂念,一天到晚拿一串念珠,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在念,一生他不改变,就是这么老老实实过了一辈子。临走的时候,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晓得什么时候佛来接他,瑞相稀有,他成佛去了。这种人,李老师非常佩服、非常向往。老师曾经跟我讲了很多次,他想学这些老太婆,学愚,他说学了几十年都学不到。愚不可及,你比不上他,你以为你很聪明,比不上他。心地多清净,人家对他好,好,感谢,人家对他不好,他也很感谢。你看他那种真诚慈悲,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一样不好,你欺负他、侮辱他,他都叫好。给我们做榜样,成佛了。真正成佛修行就是那个样子。

  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不但是佛菩萨所说的,世间圣贤所说的,都有大道理在。我们要深信不疑,要依教奉行,你会得到大利益,帮助你开智慧,帮助你积功德,帮助你消业障。古时候人都学,不管认识字不认识字,与识字不识字真的不相关,像惠能大师所说的,都学,都真干,都相信,都真干。我在童年时候住在乡村,乡人遇到事情在争执,怎么办?找私塾,乡村有私塾,找私塾先生来评评理。私塾先生一说孔老夫子怎么说,大家都没话说,马上就摆平了。这是什么?相信圣人,圣人说的话还能有错吗?你问这个乡下人,他也没有念过孔子书,他知道有个孔子,孔子是圣人,对孔子尊敬,这夫子先生一说孔老夫子怎么讲的,个个都服了,这个争执立刻就化解,比现在的法庭有效。佛说的话更不必说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还争什么!《大般若经》上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还争什么!你真的了解、明白了,自然就万缘放下,对待一切众生柔和质直,肯定是这个样子,不是从哪里学来的,法尔如是,自自然然,一丝毫不勉强。

  「又《维摩经佛国品》曰:演法无畏,犹如师子吼。肇公注曰」,肇公是僧肇大师。鸠摩罗什在中国弘法的时候,僧肇大师是罗什的学生,非常优秀的学生。他的注解,就是《维摩经》的注解,「师子吼,无畏音也。凡所言说,不畏群邪异学,喻师子吼,百兽下之。」他所说的是真理,他所说的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所以那些邪知邪见,与圣贤教诲相违背的,这叫异学,正法都能够折服他们。甚至於这些邪知邪见异学之人,遇到真正正法,他们也很乖巧,也表示恭敬,不说话了。我们见过!那些人也很聪明,他知道辩论不过你,不如不说话。百兽下之,这也是比喻,狮子兽中之王,狮子在那个地方,其他的野兽都回避。这就是形容佛说法的所在,那些邪知邪见之徒,异学之士也都服了,或者他就离开,不离开,他也不敢说话。

  「如是说法,故能广度诸有情」。这里头含的深义,就是要明心见性,你说法才能跟诸佛如来一样,有这么大的摄受力,没有见性做不到。不得已而求其次的,两个方法,一个是广学多闻,那要很长的时间,至少二、三十年的时间,深入经藏,你记得很多,读得很多、记得很多可以应付人。另外一种方法,一门深入,十年薰修,一部经,不杂不乱。这是什么?戒定慧。遵守这个方法,绝不改变,叫持戒。这一个方法,一部经、一句名号,在一般人讲,普通人,三、四年,顶多四、五年,你就得定,心就定下来,清净;六、七年就开悟,十年,没有到大彻大悟,也是大悟的境界,有这个能力应付疑难杂问,能够面对群众,解答他的难题。没有这样的能力,不容易,做不到,人家出几个题目,把你难倒,看你的笑话。我们自己功力达不到这个境界,学的也不多,出去讲经,要知道,找你麻烦的人很多,这些人是有意的。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畅怀法师就警告我。我住在他的道场,他说香港有一批居士研究佛学,他们有相当长时间研究,常常看到外地到香港来讲经的法师,讲完之后提出难题来问他,把法师问倒,问到无话可说。有这么一批人,专门来找碴,叫我要小心。他说你还没有什么名气,年岁还轻,没有什么名气,要防著。我那一年去讲《楞严经》,所以我就小心了,上台讲经先谦虚:我学得很浅,学得不多,知道的很少,都是讲古人的注解,我自己没有东西。讲古人注解讲错了,注解要负责任,我没有责任,请大家多批评、多指教。先把话说在前面。果然没有出事,在那里讲了四个月,没人来找我麻烦。那些人在不在?常常在现场听经。有一天,大概是讲了将近两个月,这一批人邀请我吃饭,在香港也是出名的,是专家学者,他们对我很客气。自己一定要低姿势,不可以轻慢人,要谦虚,要恭敬。最怕的是自以为是,那种傲慢态度起来,人家就来找麻烦了。「且此广度有情之句,正是法藏大愿之根。故云:四十八愿,愿愿皆是为众生也」,众生无边誓愿度落实了。明心见性之后,真的是说法度生。虽然自己证得诸法实相,说法跟如来差不多,你入了如来境界,可是教诫初学还是要谦虚,为什么?这是利他。学生跟老师学,小孩跟大人学,大人要给小孩做好榜样,老师要给学生做好样子,一个道理。谦虚从哪里学来的?跟大人学来的,跟老师学来的,所以不可以有丝毫轻慢的态度,那就错了。

净土大经解演义269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大经解演义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净土大经解演义       净土法门)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