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反省我天天所做的事情,哪些是善的,哪些是不善的


   日期:2013/3/16 21: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四十七面,第二行,从第二句看起:「恶趣者,畜生、鬼、地狱三恶趣也。恶趣极苦,欲令出离,教人离恶,则闭塞通往恶趣之道」,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恶趣确实太可怕了,一般人对於三恶道知道得不多、知道得不透彻,所以也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如果堕到恶趣,后悔莫及。这三个地方很容易去,很不容易脱离,非常恐怖、非常可怕。佛确实以无尽的慈悲,把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来了,目的是希望我们觉悟。恶果必定有恶因,这个恶因就是贪瞋痴。贪瞋痴这三个字,意思深、广无有边际,细说,说一百年都说不完。六道里众生哪个人不犯?多多少少都干了,只是影响深远不一样,结罪的轻重也各个不相同。同是一个地狱,受果报的人对於苦的程度也不一样,实在讲,与我们在人世间遭遇很相似。

  人道非常非常不容易得到,经上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不是随便说的。佛说出这句话,是要我们明了、珍惜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最大的利益是什么?是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六道里头只有这一道容易,其他的五道都非常之难。天人享乐,乐多苦少,所以觉得眼前环境不错,没有出离的念头。三恶道太苦,想出离,没有机会闻法、没有机会修行。唯独人道有这个因缘,诸佛菩萨出世都在人道,这就是人道比较容易觉悟,苦多乐少。现在人是真正苦,说老实话,没有乐,为什么?所造的都是苦因。苦中作乐,那个乐就像我们所看到的吸毒、打吗啡。这些人你要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得乐,他不吸毒他就痛苦。解决他的痛苦,这个方法有效,有暂时的效,长远,中毒愈中愈深,他的病愈来愈严重,到最后把一条命赔上了。死了之后,来生一定是三途,没有说吸毒的人、打吗啡的人会生天堂,会来生再得人身享福报,没有的。理跟事都要参透。

  佛教给我们的五戒十善,必须要遵守,这个叫根本大戒。五戒是根本大戒,五戒不能够持住,十善不能够落实,基础完全失掉了,佛法从何建立?不但大乘法你没有,天天学也没有,小乘也没有。为什么?小乘人三皈五戒做到了、十善业道做到了。我们在斯里兰卡看到的,那个地方很值得人尊敬,农村里面都落实了小乘法。小乘法千万不能够忽视,没有小乘决定没有大乘。所以,深深希望同学们遵守佛陀的教诲,先学小乘,后学大乘。如果不学小乘,一定要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这才具足学习大乘的条件。否则的话,大乘法即使佛菩萨来教你,你也得不到利益,什么原因?你没有根,这个根就是佛法讲的善根。你没有善根、你没有福德,因缘具足也得不到利益。

  真正学佛人要认真反省,要反省到起心动念之处,做好事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还是为大众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正法久住?都在这一念。一念为自己就是私,私就是罪、就是业;一念为公,那就是福、那就是德,都在一念之中。有这一念,最重要这个念头要念念相续,如果觉得自己念头错了,赶快要改,为什么?不改,你的前途是三途。你改过来,这才是极乐世界,不改过来,念佛,极乐世界也没有分。极乐世界不会容纳一个有恶念的人、有自私的人,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六十年前李老师常说,他说自己的莲社,不说别人。莲社里面的莲友们听他教诲,每个星期都有一次在莲社共修,是轮流的,每天都有二、三个班。我知道他们那个时候念佛班是四十八个班,就是分成四十八愿,一班,多的三、四百人,少的也有一、二百人。每天都有二、三个班,利用莲社的场所在一起念佛。老师说这些人,一万个人当中,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五个。六十年后的今天,我说,一万个念佛的人,真正能往生只有一、二个,不是三、五个,一、二个。为什么?心术不正。念佛求生净土里头还掺杂著贪瞋痴慢,还有这个念头,还有自私自利的念头,那怎么能成就?

  几个人认真反省,我天天所做的事情,哪些事情是善的,哪些事情是不善的?善的要继续,不善的要改正过来。没有人认真反省,为什么?自己迷了。自己做错了的事情是以为是善的,以为是正常的,这就没有法子,这怎么能补救得过来!唯有真正从反省当中觉悟了,真找到了,改过自新,这才能往生。不把往生放在第一桩大事,他不会往生;真正往生的人,决定是把这个做为我这一生头等大事,其他都是小事,绝不重视。

  《弟子规》要认真学习,做个好人。人在世间应当做好人,来生才能得人身。真正奉行《弟子规》,不好意思做坏事,良心责备,但是效果不如《感应篇》。受持《感应篇》,这是明清两代读书人,他们并不是佛教徒,明清两代,功过格很流行,连出家人都修,成了一个风气。功过格是一条一条列出来,断恶修善。《感应篇》里面,一共为我们说出具体的业因果报,善因善果,恶因恶报,总共举了一百九十多条。熟记在心头,时时刻刻拿这个来反省。恶,我有没有?有,赶快断。善,有没有?没有的要加紧努力。这个熟透在心中,不敢作恶,《弟子规》是不好意思作恶,这不敢。再加上佛法的《十善业道》,佛法十善业道条目很简单,只有十条,可是它的义理含摄是无有穷尽。小乘圣人把它扩大了,扩大成三千威仪,大乘菩萨更殊胜,把它扩大到八万四千细行。所以,十善业道圆满就成佛了。菩萨八万四千细行,归纳到最后就这十条,十条展开八万四千。佛门讲开合,开是演绎,合是归纳。不能小看这十条,愈细愈能入微,微细到起心动念。甚至於起心动念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不知道?自己心浮气躁,微细的念头完全不知道。菩萨知道、佛知道。

  恶决定不能做。所以畜生、饿鬼、地狱是自己变现的,不是外面真有。佛家讲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识是分别,自作自受,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你要是怪罪别人,你罪加一等,为什么?冤枉别人。明明是他害我,我没有冤枉他。他害你,你愿意接受,那你能怪他吗?他来诱惑你,你不接受不就没事吗?所以,阎罗王跟你谈话,谈到最后才知道全是自己错,於别人真的没有干涉。别人只不过做你造作罪业受苦报的一个缘而已,取舍决断还是在自己,所以不能怪人。这个怪人的念头,你出不了三途。真正能悔过,我自己错了,别人没错,你有出六道轮回的希望,为什么?这叫真正觉悟了。什么都是别人错,你迷到底了。为什么菩萨在顺境、逆境他都能成就?我在顺境逆境全被迷惑,全被污染,是非颠倒,这才造作种种不善。

  佛菩萨慈悲,将十法界第一个业因说出来了。业因很复杂,最重要的一个,佛说给我们听了。成佛,成佛的业因,第一个业因是什么?平等,平等是佛心。佛怎么平等?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平等了。起心动念就不平等,不起心不动念是平等的,真平等,本来平等。我们所有一切的过失,就是在起心动念里头造的,大乘教上常讲「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动念就有分别,开口就有执著,错了。不起心不动念就全对了,为什么?跟自性圆满的相应。我们要学佛,得从这个地方学,眼见色不起心不动念,耳闻声不起心不动念,鼻嗅香不起心不动念,舌尝味不起心不动念,那是佛。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是菩萨。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是阿罗汉。如果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有,你就要承认,我是六道凡夫。

  所以,只要不执著,这就是小圣。学佛的人怎么?这叫入门,於一切法不执著,不执著就能够随缘。不能随缘的人是因为他自己有执著,别人赞美几句很高兴、很得意;别人要骂你几句、毁谤你几句,你就怨恨好几天,气消不掉。这不行,叫六道凡夫,这是迷惑。你要真要修行,别人赞美你,那是菩萨,为什么?你能够不生欢喜心,平常心看待。你在这边锻炼,欢喜是烦恼,能够不生贪爱。逆境,别人毁谤你、侮辱你、伤害你,这是菩萨,我在这里修逆境没有怨恨,心地清净光明。如果不在这上磨炼,你到哪里去修?

  真正修行人,善财做榜样,他现身说法为我们表法。从早到晚你所接触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是佛菩萨,都在那里表演。那表演是什么?是折磨我的习气。你看到的有顺境、有逆境,有善缘、有恶缘,什么现象都有,叫你在这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成佛了,五十三参圆满了。你以为修行到哪里修?深山里挖个洞把自己埋起来,那叫修行吗?错了,全错了。真正大修行人,没有世间跟出世间,他有本事让万物随心转,他就得自在了。他的心是什么心?不起心、不动念,一切万物、现象在他面前统统是平等法,清净平等觉是这么修成的。离开这些环境,到哪里修?真空不离妙有,妙有不离真空,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决定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迷了,不起心不动念是觉。心是清净平等心,清净平等心起作用是觉,绝对不造业、绝对不迷惑、绝对不落三恶道。

  佛的理最深、佛的理最圆满,为什么?他是圆满证得自性的人,我们得相信这一点。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也能证得圆满的自性。先在境缘当中锻炼,锻炼什么?不受干扰。这是我们得定、开悟前方便,就是预备的功夫。这些考试都不能通过,就说明你的心不可能定下来,换句话说,开智慧没希望。要禁得起考验,在考验之中,你能够见到众生相,这就是长你的见识。《华严经》上五十三类,五十三参是五十三类各个不同的境缘,物质的境界,人事环境,你在里头去炼。炼到像佛菩萨一样,即相离相,相都在面前,心不染,没有起心动念就是离一切相。离一切相不是一切相都不要了,我这么离开了,错了。一切相是假相,根本就不存在,你要离开干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用不著离。有即有离你就著相了,不即不离是真不著相,那个管用。

  首先要知道恶趣极苦,我们看到有这个现象,真苦。佛教我们出离,怎么教?教我们离恶,十恶决定不能做。今天这个社会,有几个人不做十恶的?十恶前面三个,身业杀、盗、YIN,当中四个口业,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最后是意业,起心动念有三恶,就是贪、瞋、痴,我们后面再加两个慢、疑,贪瞋痴慢疑,这十恶。哪个不做?换句话说,大多数的人都造作地狱业,地狱有分。这是果报里头最苦的果报,佛教我们如何出离?你能把十恶放下,反过来修十善,你就出离了,你决定不会堕恶道。十善跟中国五常、八德非常相似,每个宗教里面都说到,不能不做。所以我们常常讲,爱、慈悲是自性的核心,真如本性的核心。众生迷了,第一个就是不自爱,这迷了,与十恶相应。心是十恶的心,缘是怨恨恼怒烦,造的业是杀盗YIN妄,这个人的结果不问自知,他会是什么样的果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人在这个世间真的是无常,年轻人没有意识到,中年人就意识到了,老年人就更清楚,为什么?来日无多。眼看著同辈分的朋友们一个一个都走了,下面轮到我了。人想到死,才知道什么都是空的。最可贵之处,就是知道是空的,赶紧放下,这才可贵。如果还是患失患得,那就迷到底了,叫至死不悟,这种人很多,这种人的前途不光明,多半是恶道去了。佛菩萨慈悲教导我们,教我们把恶趣的门封闭、堵塞,只留一条往生极乐世界的大道,其他的全堵塞。佛这样教我们,真正去实行要靠自己,这佛菩萨没有权,要靠自己觉悟、要靠自己真干。净宗学人,只要把我们修行五个纲目抓到就行了,净业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就五个科目,很好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常常想到,相不相应?三福其中第一福,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真修行要从这个根下手,没有这三个根,这五个是佛门的口号,不起作用。有这三个根,它就起作用。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末后一句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都是分量很小的。不真干不行,不真干就要想到三恶趣,不真干肯定在三恶趣,真干才能出离。

  「今经弥陀大愿曰:来生我刹,不复更堕恶趣。是真实之杜恶趣也」。我们纵然干,纵然认真修行,不造恶了,恶的习气在,习气断不了。要认真忏悔、要每天磕大头,不是说断就断掉的,不知不觉的它又冒出来了。每天至少拜三百拜,就为这桩事情,忏悔业障。起心动念之处,还有自私自利、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怎么办?把心放在阿弥陀佛上,实际是断断续续,断的时间长,续的时间短,功夫不得力,往生没把握。印祖教给我们,他用这个方法得力,把这个方法传给我们,每天看那个「死」字。他把这个字贴在佛像的背后,墙壁上,每天看到佛像就看到这个字,警惕自己,想到我今天就要死了,我今天起心动念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念佛最重要,其他的不再过问,这就对了。印祖一生功夫得力处,就用这个方法。其他真是假的,唯有往生极乐世界是真的。生到极乐世界,身是法性身,居住的环境是法性土,跟这个地方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个地方是色身,阿赖耶的相分,居住的环境也是阿赖耶的相分,起心动念是阿赖耶的见分。把阿赖耶的见分以为是自己的心,阿赖耶的相分以为是自己的身,全搞错了。《楞严经》七处徵心,身心都不可得。

  《楞严经》也是指归净土,你看它最重要的一段经文,二十五圆通。佛叫这二十五个菩萨,你们自己说,你们成佛是用什么方法成就的?二十五位菩萨各人说各人自己修因证果。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文殊菩萨在大会里头就选中这两个人,这就是《楞严》回归净土。「大势至圆通章」文字最短,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它比《心经》还少,那是净土宗的心经。印光大师把它节录出来,放在净土四经的后面,号称净土五经。净宗依靠的典籍,到这个地方圆满了,叫五经一论,天亲菩萨的《往生论》。净土殊胜,真的能够帮助我们不再堕恶道;换句话说,一定要求往生,这真实的「杜恶趣」。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二0集)  2013/1/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12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善恶)(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善恶)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四章 善恶并明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戒律是善恶的标准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