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学佛必修课程四种清净明诲之戒杀


   日期:2013/4/26 9: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二清净明诲——戒杀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襌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戒是能防的善法,杀是所妨的恶法,能所并称,名为戒杀。杀生亦是生死根本之一。杀生之人,必负命债,将随恶业所牵,轮迥六道,不能出离生死。佛劝世人戒杀,不但身不杀生,心亦不起杀念,身心都不杀,苦因既断,苦果不生,自可解脱轮回,不致生死相续不断。

  “三昧”,在修因时名止观,在果位名定慧。止是定,能破散乱心;观是慧,能除昏沉。修习三昧的人,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均等,即可断烦恼,了生死;今因杀心不除,故“尘不可出”。纵然拥有世智辩聪,也能深入世间有漏禅定,但不戒杀,结果不免堕落神道。

  “神”,是鬼道中有福德的一类,若然禅定与智力胜于杀业,神通福报俱大,则为大力鬼王,统领一切鬼神,宫殿楼阁,享用自在。若禅智与杀业相等,神通福报次于鬼王,则堕在飞行夜叉的一类,作为鬼神的统帅,势力与享受,皆不及鬼王。若禅智劣于杀业,则报堕地行罗刹,或为魅魑魍魉,神通力薄,福报次于鬼帅,属于鬼道兵卒之类,以众生血肉为饮食,每用神通惑人,或显灵作怪,令人倾心摄伏,杀生祭祀,以供享用。

  据说:中国宋朝,有高僧名戒阇黎,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当时有一五郎祠,时常显灵,令当地居民,杀生祭祀。有一天知道文殊菩萨化身的戒阇黎,必经此地,便化一虎,阻档去路。戒阇黎至,用手拨开老虎,而说偈言:“汝是一郎至五郎,妄兴祸福宰牛羊;老僧为说无生法,免得冤家累世偿。”之后,神祠无火自焚,居民不再受其干扰。

  此等鬼神,亦各有徒众,皆自言已经成无上道特别是佛灭度后,在末法时期,很多此类鬼神,出现人间,或托扶乩显灵,或附人身说法,虽然行为怪异不一,但同言食肉不碍修行,亦得菩提之道。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肉众生,名为释子。

  五净肉是:一不见杀,二不闻杀,三不为我杀,四自死,五鸟残。佛恐人问,既然食肉必堕神道,何以佛在世时,比丘乞食,亦食五净肉?故佛言:“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或问:佛既可以用神力变化五净肉,何以不变化蔬菜之类?佛解释言:“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印度属于沙漠地带,天气酷热,蔬菜不易生长,且释尊成佛之前,以婆罗门为国教,人皆以牧羊食肉为生;若然佛用神力,变化五谷蔬果,供给佛弟子专用,将违反世间现象,释尊为了维持“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原则,所以由大悲心,化五净肉,令佛弟子们,暂得肉味,聊养色身,实则,是没有生命的假肉;如现代素食,假鱼假虾,假鸡假鸭之类。奈何末法众生颠倒,不知食肉,伤害慈悲,更不知五净肉,是释尊慈悲的变化,竟然食肉,名为释迦如来的弟子。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汝等当知”,是教诫诸修行人,应该知道,食肉必堕。即使修习禅定,暂得心开,亦不过是相似三摩地而已,非真三昧。梵言罗刹,译名恶鬼,以其凶狠恶毒,食人血肉维持生命故。杀生食肉的人,生前类似罗刹,一期寿命报尽,终必沉沦生死苦海,永作鬼类,‘非佛弟子'。学佛的人,志在提升自己,希望断烦恼,出三界;今因杀生食肉,欠负命债,来生当被人杀,如是互相杀害,互相吞食,血债未了,怎可以出离三界?是以释尊敕令阿难,转教世间学佛修禅的人,欲想修习耳门圆通,深入首楞严王大定,必须先持YIN戒,次断杀生;因为YIN能障碍禅定,杀生则损害慈悲,应该严持不犯。此是古今诸佛,教化众生,第二种决定不移的明确训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喻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佛再引用譬喻,说明若不断杀,终难解脱。“有人”,指不断杀而修禅定的人。“自塞其耳”,喻修禅定;“高声大叫”,喻杀生食肉;“求人不闻”,喻食肉以为无罪。欲想无罪,必须戒杀,今不断杀,而欲无罪;犹如欲人不闻,反而高声大叫,正是欲隐弥彰。修习禅定,希望解脱,如人“欲隐”;但杀生食肉,难出三界,譬如“弥露”。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份,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我们受持不杀戒,不止要戒杀因,还要戒杀缘,方名清净,始得解脱。“清净比丘”,是小乘行者,“诸菩萨”是修学大乘的人,无论是小乘或大乘,凡持戒清净的人,皆应心怀慈悲,于岐路行,尚且不用脚踏,有生命的青草,何况用手去拔?更何况称为大慈大悲的释子,岂可杀害众生,取其血肉任意食啖?

  “东方”,是在印度之东,即指中国,“丝绸绢帛”,是中国特产;丝由蚕出,因为养蚕的人,用沸水烫蚕取丝,亦属杀生。“此土”指印度本土,’靴履‘是用牛皮制造,“裘”是兽皮,“毳”是马毛,皆与杀生有关。“乳酪醍醐”,出自牛身,虽非杀生,食之与牛结下不解之缘,将会障碍解脱。持戒比丘,不止不杀生食肉,亦不食不用与众生身份有关之物,则于世间,得真解脱,无须为酬还宿债,再来三界受生。

  “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是引劫初之人为喻。佛经记载,世界初成,光音天人,下生人间,原可飞行自在,既善良,又美丽,后因食地中产品,致使足不能离地,而且品性质素与相貌,皆每况愈下。佛言;持戒之人,必须令身心清净,于诸众生,不起杀害之心,以及不起饮食服用之想。众生血肉骨髓,是属于身,裘毳乳酪等是属于身分;求出三界的修行人,必须使自己身无杀业,心无杀念,对于一切众生的身与身分,亦不食其肉,不用其皮,不负命债,不结恶缘,“身心二涂”,俱断杀因与杀缘,如是三界生缘既断,始得真解脱。

  “如我此说”以下四句,是判决邪正。若如我佛所说:修三摩地,必须次断杀生,则是佛所说的正法,否则,若说食肉,不碍真修,何止伤害慈悲,抑亦令人堕落恶道,不能超出生死,故同于魔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四种清净明诲)(五明学佛网:学佛       四种清净明诲)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