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初学者不应该视师如佛


   日期:2013/5/11 18: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索达吉堪布:初学者不应该视师如佛



2013年5月5日网络开示

◎诸多论典宣讲密宗的不共见解:真正的上师确实与佛无别

今天的这一堂课,我想跟大家说一下依止上师方面的一些道理。依止上师方面的道理,从广泛的意义讲或者从文字上讲,在《大圆满心性休息》、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的第八品也有,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当中也讲了。很多道友也已经学过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大圆满前行》、《事师五十颂》等等,这些道理应该是讲得比较多。但这些论典当中,主要是讲一些密法的不共见解,都基本上着重地、用大量的文字来宣说上师跟佛无二无别,所以依止上师之后,应如理如法地去依止,而且如果违背了上师的教言,直接堕入金刚地狱。

但这个是不是这样呢?确实也是这样的。按照密宗不共观点来解释的时候,真正的善知识的密义就像《华严经》里面讲的一样,像大海一样难以测度,他的智慧像虚空一样广阔无边,难以衡量……他的悲心犹如江河源源不断……可以用很多的比喻说明。但是我们现在,在汉地、在其他地方经常发现到,依止上师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的一些事情出来,所以在这个上面,我今天想跟大家说一下。

◎普通人刚开始应把上师视为人

刚开始的时候,初学者不用把上师看成佛一样的。这个问题今天着重要提出来。那么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作为上师,在佛教中,可以说他是一个代言人。释迦牟尼佛在相关经典当中也讲了,佛陀对阿难也说了,我涅槃之后,我显现为善知识,然后为你开示正道。有这样的这种说明。我们也知道,上师是佛的化身、上师是佛的代言人等等,都可以这么讲。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刚开始结上善缘,或者依止上师的时候,相关的论典当中也要求大家如理如法地去观察。但现在大多数的人,基本上都是不观察,这是不太合理的。

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佛教徒刚开始的时候,对上师从来都是不观察。好像特别地冲动,就是世间当中的,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缘分,一见钟情还是什么,等等这样的,这样的情况我们也不排除。最主要是什么呢?我们是一个普通人,最好是不要像印度的八十位大成就者,像他们那样的这种精进、信心和根机我们不一定有的。也不能因为密勒日巴尊者还有像常啼菩萨等等他们的故事那样,我们是不是每一个人是这样,也不一定有这么样的根机。我们都是一个普通的佛教徒、普通的人,那普通的人刚开始依止一个上师的时候,最好是把上师看成人来对待。

现在我经常发现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刚开始的时候把上师看成佛一样,视师如佛。而上师们,有些确实是有佛的境界,非常了不起。但有些的话,可能没有,甚至连一般的一个上师的资格都不一定有。但是因为这些弟子们把上师宠坏了,最后自己也就好像觉得真的是我跟佛没有差别,我们佛教里面讲的,有一种增上慢:自己本来没有获得神通,认为是获得神通了;本来没有获得阿罗汉果位,自己认为获得阿罗汉果位。那个时候自己的过失看不到、别人的功德都看不到。

所以有些人,因为弟子们特别愚痴的原因,跟上师一直就是说:上师你就是菩萨、你就是佛,当面也在说、背后也在说,然后,三门供养、恭敬等等。本来上师很有正知正见,但后来因为旁边的很多人说你是佛、你是佛……最后自己真的认为是这样的了。最后,上师们也可能被宠坏了,最后真的认为自己是佛。那佛的话就什么行为都可能没有特意地约束,上师和弟子都可能会做一些对佛教和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事情,这样,可能对自己不利,对今世不利,对来世也不利。

◎刚开始如理观察上师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建议,刚开始,佛教里面专门要讲观察上师,这个观察上师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来不及:一个人传法的时候,来不及观察就马上去听;灌顶的时候来不及观察,马上去。其实这不是很好的,因为我们把学习佛法看成一个很重要的大事来抓,你要去接受这种法门的时候,就像世间人也是这样的。世间人你要找一个老师的话,比如说我要学一个工巧明的话,看这个工巧明的老师他会不会懂,如果我要学英语的话,这个老师是什么学校毕业的,他的英文的底子是什么样的,也要去看。或者我们世间当中谈朋友的话,也会看他的家庭状况是怎么样,他的整个政治背景是什么样的,他的财富是什么样的,很多人都要去看。

我那天遇到了一个人,他说,他跟一个人准备合作,但是为了合作,他摸不到底,专门从美国飞到中国,已经来过两次。他来的时候,表面上跟他聊,但实际上看他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因为将来要跟他合作,还没有正式签合同之前,他要了解这个人的整个背景,他就来过两次。而且他也默默地问了很多人,也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最后基本上这个人的人格很不错,整个实力、各个方面也很不错的,然后准备再过半年以后,跟他正式写合同,共同做一个十几年的合作项目。

当时我心里面想到,其实我们学习佛法比世间的一般的工作、合作更重要,更要谨慎,那这样的话,依止上师为什么不需要?比如说,来一个上师,刚开始,你对他供养也可以,你有钱的话,因为他是出家身份,你也可以供养。你跟他说话也可以。但佛法方面的结缘,相当于我们世间当中两个人共同合作签合同一样的,如果是家庭的一些状况来比喻的话,就像是办结婚证一样的。你跟他佛法没有接上缘之前,很有必要仔细观察。

说是这个上师是从汉地来,到藏地来传法的话,那这些藏族人应该到汉地去了解一下,这个是哪个寺院里面的,了解一下这个上师在汉地是一个方丈呢,还是一个大和尚呢,是一个小沙弥呢,还是什么样的,亲自到他的寺院里面去了解。如果一个藏地的上师来汉地弘法,你也有必要亲自到他的寺院里面去了解一下,一边看看藏地的风光,另一方面要了解这个人到底有没有上师的资格。互相观察,我觉得很重要的。

说实在的,我也并不是对哪一个上师不满,内心当中对谁都没有。但是佛法的这种依止上师的方法本身就是这样的,如果你一旦真正是佛法上结上因缘以后,一般来讲能不能说过失呢?最好是不说过失。智悲光尊者也说了,如果你依止完了以后,就发现上师的过患,你最好不说。如果说了,或者经常诽谤的话,对你自己也是构成很大的罪过。这是应该的。比如说我们合同已经签完了,那你违约的话,你自己肯定是有过失的,因为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看好、没有谈好、没有了解,最后对方没有变,我变了的话,从世间上也可能会有很多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视师如佛的层面和观清净心的问题

其实上师是佛并不是一般的境界里面都讲的。修上师瑜伽的时候,真的要修跟上师的密义无二无别的时候,确实把上师看成佛,在那个时候不仅仅是上师是佛,包括我们现在世间的一切众生也要观作为佛。我们学过《大圆满前行》的都知道,前面讲发心的时候,一个是发菩提心来发心,一个是发清净心来发心。那么发清净心来发心的时候,上师观为莲花生大士,金刚道友观为二十五大弟子为主的;或者上师观为阿弥陀佛,自己弟子、旁边的人全部观为菩萨,所以说在那个时候,真的要把上师观为佛无二无别的,上师的身口意当中的所有的这些功德、加持融入我的三门。

通过这种方式来修持上师瑜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你还没有到这个之前,现在很多人刚开始视师如佛,到最后的时候视师如魔,哇,这个上师如何如何不好啊,他把我的什么什么财物骗了,这个人什么,同他的感情上面如何有问题呀,他行为不好啊。现在很多人是刚开始激动得不得了,这一方面是上师也有责任,可能上师刚开始的行为并没有如理如法地去引导,如果真正是你用佛法来引导弟子的话,弟子也可能不会变成这样的。所以说,我觉得上师的行为也许存在一些问题,然后弟子的清净心方面,也有问题。

那么这个事情到最后是很复杂的,会不会有些人经常讲,不管怎么样,我要观清净心就可以。但是,也很难的。如果上师确实是在显现上也好,在上师的一些行为上非常非常地不如法,那可能完全观清净心的话是不太容易。我以前也想过,我想上师如意宝真的是非常非常地了不起。上师如意宝的行为,我在世界上肯定是信心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他在显现上很多不如法的话,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观清净心,我自己也是反复观察过。上师的行为确实太好了,不然的话,如果他的行为不如法,我都很难观清净心。我经常自己对自己这样想过。所以任何一个人来讲,可能上师的行为也有关系,但最重要的可能自己的信心更有关系。

有些人是自己产生邪见,其实上师没有这个过失,他认为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是颠倒的,就像提婆达多,当时对佛陀的这种看法一样的。这种情况也有,但是我们辨别的时候非常难。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要你有清净心的话,对狗牙祈祷也可以成佛。不管是对任何人,如果我们观清净心的话,他也可以作为一种佛缘。但是智悲光尊者也说过,从功德的层面来讲,世间当中还是有分上师的这种功德,和弟子的这种功德,那么至少也是,按照佛经里面讲的一样,上师的这种功德,要超过你。如果没有超过的话,很难得到相应。

比如说,我是一个资粮道的人,我们的上师应该是按照地阶的角度来讲——加行道;如果我是加行道的话,那么上师应该是见道……这样来分的。那这样的话,上师观为佛的这种说法是不是合理呢?他说并没有相违的。为什么呢?上师观为佛实际上是最后的密义融入无二无别的这个层面来讲的,在我们祈祷的时候,你把上师作为佛、菩萨一模一样的话,是可以的。

但是,暂时你在学习和依止的过程当中,刚开始最好是把上师看成世间当中的一般的非常善良的一个上师来看待,然后慢慢慢慢,你在上师面前依止了比如说十年八年,对上师越来越有信心,到接受密宗的灌顶和密宗的所有的这些传授的时候,确实上师跟佛是无二无别的,因为除了上师以外,谁也不会说出这种教言。最后,对上师有真正的信心产生的话,那就是真正的师徒相应了,可以说是密义相应。

所以,我今天主要想说的,实际上有没有视师如佛的观念,确实也是有!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看智悲光尊者、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的这些教言的时候,上师的赞叹方面特别多。但是因为我们过多的赞叹,我们过多的对上师们的夸奖,有些真正的上师,他不会生傲慢心,弟子与他们之间也不会构成任何的危害。但是你们也知道,在城市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对佛教不利的这种上师也会出现。

我也经常听到,有些人在世间当中,不要说是上师,就是在世间当地,可以说行为非常不如法的,连一个佛法方面的基本的信心和出离心都不一定有,但是他因为弄几张照片,或者是做什么慈善,然后过一段时间从财富、各方面……,弟子也很多。弟子多了很好,没有什么的,但是无垢光尊者也在《如意宝藏论》里面讲了,没有福报的这些弟子们经常遇到没有智慧的上师。这样,这一辈子你想离开他的话,就可能不行的,即使你没有离开,学也学不到,最后自己所有的精力、财力……什么都已经用尽了。那这样,最终确实是一种失败。

◎具足大悲心和智慧是上师最根本的法相

我们藏传佛教,是不是,哇,上师全部都是佛,以这种文章来夸张?绝对不是!如果是的话,那佛教也是不合理的一种论典。释迦牟尼佛在经典当中也说了:比丘们啊,智者们呀,你们应该可以对我的教言再三观察,就像我们锤炼金子一样再三地观察,然后观察之后,你们如果觉得有道理,可以接受,但千万不要因为对我有恭敬心而接受。

你看释迦牟尼佛的教言都可以再三观察,更何况是我们对其他世间的所谓的上师,也实际上是一种老师,只不过这位老师他口里面传授的法非常珍贵,传授的是世间和出世间的真理,所以上师就跟佛一样的。在这个过程当中,视师如佛可不可以说呢?可以说!不要说上师,我们说一切众生都是具有如来藏德性,就是一切众生都是佛。从这个层面来讲,不仅仅上师是佛,我也是佛。佛依止佛也没什么不合理的。但是,有时候,我们也不能一味地用上师为佛的这种层面来把世间一些规律打破,世间的规律打破了以后,最后的结果,恐怕不是真正佛教里面所讲到的结果。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也不要对谁都起邪见,这样也是不好的,在《涅槃经》当中讲了很多末法时代的一些邪恶的上师的行为,讲了很多。但是我们一般世间人来讲,最好不要看别人很多的过失,这样为好。但是从保护自己的相续来讲,依止过程当中要注意。当然,在末法时代的时候,所有的功德圆满,也很难找。《妙臂请问经》里面说,佛教的显宗和密宗当中所讲到的具足所有法相的上师,在末法时代的时候,很难找到。如果实在找不到的话,那么有这些法相的一半、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的话,也可以依止他。比如说续部里面已经讲了十个功德的话,那么十个功德的八分之一,有的话,也可以依止。

《集密意续》里面说过:上师如果出世间法方面功德非常超胜,即使在世间法方面稍微有一点过失,比如说人格不好、脾气不好,你也可以依止。在《集密意续》上,因为我们求的不是世间法,如果世间法的话,那就是上师很难看的话,不想依止。上师如果世间法的功德不具足,不想依止也是可以。但是我们依止的不是世间的这个人,不是从世间的某某功德来依止,我们需要的是上师的大悲心和智慧等等。上师的法相归根结底,实际就是以证悟来解脱自相续,以悲心来饶益他众。这两者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一个上师,至少他自己的相续当中要有佛教方面的一些证悟。如果你自己的相续一点点都没有解脱,那摄受弟子确实也是以盲导盲。有些前辈的大德把邪师比喻成疯狂者,那疯狂者带路的话,肯定你只有堕入悬崖,不可能有快乐的旅途,不可能有的。这样的话,自我的证悟很重要的。

第二个,悲心很重要的。这次在乔治敦大学,我问了很多,因为他们都说藏传佛教的很多上师的这种传播能力非常强。我这次去外面,没有特意地说是我非要传藏传佛教,但是他们一定要我讲。后来我的题目全部都用完了,我说是又要讲藏传佛教、又要讲藏传佛教……,我可不可以用个其他的呢?他们说不行,不行!你因为是藏传佛教的,我们想了解藏传佛教,你必须给我讲藏传佛教。后来,我在逼迫下所有的题目都是在讲藏传佛教。

我也特意问他们,我说你们对藏传佛教很热爱的话,你们对藏传佛教上师们有什么看法?他们有一个教授,他很了不起的。当时他说:“藏地的这些上师们,有些是很有智慧的,能与科学家对话,各方面来讲,在西方应该说是引起轰动,超世纪的一种轰动。有些上师虽然没有那么一些超胜的智慧,但是他们都有利他心,不管是在任何场合当中,很想帮助人。这是在其他的一些佛教徒当中,很难找的。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对比。”

在西方有好多上师,有些跟弟子们专门唱莲花生大士心咒:嗡啊吽班匝格热班玛色德吽。弟子们其他的什么都不懂,就唱得特别好。有些就是专门讲会供,天天会供,天天会供。有些什么修法,前行、正行,什么都有,凡是每个上师都有,什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有。所以每个上师们都有不同的一些功德,这位教授他说应该是一种利他心,这个我也相信。在汉地,很多上师确实是因为他们的一些悲心,引导了很多很多的迷茫众生。他们可能不一定每个人都是对续部、对所有的都精通。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注意,确实也有鱼龙混杂的现象,因此我们也希望,不管是怎么样、通过什么途径,以真正的心引导众生的上师们都要赞叹他们。但是有些特意的、一些特别不好的行为,让别人包括弟子们对佛教产生邪见,也有这样。我们汉地的很多弟子们自己也要反思。

◎对已经依止的上师不要说过失

我经常听到这个上师不好、那个上师不好,但其实说别人不好的人,一般来讲,自己有非常多的一些过失。否则的话,他明明也知道是可能不好,但是他不一定会说。比如说,毕竟是我的老师,那么老师虽然不好,但是在别人面前我一般对老师的过失不会宣扬,如果宣扬的话,这个老师不好,老师带的学生——我,肯定间接来讲也是不好的。

在这些方面,我想我们很多道友视师如佛,是不是通过观察,观察之后依止上师,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慢慢培养出一种很高级、很超越的一种心念,这个时候,上师确实是佛,那么,那个时候,上师说什么你都必须要听。在这个之前,相关的佛经当中也讲了,上师实际上是自己具有一定的功德,利益他众的,那么这是真正的善知识。但利益他众对弟子的相续当中如果产生贪心、嗔恨心、各种各样的非法的意念,确实也不是很合理的。

我们要知道的是,假使你已经依止了上师,在依止以后,你没有必要去诽谤。你也可能佛的这种信念生不起来,但是把他当作一个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恩人,这样来对待,也是可以的。我们佛教里面也并没有要求所有的人对每一个上师都看作是佛,并没有这么说。视师如佛的这种境界应该是很高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我们应该像密勒日巴尊者、阿底峡尊者,包括我们上师如意宝在晚年的时候随时随地提到了他的恩师的名称的时候,眼泪汪汪,这个我们对上师如意宝熟悉的人都知道。那个时候,上师在不同场合当中也说,我的金刚上师跟佛无二无别的。在依止的过程当中,对他没有产生过邪见,最后真正的上师的这种智慧融入自己的心田,就非常成功,有这样的。

但是我们刚开始的时候视师如佛,可能一个是极个别人的一些行为给上师带来了一些不太好的形象,然后第二个呢,作为弟子,也其实并没有说佛教当中凡是所依止的都是佛陀,并没有这么讲。只不过是我们闻思修行太少了,到最后的时候才明白佛教当中所讲的,真正的这种依止上师的方法和最后获得密义的界限。这样的时候,我们只修上师瑜伽也是可以成功的,但是这是佛教当中最高的一种境界。所以,以前凡是依止过的,你就尽量不说过失,即使有发现,但这个过失也许是对方的过失,也许是你自己的过失,大多数可能是你心眼不清净。

因为你刚开始没有很好地观察,现在世间当中有很多买东西的人,自己不会买东西,刚开始觉得这个是很好的产品,然后买了以后,有些时候可能是自己的问题,有些时候可能是他人的问题,这个是一种双方的责任,所以我们在这些问题上面希望大家还是如理如法地抉择。如果我们依止好了上师,自己有一种勇猛的精进,那么佛法当中一定会获得成就,多多少少的成就。

今天实际上我想说的是,先很好地去观察,即使你刚开始没有观察好,已经依止的话,最后也没有必要后悔,不管怎么样,佛法多多少少对你的相续是有利的,不会有害的。但以后依止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如果没有注意的话,我们希望上师们以一种佛法来饶益众生,不要把佛法当作自己发财的一种工具,这样的话,对佛法也不负责任。这种人在世间当中没有出路的话,我们也不觉得这是一种过错。我也在课堂上经常说,自己的言行也好,他人的言行也好,希望指出来,这样对佛法也是很好。

作为依止上师的这些弟子们,也应该擦亮眼睛,否则的话,在我们的行为当中,我们只了知佛教里面的只言片语,有些道理我们断章取义地用了,在过多地用的时候,可能在群体当中,发生了一些不可想象的后果。就是会出现这样的后果。所以,以后观清净心来对待所有的众生,尤其是凡是有法恩的、弘扬如来教法的所有的这些高僧大德们,我们也特别地敬仰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的这种传播,确实也是非常难以获得出世间的功德。

尤其是我们现在,在这样的道场当中,我越来越觉得,如今我们在座的很多不管是居士、出家人有非常好的一种机缘,这个机缘是什么呢?佛教当中的最甚深的这些修法和理论,如今大家都在学习,而且大多数的人真正在佛法当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找到了自己永远不会误入歧途的永不退转的一条路,这种路并不是很简单的。我们继续走下去的话,前程是光明的。

◎依止上师、修行佛法应该心态稳定

因此,希望道友们在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也好,修行佛法的过程当中千万不要退来退去,今天修一点这个法,依止这个,明天依止那个,这样的话,可能心特别地乱,随后也得不到结果。西方人有一种性格就是,只要你选择完了的话,不容易变。这个很重要。有些道友的心态好像不断地在变、不断地在变,随后一无所获,这也是很可惜的事。因此在学习佛法的过程当中,自己也对相关的有些道理,可能需要再三思维。

喇嘛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初学者       视师如佛)(五明学佛网:初学者       视师如佛)  

 明证法师:明证法师给初学者的修学建议 

 宏印法师:初学者如何读“妙云集” 

 传喜法师:视师如佛乃祖训 

 大安法师:对初学者来说,宜从计数念佛入手 

 初学者可以念百字大明咒吗 

 印光法师:初学者为什么只能缘想一佛,不能缘境过宽? 

 净土法门法师:初学者可看哪些有关之书籍 

 慈诚罗珠堪布:初学者如何尽快找到适合自己学修的法门? 

 在众多的经典当中,初学者要从哪一部经典着手? 

 初学者可以念百字明咒吗? 

 推荐初学者读的佛教入门书籍 

 耀一法师:初学者应读的几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