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定的标准就是放下万缘,放下愈多你的心就愈定、愈


   日期:2013/5/13 7: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定的标准就是放下万缘,放下愈多你的心就愈定、愈清净

摘自净土大经科注(二次讲)-第277集(净土法门法师)

 「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这一句经文是宋译的原文。我们看念老註解,「但者,唯也,独也」,但念就是唯念、独念,也就是不夹杂其他的念头,这叫但念。「此二句与前二句,应一气读下。前二句是万缘放下,此二句是一念单提,此正净业之纲宗」,净土法门的纲领、净土法门的宗要就这四句。「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是放下万缘。「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就是喜欢忆念过去一切诸佛如来,他们生生世世所修积的善根。善根是什么?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世法的善根,叫世间法,就是无贪、无瞋、无痴,一切世间法都从这三善根生起。三善根的反面是三毒,贪瞋痴叫三毒;换句话说,世间法里头所有一切毒害,都是来自贪瞋痴这三根,这不善的根。反过来叫善根。学佛这就明白了,如何从贪瞋痴回头,重视不贪、不瞋、不痴,这三善根。出世间法的善根只有一个,精进,永远不懈怠,永远不后退,一往直前,就是本经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一向专念是菩萨善根,勇勐精进,只要抓到这个,没有一个不成就。所以这一段经文,「别显」里面这第一段,是念佛法门的纲宗,最重要的纲领、宗要。

  如果带着贪瞋痴、带着欲望,还执着五欲六尘,就是严重的障碍,后面这一句这个乐没有了,乐是爱好、欢喜。因为你对世法财色名利没有放下,你对这个还有情爱,你念佛就不专心,忆佛念佛常常把佛忘掉了。如果我们有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人人都有的,没有这个现象就成佛了。有这个现象我们知道,我们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就是有夹杂、有妄想,有三毒、有欲望,这个没洗得干净,没有彻底放下。人彻底放下了,智慧就现前,对一切人事物一看就明白,心里有数。能不能说出来?不可以,说出来要得罪人,跟人结冤仇,决定不说。该说的时候说,该说,什么时候该说?他诚心诚意来向你请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时候该说。你看他来向你请教,心不诚、意不定,这就不说,说了没用。那是来请教是客气话,实际上也没有对你看得很尊重,所以这就不能教。察言观色,古圣先贤的经验。

  老师对待学生叫面试,不说面试,就是来谈谈,见见面来谈谈就知道了。我们自己或许不知道,老师也不说穿,实际上那就是考试。我跟方东美先生见面、跟章嘉大师见面,那就是考试。方老师是我自己写信给他的,没有人推荐,自己慕名写信,要求他准许我们到学校去旁听他的课程。章嘉大师是有人介绍的,敏孟经,这个人不在了,是清朝时候的亲王,敏亲王。他们是学密的,敏亲王是新疆人,跟章嘉大师往来很密,是他介绍的。章嘉大师,我第一次见面,我向他请教一个问题,他看了我三十分钟,才回答一个字,又停了六、七分钟,给我说六个字,这都是考试。你不能够忍受,那你就走了,再也遇不到了。方老师那种口试,是一般学校里头常用的;章嘉大师这种方法,世间法没见过。完全看你有没有一点定功,也就是降伏自己的心浮气躁,让自己心恢復到清净、祥和,你才能接受教诲。由此可知,性情急躁的人,特别是脾气暴躁的人,很容易发怒,这种人没法子教,佛菩萨来也教不了。因为圣贤的学问,他从禅定当中生的,怎么去感应?要定。定的标准就是放下万缘,放下愈多你的心就愈定、愈清净,清净平等心是接受佛法最好的心态。

  真正有清净平等心,一听经会开悟,像惠能大师一样,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系,有没有佛法的底子也没关系。我们以惠能大师为例子,他确实没有佛法的底子,为什么?他没有听过。只是卖柴偶然经过一个客栈,在窗户外面听到里面人念经,他就站了一下。那个人念的是《金刚经》,他听了觉得很有趣味、很有道理,他念完之后他去敲门,问这个先生,你刚才念的是什么?念得很好听、很有味道。这个念经的居士是有佛法的底子的,看到这个人是个老粗,年轻人,但是他对佛法这么有兴趣,就让他进来谈谈,果然没错,领悟能力很强。当时就给他决定,那就是影响六祖的一生,劝他到黄梅,到五祖那里参学。这个人真正是个法器,不认识字,没有接触过,居然能听得懂,把他体会的道理说出来,老修行人都说不出,很佩服。

  他告诉他家里穷,一天不砍柴、不去卖柴一天生活就过不去,只有一个老母亲,全靠这个儿子每天上山砍柴过日子。这个居士也很发心,听了之后送他十两银子,十两银子他卖一年的柴都卖不到,都得不到这么多钱。而且告诉他,你去参学,你老母亲我们照顾,十两银子做为安家费,我们大家一起照顾你母亲,你放心去。这个地方要知道,《坛经》上没有说他母亲什么时候走的,这一别,惠能就没有再回家去了,在猎人队十五年躲藏起来,就没出来了。那要合起来的时候,十五年隐居,这又八个月,就将近十六个年头没有跟母亲见过面。明心见性开悟了,开悟的人有天眼,开悟的人有他心通、有宿命通,我们相信能大师照顾母亲是用神通。当然这些居士们高兴,特别是劝他参学的这位居士,多高兴,真的成为第六代祖师。

  所以这个不起恶念,就是「不起贪瞋痴欲诸想」,这就不起恶念。贪瞋痴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三毒烦恼,欲是欲望,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如何能控制欲望?这是真实智慧,这是真实的功夫。把欲望控制到最低,释迦牟尼佛做到了,世尊一生跟我们演的,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把欲望降低到最低限度。晚上休息找一棵树底下打坐,白天需要吃饭,出去托钵,其他的没有欲望。平常一切时一切处,佛在定中,佛教人「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他自己当然是制心一处。那个制心一处,那一处是在哪里?就是这个地方讲的,「过去诸佛所修善根」。他的念头在这里,他不念别的,想过去一切诸佛所修善根。想诸佛所修善根,就是自己修学诸佛的善根,在定中修行,遇缘就起现行,不遇缘,常住定中。

  这个善根,自性本定,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真心不动,真心不生不灭,这个境界就是净土宗所说的常寂光的境界。那我们就晓得,释迦牟尼佛没有接触大众,没有教诲大众的时候,他在那里打坐,那就是他住在常寂光中。有人向他请教,随问随答,所答没有经过思考,没有经过分别执着,没有,完全是自性流露出来的,也就是说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说出三藏十二部经,后来学生复讲,整理成为经典,留传给后世。当年佛说话的时候没有记录,没有讲义,这是真实智慧的流露。

  你要问,佛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佛告诉你,佛的智慧是一切众生本来有的,佛有,你也有,大家都有。为什么佛的智慧能现,我们的智慧不能现?我们智慧实在讲也一样在现,只是变质了,智慧里面加上了贪瞋痴欲,这里头有这些东西。着了外面的相,五欲六尘的相着了,所以不叫智慧,叫烦恼、叫妄想、叫杂念,把智慧变成这些东西。自己变的,不是别人给你变的。为什么变?你不肯放下就变了,真正肯放下就恢復了。惠能在听经,听五祖讲《金刚经》,他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为什么?他万缘放下,没有贪瞋痴欲,不着五欲六尘,所以几句话之下他就大彻大悟了。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要了解,我们才知道怎样去学。一切法当中只有这个是真的,真的要用真心,妄心是决定求不到真的。真的难就难在此地,不难也就不难在此地,只要你肯放下它不难。惠能大师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那就是他真放下了,所以也就真成就了。

  放下万缘之后,末后这两句,「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我们今天学净宗的,但乐忆念阿弥陀佛,所修的善根是四十八愿,广度众生,这是阿弥陀佛。末后一念单提,就是本经里面给我们说的一向专念。发菩提心是看破,一向专念是放下,我们就成功了。修行不难,很容易,成就太高、太殊胜了,所以叫一般菩萨听到都不相信。佛告诉我们,净宗这个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以下都不甚清楚,这个法门高妙到极处。所以记住,这一句是净业纲宗,那就是特别重要,我们自己要想在这一生成就,一定牢牢记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  

 唐仲容居士:人定胜天的特殊科学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禅修、禅学、禅观、禅定 (禅定波罗蜜) 

 大寂尼师:菩萨的正确定义 

 傅味琴居士:谈烧香、礼佛、供养、学法、修禅定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虚空观 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傅味琴居士:<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调气观>带修禅定前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