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做功德记名字,是福报,没有功德


   日期:2013/5/20 11: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 做功德记名字,是福报,没有功德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219集   2012年2月29日讲于香港
  在这个社会,史无前例的动荡当中,伦理道德、古圣先贤的教育可以说全面崩坏,我们要想积善累德是真不容易啊,这样的人是真正有福的人。
  早年李老师常常提醒我们,聪明人要有前后眼,这什么意思呢?前后眼就是能看到古人、能看到未来,吸取古圣先贤的教诲、经验,认真修行,创造美好的将来,这个人才算是聪明人。决定要相信因果报应,善人决定得善果,恶人决定得恶报,善恶果报丝毫都不差了,千万不要看错了。
  恶人今天他享福,好像因果是假的;那个善人人心地善良,可是他非常清苦,这好像是跟因果讲的完全相违背,这什么原因呢?我们只有现前看到现在,没有看到过去,也没有看到未来,只是很狭窄的这么一段被我们看到了。
  这个人过去生中修的大福报,这一生所做的恶业很多,他现在享受的是过去的福报还没享完,继续在享受,这一世所造的恶没报啊,这我们明白了。这一世造的这个业因来世报,因果通三世。
  这一世造善业没有得善果,但是他要能够坚持,再苦再难还是要积善修德,好啊!过去生中没有修福报、没有善行,没有福报,这一生得到的苦报。但是这一生行善,来生的果报好啊,善果在来世。一定要懂得,要不然为什么这个世间有人富贵、有人贫贱?好像老天待人不平等,这个事情实际上与老天不相干,都是众生自作自受,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那命里头有多大的因,享多大的果报,善恶都出不了这个原理。明白这个道理,最好修福,不受福报,自己的生活能过得去就好。不受无福报,这个福报就累积了,累积到十世二十世,那个福报就大了。那个如果要是闻到佛法,会成佛、成菩萨,他有那么大的福报。
  福报大了,智慧也会生,中国古人说“福至心灵”。福报到了,那个心好像特别聪明,“福至心灵”,有连带的关系。只要我们没有贪嗔痴慢,福报里头就有智慧;如果有贪嗔痴慢,那福报里头没有智慧,那个福报也很容易享尽的。因为贪嗔痴慢是不善的心,纵然修福、积德也不是圆满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无论是世法是佛法,都应该把贪嗔痴慢疑放下,我们修世出世法,都能够得到真实的果报,这叫“二谛”。
  “《金刚经》曰: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依真谛门,即无四相也。”
  “离四相”是真的、是佛法,这个不是世间法。与这四句相应,这是依真谛门。你看“无我”,不着我相;“无人”,不着人相;“无众生”,不着法相;“无寿者”,不着时间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大乘教。离相修一切善,当然他不执著一切善。经教里面所说的“三轮体空”,这个善是真善。为什么?与性德圆满相应。做到极处的时候,心地清净,一念不生,作而无作,做一切善等于没做一样,他没有起心动念。
  行布施,无论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皆不着相。我,这是能施的人,不着我相。不以为我做了好事,这个是什么?应该做的。遇到缘,应该做。做,不着相。施给需要的人,给他了,也不执着他,不执著人相。无论施着的是钱财、是物品,也不执着这个相。
    现在人做功德要把功德记下来。道场也一样啊!这政府要业绩,你这一年做了多少好事,一桩一桩的记下来,着相啊!这世间法,这个着相。他着相,我们修布施的人千万别着相。更有甚者,我们去参观这一个建筑物,你看这个建筑物里头有柱子,哎呀!某某人捐献的;那个梁,是某某人捐献的。名字都刻在上面,心里确实有这个相呢,这就是修的福,不是功德,是福德。着相的福德,果报来生人天,出不了三界,念佛往生修这种福不能帮助你提升品位。我们自己想想,离相好还是着相好?着相有烦恼、有牵挂,有常常想着这些。离相好啊,心地纯净纯善。做什么好事,没做。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没有痕迹,没有业迹,好啊!
  没有业迹是什么?你没造业,善业恶业都没造,这是真谛门。修善不着修善的相,造恶不着造恶的相。 


净土法门法师:梁武帝在佛门中布施那么多,为何晚年还遭不幸
 
  出自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讲义》
  有许多人自己以为,我在佛门里面种福修善很大了,为什么不得福?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梁武帝,梁武帝一生所修的布施谁能比得上?他当时以他的权力、以他的威势护持佛法,建造寺院,历史上记载四百八十座。平常我们佛家常讲,建一座塔、塑一尊佛像,福报就不可思议,何况他建造四百八十座寺院,你就想到他造佛像有多少;一个寺院里头总不能说供一尊佛像,他造的佛像、菩萨像多少。布施供养出家人,他是非常喜欢人出家,人出家了,他一定布施供养,书本里头记载几十万人,这个福报多大!为什么在晚年还遭遇种种不幸,好像跟经上讲的不一样。福报决定是有,他的业力没能转得过来,这是什么原因?心量不大,没有智慧,这是佛家常讲的修福不修慧,他修的是财布施,法布施好像也有,但是总是缺乏智慧,心量不够大。
  所以达摩祖师见他的时候,他的态度用现在的话来讲值得骄傲,他在佛门当中做这么多好事值得骄傲,夸耀他自己所做的这些事业,问达摩祖师:我这个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跟他说‘并无功德’。达摩祖师说的真话,为什么并无功德?你有骄慢的态度,功德就没有了,这个道理要懂。布施真的是有功德,一傲慢就完了,功德就没有,骄慢是火烧功德林。达摩是了不起的一个人,跟梁武帝谈话不投机,梁武帝不护持他,所以他离开之后到少林寺去面壁,没有人知道;这样一位祖师大德到中国来,没有人认识、没有人护持。面壁九年,还算不错等到一个慧可,传他的法。如果当年梁武帝就护持他,禅宗发扬光大就早了,就不至于到第六代的惠能,早就发扬光大了。没有人认识,这是没有慧眼,梁武帝不认识人,真正种大福德的机会错过,没有能够护持达摩祖师,机缘错过了;关键就在谦虚恭敬,心量广大,这都是智慧的表现。所以从梁武帝的态度上来看,他没有智慧,心量很小,这是做许许多多的事、布施,得福不大,原因在此地。
梁武帝与达摩祖师
在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菩提达摩大师,出家前是南印度香至国的三王子,像释迦佛一样也是太子,后来随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出家修行。般若多罗圆寂前嘱咐达摩说,吾灭度后67年,要将正法眼藏和衣钵传到震旦(中国),那里弘扬佛法的机缘就成熟了。当般若多罗祖师说这番话的时候,达摩已经50多岁了,师父竟然告诉他67年以后,也就是当达摩120多岁时到中国去弘扬佛法。当然,一般人好像很难理解和接受,谁知道自己哪天死啊?!67年后,120多岁的达摩祖师来到中国。梁武帝得知来了一位印度高僧,非常敬仰,就派人专程迎接达摩祖师到金陵(南京)弘扬佛法。
  一次,梁武帝与达摩祖师之间有如是问答。
  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何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说:“并无功德。”(注:有为之心所做功德并非实有。)
  梁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梁武帝再问:“如何是真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注:空寂就是离相。)
  梁武帝接着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祖师回答说:“廓然无圣。”(注:廓然,指第一义的空寂、涅槃,此中无圣无凡。)
  梁武帝最后问:“对朕者谁?”
  达摩祖师回答说:“不识。”(注:“我”即无有,何言是谁?!)
  达摩祖师所答一一契合实相,只可惜梁武帝听不懂真正的佛法,反倒以为达摩祖师根本不懂佛法。见不应机,达摩祖师就一苇渡江北上,到了少林寺,于后山洞中面壁禅修,一坐九年,等待机缘成熟。后来,梁武帝问国师,达摩祖师所答到底是什么含义,明白后,梁武帝当然很后悔,竟然见到圣人却不“认识”,派人去请,却再也没请回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做功德)(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做功德)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